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斗酒

(作者:雖然很難爲情,但是還是想求些收藏和推薦票。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李存真等人回營,正趕上曹海濤也回營來。聽說銀山大捷,曹海濤大喜,忙來祝賀。李存真一見曹海濤,搶上前去握手。曹海濤對握手早就不陌生了,當下也跟李存真緊緊握手。

曹海濤一邊握手一邊咧嘴大笑着說:“盟主所料不差,清廷駐紮在崇明的蘇鬆水師確實想要把船全部鑿沉。幸好我們及時趕到,搶回來一些。”

李存真不想聽戰鬥過程,他只關心搶了多少船回來,問道:“一些是多少?”

曹海濤伸出一隻手掌,李存真瞪大眼睛說道:“五艘?這麼多?”

曹海濤卻說:“不是五艘,是二十五艘!而且只有四艘是小船,其餘全是大船。那種能夠容納一百六十人的戎船。”

“二十五艘?”李存真大喜尖叫,“天助我也!我事成已!”於是也給了曹海濤一個熊抱。

銀山大捷,李存真軍沐浴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六月二十四日,軍中飲宴。呂英傑、何天驕、姜誠、武達摩和趙無極拉着一衆海盜拼酒。

姜誠最是逞能當着衆人的面仰頭喝下一大罈子的米酒。然後他就講起自己當年連喝十八碗酒,藉着酒勁和三色娘們兒滾牀單的往事,很好的給周圍的一羣“癡漢”上了一堂性教育的公開課。

何天驕和呂英傑等人喝的是蒸餾酒,大概四十多度,雖然不是太高,可是已經很有些酒勁了,每人一口氣居然喝了一小壇。

武達摩不服氣,說道:“你們喝的都不算,說是喝了一罈子酒,可是你們兩個的嘴巴上有洞,酒都灑出來了。你們自己看看你們的胸坎子,全是酒,都灑在上邊了。一罈子酒灑出來最少半罈子,都不是好漢!”

“你說誰不是好漢?誰不是好漢?”呂英傑大叫道。

“嘴巴上有洞的就不是好漢!你看看你自己,都快用酒洗澡了。”

呂英傑大着舌頭叫道:“好!就算你說的對!我告訴你,我貓仔的酒品敢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既然你說我嘴巴有洞,漏酒,那你說這麼辦吧!”

武達摩說道:“有種用大碗喝,不可以灑一滴也不可以剩一滴,敢嗎你?”

“有什麼不敢的?”何天驕已經喝大了,方纔他和趙無極斗酒,喝了一罈蒸餾酒,把趙無極喝倒了。現在看武達摩和貓仔較勁便拎着酒罈子踉踉蹌蹌過來說道,“不敢的都不是爺們!”

“好啊!一人十八碗!敢不敢?一口乾,連幹十八碗!”

“誰怕你啊?我告訴你,不敢喝的就他媽……是你爺爺!”其實何天驕想說,不敢喝的是孫子,喝下去的是爺爺,但是這酒已經上頭了,話說不利索兩句合成了一句。

“行!虎仔……你說的算!”武達摩也喝高了,“爺爺就爺爺!來,幹!”

李茂之大喊道:“等一等,先不要忙着幹,我來說幾句。以前你們都是比誰喝得多。可是這不算能耐,有人擅長喝慢酒不擅長喝快酒。趙無極就是慢拉鋸型的,平時慢慢喝能喝一缸,現在喝了一罈就倒了。你們四個比就比又快又好又多。不僅不能灑酒不能剩酒,還得喝得快!弟兄們你們說對不對?”

“對!”衆海盜大叫着,“快、好、多這才行!”

於是四個人擺出七十二隻大碗,呂英傑、何天驕、姜誠和武達摩四人站成一排,每人前面一次擺放着十八碗白酒。搞得衆位軍士在旁邊興奮地叫好起鬨,大聲喧鬧。

“開始!”李茂之大叫一聲。四個人就開始喝起酒來。咕咚咕咚,一碗接着一萬地往嗓子眼裡倒。

“喝,喝,喝,喝,喝!”衆海盜一邊喧譁,一邊齊聲吶喊給四個人加油鼓勁。

最後,呂英傑喝了十七碗,抱着第十八碗醉倒了,酒灑了一身;何天驕喝了十八碗後嘔吐不止;姜誠喝了十八碗後倒地不起口中含糊其辭地念叨着:“西貢的那個小幺妹兒,真呀真帶勁……”武達摩喝完了十八碗,從容地放下酒碗,一言不發走到牆邊雙手一伸就開始撓牆,原來是要往上爬。衆人見了趕快把他擡出去休息。

李存真沒有喝酒,他和陳顯祖站在大船的船頭望着江上的景色……

當夜,李軍盡歡而散。

管效忠銀山大敗,明鄭損失不過數人,皆爲清軍中漢軍的炮火所傷。而滿兵則損失慘重,常州綠營三百人僅逃出三十七人,鎮江五百綠營,僅八十名騎兵逃出生天。管效忠親帶的四千多多滿漢騎兵僅一百四十人逃回南京,且人人“魂魄尤驚,策戰者鞠縮不前”。而遭受打擊最沉重的,則是不可一世的駐防江寧滿洲八旗,中高級軍官被一掃而空。這怕是滿漢交戰一來最懸殊的傷亡比了。

滿兵輸得確實太慘太窩囊,影響太過惡劣。清方鎮江守將高謙、知府戴可進在城牆上目睹了整個戰役的全過程,戰後毫無脾氣地向鄭軍交了城。就在李軍慶賀勝利的時候,鄭軍進入鎮江城,鄭軍入城“市不易肆,人不知兵”。

李存真坐在海上飛龍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喝了一口酒,輕聲地對身邊的陳顯祖說道:“這怕是國姓爺在大陸獲得的最後一場勝利了。下面可能就要看我們的了。”

陳顯祖不解地問道:“盟主何出此言呢?難道又是夜觀天象所知嗎?”

李存真笑而不答。

鎮江覆軍,南京被圍,鄭成功祭拜明太祖陵,滿清震動了。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爲紅顏。”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至今十六年了,北京不知多少次被前線激烈緊張的戰況奏報搞得沸沸揚揚。但從未像這一次被震動。不久前還爲雲貴節節得逞而彈冠相慶的滿洲權貴們,無不駭然失色,慌成一團。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作爲滿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滿洲貴族集團的總代表,一個只有二十一歲的年輕人,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慘敗徹底推入了失態與狂躁的深淵。

作爲皇帝,順治是合格的。對攝政王多爾袞的隱忍,多爾袞死後的清算都顯現出順治的厚黑學素養。爲了能夠真正做到君臨天下,這位少數民族少年每天努力學習漢語用了很短的時間便能夠聽得懂漢族官僚都在念叨的東西,用了不到七年的時間就摸透了漢人的心思。

順治肩負了難以形容的壓力與考驗。殫精竭慮十餘年,仗着八旗兵的所向披靡,漢人一盤散沙氣數將盡。他目睹了一個個漢人政治軍事集團的瓦解冰銷,看慣了一個個老謀深算、強橫一時的漢族政治強人成爲自己恭順的奴才。然而,漢人韌性太深厚了,殘餘力量明明被大清壓在偏遠一隅多少年了,可只要他們一作努力,滿人的統治根基仍是那樣的鬆脆。

第六章 大罵錢謙益第四十七章 攻破外城第三十四章 一代仁君2第四十章 金榜題名第三十八章 南京攻略1第十四章 開小2第一百圓四章 鏈彈打騎兵2第一章 開科取士第廿一章 恢復東江鎮2第二十章 各懷心思第廿七章 費馬大定理第卅五章 在世盧梭2第一百卌七章 炮神駕到第十七章 達素授首1第六十七章 再談2第百二章 貨幣戰爭圖謀4第七十五章 中央突擊第七十九章 利誘第六十章 蒼水先生2第六十八章 依託堅城第八十五章 驪興閔氏第六十四章 忠誠與背叛2關於毒點第卅八章 科學與制度第八十章 數學女神2第二十章 恢復東江鎮1第圩七章 人才第二十四章 戰列艦第枯七章 瞻園之內第八十五章 驪興閔氏第五十七章 管武尷尬第五十一章 高燒第百三章 貨幣戰爭圖謀5第八十章 合攏陣型第十三章 攻克南昌第十八章 達素授首2第一百卌五章 乾坤一擲5第二十七章 元首海國公第進六章 大發展1第廿一章 恢復東江鎮2第五十六章 商議2第一百卌九章 六花陣2第圩九章 主客不合第圓六章 暫緩進兵第圓一章 馬蹄陣第四章 江西債券4第圓一章 馬蹄陣第圓二章 勸進吳王第一百圓九章 犧牲4(求票)第七十四章 胡謅八扯第二十一章 順治瘋癲第十九章 賴塔被俘第四十九章 手雷失控1第六十三章 道姑第一百二十二章 小夏侯惇第三十三章 一代仁君1第一百九十章 痛殲三旗第九章 中央情報局第七章 聲南擊北2第枯八章 仙子你誤會了1第二十七章 明鄭大敗第九十九章 淮安之戰第三十三章 一代仁君1第一百卅四章 三英戰呂布2第七十七章 長槍三人組1第十三章 北路爭雄3第四章 慎思第六十章 第一跳第一百卌七章 炮神駕到第四十章 金榜題名第枠九章 貨幣戰爭圖謀1第十一章 誰家讀書郎第三十章 順治夢碎2第七十一章 衆將逼宮2第圓五章 吳王失計第八十六章 東北據點第六十章 法蘭西玫瑰第二十八章 土擲彈筒第圩六章 暗黑的心第十八章 攻克大沽口第六十三章 火槍與烈馬第三十五章 花果從軍2第廿五章 科學之辯1第廿二章 大明星1第十五章 無恥海盜第卅六章 洪武門打人事件第二十九章 長江沸騰2第圓七章 洪承疇封王第九章 南路血拼1第一百四十章 偷襲北京第四十章 技術人才3第六十五章 歐陸大方陣第廿七章 於七起義第一百枯八章 順治之死第十二章 勒索朝鮮1第九十四章 戰前會議第一百卌四章 乾坤一擲4第七章 問詢第五十三章 勒索第五章 信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