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

小鬍子和他的納粹黨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是經濟危機帶來的契機,另一方面也是他手中的資金比較充裕。搞政治這種工作,一時一刻都離不開錢,不管你是找人捐款也好,向民衆募捐也好,接受別國資助也好,反正沒錢就乾脆別玩這個遊戲。小鬍子的納粹黨現在不缺錢,聯合航空公司德國分公司每年都會向納粹黨提供1000萬美元的現金,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這個額度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追加。

在外人看來這很正常,歐美國家中政黨的活動經費絕大多數都是靠找私人財團拉贊助的,而那些私人財團也樂於做這種押寶一樣的事情,因爲一個企業規模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可能不和政治和政府發生關聯,這是全世界普遍承認的真理。

但是小鬍子自己心裡明白,這個聯合航空的德國分公司雖然也有其他人的股份,但是海倫娜的孃家纔是這個公司的主人,而這個公司的身後,還若隱若現的站着另外一個人,南海聯邦的總統劉芾。

對於劉芾爲什麼會熱衷於贊助自己的政黨,小鬍子一直都想不通,作爲一個國家的總統,出錢出力去贊助另一個國家的在野黨,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外交事件,一般來說,這兩個國家或者說這兩個政府肯定有很深的矛盾。但是從歷史上看來,南海聯邦與德國之間沒什麼特別的交往,雙方最親熱的時候也就是在一戰中。南海聯邦成爲了德國最主要的物資供給國,但是不包括武器。不過在那時雙方也都是合理買賣,爲了換取更多的資金,德國甚至把在遠東唯一的一塊殖民地也賣給了南海聯邦。

既然想不明白,小鬍子也就不再去深究這個問題了,因爲在這裡事情上,如果劉芾不想說,小鬍子靠自己和政黨的能力,根本就無法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所以他很明智的不去幹這種費力還不討好的工作。

疑慮歸疑慮。納粹黨每年得到的這1000萬美元可算是幫了小鬍子大忙了。他用這筆錢吸收了很多退伍老兵,然後以他們爲骨幹,再配以熱血的年輕人,爲自己的黨組建了衝鋒隊、黨衛隊、希特勒青年團、婦女聯合組會等強力組織。還購買了2家報社和一家小型電臺。來配合原有的《名族觀察家》報。加強黨的對外宣傳。

對於小鬍子和他的納粹黨的發展劉芾一直都在密切關注,一方面是通過海倫娜的孃家,另一方面是通過聯邦內務部在德國的特供機構。就目前小鬍子和他政黨的發展趨勢和發展速度。劉芾還是很滿意的,最讓他高興的是,小鬍子本人並沒有動用過這筆贊助費來改善他自己的生活品質,而且納粹黨中對於這筆贊助費的花銷也是有着非常嚴格的財務制度,從這一點上來說,至少在目前,小鬍子和他的政黨還是非常健康而富有活力的。

劉芾不是不能給與小鬍子更多的資助,從而讓他發展的更快,但是劉芾不太願意讓歷史完全脫離原來的軌跡去發展,因爲那樣一來,他就失去了他原本具備的2大優勢中的一項——熟悉歷史走向,如果沒有了這個優勢,劉芾就感覺自己像一個瞎子,手中空拿着一把激光槍,卻不能準確的打中目標,白白浪費精力。

除了德國之外,英國和法國也都受到了這場經濟危機的影響,不過從程度上沒有德國和美國這麼厲害。

首先說英國,從一戰結束之後,英國的經濟就一直處於緩慢前進的狀態,也就是說,英國的經濟發展一直都不太快,所以也就沒什麼經濟泡沫,另外,由於英國有着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它的很多資本都投入到了殖民地建設當中,所以英國本土受到這次經濟危機的衝擊在列強當中算是最小的。

在危機發生之後,英國政府處理的也比較得當,他們先是豎起了貿易壁壘的擋箭牌,而且開始準備讓英鎊貶值並放棄金本位制,現在英國已經顧不上美國提倡的什麼自由貿易制度了,正在全力減少自己國家受到的傷害,至於會不會影響其他國家,那就管不着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法國,法國這個國家在歐洲一直很另類,和法國人一樣,法國有着一股天生的傲氣,它是誰也看不上,在法國人眼裡:英國人不懂情調,連飯都做不好;比利時人和德國人呆頭呆腦,無比刻板;美國人就是有錢的農民,一點文化都沒有;而他們看得上眼的,只有他們自己,在法語中甚至專門有一個詞來形容,就叫做“肚臍主義”,大概意思就是以自己爲中心,妄自尊大。

這種“肚臍主義”惹得鄰國在對法國評價時基本都不會用好詞,德國人說法國人“狂妄、草率且輕佻”、荷蘭人以“焦躁、多嘴和膚淺”來形容法國人、西班牙人則認爲法國人“高傲、冷漠、自負和無禮”、意大利人把法國人看作“勢利、自大、好色、自我陶醉”、在希臘人眼裡法國人“不易接近而且自私自利”。

反正法國人的鄰居們沒一個喜歡他們的,比利時國內有這麼一個笑話,“問:法國的公路上爲何沒有路燈。答:因爲法國人把自己當做光明”,而德國人則更理智的看待法國人,德國人認爲“要對法國人產生好感,最好離得越遠越好,比如在大西洋的彼岸,甚至更遠。”

法國一直固執的抵禦着英語的入侵,法國政府限制在法國國內英文刊物和報紙的發行量,所以在法國國內,會說英語的人並不多,甚至在政府機構中,想找個人用英語交流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在歐洲的其他國家中,很多人都會說三門以上的語言,所以在歐洲管會三門語言以上的人叫“三語人”,管會說兩門外語的人叫“雙語人”,對於只會說一門語言的人叫“法國人”!

說了這麼多法國人的性格,並不是要灌水,而是想從一個側面說明爲什麼法國會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受到較少的傷害,主要原因就是因爲法國太另類,太“肚臍主義”,所以法國的經濟監管一直比較嚴格,且法國一直都不刁美國的什麼自由貿易理論,而是奉行貿易保護政策。

在一戰結束之後,法國從德國人手中搶到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個兩個煤礦產區,還把德國在多哥、喀麥隆、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殖民地收入了囊中,外加德國總共需要向法國賠償的80多億金馬克戰爭賠款,法國的工業產值一直到了29年經濟危機爆發還都是增速向上的,所以法國在經濟危機的頭一年,並沒有受到衝擊。

但是隨着受到經濟危機禍害的各國都開始執行貿易保護政策,法國的工業產品出口量就直線下滑了,香水、服裝、皮具、葡萄酒等產品都出現了滯銷,這時候英鎊又開始貶值,德國政府也停止賠付戰爭賠款,這一連串的打擊讓法國政府只高興了一年多,就在30年底,也被拽下了經濟危機的深淵。

美國、南海聯邦、英國、法國在這個時期裡都是世界上的經濟發展大國,就像是火車的車頭,現在他們都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了,那麼跟在他們後面的那些小國、弱國不用問,一個都跑不掉,全得乖乖的爲這場危機來買單。越是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受到的傷害也就越大,而那些沒什麼工業化程度的弱國,則幸運的躲過了這場災難。(未完待續……)

第80章 攻心戰第149章 大搜捕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26章 衝鋒隊第6章 再次談判第3章 宣戰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62章 佈網(三)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7章 爪哇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23章 歐洲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2章 以戰代練第29章 沒良心炮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88章 增兵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18章 空襲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69章 建國(一)第76章 海軍條約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22章 進攻澳洲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75章 三赴德國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19章 全民戰爭第36章 賭贏了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29章 勢均力敵第12章 轟炸機第135章 大訂單第98章 獨立第42章 自家後院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6章 再次談判第130章 懷疑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68章 絕密單位第79章 P38戰鬥機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10章 快速艦隊第19章 金蘭灣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55章 西殘東癱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6章 戰爭擴大第135章 大訂單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8章 空襲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83章 波卡特洛第69章 佔領西雅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24章 伯爵莊園第141章 護士第65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一)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65章 夜間空襲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69章 建國(一)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21章 問題(二)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