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仁壽宮成

朝庭佈告發出之日算起,短短三天時間就有數萬青壯洛陽的修建,這和修建仁壽宮時基本上靠強制徵發形成鮮明的對比。

士農工商,農排在工和商之前,這是千百年傳下來的習慣,有田種,能養家,百姓不會輕易更改,大部人不願從事低一級的工,除非是那些無田無產的赤貧人家纔會想着學一門手藝傍身。

只是現在還是開國初期,除了那些犯罪或者是世代爲僕之人,百姓都有自己的田地,這麼多人涌躍做工,固然是因爲朝庭已有仁壽宮的先例,也可以從側面反應過京城的旱災當真已到了危急的時刻。

朝庭招工到外地的公告一貼出來,京城的米價總算開始了鬆動,放緩了上漲的勢頭,不過,依然居高不下,楊勇再向皇帝建議,允許報名參加修建洛陽的百姓每人預先支付一月工錢,並可以用這些工錢以每鬥二十錢的價格向朝庭購買一石大米。

一個壯年力最低工資爲四百文,購買一石米的價格僅需二百文,而市場上的米價一石已超過一貫,這個帳人人都會算,那些猶豫不決的青壯也馬上報名,僅僅半月,京城加上關中其他地區聞訊而趕過來報名的人已經超過二十萬,朝庭動用軍隊維持秩序,將這些人送往洛陽。

一月之後,朝庭才結束了這次招工,整個關中有三十萬青壯年報名參加,加上一些隨着隊伍一起離開的老弱婦孺,因爲朝庭修建洛陽離開關中超過五十萬人,爲了完成這場由關中到洛陽八百里的大遷移,大隋朝庭調動了沿途一切可用的資源,在一個月後。將這五十萬民衆幾乎是無一傷亡的遷移到洛陽。

這五十萬人一去,整個關中的糧食負擔頓時大爲減輕,加上朝庭發放給招工民夫地三十萬石糧食,之前屯積糧食的商人無奈的看着糧價一天天下跌,最終等到所有民夫都離開時,糧價雖然比去年要高,卻已經跌破朝庭二十文每斗的價格。

這次大旱導致的糧價暴漲,楊堅和衆臣當然看到了其中的危害,朝庭也做過許多動作,比如規定米價。比如將官倉中的糧食拋出一部分,只是沒有收到多少效果,楊堅甚至已經考慮派兵強行收剿那些漲價厲害的米鋪中的糧食,只是一直沒有下決心,商人雖然排在最末,只是金錢的魔力還是會讓他們找到一些可靠地關係網,甚至有些糧店直接就是朝中大臣所開,非到必要之時,楊堅不會動用這最後的手段。

可是沒想到太子輕易兩招就將糧價暴漲的危急化解了,無論京城的米店如何不樂意。在朝庭沒有強迫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得乖乖把糧價降下去,楊堅不得不承認,太子雖然年輕。只是有些時候,可以說已經超過了自己對太子的期望。

他不由重新審視起太子來,這一審視楊堅不由吃了一驚,大隋如今能夠如此強盛。他作爲皇帝當然功不可沒,可是沒有太子的參與,大隋絕對到不了現在的水平。歷朝歷代。象這樣大面積的旱災都極難應對。既使不大亂,也免不了許多人要餓死。可是在大隋治下,非但沒有死人,而且還可以連續修建宮殿,顯得遊刃有餘。

推廣糧種、農具、牛耕、改進織機、頒佈商稅…這一切都是出自太子之手,每一樣都令整個國家受益非淺,這一次大旱,更是顯出太子的高明之處,若是換了一般地官員救災,憑區區三十萬石糧,丟在京城,恐怕一點浪花都不會起來。

太子如此優秀,至少自己不用擔心大隋山河後繼無人,楊堅自嘲的想道,只是心中隱約卻有那麼一絲不舒服的感覺,似乎自己的一些東西即將失去。

開皇十四年地九月,關中的旱災仍然在繼續,在邙山之南,伊闕之北,瀍水之西,澗河之東處已成爲一個大工地,洛陽舊城城池太過狹小,加上以前皇宮舊址都被楊勇在做東京冢宰時賣給了民間,楊勇自然不能出爾返爾,重新將土地徵收,素性學大興城一樣,在洛陽新選一地,重新建城。

不得不說,歷史還是回到原先的軌道,不過提前了十幾年而已,新城的地址正是後來楊廣營建東都地地址,無論是位置,還是面積,新城遠比舊城更適合

城。

洛陽雖然存糧充足,但又要供應建城的工匠,民夫所用,又要源源不斷的向大興城運送,還是有所不足,不過,洛陽地交通比起長安來,無疑要好上許多,雖然現在大運河沒有建成,光是依靠黃河運糧,就足已保證兩處糧草地開銷。

規化好新城,留下足夠地人手繼續在洛陽監造,十月份,楊勇不得不從洛陽返回,因爲仁壽宮快要竣工了,作爲監造這座離宮的太子自然也要履行最後地檢驗程序。

雖然已到了十月,大興城依然是酷熱難奈,一下子走了數十萬人,大興城比起以前有一些蕭條,不過隨着糧價的走低,加上做工的機會多了起來,在太子的嚴令下,規定了織工的最低工資,織工的收入重新恢復了正常,留下來的百姓並沒有象以前一樣受到乾旱天氣太大的影響,臉上多了許多笑容。

朱雀大街上傳來一陣踏踏的腳步聲,無數的皇家禁衛軍排成整齊的隊列走過,中間簇擁着一輛由八匹純一色的白馬拉着的華蓋大車,楊堅和獨孤氏兩人高坐在車上,從朱雀大街緩緩駛過。

“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然朱雀街兩邊都已經封街,只是兩邊還是擠滿先到的密密麻麻的民衆,車輛經過時,無數的歡呼聲頓時響起。對於眼前的皇帝,百姓是發自內心的感激,短短十餘年間,不但將一直欺壓中原的突厥人打得俯首求饒,而且一統三百年分裂的山河,加上發佈均田令,寬刑減賦,讓百姓過上了從沒有的富裕日子,即使是大災之年也無人餓死。

這一切前朝自然遠不能相比,百姓所求,無非是口中食,身上衣,每逢過年時,能夠扯幾身新衣,吃上一點平時難得的美食,就心滿意足,能給他們帶來這些的皇帝當然是好皇帝,前朝結束不過十幾年,已經無人再掂記他們了。

楊勇本來還想先驗收完畢再請皇帝和皇后兩人一起駕臨離宮,只是沒等楊勇驗收,楊堅和獨孤氏兩人已迫不及待想看到仁壽宮了,纔有今天的出巡,聽到兩旁傳來的歡呼聲,無論是楊堅還是獨孤氏,臉上都浮現出笑意,朝庭並沒有規定天子出巡百姓必須呼叫萬歲,百姓自發喊叫才更顯的皇帝真正得到萬民擁戴。

從皇宮出來,整整花了一個時辰,天子車駕纔出了京城,隊伍行進的速度加快了起來,天子出巡,自有章程,卻不象楊勇這樣一天就能從京城趕到歧山,中間還歇了一個晚上,直到第二日申時將盡纔到岐山。

一進岐山,所有大臣包括皇帝都被眼前這座美輪美奐的離宮迷花了眼,一座座殿宇錯落有致的相嵌在森林間,流水旁,清風穿越山巒,樹木搖動,遠處的宮殿彷彿也搖動起來,宮殿四周,花香四溢,流水聲,樹枝的沙沙聲,彷彿是由無數絲竹組成的美妙樂曲,簡直是人間仙境。

“太奢侈了,若是住在這裡,說不定真的能長生不死,難怪皇上要取名爲仁壽宮。”這是見到這座宮殿的所有大臣想法,不過,沒有人敢說出來。

“父皇,母后,請下馬車進宮!”楊勇也是第一次見到已經完全修好的離宮,比起京城裡的模型來,眼前的離宮無疑要好上百倍,千倍,只是這座離宮畢竟是自己所修,不會爲之所迷。

“太子,是否太奢侈了?”楊堅從目迷五色中醒來,收回目光戀戀不捨的問道。

“這是太子對父母的孝順,有什麼奢侈。”不等楊勇回答,獨孤氏搶先應道。

楊堅頓時再無言語,走下馬車對仁壽宮遊覽起來,當夜就宿在仁壽宮,這一住就是四五日,因爲牽掛朝政,纔不得不返回京城。

從住進仁壽宮的第一天起,楊堅夫婦無疑已經喜歡上了這裡,每月至少要抽空一次住進仁壽宮,仁壽宮的內侍,宮女也迅速配齊。

開皇十五年的春天,去年的大旱總算已經過去,整個關中重新變成一片欣欣向榮,楊堅又一次住進了仁壽宮,只是這一次身邊少了獨孤氏,由於獨孤氏身體不適,頭一次沒有陪在楊堅身邊。

第21章 敬獻第65章 招降第88章 教訓第69章 殺意第53章 出征上第72章 火燒第4章 班底下第36章 誤會下第36章 大勝第78章 射鹿第96章 激戰第29章 調任第22章 農學院第5章 朋友上第1章 突厥來襲第76章 意外第46章 吐谷渾第1章 隨公國府上第5章 兄弟上第4章 班底下第80章 來客第87章 制度確立第27章 殿前爭論第55章 殺戳之始第55章 製糖上第15章 大運河(二)第86章 女屍第12章 敲打第6章 朋友下第21章 敬獻第67章 血戰第37章 燕雲十八騎第36章 天生麗質下第38章 陷井第103章 軍紀第59章 急趕第53章 出征上第40章 錢財第28章 脫衣下第35章 遼東城第31章 表弟叔德上第53章 出征上第66章 吃酣第60章 埋伏佛門第5章 左右爲難第44章 大丞相第43章 封賞第27章 尋君千里上第63章 刺客第12章 妒忌第36章 誤會下第89章 物是人非第45章 六百里加急第21章 臥虎藏龍上第67章 痛殲上第18章 不好的預感第87章 制度確立第20章 算盤落空第63章 攻心爲上第19章 蜀公府第83章 仙術第23章 挑撥第28章 脫衣下第19章 選秀(二)第97章 大富大貴第44章 林中伏擊第68章 一線生機第8章 卜卦之說第73章 風波起第80章 來客第115章 楊素之死下第26章 大醮會下第33章 憤怒上第86章 監軍第52章 再起風波第70章 勇將下第31章 招攬上第45章 突厥上第69章 伏擊成空第40章 錢財第14章 出府下第62章 覆滅第59章 急趕第14章 奏章第34章 擡棺進諫下第51章 股掌之間第14章 迎擊第113章 羅罪第40章 鬧賊下第48章 互算第87章 救治第57章 劫糧(二)第96章 暗衣衛第9章 琴音第64章 暗流下第62章 轟動下第79章 甘切斷後路第51章 仁壽三年第45章 魯仲連第68章 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