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六爺回府啦!還不去告夫人!”有得用的管事在在城門口遠遠看到一列車隊,還不等看清楚人,倒是早早看到了車隊前面的旗幟字號,立刻明白過來,吩咐一行的小廝回去報信。

自己則是領着幾個親信出城門,車隊在城門口的時候才停下,人就迎了上去。當下牽住打頭的一匹馬:“六爺怎麼自己騎馬?應該坐車纔是啊!”

打頭的一匹大馬並不如何高大,但是懂行的人就能看出來,這類馬種是專門培育的,神駿並不如何,也沒有許多名馬的迅捷。但是這類馬最擅長吃苦耐勞,耐力十分好,負重也不錯,照顧也不必特別精細,是行商途中最好的選擇。

說起來國家本來是沒有多少好馬的,還是大開與外國的商路之後,各種明裡暗裡法子引入了外國的馬種。幾代下來有了各種不同用處的馬,有的適合做戰馬,敏感、迅捷、高大,有的適合做挽馬,耐力好、外形好看、性格也溫順一些,另外還有適合做耕馬的,等等不一而足,滿足了各種需求。

而坐在馬匹上的是一個年輕人,至於年紀到底多大,這倒不好說。撇開氣質不談,大抵二十多歲,前朝男子二十二而冠,若是放在前朝,這還是剛剛及冠之齡呢!但是看他的氣質,這又不好說了,有一種先天的穩重,再加上後天的歷練,風霜頗多,此時風塵僕僕,說是二十好幾三十上下也無人會懷疑。

這一車隊大概有二十多輛車,人數近百,城門的守軍見到管事模樣的人,甚至沒有查看文書之類,竟然直接放人過關了。

有在排隊進城出城的小民不免撇嘴:“那是哪家的門第,好大的威風!”

旁邊有人笑道:“確實是威風,咱們蘇州有這種排場,除了有名的世家,還能是誰?若是我沒看錯字號,那是沈家的產業!”

蘇州不是京城,還有各種皇親國戚、文武勳貴、肱骨大臣,各種權貴多的很。蘇州這種地方,要麼是本地的封疆大吏,要麼就是世家大族,一般的人很難抖威風。

東南多大族,許多代以前中原纔是華夏正統,只不過中原王朝屢遭屠戮,在戰亂年間,許多大族十不存一。相比之下江南開發的很晚,當初爲中原望族看不起的江東門第得以保全,存活到如今,反而後來居上。

這些大族也非常能夠適應生存,早先重農抑商的時候就知道了錢的用處,家族在商業中專注的很深,只不過表面上有所遮掩而已。至於面子上,當然還是家族子弟學文,然後當官...保護家族產業啦!

如今世道大變,這就更不用遮掩了,藉助原本的資本優勢,這些大族可謂經營的風生水起。連翹當初看到這一點的時候還感慨過,這就是最早期的資本家了!

早期資本家的錢裡面帶了多少血,連翹是知道的。不過這種事她知道也沒有用,利益所趨,河水要從高處往低處流,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

所謂的新興海商,雖然如今看着風光,但是和積累了數代的大族相比還是很難比得上的。一個是看到海貿賺錢,這些原本不想冒險的大族也動心了。除了少數抱殘守缺不願意改變的,大多數都有了相對應的動作。

另一個就是,新興海商也不過就是個人財產驚人而已,一個世家大族未必比不上他們的個人。只不過世家大族分支甚多,子弟不計其數,平均起來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

更不用說這些世家大族在人才、人脈、商路上的天然優勢。

蘇州沈氏,往前數幾百年,最開始的時候只不過是個三流家族而已。直到前代族中有人官至三公,這才逐漸顯赫起來,到了二流頂尖的位置。

改朝換代之時家族有非常有眼光,資助過太祖,對鄉里更是有很多幫助。所以新朝建立自然獲得了好處,一躍成爲一流家族。

蘇州繁衍幾百年,如今的蘇州沈氏子弟衆多,雖然不敢說什麼‘天下沈氏出蘇州’,但是得用子弟不少。官場、行伍等各處都有蘇州沈氏的人,這些人早就已經結成了一個密密的網絡了,就像每一個世家大族一樣。

聽說是煊赫百年的沈家,旁的人再不敢說話。

之前那打頭馬上的年輕男子,任由管事模樣的家人牽馬,走了幾步才叮囑道:“押貨的車隊還在後頭,人準備好了嗎?”

管事的早就接到信了,便道:“前些日子接到六爺的信了,立時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吩咐了隆興去做這件事兒,那小子如今也算是歷練出來了,貨物出關的事情保證辦的妥妥當當。”

從外地販到蘇州的貨物落地就要交稅,東西從稅務機關領出來行話叫‘出關’。沈家雖然愛惜名聲,從來不會賴掉什麼稅務,但是得益於自家的勢力,他們家的貨物也不會被延誤。

沒辦法,這種事哪怕是在後世都沒辦法避免,就不用說這個時代了。

須知道,對於商人來說貨物早出關晚出關有的時候差別是很大的,能將貨物用最快的方式弄出關,這本身就是一樁本事了。

“嗯。”聽到知道年輕男子也沒怎麼說話,只是‘嗯’了一聲算是知道了。

管事一慣知道自家這個少爺是個沉默的,也不在意。只牽着馬道:“知道六爺要回來,夫人高興壞了!六爺離家之後夫人就讓人一直記着收拾六爺的院子,一切都像六爺在家的時候一樣。這次六爺要回來,卻還是重新裡裡外外整飭了一番!”

馬上青年眨了眨眼睛,依舊只有一聲‘嗯’。不知道的恐怕以爲這位少爺是個冷心冷情之人,家人關愛也這般冷淡。知道的人就知道,這位爺從小性格內斂,話也很少,這是本性使然。

這位管事也算是看着自家少爺長大的,也不奇怪這個,只一路上細細地說,將年輕人出門這半年多府裡發生的事情前前後後大略說了一遍。

大意就是,少爺您不用擔心,府裡有夫人這定海神針在,翻不出花來!

知道自家母親的本事,年輕人其實也沒有擔心過。

蘇州沈氏家族子弟還算興旺,但是很奇怪,人丁興盛的只有分支,正支反而人丁凋零。好在雖然人少,卻往往非常優秀,這纔沒有分支壓倒正支的事情發生。這種情況直到沈家這一代家主纔有所改變,倒不是說這位家主有多麼厲害,主要是他能生孩子而已。

這位家主本身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然而弟弟幼年夭折,也就是說到他身上他就是一根獨苗。而他彷彿是想將幾代祖宗受的窩囊氣全都一股腦收拾掉,到如今生下來的孩子裡光是站住腳的就有八子六女,也算是很爭氣了!

沈家的規矩,男孩和女孩是分開序齒的。八個男孩子裡,只有大爺和六爺是正室嫡出的,天然就和別的兄弟不同!

先不說禮法上嫡出和庶出本就隔着一道鴻溝,就說如今掌控住整個家庭的家主夫人,她本就是十分精明的女人。在她的管理下,家風井然——對那些姬妾,好的方面是,有這樣一個主母,只要不弄幺蛾子,基本上不會有太慘的下場,相比這個時候淪爲姬妾的一般女子,已經是上上大吉。不好的方面是,在這種主母手下,就不用想着翻了天去。

誰也知道,這麼多的庶出孩子能夠養活,主母功勞不少,反正家主是十分放心且敬佩妻子的。家中大小事情全都交給妻子...至於姬妾的事情,這位典型的封建大家長從來不會違反禮法,反對妻子對姬妾的處理。

嗯...真實的封建社會,那有那麼多拋棄禮法的癡情公子,這可以說是很真實了。

更關鍵的是沈夫人的兩個兒子足夠爭氣,大兒子做官,小兒子經商,這是如今江南大族最典型的安排子弟方式。只不過有的人做的好,有的人做的差而已,而沈家就屬於做的很好的那一類。

老大三十五歲中了一甲進士,點的是探花郎,如今不過四十出頭就已經官居四品了,前程可期。老小,當然,按照兄弟中的排行是老六,和自家大哥年紀差了二十歲,如今才二十幾歲,最會做生意,十幾歲的時候就主持開闢了‘大澤鎮貨港’——這就類似後世的貿易集散地。

在後世想要辦成這種事也是千難萬難,這個時代更不用說了。雖然有家族的幫助,但也能說明他的本事。如今他又跟着家裡的商隊來回走,既去過東瀛、高麗、安南等國,也走過大江南北,規劃比較穩定的商路,一年到頭實在難得在家。

有這樣兩個兒子,沈夫人就是立不起來的,也能腰板挺直,何況她本就是厲害的。

沈六爺本名沈鈺,一路上都沒有什麼話,臉上神色也不顯。等到到了家門口,這纔有一些微動——他這人又不是木頭,還是有感情的,只不過相比起一般人,不容易顯露出來而已。

在外半年多才還家,自然會想念家中。

父子母子相見自然有一番話說,沈鈺是父母二人四五十的時候才得子,雖說下頭還有弟妹,但是以他母親沈夫人的年紀...民間都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的年紀也確實和自家大哥的長子同年,所以算是身兼小兒子和大孫子兩重身份了。

寵愛?那是當然的了。如果說沈夫人當初對大兒子還有許多要求,當成是家中頂樑柱培養,那麼對沈鈺就完全是放養了。除了不許作奸犯科,其餘的事情都隨他喜歡而已。

所以沈鈺即便長到這個年紀,依舊逃不過被母親沈夫人摸頭又摸臉的命運。

不只是沈老爺沈夫人高興幼子回來了,滿府上下都很高興六少爺回來了。倒不是說沈鈺多麼八面玲瓏,看他寡言少語就知道不是那樣的人。之所以有這種事,說起來也十分簡單,無非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而已。

這時候他一回來,家中許多僕傭都來奉承。如今做着家中一個小管事,當初是他書童的也來湊趣,捧着一些小說本子獻寶道:“六爺您來看看,這些都是這些日子蘇州最走俏的小說了,其中有一個叫做喬璉的作者是新出來的,他的書最值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