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兩隻重拳

自元亡之後,一統蒙古、建立大蒙古帝國的偉業在蒙古民族中依然有着深厚的傳統,多少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付出了畢生精力未達此目標而遺恨終生。

而就當時明朝的疆域圖來看,能夠切實控制的地區在西北只是到甘肅爲止。象青海、西藏、新疆,依然爲蒙古諸部盤踞,與中原王朝的關係說是依附更爲準確。況且,有些蒙古部的實力不弱,也不時南下騷擾明朝邊境。

正因爲如此,明朝沿長城設置軍事防線,以確保中原地區的安全。從最東面的遼東鎮至最西面的甘肅鎮,共有九個軍事重鎮,史稱“九邊”。九個軍事重鎮分別爲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能夠看出,明朝針對蒙古的主要重鎮便有八個,除了遼東鎮以外。而在西北,便有五六個之多。可以說,滿清崛起靠的是統一的指揮和力量,蒙古則因爲沒有統一政權而缺乏角逐中原的資本。

但勿庸置疑的是,西北必須要有重兵駐防,要有機動的騎兵部隊,更要有名將指揮。其實從進取甘陝的戰略上,便知道與蒙古諸部的直接接觸已經在所難免。爲敵,爲友,這不光涉及到軍事,還有政治、經濟的關係。也正如李定國所說的,朱永興把東北、西北作爲將來的兩個主要戰略方向。在別人看來,或許這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卻不是如此,東北和西北曾形成了槓桿,此起彼落。

在歷史上,因爲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便產生了極嚴重後果。首先。噶爾丹出兵,是從背後向正在抗擊俄國侵略的蒙古人民猛砍一刀,使他們陷入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不利地位。其次,噶爾丹佔領漠北後,參加尼布楚談判的清朝使團不得不中途撤回,影響了清政府在談判中的實力地位。使清廷作出在談判中對俄國作重大讓步的決策。

也就是說,在某些史書上吹捧的所謂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最少是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使得西伯利亞那片遼闊富饒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蒙古族的近親民族從此成爲了俄國的土地和子民。

“……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邶風》之七子……”聞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就表明了《尼布楚條約》是個不平等條約。當然,也正是由於清政府的讓步。使俄國政府從尼布楚條約中獲得實利,俄國的最高當局遠非之前一時期那樣,急於與噶爾丹建立聯盟,而是採取口頭上的支持,行動上敷衍的政策,使噶爾丹失去了軍火供應及哥薩克騎兵的支援。

在這個世界上,別人看一步,朱永興能看到三步、四步。所以。他不會重蹈覆轍,把犧牲領土換來的平叛勝利大吹特吹。也正因如此。他要在西北、東北保持兩隻拳頭出擊的態勢,要一直向北打到北冰洋,抓到北極熊爲止。

自己或許幹不成,但還有兒子、孫子,愚公移山聽說過沒有?那片埋藏着黑色黃金的富饒土地,將帶給中華帝國無盡的發展潛力。還有中亞。那也是富產石油、天然氣的地方,又怎麼能拱手讓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晉王李定國留在西北,確實是朱永興的一個想法。之所以還未作決定,是考慮到時間有點早。出身西北的高級將領又有很多,象十三家中的幾位,總要有個考較纔好。

王輔臣不知道這其中的種種究竟,細思之後只覺得晉王李定國肯定已死心投靠聖上,並且聖眷甚隆。他這麼想也有道理,鎮朔軍應該是目前明軍中各兵種配備最齊全,也是唯一具有騎兵衝擊力的部隊。

況且,在有關軍制改革的方案中,隱隱透露出未來明軍的戰略佈署。西北、西南、東北、華南、華中、華北設立所謂的軍區是比較肯定的事情,晉王李定國一旦出任西北軍區長官,轄下的軍事重鎮可是不只一兩個。如果能夠得到李定國的賞識和信任,一個重鎮的提督是跑不了的。

“西虜將是擊敗滿清後的另一個大敵。”晉王李定國緩緩說道:“漠南、漠北,聖上都是要平定的,要建立超過高祖和成祖的功績。”

高祖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成祖朱棣五次親征,鞏固了北部邊防,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爲“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並列爲“萬世不祧之君”供奉於太廟正中。

這兩位稱祖的皇帝皆以武功而見長,而朱永興在目前來看,還稍遜一籌。待到北伐成功,擊敗滿清、重複漢家江山後,應該便可以與這兩位皇帝並駕;而若能使西虜徹底臣服,則可凌駕其上。

從軍人的角度來看,崇尚武功當然要比重文抑武強。明軍的實力在不斷增長,新的作戰方式和思想使將領們增強了信心,開闊了眼界,也認識到建功立業的機會多多。

“若要打敗西虜,騎兵必不可少。”王輔臣立時覺得自己被分配到騎兵部隊的前途一片光明,擴充、晉升,只要自己幹得好,機會便一定能抓得住。

現在可不是有什麼督師、監軍的時候,軍人日趨專業化,參謀的作用日益凸顯,少了掣肘和壓制,多了軍規和條例。軍人的晉升變得公平而公正,更少了內行領導外行的弊端。

更不用說軍人待遇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對於有功之臣,朱永興也是不吝賞賜的。雖然金銀不多,但有榮譽,有勳章,有宅第,有女人,還有對未來的期待。

“是啊,驃騎兵至少要兩萬,龍騎兵三萬,才能掃平漠南、漠北。”李定國說出的數字幾乎是現在的數倍,按照每年從茶馬交易中獲取四千匹戰馬的數量,也要好幾年才能擴充完畢。

但時間長一些又算什麼呢,只要擊敗了滿清,憑藉朱永興的手段,資源和財富會成倍增加,一年買上萬匹戰馬也不算是奢望吧?。

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71章 慘烈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26章 無題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6章 暹羅來使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91章 新氣象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91章 軍隊建設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67章 梆子腔第186章 疍家女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78章 破路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17章 斷臂?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04章 報應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02章 轟擊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9章 世子殿下?第91章 外交,內政第201章 總攻(一)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88章 大調整第73章 小朝會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92章 僞造,詭道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42章 會晉王第16章 柔情蜜意第99章 軍歌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章 陌生之地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33章 立威第47章 齊集元江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80章 京師大亂第43章 保寧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