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隻手欲擎天

這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的統治集團,這個集團的絕大多數成員,爲了本集團的利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不惜壓迫佔全國人口多數的主體民族,甚至不惜亡國。“量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寧贈友邦,不與家奴”等言論就是最這樣一個邪惡的統治集團所喊出的口號。

已經不用再細數那樁樁件件的罪惡和愚蠢,朱永興早已經下了結論,並做了決定。今日之奮鬥,既是爲反抗暴政、延續華夏,也是爲免百年後,國家遭受之屈辱,爲免民衆再經一次幾乎亡國滅種的危機,是爲免無數人被葺爾島國屠戮得血流成河的慘劇。

“胡風南渡盡草偃,忠肝義膽王入滇。何懼轉戰千里路,隻手欲擎半壁天。”朱永興眼望北方,目光深邃,聲音低沉有力,他的情感所至,自然而然地將這首喜歡的詩稍加修改後吟誦出來。

既是豪言壯語,又有幾分悲壯之氣。夢珠雖然不能作詩作詞,但詩詞對她極具殺傷效果。特別是由情郎口中吟出,更讓少女心醉神迷。哪個少女不希望自己的意中人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或是風流倜儻的英俊才子。現在的朱永興在她眼中,恰是夢中所想、平日所思的形象。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夢珠癡癡凝望半晌,將朱永興的手掌貼在臉上,聲音雖柔卻異常堅定地說道:“殿下既有力挽乾坤、隻手擎天之志,不管千難萬險,阿珠亦願生死相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瀉在夢珠專注而摯誠的臉上,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象籠着一層輕紗。兩個人的距離很近,肌膚的觸碰,氣息的交換,讓人不得不產生遐想。

朱永興的手慢慢移動,輕輕滑過夢珠嫩滑的臉蛋。夢珠凝視着他,在他的手要離開時,伸手將那溫暖的手捂在自己發燙的臉頰上。

當女性對你的感情昇華到準備以身相許的地步時,她便會丟開羞怯和一切警戒心,睜大了眼睛,靜靜地凝視着你,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含情脈脈的眼睛。法斯特教授說過,當一個人看到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物時,瞳孔就會不知不覺地放大。女人睜大了眼睛凝視着心上人,或許就是基於這個原理。

遠方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近,打斷了嫋然升起的情愫,打斷了嚶嚶的親暱低語。朱永興趕忙拉着夢珠低身伏於草叢之中,定睛向着坡下的小道望去。

時間不大,兩騎快馬匆匆而過。在月光下能依稀分辨出馬上的騎士穿着緬兵的服裝甲冑,只是盔甲歪斜,十分狼狽。

“計劃成功了一半。”朱永興心中暗喜,對夢珠低聲說道。

“殿下算無遺策。”夢珠滿心歡喜地恭維了一句,事情正按着朱永興的計劃進行,這能提高朱永興的威信,同樣也能使她在族人面前臉上增光。

“勝過諸葛之亮嗎?”朱永興調侃了一句,眼見騎士已經縱馬遠去,便從草叢中站起身來,望着遠方,臉上露出了一絲冷笑。

猛山克族被蠻莫土府分置五寨,思威這一寨負責解決緬派土司及隨行緬兵,女寨主央則率領四寨之兵襲擊蠻莫土府。朱永興的建議是在蠻莫土府和緬關的道路上封鎖不必太過嚴密,最好放過蠻莫土府派出的求救信使,這樣便可以使之後的伏擊計劃順利實施。

當然,如果蠻莫土府沒有派出信使,或者信使在途中便被失誤攔截,那就只能採取應變策略,自行派人僞裝信使前去求救了。只是這樣做,有被盤問檢查,而露出破綻的危險。

現在好了,貨真價實的求救信使肯定能帶來緬關的援兵。如果伏擊順利的話,不僅削弱了緬關守衛的力量,同時也爲再下一步的計劃奠定了基礎。

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軍事計劃,猛山克族人雖然勇猛彪悍,但卻是個人的體魄和技能。對於真正意義上的軍陣廝殺,以及象朱永興這樣精細巧妙的思慮想法,顯然是陌生和新鮮的,族中也無人有這樣的本事。

到了半夜時分,女寨主央率領着一千五百多人先行趕到了這裡,立刻開始了緊張的佈置。

“蠻莫土府已經被攻取,努雄和羅布寨主正在收整物資,剿殺殘兵。”央穿着緬人的盔甲,上面還殘留着乾涸的血跡,顯得殺氣騰騰,“我帶寨中青壯先趕過來,估計再過一個多時辰,努雄寨主也會率大隊前來。”

時間應該夠。朱永興暗暗算了一下,如果緬關派出的援兵在接到報信兒後馬上出發的話,趕到這裡也需要兩個多時辰。緬關三千餘守軍,傾巢而出不太可能,派出兩千餘人的概率最大。就算是萬一緬關之敵全部出動,從人數上來看,猛山克族也佔優勢,更何況還是伏擊呢!

“那裡的拐彎處應該多派些人,堵住緬兵的退路,不使其一人逃回報信兒。”朱永興依據着自己對地形地勢的觀察,指出了此次伏擊的重點區域。

“那就由我帶本族勇士守在那裡吧!”央絲毫沒有猶豫地接受了朱永興的建議,並且主動請纓承擔這個任務。

“攻打蠻莫土府時可繳獲到火槍、火藥?”朱永興有些期待地問道,這件事情他提前和央打過招呼。

“大概有百十條火槍,上百斤火藥。”央如實報告,但臉上卻有些不以爲然,“那東西射擊太慢,還不如土弩好使。那些緬人火槍兵被我族戰士殺得大敗,四下逃竄。”

火繩槍當然射得慢,緬兵訓練不足,可能使用也不得法。朱永興淡淡一笑,現在給央解釋火繩槍的正確使用還爲時尚早,而且沒有必要。儘管央和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具有超前知識的朱永興當然會更關注火槍、火炮之類的熱兵器,畢竟那是歷史的潮流所向。

至於火藥,除了給火槍用,朱永興還想好了一種簡單易造的武器,雖然比較原始,但也很實用。

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30章 無題第145章 大包圍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64章 計議第84章 失敗之源第60章 會趙王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36章 領悟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69章 譏諷第155章 無題第15章 正妃虛懸第72章 退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82章 燧發槍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3章 宗室留守第86章 接戰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3章 絕死一擊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72章 血戰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11章 結果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78章 勝利之因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06章 不負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93章 棄城集軍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5章 定情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5章 破城第154章 赴廣東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9章 決戰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43章 保寧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88章 毒蘑第112章 女考生第124章 授課第166章 無題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04章 報應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12章 女考生第154章 赴廣東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