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聚而殲之

儘快立足,儘快穩定。然後學着安南阮氏的做法,一面和滇桂兩省的清軍周旋作戰,一面蠶食安南鄭氏地盤壯大自己。

朱永興仔細解釋了他的思路,就是短期內不想陷進與鄭氏纏夾不清的戰爭泥潭中,影響到抗清大業。一鼓滅鄭,憑明軍目前的兵力,不大可能。就算能夠打下升龍府,佔領了廣大的地盤,也沒那麼多軍隊駐守。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鄭氏畢竟在安南北部經營多年,如果被擊敗後散落各處,糾衆襲擾,也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痛的事情。

“殿下是要以戰促降,迫使鄭氏割地求和。”易成立刻領會了朱永興的意圖,含笑頜首,說道:“以最快的速度穩定根基,以便抽身應戰清軍。至於以後,是滅鄭,還是保持現狀,則視形勢而定。”

“對,吾就是這個意思。”朱永興指點着地圖說道:“我軍的佔領目標首先應該是紅河以東的安南地區,爭取與高平莫氏聯成一片。然後扶持莫氏,或借路入桂,或以地換地,或慫恿他向南發展,把與廣西接壤的地區讓給我們。”

“既然殿下有時間要求,那就急攻猛打,把要佔的地盤撐起來,打得鄭氏派人前來求和。”馬自德覺得這好象沒什麼困難,便脫口說道。

朱永興不置可否,只是隱隱覺得沒那麼簡單。

馬惟興緩緩眨着眼睛,似有所思,慢慢開口道:“急攻猛打的話,似乎有些不妥。鄭氏軍隊散佈各處,聞風而逃,如何殲滅?若只佔地盤,未能沉重打擊鄭軍的話,恐怕他們會糾集起來再戰。”

是啊,奪一地不如滅一軍,殲滅敵有生力量纔是對敵人最沉重的打擊啊!朱永興若有所思,隱隱有了點靈感,但還說不出來確切的東西。

劉震張了張嘴巴,有些不太確定地建議道:“可不可以誘敵決戰,一戰而定大局。”

一戰定大局?朱永興的眼睛一亮,各個擊破是兵家常用的手段,而聚而殲之也未嘗不是快捷的辦法。

“聚而殲之,既省力又痛快。”馬寶笑了起來,說道:“安南土蠻,如果堂堂陣戰,我軍可以一當十。”

“這個辦法可行。”朱永興用力一拍大腿,暢快地笑了起來,“那咱們就按這個思路想辦法,看如何能一戰而定安南。”

基調定下來,討論便有了方向,氣氛也逐漸活躍起來。這其實就是朱永興所要達到的目的,一人智短,衆人智長,你一言我一語,可以把計劃中的疏漏減少到最低。

一個名將,不僅要考慮到戰術層面,還要考慮到戰略層面。畢竟戰爭不是最終的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如何能用最小的損失,最短的時間,最好的策略,達到最佳的效果,這纔是要着重考慮並加以鍛鍊的。

………

天空裡,被灰白色的雲塊掩住的月亮漸漸突出了包圍,露出皎潔的玉面。雲團很快的四下消散,將蔚藍的天空交給月亮,讓它向着大地展開光明。

“……匠戶脫籍後,給予田地三十畝,與民戶同;有家屬者,先發放田地,按每人五畝計算,可自行耕種;匠戶今雖脫籍,但尚需爲工房效力三年,每月發放工錢,或以糧食相抵;匠戶在三年效力期內每人每年培養合格學徒十名以上者,工錢按兩倍發放……”

宿營地的一個簡易草棚內,匠戶張大順依舊睜着眼睛,毫無睡意,想着豁除匠戶賤籍的法令,以及工房的獎懲新措施。

“呵呵,嘿嘿,哈哈。”張大順突然象精神病患者一樣咧開嘴笑了幾聲,把剛剛有些朦朧入睡的老婆嚇得夠嗆。

“當家的,你沒事吧?”張大順的老婆揉了揉眼睛,擔心的摸了摸他的額頭,“才評了五級工匠,用不着這個樣子吧?俺害怕的很哪!”

“去,女人家的懂什麼?”張大順翻了翻眼睛,斥道:“五級工匠咋啦,整個工房纔有幾人?再說,我這笑兩聲算什麼?你沒看到那些匠戶們領到了三個月的工錢,還轉了民籍,都全家摟到一起痛哭流涕,就差點瘋魔了。”

“嗯,這倒是。”張大順的婆娘也笑了起來,說道:“脫了籍當然是天大的喜事,以後兒子孫子便可以讀書,可以去應考,說不定誰家還能出個當官兒的呢!”

“你倒是想得美。”張大順咧開大嘴又是一陣傻笑,輕輕舒了口氣,憧憬道:“都成了普通民戶,這種地的事情倒不急了。在工房幹,得的工錢好象比種那幾畝地合算吧?”

“這地還是要種的,心裡踏實啊!”張大順的婆娘倒有自己的心思,說道:“先領幾畝,種些瓜果蔬菜,這一年也省了花錢買。你在工房,俺在家裡,自己倒是也能伺弄得來。”

“你還是這老腦筋。”張大順已經聽工友算得仔細清楚,此時便跟婆娘顯擺起來,“現在領地一人只給五畝,還不一定是好地。等到幹滿三年,那可是要給三十畝好地。你不去種地,也閒不着。到了安南,工房就要擴大,聽說要招收女工,製做軍服被褥,也一樣地給工錢或者是糧食。”

“做針線活兒?那俺倒也幹得來。就怕清軍打過來——”張大順的婆娘欲言又止,趕緊張望了一下。

“混話,要是讓人聽見了,還想不想活?”張大順也嚇了一跳,邊斥責邊四下瞅着。看周圍沒人,才鬆了一口氣,狠狠瞪了婆娘一眼,低聲說道:“要是清軍打來了,就更不能要地了,手裡拿着銀子纔好逃命,你這榆木疙瘩想的是什麼?”

“對,對,當家的說得對,瞧我這張嘴。”張大順婆娘連連點頭,“殿下是好人,又得了神仙傳授,自然是吉人天相,定能把清軍打敗的。”

“殿下自然是神仙的弟子,滿天神佛庇佑。”張大順雙手合什,禱告了幾遍,方纔擡頭說道:“現在是手裡有錢才心裡得安,這地,早晚是咱們的,興許到時候,咱們還能回老家去過日子,那多好啊!”

……

第106章 不負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85章 無題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42章 會晉王第124章 授課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8章 緊急商議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04章 報應第80章 京師大亂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4章 再退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75章 恬然自樂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5章 大反攻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95章 請兵助戰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72章 退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0章 慷慨陳詞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30章 無題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72章 廝殺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271章 阻擊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96章 鑑第172章 無題第82章 燧發槍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01章 夜談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章 北愁南喜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21章 柔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