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晉王之議

“萬歲!萬歲!萬萬歲!”太極殿內,文武百官都向皇帝跪拜下去。

今天是大業元年的最後一天早朝,過了今天,朝庭就要開始一段長長的假日,直到正月十五後才重新上朝,除了皇帝主動招見,大臣們都可以不用每天早起前來上朝。

“諸位愛卿免禮。”

“謝皇上!”百官起身後,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一陣佩器交響的聲音後,朝堂上寂靜下來。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一名內侍的聲音尖厲響起。

百官的臉上都帶着喜氣,一幅輕鬆之色,左右相看,卻是無人說話。

這是新皇登基後的第一個新年,又恰逢大勝突厥人,雖然放假了,過年時皇宮肯定會有不少慶祝活動,一些重臣往往需要作陪,他們還是難得有多少時間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因此所有的政事在昨天就已處理完畢,今天過來,只是作爲一個形式,這樣的日子,大家都巴不得早點結束早朝回家,趁着還沒過年之極多點時間和家人團聚。

楊勇等了半響,見無人出來,正要讓內待就此宣佈退朝時,一名官員從中站了出來:“稟皇上,微臣有事啓奏。”

楊勇定眼一看,見是宗正寺卿薛道衡,心中納悶不已,不知在這個時刻薛道衡會有何話可說,還是點了點頭:“准奏。”

薛道衡才名,官聲都非常顯箸,楊勇雖然將他從刑部尚書上拿了下來,卻沒有將他貶摘。而是調任宗正寺卿,宗正寺卿是宗正寺最高長官,論品級與刑部尚書相當,只是宗政寺在大隋三省六部十一寺中,算是權力最小的一個部門。平時只負責皇族宗譜等事務,整個編置加上吏員僅有九人,這一調任,誰都知道薛道衡不爲新皇所喜。

“稟皇上。先皇驟然離逝,臣等悲痛欲絕,幸皇上天資聰慧,仁政愛民。雖有突厥,高句麗北犯,亦被我大隋忠勇將士擊退,如今天下已定,百官臣民歸心,眼下新年將近,京城百姓紛紛回家團聚,先皇所留子嗣中。秦王已逝,蜀王,漢王遠在外地,唯有晉王留在京城,皇上何不將晉王放歸,許其自由,則不但晉王可以一家團聚,皇上亦可與之兄弟相聚,如此,先皇在九泉之下亦可欣慰含笑。林雷”

此話一出。大殿上靜無聲息,晉王從軟禁以來,還從來沒有人敢在皇帝面前爲他求情,沒想到這個薛道衡從刑部尚書上退下來,還如此不知天高地厚。一些平時與薛道衡交好之人紛紛爲他擔心起來。偷偷向皇帝臉上看去。

出突百官意料的是,皇上臉上神色如常。好象並沒有如何震怒,只是皺了一下眉,平淡的道:“薛愛卿,晉王所犯國法不容,朕念其兄弟之情,只將其軟禁,一日三餐不缺,衣食無憂,已是法外容情,朕如何能一誤再誤,退下去吧。”

衆人都爲薛道衡鬆了一口氣,盼着薛道衡能就此打消提議,只是薛道衡卻明顯辜負了大家地期盼,反而撲通了一聲跪了下來:“皇上,法理不外乎人情,先皇只有五名子嗣,全是一母所生,古來皇室何嘗有過此景,如今晉王雖然犯錯,皇上念在其同袍兄弟的份上,若能對晉王網開一面,天下臣民必定會咬口稱讚皇上對兄弟的仁愛之情,以致仿效,家和萬事興,若天下百姓皆能家和,何愁我大隋不富強興盛。”

“夠了,你是說若朕不赦免晉王,天下百姓就都會對朕有怨言是不是?”楊勇重重的一掌拍在龍椅上,頓時整個朝堂爲之一驚。

對於楊廣之事,楊勇自然早有考量,雖然楊勇對歷史並不精通,可是楊勇至少知道,漢人眼下無論是科技,武力都全面領先於世界之時,若不趁此機會擴張,爲後世打下一個豐厚的遺產更待何時。

眼下雖然不怕楊廣會再翻起什麼風浪,只是放任楊廣出去卻絕不可能,楊勇可不想讓自己地精力花在內耗上,白白錯過時機,無論是爲自己作想,還是爲楊廣着想,自己都不能讓楊廣脫離掌控,過上十年八年,將楊廣的性子磨去後,在中原之外爲楊廣找一個封地倒有是有可能,如此不但於自己名聲無損,對楊廣也算最好的結局。

只是薛道衡書呆子的脾氣發作,卻不在乎皇帝是否發怒,他這個宗正卿反正做得沒有意思,脖子一梗道:“回皇上,臣並無此意,只是先皇厲行節約之時,每日所食不過一肉食,以至天下仿效,我大隋能有今日之盛,皆賴先皇以身作則之功,如今皇上若能爲天下百姓作出表率,教華百姓之功自然如水到渠成。”

百官聽得暗暗咋舌,這個薛道衡還真敢說,事實上也是如此,薛道衡詩才雖然好,對於如何與人相處做得極爲欠缺,歷史上楊廣登基後,薛道衡從地方回到京師。當時楊廣本打算對薛道衡委以秘書監顯職,但薛道衡不識時務,寫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頌》奏上。

楊廣當是正是雄心勃勃,想做出一番超越父親地大業,薛道衡的奏章無異給楊廣頭上澆了一盆冷水,楊廣看了後極爲惱怒,對蘇威說:“道衡至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

《魚藻》是《詩經》中的一篇,據《詩序》言明,此詩通過歌頌周武王而譏刺周幽王。從此薛道衡爲自己埋下殺身之禍,秘書郎之職也不翼而飛。

楊廣曾言:“他人以爲朕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實論文才,帝位也該屬朕。”偏偏薛道衡在詩詞方面遠勝楊廣,而且毫不掩飾,每次楊廣召聚羣臣吟詩作對,都以薛道衡詩詞勝出,對皇帝毫不相讓,最終大業三年薛道衡就被楊廣下令斬首,據說薛道衡被斬之後,楊廣尤自恨恨的道:“看你還能再作出空梁落燕泥否!”

只是此時楊廣爭位失敗,卻只有一個薛道衡爲了他向皇帝苦苦求情,真不知道若薛道衡知道自己本來應該死在楊廣手下時,還會不會這麼甘冒奇險爲楊廣求情?

楊勇面沉如水,雖然登基不過四月,楊勇已習慣於官員對自己地旨意言聽計從,薛道衡如此不知進退,讓楊勇着實起了幾分惱怒,好在楊勇畢竟有後世的記憶,若非必要,並不會隨便殺人,冷冷的掃了百官一眼,問道:“你們呢,也如此認爲麼?”

“皇上,薛道衡胡言亂語,狂勃異常,只是片面之詞,國法無情,晉王若是還有良知,當對皇上感恩纔是。”蘇威首先站了出來頓首道,與薛道衡書呆子的脾氣不同,百官無人爲晉王求情,並不一定都是害怕君威莫測,而是許多人也認爲晉王只是被軟禁是最好的結局,帝位之爭從來就沒有親情,若是赦免楊廣,倒會有許多大臣拼命反對。

“皇上,臣亦認爲薛道衡胡言亂語,晉王之事,皇上處置甚宜。”

“皇上,臣參薛道衡與晉王同黨。”

“皇上,臣亦贊薛道衡與晉王同黨。”表態,多是攻擊薛道衡之言,沒有一人和薛道衡站在一起。

楊勇的臉色稍爲和緩,指着薛道衡問道:“薛道衡,你可知罪?”

“臣知罪。”面對百夫所指,縱使薛道衡脾氣再執扭,也不免臉色蒼白。若是真被皇帝認爲是與晉王同黨,下場如何,那夜的血腥已經證明。

“即如此,薛道衡由宗正寺卿降爲宗正寺主薄,罰俸三月,晉王之事已有定論,誰也不許以此再生事端,否則從重處罰。”

從一個正卿降到主薄,連降三級都不止,以後薛道衡連早朝的資格都沒有了,楊勇真怕這個書呆子再弄出事來,素性來了對薛道衡來了一個眼不見不淨。

“臣謝皇上。”薛道衡從地板上爬了起來,退回朝臣中,臉上卻沒有多少悔意,顯然無論是宗正寺卿還是宗正寺主薄地位置,他都沒有在意。

“衆愛卿還有何事啓奏?”

一連問了數遍,衆臣都毫無反應,內侍尖厲的聲音重新響起:“退朝!”

“恭送皇上。”

隨着皇帝下殿,轉入後方,數百朝官也魚貫而出,今天的早朝雖然讓薛道衡攪了一下,但除了薛道衡,所有人都沒有受罰,也沒有耽擱太多時間,大家都急於往家中趕去,唯有薛道衡的背影顯得一股秋瑟蕭蕭之意。

第13章 出府上第42章 步步驚心第59章 覆滅第58章 劫糧(三)第20章 比武奪位下第71章 出征第40章 冤家路窄下第48章 互算第60章 審問下第45章 魯仲連第63章 刺客第71章 燙手的黃金第38章 水軍初勝第29章 送別第16章 佳人下第89章 夜談第59章 急趕第33章 謀算第65章 巡視邊關第72章 火燒第45章 突厥上第17章 騎軍第12章 妒忌第91章 麻煩第27章 匆匆數年第62章 新羅潰敗第53章 議戰第84章 隕落第63章 暗流上第40章 冤家路窄下第25章 困獸上第85章 渡河第87章 少年熱血第23章 危險上第46章 登陸第69章 殺意第90章 軍棍第79章 樑主進京第112章 議罪第75章 謀劃第19章 大興寺第4章 班底下第38章 動盪下第34章 憤怒下第74章 回京第66章 掃平它第58章 劫糧(三)第68章 一線生機第68章 代價第114章 楊素之死上第109章 壯漢第20章 算盤落空第47章 懸崖上第54章 出征下第71章 再無顧忌第31章 表弟叔德上第72章 烏第30章 殺雞駭猴第58章 遠行下第41章 分髒協議第52章 羅十二郎第84章 主使第90章 情懷第15章 軍營上第58章 潛伏下第59章 審問上第73章 風波起第18章 那一場雨第10章 劣幣驅良幣第97章 故人第97章 大富大貴第105章 拍馬屁拍到馬腿第38章 佳人遠思第77章 情報第32章 表弟叔德下第51章 誘降樑默第44章 赤騎回京第67章 營州第28章 處罰第93章 巧匠第四 甦醒下第37章 戰果與善後第108章 憤怒第12章 夫妻反目第13章 突厥重來第17章 白道川伏擊第53章 出征上第3章 仁壽第27章 求醫第35章 遼東城第70章 意外第37章 水戰第56章 慕容第69章 伏擊成空第14章 奏章第109章 壯漢第112章 議罪第9章 琴音第49章 兄友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