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渡河,渡河

一個人的成長,或者說康熙成長爲一個生殺予奪的帝王,總需要一個過程。雖然有所觸動,但並不意味着他悲天憫人,而是他在考慮如何保住自己的權勢,坐穩自己的龍椅。

從外而言,明軍在反攻倒算,各地民情洶洶,漢人復仇的心理已經被煽惑起來,別說半壁江山,就是這京師,亦不知能待多久。

在內呢,康熙不過十一二歲,權力都掌握在四大輔政手中。特別是鰲拜,得遏必隆之附,權勢已經在年老體弱的索尼之上,更不要說人單勢孤的蘇克薩哈了。

如果說形勢平平穩穩,康熙在宮中做個小兒皇帝倒也沒什麼,反正這是他愛新覺羅氏的天下,等到年歲夠了,親政便能重掌權柄。可偏偏這天下風雨飄搖,每況愈下,便由不得小康熙不生出埋怨和鬱悶之心。

與所有的皇帝差不多,康熙雖小,但也是受的帝王教育,也有自己的雄心壯志,也有帝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羣臣無能,只有自己纔是最厲害的。

“皇上,天涼了,還是進殿歇息吧!”蘇麻喇姑走過來細語勸說。

雖然出身於貧苦的蒙古家庭,但蘇麻喇姑是孝莊的侍女,當年隨孝莊陪嫁進入滿清宮廷,通曉蒙滿文字,既得孝莊信任,又算是康熙的啓蒙老師。依着這樣的身份,在旁人不敢上前觸怒時,往往都是她來排解小康熙的情緒。

康熙輕輕嘆了口氣,由蘇麻喇姑陪着,回到了殿裡,坐在御座上。依舊是愁眉不展。

“皇上不必憂慮,動亂亦不過一時,大清的天下還是穩穩當當的。”蘇麻喇姑違心地勸解道:“八旗騎射無敵,北方正是施展之地,僞明之軍缺乏騎兵。豈是八旗之敵?”

康熙擺了擺手,將左右揮退,才苦笑道:“曼姐不用寬慰朕,現下的形勢不同於當年僞王定國等禍亂湘粵,亦不同於鄭逆圍攻南京。山東已近畿輔,人心之亂已遍於北地。連蒙古諸部皆欲觀望退縮。至於騎射無敵,嗯,僞明軍隊火器犀利,亦難抵擋。”

“人心之亂未必不可收拾,火器犀利嘛。我軍亦可多加裝備。”蘇麻喇姑說道:“僞明最易從內部生亂,豈知不會重蹈三王內訌之局?”

“僞帝昭武非是弘光、永曆之輩可比啊!”康熙慨嘆道:“其大位已正,何人可與之爭?至於收拾人心,恐怕爲時已晚。圈地、投充、逃人、屠城等等,漢人其恨極深,這皆是短視所致。尤其是鰲拜,獨攬大權,歧視漢官。掀起換地之爭,又不理民之疾苦,加徵賦稅。可謂是國賊也!”

蘇麻喇姑悚然一驚,雖然鰲拜專權,但其黨羽甚多,而且此時萬萬不是掀起內亂的時候。

“皇上,鰲拜從龍入關,功勞卓著。縱有失策,謂之國賊亦不妥當。”蘇麻喇姑警惕地四下看了看。聲音低了下去。

“自古權臣,哪個沒有功勞?亂國之臣。非國賊而何?殘民利己,非民賊而何!”康熙有些激動,聲音比剛纔還要高一些,“北京城裡乞丐成羣,城外卻是千里沃野成了狐兔之鄉!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還指望着漢人百姓擁戴嗎?如今僞帝昭武正是抓住朝廷失政之痛腳大加伐撻,以致叛亂蜂起,難遏其勢。”

蘇麻喇姑張了張嘴,沒有吭聲,其實心中倒是不以爲然。圈地、投充、逃人等弊政又不是鰲拜所定,從滿清入關到永曆君臣逃避緬甸,還不是要統一天下的勢頭。只不過僞帝昭武得天之幸,翻雲覆雨,將形勢扭轉過來,使漢人有了希望,生起了反抗之心,便把這弊政都算到鰲拜頭上,實在是說不上公允。

“若是朕親政,絕不會搞成這樣。”果然,康熙雖小,自戀卻很嚴重。

“那是自然。”蘇麻喇姑陪着笑說道:“皇上是真龍天子,也只有您能鎮得住。”

康熙微微笑了笑,又嚴肅起來,說道:“禁旅八旗不能輕動,因爲朕在京師,若朕御駕親征,曼姐你看如何?”

“皇上萬萬不可。”蘇麻喇姑吃了一驚,趕忙說道:“京師重地,萬歲切不可遠離。主上輕出,萬一稍有失利,反而——”

“朕寧爲戰死皇帝,不爲怯懦之主!”康熙霍然站起,不悅地打斷了蘇麻喇姑,邁步就往外走,“朕去求太皇太后,她必然會答允的。”

……

不管康小三如何認爲是臣下無能,如何認爲自己是真命天子,如何認爲自己英明神武,戰局的變化卻是不斷地嚮明軍傾斜。

翼國公馬自德率領的破朔軍雖然未能一舉攻克沂州(臨沂),但卻對退過黃河的江淮清軍構成了側翼威脅,與佔領濟南的剿朔軍,以及要北渡黃河的徵朔、蕩朔兩軍形成三面夾擊之勢。

渡河,渡河,渡河!北伐的真正宣言,收復中原的歷史標誌。從南宋時,黃河便成爲一個進取與偏安的分水嶺,令無數英雄所念念不忘。

雖然明軍在山東登陸,事實上已經跨過了黃河,但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還是認爲這是一場牽制性的軍事行動。雖然不是很公平,但卻並不影響北伐的實際進程。

而明軍以重兵加部分水師沿運河向北推進,雖然還沒有經歷過什麼大戰,但確實是相當令人矚目的。沒有了漕運,並不代表運河的廢棄,水運一直是明軍所儘量倚仗的運輸通道和手段。

由運河至黃河,水師既可協助陸軍渡河,又可運送物資兵員;沿運河繼續往北,則可入中原;向西,又可入豫陝。正可發揮明軍水師之強,策應幾方戰場。

同時,明軍若渡過黃河,則在山東便有了四個軍的強大集團,無論是西入河南,還是北上京師,都足以使清廷面臨致命威脅。哪怕原地不動,清軍也必然會全線動搖,爲避免豫皖的部隊被切斷退路,只能實行總退卻,或者前往山東與明軍決戰。(未完待續)

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02章 總攻(二)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33章 無題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84章 搶灘登陸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92章 無題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30章 宗室入滇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章 北愁南喜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9章 蠱神之誓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96章 各有安排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0章 大勝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30章 暗戰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4章 封賞,臺灣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47章 初勝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51章 死地則戰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3章 打壓縉紳第60章 會趙王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67章 梆子腔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99章 軍歌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90章 光復京師第89章 勝利第104章 報應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39章 兵臨大理第94章 相疑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260章 追擊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73章 潰敗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04章 報應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81章 襲擾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39章 兵臨大理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