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東逃,後路

雖然最新的消息是明軍剛剛進入山西境內,推進的速度比較緩慢,但已經集結主要兵力於直隸、京師的清廷,顯然是不準備保衛山西,不準備抵擋明軍的穩步推進了。; .

事實上,連範永鬥這樣的商人也看得出來,滿清的頹勢越來越明顯。先是不講信義地搜刮錢財以充軍費,連他們這些爲滿清立下大功勞的也不例外;現在則是兵力嚴重不足,只能通過放棄佔領區來保住京師。最後呢,京師也多半保不住,只好狼狽地逃回遼東。

介休是範家的祖地,世世代代經營,在當地根深蒂固,朝代的更替也沒有影響到範家,甚至還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成爲了八大皇商之一,且是最有勢力的一個。但現在,這祖宅,這基業,都要放棄了。

範永鬥重重地嘆了口氣,裹緊了貂裘,他的兒子範三拔悄然走了進來,帶進來一絲寒意。

“父親。”範三拔來到父親身後,猶豫了一下,低聲說道:“王家也走了,車馬不少,已經出了城。”

“嗯!”範永鬥哼了一聲,耷拉下眼皮,嘴角抿起,露出一絲不屑,半晌才幽幽地開口說道:“一羣蠢貨啊!把金銀細軟都帶上,最後又能保住多少?山窮水盡時,滿人自己都顧不上自己,還會照顧他們嗎?”

範三拔沒吭聲,之前他與父親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他也與王家、靳家等同樣的想法,帶着所有的金銀財寶,跟着滿人到關外。但範永鬥看得更遠,認爲清廷既然不顧信義,強迫他們捐資助餉,那以後的日子更是無法預料。此時。範永鬥或許纔想起自己是漢人,不可能被當作滿人看待。

“商人逐利,天經地義。”範三拔似乎有些委屈地說道:“當年走私販貨,又何止咱範家一個?陝西三邊,宣大三邊,薊鎮。遼東,各處邊堡重兵雲集,若無人相助,又如何將商貨運出?若說是有罪,大明誰人無罪?只是這,這名聲,馬兒挑壯的牽,咱範家也是受了此累。”

範三拔的意思很簡單,如果只是普通商人。當年是不是私通後金都沒有關係。但現在範家頂着個皇商的名頭,那卻是明廷所不能放過的。其他什麼王家、靳家等,也是出於同樣的顧慮,方纔忍痛攜財而逃的。

“倒也並非如此啊!”範永鬥嘆息着,思索着說道:“現在的明帝曾說過:商業無國界,商人有國籍。你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嗎?”

“父親,您怎麼知道這些?”範三拔疑惑地問道。

範永鬥有些不悅地瞅了兒子一眼,語重心長地說道:“爲父早就在想後路。如果能用錢財買平安,哪怕是範家的大半積蓄也不算什麼。所以。爲父派人打聽過,蒐集過消息,發現這條路走不通啊!若是按照明帝的意思,即便是那些沒有名頭的小商人,或者是其他幫助過滿人的,都要窮追其罪。不予寬貸呀!”

“可明帝也說過投誠、舉義有優待的話呀!”範三拔並不死心地解釋道:“吳三桂不是無罪嗎,還貴爲親王。”

“這不一樣。”範永鬥搖了搖頭,說道:“雖然爲父也沒想得太透徹,但爲父知道,明帝是不會放過咱們的。而且。把錢財都攜之東逃,也不是最好的主意。”

範三拔想了想,試探着說道:“父親大人讓孩兒尋找隱秘之所藏匿錢財,就是以防萬一吧?”

範永鬥點了點頭,說道:“不把寶都押上,多留條後路,不僅僅是對爲父,對你,還是對後代子孫的好處啊!若是——”停頓了一下,他繼續道:“若是滿人徹底敗了,連遼東亦無立足之地,那王家、靳家能倖存嗎?所以,咱們得留個後人在這邊,隱姓埋名,躲藏民間。最後不管是明滅了清,還是清又能崛起,咱們範家也還有一線升發之機。”

“孩兒明白了。”範三拔這下全清楚了,爲父親的老謀深算而折服。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雖然範永鬥不知道這句話,但他所採取的辦法卻是一樣的性質。錢財呢,分成兩半,一半攜帶着東逃,一半藏匿在本地,留下後人暗自看管。若是東逃的遭了滅頂之災,範家不算絕後,也還留有發家之資;若是以後滿清重新反攻過來,自然是更好的事情。

“當初滿人重視咱們,是因爲咱們有通商走私之利,對他們有益有助。”範永鬥語重心長地說道:“後來賜予恩遇,一是感謝,讓咱們更加出力;二來也是收買人心。以後呢,咱們拋家舍業,到了遼東又有什麼用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千載不易的道理。”

“父親想得長遠,想得周到,孩兒受教了。”範三拔真心實意地說道:“那咱們也加緊準備,就在近日便出發吧!”

“要走哪條路呢?”範永鬥象是考較一般地看着兒子,開口詢問道:“靳家走的是口外吧,那是走慣了的行商路線,可穩妥否?”

範三拔本來是要脫口而出的,但看着父親的神情,又謹慎地想了想,不由得搖頭道:“蒙古人不可靠,又時值滿人勢弱,看咱們舉家而逃,知道以後再無用處,恐起殺人奪財之心。孩兒覺得奔京師,走山海關更爲穩妥。”

“嗯!”範永鬥讚賞地點了點頭,爲兒子能夠深思熟慮而感到欣慰,“那便如此安排吧!”

兒子走了,範永鬥並未因爲事情敲定而感到輕鬆,他望着房樑,又看着屋內的擺設,一陣陣悲涼涌上心頭。

金銀財帛固然好帶一些,可搬家遷徙的損失也實在太大了。散佈於各地的房產鋪面,這介休修築了多少代的房屋豪宅……這可都是族人歷代的心血啊!範永鬥看着,想着,不覺老淚縱橫,完了,範家完了,多少代先祖的努力,雖然不敢說是盡數付之東流了,但要再度興起,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可能了。(未完待續。。)

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48章 大戰(二)第32章 賜名白族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28章 拉英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89章 勝利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72章 退第51章 戰後佈局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30章 無題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13章 窮追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8章 新晉郡王第78章 勝利之因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8章 封官兒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0章 大勝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64章 計議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01章 夜談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93章 三馬來會第2章 高平莫氏第46章 合擊之前第39章 聖意第85章 急行第188章 大調整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02章 總攻(二)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30章 暗戰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245章 天變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96章 鑑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3章 伏擊之地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34章 石屏擾襲第91章 川滇呼應第51章 渡河,渡河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86章 接戰第31章 段氏遺族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章 世子殿下?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60章 會趙王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