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結果

第790章 結果

汾陽王父子進宮告了御狀,過後還去慈寧宮裡跟太后哭了一場。

他們在皇帝那兒談了些什麼,蕭瑞探聽不到細節,只知道皇帝挺震驚也挺生氣的,似乎也被自己三兒子的騷操作驚呆了。他冷靜了兩天後,方纔再次召見了這對父子,非常親切地安撫了汾陽王世子,賞了後者許多東西作補償,還過問起了後者的婚事。

汾陽王世子似乎對三皇子想把正牌未婚妻塞給自己這件事存有心結,張口就表示很想求娶柱國將軍府的大小姐蕭琳。這是三皇子心心念念惦記着要娶的姑娘,如果能成爲他的妻子,想必三皇子的臉色會很好看吧?三皇子這麼想戴他給的綠帽子,他就順水推舟給三皇子一頂好了!

汾陽王世子的請求把老爹汾陽王嚇了一跳。更讓汾陽王發愁的是,皇帝似乎還真的認真考慮起這樁婚事來。

反正皇帝是不可能自打臉,破壞掉本來由他親自指給三皇子的藍氏這樁婚事,心裡也不情願叫不聽話的三皇子順心如意地娶到蕭明德的女兒。他本就有意讓蕭明德儘快給女兒定親,那蕭琳是嫁給汾陽王世子還是別人,又有什麼區別呢?雖說汾陽王世子亦是宗室近支,但他們這一系都很安分,從不涉足朝廷政事,也不跟哪個皇子、外戚攪和在一起,是皇帝非常放心並器重的宗室中人。這樣的人家娶了蕭琳,想來也不會對蕭明德手中的兵權生出什麼妄念。反倒是汾陽王世子身份尊貴,蕭琳若嫁得這樣的夫婿,誰都不會覺得二人不匹配。

皇帝下意識地忽略了汾陽王世子一直以來的風流花名。畢竟他也是男人,並不覺得這個堂侄風流些有什麼問題。他要是真的下旨賜婚,蕭明德只會認爲這是對自己的恩寵,不會有別的想法。

眼看着皇帝真有意要下旨賜婚了,汾陽王慌慌張張地蒐羅了一大堆理由,又推說已經跟已故元配王妃的孃家商量過世子的婚事,打算給兒子挑一個表妹嫁過來,云云,好不容易纔說服皇帝打消了這個念頭。

等到汾陽王帶着兒子退出了南書房,汾陽王世子顧不上等回王府了,直接就在宮裡開問父親爲何拒絕皇帝賜婚?再怎麼說,柱國將軍府的千金也是不錯的聯姻對象了,只要不提她跟三皇子之間曖昧不清的傳聞就好。

汾陽王直接上手就狠拍了兒子的後腦,罵他是個糊塗蟲!爲了出一時之氣,竟要給自個兒家裡娶回一個禍胎,是不是也很想要一頂綠帽戴戴?!柱國將軍府的千金再好,她跟三皇子曖昧不清就是最大的問題。三皇子寧可要戴綠帽也想擺脫御賜婚事的未婚妻藍氏,好去求娶這個表妹,天知道他們之間的私情已經到什麼程度了?將來就算各自嫁娶了,還會不會藕斷絲連呢?要是他倆真有些什麼,兒子這個郡王世子又能拿姦夫怎麼辦?到時候豈不是要成了宗室裡的笑話?!何苦來?他們父子還是要臉面的,做不到三皇子那樣的厚臉皮,沒事給自己臉上抹黑做甚?!

汾陽王揪着世子的耳朵出了宮,他們父子之間的對話,也叫路過的宮人偷聽到,在宮裡悄悄傳開了。雖說三皇子目前被皇帝禁足,估計還沒聽說,但蕭貴妃定然有聽到風聲。不但她,就連其他幾宮的娘娘也都聽說了,有看不慣三皇子的便私下拿這事兒取笑,還有人跟孃家親眷提了,把這個笑話傳到宮外去。只怕用不了多久,蕭大小姐想要在京城說一門象樣的親事,就會越來越困難。

誰又會樂意跟三皇子搶人,把人得罪了,日後還要忍受他給自己戴一頂綠帽子呢?

蕭瑞雖然已經搬離了柱國將軍府,但還有人脈在府中,又進了一趟宮,見到了不少從前的熟人,聽說了各種小道消息。他還挺替那位曾經的嫡妹惋惜的,若不是被蕭貴妃與三皇子哄得昏了頭,她本不該攤上這種污名,明明什麼都沒做過,卻還要承擔外界的流言蜚語。

蕭夫人盧氏已經在家裡發了幾頓火,又抱着女兒哭過一場,還去跟丈夫鬧騰,根本就顧不上搬離蕭家的蕭瑞與李姨娘。可這都沒什麼用,蕭明德仍舊是在家裡待着,沒去京西大營,可他對此不發表任何意見,也拒絕妻子進宮求見蕭貴妃的請求,一副要死守在家等候皇帝旨意的架勢。

他還給外地的舊部寫了信,本來是爲了蕭瑞的婚事,現在稍稍改一改,爲了蕭琳的婚事,也是可以的。雖說那些舊部大多數只是四五品的武職,但家中兒郎也有不少青年才俊,挑一個配給蕭琳,還是綽綽有餘的。嫁到外地去,也能讓蕭琳避開京中的流言中傷。至於女兒遠嫁是否會不習慣這種事,他又哪裡在乎?他當初屢次勸說妻女,不要跟宮中來往過密,更拒絕考慮女兒與三皇子的親事,她們不聽,如今自然也要有勇氣去承受後果。

盧氏見丈夫態度強硬不肯更改,也只能稍稍鬆口些,求他給女兒挑個家世好些的夫家,就算是從舊部的子弟中選女婿,也該挑個品階高一些的,別叫女兒太委屈。

蕭明德夫婦關於女婿的選擇還未出結果,蕭瑞倒是打聽到一些汾陽王府內部的消息。三皇子固然是那場鬧劇的主導者,但若沒有汾陽王繼妃與其兩個兒子的暗中配合,汾陽王世子也不至於輕易上了當受了騙。汾陽王在進宮告狀之前,已經先發作了妻子和兩個小兒子一回,順道將他們的幫兇全都攆出了王府,貶到偏遠莊子裡去做苦工。

如今汾陽王繼妃被剝奪了中饋大權,暫時退守後宅佛堂唸經祈福;二公子被親爹打了幾十藤條,哭哭啼啼地趴在牀上養傷;三公子沒有明顯的涉事證據,暫時逃過一劫,卻也受了池魚之災,必須搬離母兄,身邊的心腹下人全都被攆光了,還要接受汾陽王請來的西席教導,老老實實讀幾年書,學些正經的做人道理,而不是天天幫着母兄去做些勾心鬥角的骯髒事。

汾陽王還真的打算給兒子說一個元配孃家出身的妻子,需得是端莊穩重能幹又好生養那一種。他不想讓兒子繼續打光棍了,就盼着趕緊娶了兒媳婦來家,還能迅速接手中饋,免得王府事務在長女手裡變得一團糟,又有人勸他放繼妃出來理事呢。

另外還有一條小道消息,當日充當三皇子幫兇,引人來“捉姦”的永齊郡主,據說受到了太后娘娘的訓斥,剝奪了她進宮請安的權利,就算蕭貴妃有心宣召,也不敢駁了太后的面子,甚至連派個內侍去安撫一二都不敢。因着永齊郡主明顯的失寵於宮中貴人,她在夫家也受了不少閒氣,近日也傳出了病倒的風聲。

大約是從永齊郡主的遭遇上受到了什麼啓迪,近日蕭貴妃宮中門庭冷落,就連三皇子在宮外的產業和人手遇到了麻煩,也無人伸出援手,不少人明知太子與二皇子的人對他們落井下石,還看起了熱鬧呢。

(本章完)

第1462章 分說第918章 傳話第127章 犯病第292章 二房第892章 埋汰第158章 扭送第1021章 初一1139.第1139章 中毒第417章 薛家第1368章 滯留第622章 坦白第657章 報應第1120章 差別第307章 太宗第1330章 技藝第1111章 歸來第1325章 實情第1382章 打聽第510章 提前第287章 玻璃第415章 捎話第545章 獻計第48章 提醒第1633章 僵持第1033章 姐妹第1037章 約定第673章 到達第257章 氣和第382章 致謝第698章 不妙第1392章 尷尬第200章 謠言第1073章 考慮第45章 探監(中)(推薦加更)第947章 警惕第635章 回朝第129章 提議第1100章 安排第904章 捧殺第994章 氣病第214章 友人第813章 送禮第281章 新居第1293章 母女第1110章 安歇第942章 發現第552章 招供第211章 端午(上)第248章 平望第917章 貶低第103章 相對第125章 毒計第543章 消息第946章 不滿第182章 表露第1003章 雪來第999章 警惕第1296章 消息第1608章 窗外第626章 送別第252章 診治第545章 獻計第622章 坦白第63章 野望(推薦加更)第1252章 賢名第579章 價值第512章 推託第1145章 迎駕第857章 分析第1094章 後賬第1523章 等待第816章 消息第1221章 心路第960章 疑心第1558章 隱秘第920章 翁婿第494章 勸說第515章 團聚第1345章 不安第1483章 問案第633章 苦心第544章 行蹤第715章 願望第442章 掩飾第1128章 主使第657章 報應第149章 伴讀第1486章 離開第85章 滲人第339章 開店第273章 水泥第1385章 無奈第555章 信心第176章 堵船第1423章 吃瓜第111章 搬家第1335章 齊備第1557章 萬家第1346章 請求第1446章 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