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動員原住民

熟番在熙天府的生活方式比較特殊,他們大都來自這個區域的土著谷里人(Goorie),但也分爲不同的部落。按照系統給他們編的腳本,“鄭和遺部”在來到澳洲之後曾經與當地的部落進行過戰爭、交涉、共生等多種往來,一些人的部落被明人摧毀了,以半奴隸的身份在爲明人出賣勞動力生存。一些是主動投靠過來,爲了能夠更好生存的部落。

但是不管是以何種方式來到熙天府的原住民,最終都慢慢拋棄掉了原本的部族生存的社會結構,開始在熙天府的外圍與明人雜居,他們的首領也慢慢失去。後來,連原住民也放棄了自己的原生的神祇崇拜,開始如明人一般進入帶有迷信的無神論狀態,祭司巫祝這一類的角色,也在他們之中失去了地位。

在此時,熟番中地位比較高的反而是在熙天府工作生活,有着較高職位的人物。

比如現在白明修所見的幾名熟番代表,都已經是取了漢名,而且還有着十分體面的工作,有的人甚至還有漢人混血。康平軒,35歲的谷里人,是熙天府大學堂的唯一一名原住民教授,據說自小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智商,是一名化學天才。蓋榮仁,44歲,是一名警察,主要負責維護熟番聚居區的治安,很有聲望。李世友,29歲,其父是漢人,其母是谷里人,也是因爲他混血的身份,所以被現在還比較嚴格的市政府吸納,在市政府擔任一名公務員。

三名熟番的代表見到白明修後,恭恭敬敬地想要向他下跪。

白明修一擺手,溫和地說道:“不用跪了,昨天大明理政院就頒佈了《大明國民禮儀通行準則》,全國開始採用最新的禮儀,跪拜禮被視爲大禮,只有在祭天、祭祖之類的場所使用了。君臣禮以長揖爲主,你們作揖就好了。”

他是一個格外重視禮儀的人,而禮儀其實能夠體現出很多東西。白明修知道要讓大明覆興,讓中華民族崛起於世界頂端,靠得不能使單純的商業貿易以及堅船利炮,整個國家必須要在心理和思想上都發生改變。

白明修從來就沒信過誕生於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所謂普世價值那一套,實際上那些聽上去很高大上的詞一點都不夠普世。但是他並不排斥吸納一些西方的東西爲己用,但所有的思想必須是根植於中華文化的,必須是適於國家前進發展的。

去除跪拜禮在日常的使用,是他希望人們能夠直起自己的腰桿子,他不追求絕對的平等,也不想維持所謂的儒家尊卑有序,中庸思想影響下的白明修,追求的是平等和社會有序之間的一個平衡點。人人相互尊重、人格平等,而人人又不過分僭越,狂悖無行。

幾人行禮之後,白明修說道:“我知道,生活在熙天府的原住民一直有獲得大明公民身份的呼聲,不過也遇到了很多窒礙,並未成功。”

康平軒一直都是熟番是大明子民的社會運動的領導者,他動容地說道:“殿下,自我澳洲原住民與渡海而來的漢人在此生存已有二百年,二百年來,我們親如兄弟,情同手足。雖說源出各異,但多年以來,我們熙天府的原住民已經習漢話、拜孔孟,實現了徹底的開化,與漢人兄弟姐妹無異。但奈何市政當局卻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不思進步平權之舉,在法律上無法認可原住民的身份,自然無法確保人們在心理上認同我們,導致族羣割裂和矛盾,非我大明之福分。”

李世友此時也道:“是的,殿下。我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唐朝時便有言,入華夏者華夏。大明不應簡單易血統來定論國人之身份,應海納百川,接受自我認同爲明人的同胞。”

白明修倒是很訝異,這些人說的東西,很多都來自於後世比較時興的一些理論。雖然血統論這個東西即便在21世紀都很有市場,不過白明修也很清楚,大明不需要血統論來團結自身族人,因爲他的主體民族本身就已經有很強的文化感召。

“總理大臣,熙天府中漢人居民對於接納原住民,是一個什麼態度呢?”白明修順便問道。

唐北廬躬身回答道:“實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大家都習慣熟番生活在熙天府了,也許存在偏見,但大致都是比較和諧相處的。”

白明修假裝沉吟了片刻,三個熟番代表有一些擔憂。

最後,白明修表示道:“沒錯,大明國民是以身份中華文化,並以發展我中華文明、護衛國家利益爲行動標準的。熙天府的澳洲原住民,應該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了。不過,當國家爲其國民提供安全、發展和富足,那麼國民也承擔相應的任務。我可以給熙天府原住民頒發大明公民的身份,但是你們也需要展示對大明的忠誠。大明的本土正在風雨飄搖中,同胞們在忍受韃子的屠戮和壓迫。我將不日北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也就是說,你們需要加入我的軍隊,我只會招募兩個團的原住民士兵。這不是一次交換,而是一次證明。”

警察蓋榮仁連忙道:“殿下的話,我等懂了。既然一日爲大明臣民,一日就應追隨太子殿下的腳步,征討韃虜,恢復中華。其實我們原住民中也多有義士想要加入軍隊,但總被拒絕。太子殿下此番動員徵兵,我想一定可以獲得原住民青壯廣泛響應的。”

白明修點點頭,對三人道:“那樣的話,我會安排熙天府貼出公告的,兵部的徵兵很快開始。而我需要你們這樣在原住民社區中很有影響力的人物,替我進行政策的宣傳。畢竟,我要的並不是一羣炮灰,每一個大明士兵的性命都對我珍若重寶。我需要的是能體現我大明軍隊兇威、能夠匡扶國家社稷的精銳。”

三人齊齊長揖到地,說道:“殿下旨意,莫敢不從!”

296 遙望西北117 廣州商貿(下)271 通州之戰(上)631 超級堡壘596 空降兵支援094 千里通話441 懲戒還未結束326 大明外交313 登岸238 人委會625 考慮一下當個國王433 殖民事業報告157 廢宗室423 皇帝陛下的環球艦隊077 船上談判078 葡萄牙人隨軍676 一種風險050 兩張告示328 國士祠352 遂行策略166 南邊的妖孽126 俍兵526 東瀛鄭氏690 大明人看戰爭615 人口大計405 殖民的邏輯540 關於歐洲的會議(中)690 大明人看戰爭160 愛民太子679 建言688 死亡行軍283 高AI敵軍?200 緝捕606 巴黎峰會(上)749 哪裡冒出來的342 大建設752 再回首是百年身490 微小的開始404 捕獵大師380 大軍入朝545 大清很缺油038 破牆392 琉球逐日(下)529 艦隊歸國578 縱深穿插248 退役的僱傭兵488 軍法如山684 西南歐戰區244 科技興邦099 瓊州海戰(中)565 戰爭的序幕725 災難製造者067 不一樣的澳洲681 新人換舊人332 大祭禪讓(三)473 分贓討論383 皇帝也要高考(上)008 見晉王353 入京開會764 倭國土皇帝424 艦隊陣容010 戰緬甸(中)055 晉王誅賊之戰(一)702 一個全球統治秩序正在誕生537 看大船556 反莫臥兒聯盟075 北望692 列車炮471 大胃口572 殊死一戰094 千里通話624 王位套白狼053 敗犬488 軍法如山005 攢錢招兵569 中歐對峙(下)171 明軍之魂259 千古一帝167 隨身利刃361 汗血馬騎士099 瓊州海戰(中)600 海蠍640 疑惑不解122 反伏擊(上)074 澳北府135 戰狼太子深夜炸城237 長樂關大捷(下)460 哥薩克戰韃靼229 大別山麓584 皇帝的末路748 好東西713 火力準備628 丘吉爾642 麻省人口普查115 臺灣府376 返京路上199 錢牧齋148 決戰黔西南(八)796 競賽場位面265 水陸合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