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入學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人之本與?”

國公府來傳來朗朗的讀書聲,一個老夫子站在臺上,下面是楊天帶着楊英,還跟着兩個小蘿蔔頭在搖頭晃腦的念着。楊天現在已瞭解到普六茹只得皇帝對隨國公的賜姓,隨國公其實姓楊,是一名漢人,自己的母親纔是鮮卑人。

瞭解到這些,楊天莫名其妙的鬆了一口氣,原來按父系血統,自己還是一名漢人,儘管二弟阿摩認爲普六茹纔是高貴的姓氏,楊是漢人的賤性,其實國公府上下都知道國公爺喜歡自己姓楊,而不喜歡鮮卑人的姓。楊天深以爲然,那天在自己面前,父親就是自稱楊堅而不是普六茹堅。

楊堅,楊天隱約感到這個名字很熟悉,卻不敢去想,只好暫時拋開。

現在是北周建德五年的四月,楊天的身體也好了半個多月,那天當楊堅下朝回來後,楊天向他提出借書房看看時,楊堅奇怪的問他要看書爲何不找夫子,楊天才知道國公府不但有一間爲他們兄弟準備的書房,還有一位夫子在教授他們學業,當初他問阿香要到國公的書房,阿香還以爲他要到父親的房中拿什麼東西,根本不敢帶他去。

其實在楊天房中本來就有許多書藉,只是讓楊堅那天全部下令搬了出去,知道哪裡有書後,楊天頓時每天都在書房裡翻看,終於基本搞清了自己現在的處境。

淝水之戰,前秦瓦解,鮮卑拓跋部趁機建立北魏,經過數十年的時間,北魏統一北方,與南方的朝庭形成了南北朝。

北魏歷經十四帝,共一百四十九年,魏孝武帝三年,部將高歡反,魏孝武帝兵敗逃往長安投奔手下大將宇文泰,北魏分裂成西魏和東魏,西魏由宇文泰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爲帝,東魏由高歡擁魏孝文帝的曾孫爲帝。

西魏存在二十五年,在宇文泰死後,他的兒子宇文覺廢魏恭帝,建立北周,東魏存在十六年,高歡死後,他的兒子高洋廢東魏孝靜帝,建立北齊。

東西魏從分裂後,就開始征戰不休,開始是東魏擁有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兵強馬壯,對西魏大佔上風,宇文泰數次被敗,差點被高歡所俘。

齊國和周國分別取代東西魏之後,就輪到周國佔上風了,北齊初年,皇帝高洋與西魏交好,集中財力物力北伐柔然、契丹、高麗等國,都大獲全勝,北齊國力到達頂峰,只是高洋取得功業不久,便腐化起來,整日不理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身體迅速垮了下去,死時僅三十一歲。

高洋死後,北齊的朝政更是亂成一團,短短二十多年,歷六帝,而北周雖然有權臣當道,大冢幸宇文護廢周孝閔帝,害周明帝,上層的動亂卻沒有波及到下層,國力一天天強盛,如今的周武帝繼位十二年後,一舉將宇文護誅殺,改元爲建德。

周武帝掌大權後,很快顯示了自己的文治武功,他廢鮮卑舊俗。釋放奴隸,廢釋道二教,大大促進了生產,短短五年間,北周在他的治理下,更加強大,北齊壓得喘不過氣來,在去年,周武帝親自領兵與北齊作戰,周軍與齊軍數次交戰都取得大勝,大有一統北方之勢。

楊天雖然是在翻看歷史,卻是從裡面看出濃濃的血腥味,周和齊都建立不過二十多年,期間數換君主,互相之間也爭鬥不休,有意思的是齊的君主是漢人,卻已鮮卑化,他的國策延續着鮮卑政策,國內漢人的地位如同豬狗,而周的君主是鮮卑人,卻已漢化,許多漢人的高官高居朝堂,而治下的漢人雖然不能等同鮮卑人,卻能安居樂業。

中國人自許有五千年曆史,能夠記住歷朝歷代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多數人只能說出唐、宋、元、明、清,對唐以前的歷史卻是二眼一抹黑,或許還能知道一個三國,卻是來源於小說,電視,而絕不是歷史,很不幸,楊天也屬於其中之一,他對北魏,北周這樣的歷史一無所知,如今也等於是初讀了一遍,他不知道他讀的歷史是不是和他所在時候的歷史相符,裡面的帝王年表也看得他眼花繚亂,跟他所知道的歷史公元紀年對不上號。

楊天在書房裡翻了數天後,他的先生終於找到了他,要求他開始上課,周國的官學規定召收十四歲以上的官員子弟入學,在之前,多是在家中請先生教授,鮮卑人注重軍功,楊勇的祖父楊忠並沒有多大機會上學,卻是北周太祖宇文泰最信重的大將,父親楊堅從小在尼庵中寄養,直到楊堅十三歲時才被楊忠接走,開始上學。

當然這些楊天還暫時不知道,他心中只能暗自埋怨這麼大了要學習這些四書五經。

由於鮮卑人的漢化,現在的周武帝對於貴族子弟的學業特別看重,規定了六學,二館爲皇親貴戚和高官、功臣子弟,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入國子學,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入太學,八九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入四門學等。

這些學校都是官辦,不但免學費,還供食宿,應此名額有限,必須進行入學考試,考不上或者考上了畢不了業,對前程大有影響。

楊堅十三歲才被父親接入家中,基礎太差,學業並不好,只是因父親的軍功升遷極快,這引起了許多貴族子弟議論,因此楊堅對於兒子的學業極爲看重,楊勇在六歲時就開始了啓蒙教學,如今楊英也跟着這個老夫子一起學習,只是人不能相比,楊勇已和老夫子學了三年,而楊英才學了一年,如今楊英的學業還比楊勇好,這也是楊英受到楊氏夫婦喜愛的原因。

如今楊勇換成了楊天,他的學業連楊勇也不如,他爲了搞清自己的處境,翻史書時看那些豎排的繁體字已是頭痛萬分,如今不但要看,還要讀,寫。

好在夫子念他頭部受過傷,又失憶,並不斥責,楊天上午唸書,下午則要跟着護衛練武,每半月纔有一天休息的機會,對於武藝,楊天並不排斥,他身爲國公的長子,很可能長大後就要上戰場殺敵立功,雖然他不會從小兵做起,身邊一定會有許多軍士護衛,可是刀箭無眼,自己強一分便多一分保命的機會。

第89章 水軍第10章 入學下第59章 婚禮喋血第53章 追查第67章 營州第18章 不好的預感第45章 準備第72章 烏第48章 懸崖下第7章 回京第57章 歸來第77章 初戰第83章 仙術第49章 重圍第42章 步步驚心第89章 水軍第44章 親兵下第61章 穿行上第17章 頡利可汗第38章 佳人遠思第16章 佳人下第67章 反思第7章 恢復上第93章 巧匠第41章 分髒協議第38章 陷井第96章 遠航第25章 差點錯過第55章 殺戳之始第10章 馴馬下第4章 苦戰第29章 送別第13章 突厥重來第73章 血染京城(上)第87章 少年熱血第29章 親事上第31章 表弟叔德上第40章 鬧賊下第51章 仁壽三年第33章 擡棺進諫上第63章 無情第六十八 痛殲下第22章 巧遇下第25章 攔路第28章 脫衣下第75章 混水摸魚第40章 錢財第100章 誓言第36章 破城第12章 敲打第5章 朋友上第36章 誤會下第114章 楊素之死上第21章 突厥人的反擊(二)第31章 招攬上第11章 搶親上第22章 澠池第68章 跟蹤第75章 謀劃第8章 晉王之議第44章 林中伏擊第78章 射鹿第62章 覆滅第28章 尋君千里下第13章 禍因上第43章 輕擒,釣魚第71章 再無顧忌第78章 爭吵第46章 吐谷渾第96章 遠航第98章 年豬第44章 親兵下第55章 行軍第51章 朝堂上第72章 烏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47章 前驅第82章 貓妖第97章 故人第33章 謀算第45章 殺機上第45章 殺機上第4章 血汗工廠第2章 借刀殺人下第41章 帝心上第33章 按兵不動第28章 準備親征第35章 軟硬兼施第44章 林中伏擊第52章 再起風波第65章 爭分奪秒上第6章 翻手爲雲第56章 慕容第45章 計定第91章 兄弟第69章 搜捕第110章 怪物第99章 直斥第44章 赤騎回京第90章 軍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