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雪地車營

楊國柱驚歎:“無輪戰車,居然能跑得比騎兵還快!老夫可是卸了盔甲,當成輕騎兵使了,老夫的戰馬又是良駒,居然還追不上小兄弟你的無輪戰車!”

李老二跳下了雪橇,指着地面的馬蹄印說道:“楊軍門,雖然您的戰馬是良駒,可是戰馬直接負重,在雪地中留下的馬蹄印極深,馬蹄印深了,戰馬奔跑起來阻力便大了。再看下官這拉車的戰馬,戰馬無須負重,馬蹄印極淺,這奔跑阻力便小了,所以在雪地中,拉車的馬跑得比駝人的馬要快得多。”

“請問李守備,此車無輪,又如何能跑呢?”御史方大任上來,好奇的問道。

李老二指着車底的包鐵木板解釋道:“這兩塊板放在雪地上,戰馬拉動車,板同雪地摩擦會發熱,接觸點的積雪融化了一點,這使得摩擦力變得極小,所以這種無輪的戰車便能在雪地上飛奔起來。”

“真是神奇啊!”孫承宗趕了過來。方纔李老二趕着雪橇同楊國柱賽跑的場景他全部都看到了,當看到雪橇超過了楊國柱的快馬時,孫承宗震驚了。

楊國柱道:“只是這東西只能在冬天使用,天氣一熱便無用了。”

“無妨,天氣熱了,再換上車輪。”孫承宗笑道。

能讓雪橇車派上用場,這還得感謝小冰河期,華北平原和後來的東北差不多冷,冰天雪地。若是二十一世紀的華北平原,很可能一個冬天都看不到一片雪花,只有霧霾。

李老二改進的佛郎機雪橇,一輛車可以搭載三人,一名炮手,一名裝填手兼銃手,還有一名車伕,車上載一門百斤佛郎機炮、一杆魯密銃,一杆三眼銃,一副強弓和一杆長矛。車伕配備強弓,裝填手配備一杆魯密銃,在近戰中,裝填手還能以長矛作戰,炮手使用三眼銃作戰。

佛郎機炮的炮口對準車尾,若是敵人從前面過來,有魯密銃、三眼銃和車伕的強弓可以對付,即便是被敵人近身了,長矛和三眼銃也能對付。最神奇的是,滿載了三人的雪橇車奔跑起來,速度比輕騎兵還快。在平地上,戰馬拉雪橇可比負重奔跑輕鬆得多,可以長時間拉車行走,無須換馬。撤退的時候,也比蒙古騎兵要快得多,根本就不用擔心被人追上。但李老二也知道,雪橇車也就是這幾年用一下,再過幾年吳橋兵變,孔有德等人攜帶先進的火炮投了後金,到了那時候雪橇車就不好用了。

可是李老二又發現了一個問題:不能用孫承宗的戰車直接來改成雪橇,因爲孫承宗的車營大多都是偏廂車,所謂的偏廂車,就是隻有一面有護盾木板,另外一面沒有護盾。這是因爲車營都是結陣而戰,結成車陣,圍成一個圈子,所以不需要浪費重量在另外一面設護盾。而雪橇車卻不同了,雪橇車不是結陣作戰的單位,基本上是一種快速機動單位,那就必須三面都有護盾防護,也就是正廂車。

正廂車重量要增加不少,原本的偏廂車,加上一門佛郎機炮,重量也就四百到六百斤之間。若是採用正廂車,加上一門佛郎機炮之後,重量超過七百斤,再加上車上的三名士卒,總重量超過一千斤。

因此李老二決定拋棄佛郎機炮,打算改用重量輕的斑鳩腳銃。而且佛朗機炮射速雖快,但因爲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有限,佛郎機大炮的缺點是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所以佛朗機炮的射程和穿透力都很差。車營所用的佛朗機炮,根本無法擊穿清軍的盾車。

這種火銃的精度高,射程遠,近距離也能發射霰彈。而且減少了炮位之後,雪橇可以多拉獲救的百姓回去。

這樣一輛雪橇車的重量可以下降到六百斤,載三名士卒,也不到一千斤。兩匹馬拉的一輛雪橇車,至少可以帶上五六名百姓撤走,若是四匹馬牽引,可以帶走十名百姓。

李老二開始着手打造雪橇車,所需要的材料在倉庫裡都有現成的,在李老二指揮下,衙役打開了倉庫大門,工匠們從倉庫內搬出木頭和生鐵。之後李老二指揮工匠幹活,在前來通州避難的百姓配合下,打造出一輛又一輛雪橇車。

經過一天一夜的施工,工匠和民夫們已經造好五十八輛重型雪橇車,這些正廂車式樣的雪橇車,每一輛車重六百斤,能以四匹戰馬牽引,車上配備一杆二十斤重的重型火繩銃,一杆魯密銃,一杆三眼銃,一副強弓和一杆長矛,三名士卒全部配備短刀。

雪地車打造完畢,孫承宗令人從兵器庫中取出質量最好的火器配給雪地車營。雪地車營的火器兵都是由原本車營的火器手組成,負責趕車的車伕卻是從騎兵中抽調。

戰車三面均有厚木板防護,車營的兵就不需要太重的鎧甲,每一名士卒身上只需要穿一件棉甲即可,頭上帶着寬檐八瓣鐵盔,可以用來防護後金兵吊射出的羽箭。使用寬檐八瓣明鐵盔,遇上後金兵吊射來的羽箭,只要把頭一低,就能以鐵盔擋住落下的箭矢。

李老二的雪地車營計劃是仿照孫承宗的車營所造,一個營有一百二十八輛重型雪橇和二百五十六輛輕型雪橇車,輕型雪橇車空重只有三百斤,車上可以載一名車伕和兩名鳥銃手,配備兩杆鳥銃,一副強弓和一杆長矛。輕型雪橇車由兩匹戰馬牽引,去救援百姓的時候,一輛車也能帶上五六名百姓撤離。

這一天,李老二正帶着工匠們打造雪橇車之際,通州匠坊外面走進來十多名身披山文甲,頭戴八瓣寬檐尖頂頭盔的明軍精銳士卒,一羣人簇擁着一名頭戴鳳翅盔,身披大紅色官袍的中年武將。

還沒等李老二回過神來,卻見一名身穿淺綠色七品官袍,頭戴紅纓尖頂明鐵盔的小校軍官徑直迎着李老二走了過來。

那人走近了,李老二才發現那年輕小校不過十九、二十歲模樣,身材雄健,劍眉虎目,相貌英俊。

李老二這時候要幹粗活,沒穿官袍,更沒有披掛礙手礙腳的鎧甲,只穿一身嶄新的棉衣。再看李老二皮膚白皙,相貌英俊,那名軍官看來是把李老二當成是一名匠戶頭目了。

“乳臭未乾小兒竟爲作頭?難怪大明兵器質量低劣,不堪所用!”那小軍官開口道。

李老二回道:“這位小將軍,我不是作頭,我和你一樣,也是軍官。”

第487章 陳新甲大捷第630章 教訓闖賊(下)第219章 多爾袞佔歸化第806章 大遷移第911章 鄭家軍大勝第488章 盧象升南下第634章 盾車破營(三)第320章 多爾袞渡河(上)第603章 東林江南銀號(下)第573章 大洪水(上)第213章 陳子龍第379章 塞北戰事再起第625 李自成再抵開封第326章 艱難東歸路第89章 通州防禦計劃第524章 攔截清軍(二)第355章 皮島第598章 李自成退兵第200章 俘虜皇太極岳母第334章 軸承和炮車第804章 再陪崇禎用膳第48章 逃難災民第644 安置房第336章 再訪漠西第48章 逃難災民第135章 夜襲固安(上)第35章 伏擊哨騎第58章 冤家路窄第770章 劉良佐投清第626章 二打開封第237章 水下導火索第36章 冷箭機關第308章 炮擊金帳第421章 天雄軍第822章 洪承疇下山東第855章 揚州大捷第280章 建奴攻入城了第348章 特務組織第503章 蒿水橋之戰(一)第407章 神兵對天兵(三)第558章 籌劃船場第717章 寡人爲陛下報仇第874章 少林五祖第784章 渡江之戰(下)第149章 修建新寨第57章 殺俘第61章 黃雀在後(下)第842章 鐵騎夾擊第392章 爭取時間第546章 拍賣會(上)第271章 騎兵步戰第506章 蒿水橋之戰(四)第103章 蒙古輕騎的追擊第38章 激怒敵人第120章 消毒救治傷員第564章 李自成出兵第273章 不讓韃子休息第229章 離開福建第579章 洛陽城內(下)第756章 破城抄家第298章 賊軍攻城第763章 劉澤清之死第350章 登船出海第892章 蛙人營奇襲(上)第563章 赤地千里第511章 反攻突破(下)第18章 真相第245章 斬殺瞿堂第876章 攻龍川第343章 排練第660章 發兵武昌第705章 劉良佐攔路第741章 別讓昏君南下第253章 車陣被破第757章 邢夫人的對策第841章 水騎配合(八)第291章 遭遇後金使團第111章 蒙古人膽怯了第496章 鉅鹿空城第919章 伏擊何騰蛟(上)第740章 崇禎南狩第508章 蒿水橋之戰(六)第416章 蒙八旗漢八旗第395章 火燒草原(二)第546章 拍賣會(上)第761章 攻打行宮(中)第139章 後金退兵第702章 衝過九江第48章 逃難災民第26章 土默特騎兵第28章 擊殺範家掌櫃第506章 蒿水橋之戰(四)第213章 陳子龍第615章 松山突圍(中)第894章 智取惠州第531章 士紳商人炮灰(中)第747章 李自成發財第321章 多爾袞渡河(中)第819章 濟南空城第184章 屯軍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