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

李嗣興率領的明軍直抵江門,擊潰了正在進攻、要收復此地的清軍。隨後在周玉、李榮的義軍協助下,走順德,過番禺,以令人驚異的速度逼近廣州。而這時的明軍除了會合之後一萬兩千正規軍,外加由海路趕來支援的水師一部,又增加了兩萬多的起義百姓,氣勢大壯。

而在慣性思維下,廣州的尚可喜在明軍兵臨城下時還沒有醒悟過來。新會絕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陷落,打死他也不相信。加上攻克新會的消息被封鎖,他按照自己的思維,認爲明軍是圍困新會之後,又分偏師來取廣州。

後路不靖,孤軍深入,兵家大忌。尚可喜按照自己的判斷再來看逼近廣州的明軍,便覺得形勢並不是那麼嚴重。

首先,明軍的數量雖多,但其中有大量的起義百姓,如果強行圍城,必然會分散力量,給清軍以個個擊破的機會;其次,廣州的清軍尚有萬餘,再召集周邊零散的軍隊,又有堅城可恃,數量並不佔太大優勢的明軍、義軍混合部隊想攻破廣州,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最後一點,明軍繞過新會,無疑是在後背留下了一顆釘子,不僅分散了兵力,而且使陸上的餉道糧道而臨威脅,靠海運,又能撐到幾時?

錯誤的判斷喪失了最後的逃生機會,先鋒明軍由於兵力不足,儘管加入了義軍,依然沒有能力圍困城池。雙方在廣州城下經過了數次小規模的交鋒,清軍無法撼動明軍,而明軍則在城西南穩固了營寨。

清軍退回城內後。一面加強城防,一面等待周邊援軍。此時的尚可喜四下傳令。將周邊縣鎮已經爲數很少的綠營清兵盡數調來廣州,還召回了正在碣石、博羅作戰的高亮福、高亮禎所部。在他看來,積少成多,只要在兵力數量上壓倒明軍,不僅廣州城無虞。且能在明軍露出疲態時予以反擊。

這樣成功的例子在尚可喜的征戰史上並不少見,最出名的自然是肇慶和新會兩次戰役。兩次防守反擊,擊敗了當時盛名無雙的晉王李定國,自然令尚可喜感到驕傲,也對這種戰法青眼有加。

事實證明,老經驗有時也是不可靠的。當尚可喜正爲廣州城內的兵力不斷增加而感到欣慰時,明軍主力由新會出發,輕取鶴山、佛山。直抵廣州城西,並立刻分兵向清遠進攻,封閉清軍北逃的門戶。

至此,廣州已經處於四萬明軍、五六萬義勇鄉民的包圍之中,雖然包圍圈還不是很嚴密,但廣州清軍想突圍而出也不容易。就在尚可喜驚愕莫名,城內清軍舉棋未定的時候,明軍迅速發起了進攻。一部明軍在水師配合下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城,進攻城東北的各處炮臺;先鋒明軍也出營作戰,攻擊城西南的要點。

廣州攻防不同於新會。尚可喜所部畢竟是清軍中裝備火器比例最高的軍隊。火槍由於性能上的差距,自然無法與明軍抗衡。但尚部所擁有的火炮數量很大,確實讓明軍在起初的攻擊中不過順暢。隨後明軍調整了打法,從水師的艦船上卸下重型火炮,以炮對炮,基本摧毀敵人的火炮後再發動步兵進攻。終於是佔了上風。

當“海龍號”緩緩駛至廣州港口時,廣州外圍戰正接近尾聲,但戰鬥卻很激烈。圍繞着城東北的各炮臺,敵我雙方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炮聲隆隆,殺聲震天。尚可喜知道此處要點事關重大,如果失守,則意味着廣州附近要地全失,明軍甚至可以在炮臺上向廣州城轟擊。所以,他親自上城督戰,不斷派出援兵增援炮臺。

城北的虎墩炮臺,遠看不過是一個土丘,形如臥虎,近看,才知它與城牆隔河相對,四周俱是刀削一般的陡壁,中間挖出了一個平臺,又有洞穴通連。守兵在上邊開炮打槍放箭,下邊很難靠近。這虎墩的最高處,是一個半畝見方的平地,中間蓋着一個石樓,樓後有兩道棧橋與城中相連。

清軍在城牆上能夠提供側面火力,掩護着虎墩炮臺的兩冀及背後,明軍只能從正面展開攻擊。儘管如此,憑藉着海軍艦炮的犀利,以及天威炮的爆炸彈,虎墩炮臺到現在仍然是岌岌可危。

轟,轟,轟,三枚爆炸彈在炮臺頂端的石樓旁炸開,紛飛的彈片橫掃,清兵慘叫哀嚎着紛紛倒下。

幾顆沉重的實心彈呼嘯着砸在虎墩上,濺起無數的碎石泥土,中間平臺上已經堆滿了落下的石屑土塊,清兵一個個灰頭土臉,縮在掩體內不敢出動。

曲折的戰壕不斷延伸,向虎墩迫近。清軍的火炮被摧毀大半,而且居高臨下有着轟擊的死角。只要戰壕挖到一定距離,明軍可以用火槍射擊,而清軍僅存的火炮也奈何不了他們。

尚可喜也覺察到了明軍的意圖,命令城牆上的火炮從側面開炮助戰,對明軍的掘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有虎墩的阻礙,明軍的火炮無法推得太近,也奈何不了城牆上的清軍。

戰鬥停了下來,明軍的火炮需要降溫,攻擊需要調整;清軍暫時守住了這唯一的炮臺,並能保持與城內的通路。

朱永興未張旗號,很低調地下船,在護衛的保護下直接進了城西南的營寨。消息沒有走漏,但明軍的高級將領都得到了通知,齊聚到營寨內,彙報情況,聽候指示。

開場白是簡單的,朱永興對明軍已經取得的戰果十分滿意,對將領們讚揚誇獎了一番,等到攻克廣州,便要論功行賞,自然讓將領們心中暗喜。接下來便是馬寶和吳三省彙報目前的戰局,以及攻打廣州的佈置。

“虎墩似乎沒那麼重要吧?攻之難克,便將其作爲城池的一部分,圍起來是否可行?”朱永興覺得有點小問題,爲了攻打一個炮臺,浪費太多的彈藥,真的很必要嗎?

…………

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2章 鬥熊救美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72章 廝殺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25章 三鬼之謀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272章 血戰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37章 緬局有變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01章 夜談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73章 人心散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12章 女考生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4章 攻城第102章 轟擊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83章 水西之變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69章 雨季之威第91章 川滇呼應第88章 毒蘑第112章 女考生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69章 譏諷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72章 退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5章 定情第79章 雪中送炭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82章 燧發槍第124章 隨想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02章 轟擊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35章 阻擊第200章 佔優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48章 大戰(二)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87章 月夜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