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輕視,放鬆

一陣悶雷過後,接着是風,然後就是大點的雨。這雨來得猛,下得密,飆急的雨點和着風漩,竟如擰在一起的一條條殘酷的鞭子似的,從天空中兇猛地抽打下來,毫不留情地抽打到人的頭臉和周身。

清軍遊擊楊春甩了甩蓑衣,又抹了把臉,心中咒罵了一句,又有些擔憂地望了望騰衝城的方向,半晌才吐出一口長氣,苦惱地搖了搖頭。但願都督的預料是對的,僞宗室留守已經遠遁,而不是依城固守,或者象現在這個營寨一樣,只是守上一天半日便棄之而走。

楊春緩步而行,巡視着剛佔領不久的明軍營寨。即便率領的皆是精銳,也已經露出疲態,這該死的氣候,這該死的雨,這該死的……楊春不停地咒罵,萬分想念永昌城中那寬闊的宅院,溫暖舒適的牀榻,連那平日都懶得多看、其貌不揚的丫環,似乎也變得可愛美麗起來。

媽×的,趕緊結束這令人厭惡的征討,趕緊回永昌。楊春走進帳篷,沒好氣地把蓑衣扔給親兵,解盔卸甲,一屁股坐了下來。

雷越響,風越急,雨越大,就說明這是白雨,不會久。楊春等清軍將領多少也摸清了些雨季的特點,只等着雨過便拔營前進。騰衝城啊,總比這露營舒服得多吧!

果然,半個時辰過去了,雷走遠了,風也弱了,雨點也稀了。烏雲倒成了陣,看得出一團一團地象瘋狂的獅子,在半空中,在變灰白的雲底子上翻滾。

又等了半個多時辰,雨才徹底停了下來。一聲令下,清軍收拾行囊、裝備,拔營起寨,向騰衝而去。

…………

儘管探馬不斷來報,騰衝人煙皆無,城門虛掩,多半是座空城。楊春和另一位漢軍遊擊範國鰲也不敢掉以輕心,只是加緊打探,卻不得輕易入城。

等到了騰衝城下,楊春和範國鰲命令士卒披甲列陣,做好了萬全準備之後,方派出幾十人進城。足足大半個時辰之後,終於確定騰衝果然是一座空城,楊春和範國鰲才放下心來,相視而笑,下令全軍入城。

“……搶殺淫掠,情罪重大,禽獸不如也;殺良冒功,懦夫所爲,人所不屑也;今已得城池,望勿傷吾民,上天有好生之德,也有報應之懲……”

哈哈哈哈,楊春看着騰衝官衙門前的木牌大笑不止,範國鰲雖然覺得這僞宗室留守有些幼稚可笑,但卻不象楊春這樣笑得失態,甚至還有些迷惑不解。

“範將軍。”楊春終於止住了笑聲,伸手指着木牌說道:“你可知這個木牌讓我想起了什麼?”

範國鰲搖了搖頭,說道:“我只覺得這僞宗室留守很是幼稚,卻不知楊將軍爲何大笑不止。”

楊春又笑了兩聲,方纔說道:“這僞明的皇室都差不多一個德性,僞帝永曆逃出昆明時,曾嚴禁不得焚燬餘糧,怕我軍向雲南百姓報復。這樣一來,我軍如虎添翼,可以窮追猛打。若不是路途遠,運輸難,逃至邊外的明軍也可一鼓盪平。”

範國鰲恍然大悟,笑道:“婦人之仁,難成大事。僞宗室留守,不足懼也。”

楊春贊同地點了點頭,指了指衙門,笑道:“範將軍可在此地安歇,我另找一宅院即可。”

範國鰲也不客氣,道了聲謝,便與楊春一起,繼續巡視全城。

登上城樓,楊春和範國鰲又生出了感慨。指着城北挖掘出來的壕溝,範國鰲很是鄙視地說道:“僞宗室留守不過如此,既要掘壕固守,又不戰而退,徬惶不定,軍心豈能不亂。”

楊春的目光轉到城牆下堆積的滾木擂石,也不由得搖頭。看來明軍退意已決,不會再對騰衝有什麼企圖了。否則,哪有自己預備了滾木擂石卻不用,留給敵人來砸自己的。再加上朱永興在衙門前的留書,看似大義勸誡,細辨之,則如秋蟲鳴泣,無壯烈之氣,卻有乞求之意。

“敵人退意已決,不復來也。”範國鰲也得出了和楊春差不多的結論,心中一鬆,但有些話還是要說,不管有沒有用,“可令士卒好好休息,但巡查警戒也不可放鬆。”

楊春點了點頭,說道:“範將軍老成持重,所言正合我意。不如這樣,西門、北門由範將軍所部負責,東門、南門就交由我部防守警戒。”

“好,這樣安排好。”範國鰲表示贊同,又巡視了一番,方纔和楊春告別,各回各的住處。

命令一下,清軍從上到下,都鬆了口氣。雖然楊春和範國鰲還有不可放鬆警惕的命令,但卻並沒有得到重視,被選擇性地忽視,疲乏的清軍搶着挑選好房屋,爲了沒有露營之苦而笑逐顏開。

在黃昏的落日下,炊煙從騰衝城各處升了起來,在楊春和範國鰲等清軍看來,僞宗室留守確實與僞帝永曆是差不多的脾氣稟性。不僅留書勸誡清軍不要搶奪淫掠,還很天真厚道地留下了不少柴禾、菜蔬、蘑菇等物,可以讓清軍享受很多的便利。只是蘑菇比較少,只在一些比較好的房子裡有。而且經過兩個雲南本地嚮導的辨認,蘑菇不僅沒毒,還是雲南的一個美味。

這樣已經讓清軍比較滿意了,十幾匹跌傷腿腳的馬匹被宰殺,馬肉和着菜蔬、在湯中翻滾,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對於長時期露營,飽經風雨、潮溼、蚊蟲等折磨的清軍來說,這實在是久違的享受。

古往今來,棄城再攻的戰例有,但卻不是守城的一方。基本上都是攻城一方久攻不下,假作撤退使守軍放鬆警惕,然後再突然殺個回馬槍。或者派出僞裝人員,混在出城的打柴收糧的敵人當中進城,再裡應外合,奪取城池。

基於這樣的思維,楊春和範國鰲雖然讓士兵巡視警戒,更象是一種習慣,而不是在他們的心中認爲明軍真會再來攻城。

而緊繃的神經一放鬆,疲憊和睏乏便不可抑制地襲來。這已經不是某個命令能改變的事情,而是人的身體的本能。

而就在清軍自以爲達到了作戰目的,在溫暖的房屋中放鬆身心,好好休息的時候,幾支明軍已經悄然出動,趁着夜色向騰衝掩襲而來。

;

第71章 流寇戰術第30章 無題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38章 廣國公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69章 雨季之威第69章 雨季之威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87章 水西局勢第88章 毒蘑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60章 會趙王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51章 戰後佈局第8章 依城挫敵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45章 天變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48章 黯然收兵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5章 寨子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29章 再提議和第99章 軍歌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72章 廝殺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6章 兵臨城下第81章 襲擾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5章 被誤導了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272章 血戰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27章 攻城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39章 聖意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16章 篡權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