第316章 閒書

第316章 閒書

謝慕林借書的事,進行得不是很順利。

宋氏很大方地允許她借走那些關於北平風土人情、衣食住行的雜書,但不同意她將有關北平城與燕地歷史的書籍拿走。

雜書在宋氏看來並不太重要,拿來消遣是無妨的。但關於歷史的書,那是經史子集的一部分,只能在二房宅子的前院翻閱或抄錄,不能帶出二房的大門。

謝慕林猛然驚醒,她是從小就習慣了看書、買書的人了,在現代社會,一般的書根本不值錢,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料或者名家名作,其他書在她看來都是尋常事。可在現在這個時代,書籍還是十分貴重的。宋氏是書香門第的女眷,當然會十分珍視家中的藏書。

謝慕林察覺到,自己之前燒了幾本買來的“被蟲蛀了”的舊書,對於書的態度可能有些輕忽了,也不知道會不會惹來宋氏的不快?

還好宋氏一直都是態度輕切地與她說話:“那幾本書寫的是國朝歷史,外頭已經不容易找到了。若是你帶走了,萬一族中有別的族叔伯、族兄弟來借閱,卻找不到書,那可怎麼辦?你只管帶着那幾本閒書走就是,那些書,他們做書生的一般不會看的,自進了我們家的大門,也就只有你梅珺姑姑與沅沅表妹曾經翻看過罷了。等你三祖母的病好了,你回家來,再來我這裡借那幾本書看。若有看不懂的,只管來問我。”

謝慕林只能乖巧地應下,便帶了兩三本閒書,與母親一道告辭離開。

她心裡暗想,以後恐怕不能再隨便找些破爛舊書回來做幌子,燒了充作書房空間裡那些資料的“出處”了。她抄錄下來的東西也沒多少,將來還得繼續想別的辦法掩飾才行。

坐船往老宅去的時候,文氏因爲昨兒晚上一直有心事,沒睡好,這會子便忍不住頭一點一點地打起了瞌睡。謝慕林也不去擾她,翻開剛剛借來的閒書,看了幾頁,心裡頓時一喜。

謝慕林感嘆不已,她懷疑永樂帝很有可能就是老北京人,穿越之後思鄉太甚,已經有些走火入魔了。但想到他最後落得那樣的結果,也挺可憐的。謝慕林不打算評價太多。

後面還有北平城的風俗,什麼節日有什麼習俗,做什麼活動,吃什麼食物,各種規矩,清清楚楚,詳詳細細。這個年代分明還沒有女真入關,但北平城裡的風俗,卻明顯地帶上了清朝的味道,只是這個年代,城中沒有滿人,也沒人說滿語,卻有幾家帶有燕王府印記的餑餑鋪。

書中關於北平城歷史的內容不多,後面大體形容了一下城中的格局,果然就跟謝慕林所瞭解的歷史上的北京城一樣,東富西貴,南貧北賤,幾個重要的商業區也跟她所知道的一樣,那些大的寺廟、道觀的位置不變,皇城格局也差不多,幾個本該是王府的地方,好象成了高官顯宦家的官邸,又或是燕王府建造來與民同樂的公共花園。

作者肯定是北平人,性子還有些天真,他八成沒有離開過北平吧?很可能也不是官宦世家出身,否則怎會看不出來?宣文帝打壓朱允炯,哪裡是聽信了讒言?分明就是爲了打擊報復曾經的皇位競爭對手呀!誰叫永樂帝在世時最喜愛的皇子就是朱允炯,差一點兒就把太子給換掉了呢?

謝慕林翻了翻書後面,發現作者一點兒都沒寫朱允炯去世後發生過的事,便知道他定跟這位燕王是同時代的人了。這本書是手抄本,並非印刷本,看起來也很有些年頭了,也不知道宋氏是從哪裡得來的。

爲了完成這項工程,朱允炯幾乎把永樂帝生前給他留的私房錢都花光了,連燕王府的收入都花了不少。他在燕王任上那幾年,日子過得相當樸素,除了軍費不打折,幾乎是能省則省,而且所有花銷都是優先從自己省起。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北平城的建造上,軍事上倚重燕王府本來重用的武將,行政上也不會插手燕王府本來的文臣的工作,好象除了經營產業生財,與花錢建造北平城以外,什麼都不做。成親、生子,全都一切從簡。等他把北平城建設完成了,他人也快死了。

這本雖然是閒書,但因爲說的是北平城的風土人情,也順帶提了提這座城的歷史,前朝時如何,燕王朱棣坐鎮時如何,朱棣之後從皇室入繼的燕王朱允炯如何,北平城的建設工程,就是在朱允炯手裡結束的。據說他按照永樂帝的圖紙完成了城市與王宮的大體格局,雖然因爲成本以及規格等衆多原因,未能將圖紙一五一十地在現實中呈現出來,但城中街區劃分、道路名稱、官署分佈等等,都是照着永樂帝生前意願進行的。

這本書的作者對朱允炯的品行十分推崇,認爲他雖然是被倉促過繼到燕王府的,卻時刻不忘對皇帝生父的孝心,對燕王府一脈也很敬重優容,是位難得的仁孝君子。而當時在位的宣文帝與徐太后沒少打壓朱允炯,在作者看來,這定是有奸邪在朝中向宣文帝進讒言之故,感嘆爲何沒有正直臣子向皇帝說明真相?

船很快就到達了謝家灣的老宅。謝慕林跟着母親文氏下了船,站在碼頭上時,發現那個小小的木碼頭似乎牢靠了不少,好象被人修整過了。

前來迎接的馬路遙夫妻向文氏稟報,後山那處小磚窯已經收拾出來了,由於採買了一小批用來修整老宅的木材、磚石等等,考慮到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原材料會運送到謝家灣來,那個破舊的小碼頭實在太不可靠了,萬一哪天塌了怎麼辦?所以就拿現成的材料稍稍加固了一番,眼下碼頭比先前結實多了,可以用很長時間。等到老宅修整完畢,他們再重新修碼頭也不遲。

這是老成之舉,文氏自然不會反對,謝慕林也只有叫好的份。文氏聽說謝老太太還未醒來,便命善姐取了給下人們帶的月錢與獎賞,進門後先嘉獎了留守在此的男女僕婦一番,還把珍珠與何婆子先後叫過來,着重賞賜,以慰勞她們這些日子的辛苦。

等下人歡歡喜喜地散去,文氏方纔小心翼翼地問留下來的珍珠:“老太太這會子可醒了?”見對方點頭,便嚥了咽口水,再問,“那老太太昨兒晚上睡得如何?眼下心情可好?病情可有起色麼?我想帶着真姐兒去給她老人家請安,不知道……方不方便?”

(本章完)

第1395章 隱憂第331章 城府第1630章 放話第1475章 嫁禍第4章 映芬第902章 好詩第914章 解釋第1182章 心意第975章 消息第545章 獻計第1200章 查問第82章 焦慮第851章 憂慮第912章 暢談第1598章 糾結第1503章 潰散第571章 來信第1549章 異夢第57章 口角第427章 初提第1077章 疑惑第1650章 君臣第260章 懟人第608章 提議第881章 煩惱第1338章 週三第835章 飯後第1414章 壽宴第1123章 疑慮第786章 異狀第521章 猜測第519章 賓主第11章 無恥第199章 不歡第203章 枷鎖第584章 出城第528章 冒名第1521章 廢儲第142章 相遇第1211章 備嫁第858章 遮掩第1230章 合巹第1672章 驚變第807章 婚事第750章 親緣第1012章 矯詔第887章 意動第113章 病了第501章 擺脫第359章 妥協第1229章 廟見第243章 興趣第1602章 哭求第1339章 原因第441章 可疑第1142章 混淆第1278章 報告第252章 診治第329章 新聞第1188章 收穫第1233章 安利第1475章 嫁禍第1095章 興奮第99章 報備第299章 問候第488章 安排第554章 果報第1274章 怨氣第133章 梨兒第1404章 抱怨第858章 遮掩第599章 試探第142章 相遇第1183章 出嫁(上)第1484章 繼續第1497章 漣漪第1231章 貴客第30章 捨棄(推薦加更)第234章 上岸第307章 太宗第209章 教母第292章 二房第1123章 疑慮第1559章 野望第436章 囈語第560章 威逼第176章 堵船第775章 勸說第1332章 中秋第1513章 抱怨第219章 思索第60章 照看第1186章 寬心第1182章 心意第489章 閒言第647章 分析第1067章 邀請第1282章 第四次第388章 安撫第431章 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