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大搬家(下)

新年到來之前,張煒帶着幾十名弟兄從朵顏草原回來了。

從小年開始,沙背溝城寨開始忙碌,這是他們在這裡的最後一次新年了,城寨內殺豬宰羊,熱熱鬧鬧的過了一個新年。

大明迎來了崇禎十年的新年,新年剛過沒多久,李國棟在塞外的兩座城寨就開始搬家了,雖說迴歸大明,衆人歸心似箭,可是要離開他們親手建造的,已經居住了七年的“家”,心中居然有幾分不捨。

冬小麥在秋天的時候已經種下了,目前暫時不用管它們,等到開春之後,李國棟會讓一部分人回來管理小麥,等到小麥收成之後,這裡的田地就幾乎完全放棄了,只留下哨兵兼職種植一些番薯玉米之類的高產植物。

“高爐拆了運回去,地窩子就不用管了,回到大明,我們可以住更好的房子。”韓大山指揮官兵、工匠和家眷,拆除高爐。

每個人都緊張的忙碌着,收拾家當,瓶瓶罐罐都給搬上了雪橇車。來到這裡的老百姓這幾年來日子過得都還算不錯,但漢人百姓節儉慣了,就算在別人眼裡一文不值的破爛罐子都捨不得丟掉,全部裝上車帶走。

塞外積了厚厚的積雪,雪橇車可以行駛到殺胡口,這也就給李國棟的大搬家提供了許多便利。雪橇車隊到了殺胡口之後,百姓們的家當被裝上大車,再先到鎮安堡休息,然後運去襄陵。

家眷們行走的速度十分緩慢,老老少少的走起來本來就不快,又帶着瓶瓶罐罐,從正月十六開始,整整搬了一個多月,纔算是把所有人全部安置到了襄陵兵營。

原本襄陵大營內安置了三萬流民,李國棟把兩萬多流民安排給了王全,送去較溼潤的江淮一帶,那裡土地肥沃,氣候比西北要溫暖多了,農作物產量高,同樣的土地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騰出襄陵大營的地盤,剛好安置從塞外撤回的官兵、匠戶和家眷。

襄陵大營開始了大建設,原本只有一座不高的土城,上面是一圈木柵欄,現在開始加高土城。不僅如此,李國棟還對城牆進行加固。周圍的磚窯不斷冒煙,源源不斷的燒出青磚,燒出來堅硬的青磚冷卻之後,就被覆蓋在夯土外面,成爲堅固的城池。只是這座城池還是比較怪,城牆長寬各一里,開了四座城門,每一座城門兩邊都有凸出外面的空心堡壘,堡壘外面開有射擊孔,火銃手可以躲在裡面向外面射擊;堡壘上方是女牆垛口,弓箭手可以在上面居高臨下射箭。城牆的四個角上,也各有一座棱堡,和城門兩側的棱堡一樣,都是空心堡壘。城牆上方,後面還有一堵城牆,兩堵城牆成階梯狀,構成了立體火力防禦。

因爲城池是依託地形修建,內高外低,形成了多重居高臨下的火力。城內還留有多條可以突出城外的地下通道。如此浩大的工程,施工難度卻不是非常大,因爲這裡的土質和黃土高原一樣,泥土粘性好,容易挖掘,氣候又幹燥,便於施工。更加上李國棟燒製出一種特殊的建築材料,晾乾之後就變得和石頭一樣堅硬。

城內,一座座房子拔地而起,按照各種功能,分爲家眷和匠戶住宅區,軍官府邸,士兵居住區、食堂、浴室、倉庫、鐵廠、商鋪等建築,佈置得井井有條。城池面積雖然不大,但都修建三層到四層的樓房,所以這座不大的城池內可以容納三萬多人,而且每一棟建築物都堅固無比,那些房屋只要略加改造,就能成爲一座座堡壘。即便是敵人破了城牆攻入城內,也得面臨慘烈的巷戰。

能夠那麼快建成堅固的樓房,都要歸功於李國棟燒製出的那種特殊的建築材料。此外,黃土地中砂石粘土多,普通的粘土少,而李國棟想出的砂石粘土燒磚法,以砂石粘土、頁岩和煤灰混合了燒磚,燒製出來的青磚堅硬異常。

“這磚真硬啊,簡直就和石頭一樣堅硬。”工匠們需要把大磚塊敲打成小磚塊的時候才發現,這種青磚堅硬異常,砸了半天才能砸下來一塊,以這種磚塊混合上新式建築材料造成的房子和城牆,簡直就是銅牆鐵壁。

其實按照李國棟的計劃,今後他的防禦重點是在江淮一帶的鬥湖城寨。爲了應對將來的清軍入關,他的戰略思想是守住兩淮之地,方可保證長江防線。即使是江北四鎮都丟掉了,他也能在清軍背後插入一顆拔不掉的釘子!特別是在洪澤湖的上方修建的城寨,隨時可以炸開高家堰,水淹淮揚,切斷運河交通。

但山西的防禦也不能放鬆,山西是華北平原的屋脊,只要山西在漢人手裡,無論是在大明手中,還是在闖軍手裡,都能讓佔領了華北平原的清軍惶惶不安。

下一步計劃是在山東各丘陵地區修建城寨,山東和山西夾擊華北平原,在戰略上對入關的清軍形成包圍之勢。

目前的襄陵大營,也是最重要的兵器生產基地,山西煤多,李國棟麾下的匠戶們已經在他的提示之下,摸索出了煉焦技術,有了煉焦技術之後,就能以焦炭來生產鋼鐵,成本遠低於木炭鍊鐵。有了低成本的鍊鐵技術,李國棟就能考慮生產鐵絲網了。有了鐵絲網,就能阻擋清軍騎兵的衝擊。

至於如何對付烏真超哈兵、天佑兵、天助軍之類的清軍火器兵,李國棟只能考慮以超過清軍火力的火器來壓制。今後的戰事,漢八旗火器兵必然是李國棟最大的敵人。

襄陵這塊地方是好地方,煤炭資源豐富,又有汾河流過,打造了一批水車,就能灌溉農田。此地原本被流賊洗劫過,大批的土地都成爲無主之地,李國棟在此地屯軍,盧象升也有在汾河谷地屯軍。而孫傳庭則是在渭河谷地屯軍。

李國棟還有一個打算,就是在襄陵城池完工之後,他想要帶人去一趟鉅鹿,準備在那裡挖掘幾條地道,再修建一座倉庫,爲迎接崇禎十一年清軍入寇提前做好準備,他要在鉅鹿先勘察好地形。等到清軍入寇的時候,將會把大批鐵絲網運往鉅鹿。

也就在李國棟大力興建襄陵大營的時候,駐守在洪澤湖上游的王全也在大興土木,擴大他的城寨。從表面上看,王全有他自己的職務,因爲屢立戰功,他這個買來的千戶已經升爲衛指揮使司,屬於軍戶編制,不屬於募兵。而李國棟的軍隊屬於募兵,兩人分屬兩個系統。當然了,王全真正的上級長官可不是都司,而是李國棟,只是外面的人不知道罷了。

鬥湖城寨經過六年多的苦心經營,已經成爲一座方圓六裡的大型城池,偌大的城池,是在原來的土城基礎上擴建起來的,不過並非是一座單獨的城池,而是由八座長寬各二里的城池組合而成,每座城池之間有城牆和壕溝連接,可以相互聯繫、相互呼應,每一座城池內,都蓋了堅固的石頭房子,每一座房子都是禦敵的堡壘。

第65章 擊斃莽古爾泰第602章 東林江南銀號(中)第130章 三年式野戰炮第291章 遭遇後金使團第67章 入明境第498章 詭異的村子(下)第516章 內應第562章 出征和佈局第908章 鄭家軍入珠江第581章 闖軍圍洛陽第332章 崇禎皇帝第28章 擊殺範家掌櫃第570章 攻寨攻城第909章 生擒馬吉翔第343章 排練第259章 皇太極戰略第352章 水師總兵黃蜚第118章 通州之戰(四)第744章 保釋金第858章 江西反正第376章 水匪劫船第230章 復社第361章 僱傭軍(下)第552章 抹黑士紳的宣傳第675章 攻上城頭第606章 拆遷戶第31章 後金大營第285章 楊府赴宴第844章 組合拳打擊第247章 番薯粉第780章 聯明平賊第536章 欺君之罪第249章 嶽託毒計第324章 多爾袞東撤第49章 金兵追殺難民第637章 給王輔臣設套第578章 洛陽城內(上)第390章 逃亡的土默特人第321章 多爾袞渡河(中)第34章 金軍入寇第55章 殺雞屠狗第377章 百萬贖金第40章 撞上硬茬了第164章 西口商號第112章 激怒皇太極第28章 擊殺範家掌櫃第593章 陳永福第588章 開封周王府第558章 籌劃船場第568章 工程兵第103章 蒙古輕騎的追擊第857章 生擒多鐸第769章 追殺劉良佐第207章 運河中都第400章 勸降第900章 安南優質煤第716章 賊軍追兵(下)第834章 水騎配合(一)第570章 攻寨攻城第680章 軍戶安置第160章 張獻忠第595章 開封之戰(上)第85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55章 損失慘重第228章 商隊和內應第38章 激怒敵人第678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390章 逃亡的土默特人第277章 城下血戰第45章 艱難守城第198章 千里奔襲(三)第767章 將計就計第496章 鉅鹿空城第423章 大搬家(上)第378章 吳三桂進貨第925章 張獻忠之死第758章 多抓俘虜當炮灰第278章 嶽託計取城第757章 邢夫人的對策第205章 女真戰察哈爾第125章 蒙古炮灰(下)第564章 李自成出兵第31章 後金大營第295章 海蘭珠第166章 坑死晉商第327章 固守待援第729章 再遇陳永福第173章 救助難民第610章 商業中心第838章 水騎配合(五)第847章 銃射榴彈第192章 擊潰水匪第86章 回明遭拒第638章 張書恆的場子第329章 功敗垂成第203章 商號賣馬第389章 歸化攻防第706章 輕騎赴京第99章 大敗多爾袞第173章 救助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