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意外之難

鬼使神差地讓朱永興來到了這個世界,又讓他不得不選擇了一個與衆不同、充滿荊棘的生活。他並不能預知,更不能避免在何處潛伏着的坎坷和暗礁,更不知道看似簡單的出緬入滇最後竟搞得驚天動地、轟轟烈烈!

上了竹樓的時候,大巫正坐在藤椅上,把一雙瘦骨嶙峋的手對稱地放在扶手上,象是剛剛睡醒的樣子。

“殿下請坐。”大巫眯着眼睛,打量着朱永興,伸手示意了一下,說道:“草民身有殘疾,不能行大禮參拜,請殿下恕罪。”

朱永興來自於後世,對封建社會的尊卑禮節當然沒有什麼要求,並不以爲意,只是大巫的形象讓他稍微愣了一下,便露出了笑容,隨便一坐,說道:“大巫不必在意,聽聞您智深如海,我是特來請教的。”

大巫似乎笑了一下,臉上的傷疤以及一隻眼睛的變形使得這笑容有些詭異,他衝着夢珠揮了揮手,說道:“阿珠,你且下去等候。”

夢珠顯然沒有想到會趕她走,垂下眼瞼有些不悅,腳下也沒有動彈。

“阿珠,你到下面等我,我和大巫很快就會談完的。”朱永興沒有想得太多,笑着衝阿珠點了點頭。

夢珠臉色稍霽,衝着朱永興一笑,以示寬慰,轉身離開。

隨着阿珠的腳步聲遠去,竹樓裡沉靜下來,朱永興沒有先開口,而是耐心等着這位大巫開口。既然讓阿珠離開,想必有一些機密的事情要說,或者是繼續討價還價,就象思威族長那樣,要自己作出什麼承諾吧!

天色漸暗,大巫坐着一動不動,只有眼睛不時眨動,爲這具蒼老而枯槁的軀體增添了一點生氣,象是一爐死灰裡的兩點孤獨的火花。

朱永興有些不自在了,終於開口說道:“我與思威族長已經初定出緬之事,護送之人也不必多,一、二百人足矣。當然,如果大巫有什麼疑慮,自可開誠佈公,我必不欺瞞。”

大巫的目光閃了一下,輕輕“嗯”的一聲,說出的話卻令朱永興大吃一驚,“一、二百人嗎?此事斷不可行。”

“爲何?”朱永興身體前傾,十分意外地問道:“可是擔心我毀諾,或是一去不返?”

“非此緣故。”大巫低沉地說道:“隨殿下出緬入滇的將不是一、二百人,而是猛山克全族近三萬之衆。”

朱永興以爲自己聽錯了,用力晃了晃頭,舉族遷移,這傢伙是不是吃錯藥了?

“緬派土司荒淫無恥,蠻莫土官貪得無厭。”大巫怨毒的聲音在黑暗中幽然響起,“猛山克族隱忍太久了,與其坐而待斃,不如奮然一擊。殿下爲宗室留守,又有監國之權,入滇後爲吾族尋一安身之地,諒也不難吧?”

朱永興終於確認自己沒有聽錯,但這突變大出他的預料,不禁皺眉思索,尋找推脫之辭。

“猛山克族也曾是大明子民,迴歸治下也是天經地義。只要殿下答應,立時便有數千戰士爲殿下興王圖霸而戰。”大巫繼續說着,他的目光閃閃,彷彿荒漠裡夜行的旅客看到了遠處的燈光。

“滇省正處戰亂,此時要爲好幾萬人尋一塊安居之所,談何容易?”朱永興抗聲爭辯道:“幾萬人遷移,緬人豈會答應,派兵阻攔,就必將是一場流血廝殺。”

“廝殺便廝殺,流血便流血,魚死網破也勝過忍着挨刀。”大巫的聲音激憤起來,“幾十年來猛山克族屢受緬人欺壓盤剝,死者無數,殿下可知其中苦痛?今緬派土司又欲開‘初掖權’,奇恥大辱,猛山克族又豈能再忍?”

“什麼?初掖權?”朱永興聞之一驚,聲音低了下去,囁嚅道:“思威族長並未說過此事啊?”

哼,哼,大巫冷哼了兩聲,沒有解釋,而是沉默下來。

真的,假的?朱永興難以想象這種野蠻的制度竟然會實行,出於現代人的思想,他不僅難以接受,更加深惡痛絕。但他隱約覺得有些可疑,卻又找不到其中破綻所在,畢竟他並不十分了解猛山克族的處境,也不知道之前所發生的事情。

朱永興不是歷史學家,只是爲了寫小說之便,對南明時期的歷史有所側重瞭解,這種野蠻的“初掖權”制度卻知之不詳,只以爲是外國的陋俗。其實,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也存在着形式不一的,比如鄂西、四川酉陽、湖南永順、保靖、永綏,以及雲貴地區的一些土司都享有初×夜×權。

“如果,如果我不帶着你們全族人出緬,並尋一安居之地,你們也不會衛護我入滇,也不會爲我傳遞消息了。是這樣嗎?”朱永興沉默了半晌,試探着問道。

“正是如此。”大巫毫不猶豫地加以確定,停頓了一下,又緩和了口氣補充道:“此事殿下當無風險,廝殺戰鬥自不敢勞動千金之軀,只是入滇後還請殿下不負承諾。”

朱永興緩緩起身,說道:“此事吾須細思之。”他的腦子有點亂,特別是面對這詭秘的大巫的時候,他需要先使腦子冷靜下來,需要時間思考。

“殿下英明神武,又有興王圖霸之志,此等小事,必不能難倒殿下。”大巫的話象是在恭維,又象是在激將,在朱永興的身後幽幽響起。

是啊,連這點小事都辦不成,還怎麼興王圖霸,與滿清爭天下。朱永興的腳步停頓了一下,嘆了口氣,轉身而去。

……

夜深人靜,燈光閃爍,朱永興毫無睡意,時而託着下巴,時而輕撫額頭,深爲突然遇到的困難而苦惱。

夢珠輕手輕腳地進來,又給他換了新茶,然後乖巧地坐下相陪。

“阿珠,這大巫是什麼來歷?怎麼又會精通漢學?”朱永興心頭的疑惑不散,思路總也開闊不起來,不由得擡起頭,向夢珠詢問。

“大巫的來歷——”夢珠眨了眨眼睛,斟酌着說道:“我也知之不詳,只知他在我還未出生時便在寨子裡了,而且學識廣博,智深謀遠,在族中極受敬重。”

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4章 篡改聖旨?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51章 死地則戰第217章 困局第39章 聖意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06章 法陣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93章 三馬來會第95章 難以逾越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12章 女考生第59章 無題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24章 烽起石屏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96章 各有安排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82章 燧發槍第154章 赴廣東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88章 大調整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36章 領悟第57章 接駕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81章 書院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24章 隨想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91章 新氣象第59章 援軍?援軍?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271章 阻擊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45章 大包圍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38章 反撲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55章 無題第201章 總攻(一)第42章 北伐新策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5章 定情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24章 隨想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91章 外交,內政第72章 攻守結合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48章 黯然收兵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38章 巧取龍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