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114章 出兵冀州

郭嘉制的酒終於成功了。但是卻稍稍晚了一步,未能趕上田蘭的婚禮。

其實田潤並不會釀酒。對於釀酒技術,完全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田潤教給郭嘉的,就是蒸餾之法。蒸餾濃縮了,酒的度數就高了。

在後世,到處都有蒸餾機出售。大型的小型的都有,還有家庭作坊式的。可惜田潤也沒有關心過。因此,田潤給郭嘉說的蒸餾的方法,就與這些實際的蒸餾機有着極大的出入。田潤純粹就是從蒸餾兩個字的字面上瞎琢磨,借鑑了老式電冰箱散熱的原理,想出來的辦法。

這個辦法必須要有管道。就因爲管道製造不易,這才拖至現在。管道分爲硬管與軟管兩個部分。軟管用於鍋蓋與硬管、硬管與硬管之間的連接,由多次浸油又曬乾的絲綢製成。硬管分爲導引和冷卻兩個部分。導引,是爲了導引蒸汽的方向,冷卻則是爲了使管內的蒸汽凝結。冷卻這個部分,是整個蒸餾方法的中心部分。在這一部分,管道就像老式電冰箱後面的管道那樣盤旋。並有流水,不斷地衝刷和冷卻管道的外壁。蒸汽由上面進入,下面排出。重新凝結的液體自最下方排除。

這樣的方法,只能以酒制酒,只能提高酒的濃度而不能改善酒的口味。但儘管如此。在這個時代,也絕對稱得上仙釀二字了。在全部東西都製作完畢的那天,不僅張飛趕到了現場,守着想喝第一鍋酒,就算是不喝酒的高順也去了。幸好,第一鍋酒製出的烈酒不多。在衆人的分攤之下,都沒有喝醉。

田蘭是奉了命令去的。而且,田蘭不僅僅是試釀的時候要去,整個過程都要去。無論田蘭喝不喝,田蘭都必須瞭解蒸餾的整個過程。因爲烈酒的出售權,就是田潤給田蘭的嫁妝。今後田蘭得自己蒸餾,然後賣酒掙錢。

所有的備戰工作,除神臂弓之外,均已到位。因爲裁軍,軍隊的士兵進行了重新組合。又因爲將帥變動,得有個磨合的過程。於是,這一段時間,各軍都在操練。

蔡琰的軍隊是要南下的,因而其士兵的聚集地就在河東。蔡琰自己擔心蔡邕反對,早早地就到了河東。軍中將領,就陳康級別最高。蔡琰不通軍事,吩咐全權由陳康打理。但蔡琰也並沒有睡大覺,而是振奮了精神,整天都在操場旁觀士兵的訓練。這麼一位絕世美人在旁邊看着,什麼也不說,士兵們無形之中就滋生了一種表現的慾望。十分力,往往能使出十二分來。訓練效果奇好。

王越把趙雲帶回來了。王越到狼牙山撲了個空。不僅趙雲不在。就連童淵、張繡、張任都不在。王越本想就此返回,結果在常山一打聽,趙雲居然還是常山的名人了,已經被常山國推舉爲孝廉。這樣,王越就找到了趙雲的家。家中有趙雲的兄嫂。王越說明來意,邀其兄嫂到毛城居住。兄嫂不識王越,未置可否,僅以趙雲的去向告之王越。王越即趕往磐河。剛到安邦,便撞見迴轉的趙雲。二人同歸常山,然後收拾收拾,舉家搬遷,進了毛城東關。由於是舉家搬遷,就耽誤了行程。所以,這時候纔到。

趙雲將來是要與蔡琰結婚的,因此就屬於田潤的近親。其他近親,關羽、張飛、田蘭、張遼都過來與趙雲相見。蔡邕身份擺在那裡,見趙雲不合適。田潤善解人意,便請蔡邕到辛毗處,讓辛毗帶蔡邕觀賞軍隊的操練。自己這邊,則安排趙雲訓練士兵。遠遠地,讓蔡邕看了一下。

田潤沒有安排趙雲與其他將領比武。這是因爲。田潤對趙雲的武功有自己的看法。田潤並不認爲趙雲的武功比關羽、張飛強,但趙雲的殺將能力特別強,乃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因此,田潤感覺趙雲的槍法殺性太重。殺將,趙雲或許可勝關張;但比武,也許就勝不了。若勝不了,豈不是就出醜了。

下來後田潤專程到蔡邕那兒去了一趟。蔡邕知道田潤想知道自己對趙雲的看法,故道:“吾觀其人,一身正氣,容貌軒昂,武功卓絕。然其人品性,則需日久方知。最要緊的是,子龍與琰兒,一剛一柔。能否合拍,僅當事者自知。老夫不反對,就看琰兒自己了。”

田潤道:“子龍兄忠以衛上,禮以厚下;有勇有謀,遵奉法度。人品乃萬中之選。伯父您就放心好了。我對琰妹如何,您還不知道嗎?”蔡邕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爲何澤坤一見之下,就斷定曉雲之品性?”

田潤怔了一下,辯道:“那又爲何潤一見之下,能認定琰妹呢?蔡大家文章著世,然則敢稱當世第一否?就算敢稱當世第一,比前人如何,比後人又如何?不能比了吧。而琰妹則不同。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排名最先,總共四大才女。其首位是誰。不就是琰妹嘛。”

蔡邕奇道:“未知另三位才女乃屬何人?”

田潤道:“四大才女,其實是三加一。前三位,乃琰妹、李清照和卓文君。第四位有爭議,分別是上官婉兒和班昭。”

“班昭吾知,”蔡邕道,“人稱曹大家。家學淵源,尤擅文采。承其兄班固遺志,完成《漢書》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東觀續史,賦頌並嫺。另外還著有《女誡》。如此才女,排第四竟有爭議,那李清照、卓文君和上官婉兒豈非更勝一籌。卻爲何不見經載?”

“這個……”田潤髮覺自己漏餡了,忙道,“潤愚頓,潤也不知。”蔡邕道:“那麼,澤坤是從那兒看來或聽來的呢?老夫相信,澤坤定不會信口雌黃。”

田潤猛吸一口長氣,道:“伯父,看我倆都說哪兒去了。不是在說子龍嘛。相信我,我知子龍,猶如我知琰妹。琰妹的命,原本是讓聞者傷心、聽者掉淚的傷心命。今後不會了。我相信琰妹一生都會快快樂樂的。我就說這些。伯父也不要追問了。”

趙雲的到來,帶來了袁紹與劉備相拒磐河的消息。以郭嘉之能,豈願坐失良機。當即會同關羽、張遼商議。隨即。麾下兩千士兵解甲。從指定的五條路徑,分別混進鄴城。

此時的鄴城,就跟毛城的縣城類似。就衙役百人,巡城兵丁兩百人。城中主事者,乃辛評和審配。大將顏良、文丑均在城中,但卻養傷在牀。

不日,田蘭登上點將臺,號令三軍,齊赴冀州州治所在地鄴城。兩萬大軍一到,鄴城盡入囊中。辛評、審配、顏良、文丑均成俘虜。

由於鄴城與毛城的距離遠於鄴城與磐河的距離,四名俘虜沒有押回毛城。而是就地看守。田蘭這個名譽元帥什麼都不懂,就領了看守俘虜的任務。郭嘉留下三千士兵給田蘭。吩咐其中兩千士兵用於守城。然後率剩下的一萬七千士兵趕赴磐河。

到了一個名叫信安的小地方。當時天色已晚,郭嘉吩咐安營紮寨。隨即將關羽、張遼找來,會商軍情。

郭嘉道:“東線這邊,原本由雲長掛帥。只因田蘭介入,這才權移軍師。今田蘭不在,可仍由雲長做主。”關羽道:“不可。將軍讓奉孝做主,奉孝就不可推卸。”張遼道:“二位也別推了。都怪籃子……別提這個了。如今就我等三人,儘可精城團結,各抒己見,共同決議大軍行止。”

“文遠所言甚是,”郭嘉道,“那我就僭越了。我想,在決定我軍行止之前,我們先把自己當作袁紹,看看袁紹軍會怎麼行動。”關羽道:“不錯,知己知彼,方百戰百勝也。”

張遼道:“若我是袁紹,聽聞鄴城失守,必定回援。這是因爲,據袁紹所知,毛城有兵不多。而鄴城被俘者中,又有顏良、文丑在內。”關羽也表示同意。關羽說道:“袁紹按兵不動是不可能的。多半會主動與劉備請和,然後回師。回師的目標,原本有兩處。一是鄴城,一是毛城。但因爲袁紹對毛城所知不多,不知道攻毛城是否能引出鄴城的守軍;而且鄴城又正好卡在前往毛城的路上,故此袁紹只能是回軍鄴城。”

郭嘉道:“你們看,那袁紹向劉備請和,劉備能答應嗎?”關羽道:“這可說不準了。照理說,兩方交戰曠日持久,應該均有退意。但愈是要退,便愈是示敵以不退。表面上看,劉備爲平分冀州而來,假設袁紹委曲求全,答應割讓城池,劉備便能罷兵。但經過雙方交戰。劉備肯定清楚地知道了,只要袁紹兵力尚在,割讓的城池,隨時都有可能再次奪回。故劉備將看重滅減袁紹之兵力,而輕視割讓之城池。”

張遼道:“袁紹若是求和,似乎也只能是允諾割讓城池了。就算袁紹真像我們將軍那樣願意裁軍,劉備也必不肯信。因此袁紹最多就是再補充劉備一點糧草。”

郭嘉道:“兩位之議,與事實已經極爲接近。但劉備率兵南下,不僅是爲了平分冀州。劉備若戰勝了袁紹,當可佔領冀州全境。若不勝,劉備將會送掉公孫伯珪最後兩個親屬的性命。回師之後,劉備就可以佔領右北平。據子龍所言,公孫伯珪的從弟公孫範業已犧牲,但公孫伯珪之子公孫續還在。就這麼退兵的話,右北平必將奉公孫續爲主,劉備將一無所獲。故此,劉備一定會讓公孫續率輕騎追襲袁紹。”

“啊,”關羽詫道,“那劉備竟然這麼陰險啊!”郭嘉道:“逐鹿中原,問鼎天下,也無所謂陰險與光明。劉備的這番用意,已經瞞過了北平軍。關鍵在於,能不能瞞過袁紹。”

張遼想了想,說:“我想,若我是袁紹,就算不知道劉備會派公孫續輕騎追襲,也一定會重兵防禦。退兵之時,軍心不穩,最忌敵軍乘勢追擊。袁紹庸才,然手下沮授、許攸等人俱爲見識不凡之輩。撤退的安排,當無破綻。”

郭嘉道:“無破綻嗎?袁紹重軍在後,防止劉備追襲,又怎麼防止我軍呢?”關羽一聽,恍然大悟,讚道:“原來琢磨袁紹的安排,於我軍這等有利啊。”郭嘉道:“知敵者,有的放矢,方無所不中者也。”

張遼道:“袁紹重兵防範於後,自己定然是優先撤離。我軍設伏,正好以我之強,擊敵以弱。說不定就能一舉而擒殺袁紹。”

“我們不要說不定,”郭嘉道,“我們要的是一定。兵家之道,未慮勝,先防敗。若能一舉擒殺袁紹,則彼軍就此土崩瓦解。但可能性不大。袁紹輕兵先撤,忽遇我軍埋伏,袁紹又會怎麼做?據嘉所思,袁紹必會令人拼命抵抗,而自己則率小隊人馬,自小道逃往渤海。袁紹乃渤海郡守。儘管其竭澤而漁,令渤海郡元氣大傷。然而,渤海郡自袁紹之後,沒有其他官吏,更沒有其他官吏控制下的武裝。對於袁紹來說,那兒就是自己的老家。至少,是安全的。故此,袁紹率小隊逃往渤海,當無疑異。”

關羽道:“那我軍再分一哨人馬,於前往渤海必經之路上設伏。這下總成了吧?”郭嘉道:“成了。若是不成,豈非蒼天不願亡袁紹?”

田潤希望兩萬騎兵都裝備上神臂弓,於是北、西兩路軍遲遲沒有出發。按照加快了之後的製造進度,還要等上兩個月。田潤、高順等人就訓練兵馬,安心地等待。

王越因爲蔡邕一事,有些怕田潤。便向田潤進言,想跟趙雲到南軍,兩個月之後再返回。田潤同意了。於是王越、趙去就到了聞喜軍營。次日,蔡琰就派王越過江,偵察洛陽這邊的情況。蔡琰囑咐,最好不要殺人。王越走了三日,然後返回,說是曹陽、澠池、洛陽、永寧均有大量人口。

第二卷 第281章 基本軍情第二卷 第710章 漸天如水第二卷 第748章 偶乘佳興第二卷 第376章 流霞供酌第二卷 第111章 軍事戰略第二卷 第284章 巨大的雞第二卷 第571章 齊共南山第二卷 第683章 幽谷暄和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第二卷 第311章 水軍情況第二卷 第492章 路隔秋江第二卷 第676章 寒灰炙手第二卷 第651章 千葉早梅第二卷 第208章 借糧豫州第二卷 第485章 閒臥殘春第二卷 第617章 短杖高提第二卷 第58章 殺死督郵第一卷 第45章 澗河樹梢第二卷 第404章 殘虹雲中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555章 水中捉月第二卷 第472章 舊夢魂中第二卷 第377章 蘭英凝念第二卷 第390章 月細風尖第一卷 第7章 首戰順利第二卷 第819章 絮軟絲輕第二卷 第686章 輕雲時度第二卷 第734章 急槳凌波第二卷 第325章 甘露登歌第二卷 第654章 欲下偷眼第二卷 第794章 羞笑相語第二卷 第745章 鞦韆歌笑第二卷 第769章 盡憑音耗第二卷 第65章 因何後退第二卷 第397章 露泣西風第二卷 第714章 光鶯語亂第二卷 第308章 發展副業第二卷 第92章 硝煙間隙第二卷 第51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 第418章 人閒玉簟第二卷 第304章 出征在即第一卷 第30章 廣宗換人第二卷 第155章 老哈河畔第二卷 第741章 酬歌百琲第二卷 第261章 劉備中計第二卷 第827章 雙門並麗第二卷 第515章 譙門畫戟第二卷 第342章 鴻慶寰瀛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744章 青回柳眼第二卷 第726章 岸花複道第二卷 第713章 側臥珠簾第二卷 第766章 明眸層波第二卷 第146章 曹軍混亂第二卷 第816章 勞生怨別第二卷 第291章 主動出擊第二卷 第215章 無謂損兵第二卷 第738章 千步虹橋第二卷 第355章 圍紅盛集第二卷 第86章 公孫瓚軍第二卷 第184章 屢戰不克第二卷 第798章 百卉東君第二卷 第733章 紅粉難比第二卷 第782章 閒思更遠第二卷 第534章 緩歌妖麗第二卷 第557章 聽竹窗風第二卷 第210章 勤政好官第二卷 第239章 婦女行乞第二卷 第602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502章 廬阜嵯峨第二卷 第359章 全迥冷谷第二卷 第112章 四方用兵第二卷 第241章 第二請求第二卷 第486章 玉顏光景第二卷 第229章 先當陸軍第二卷 第538章 曉寒猶嫩第二卷 第648章 周行胎息第二卷 第310章 商業貿易第二卷 第556章 回首笙歌第二卷 第650章 溫養兩般第二卷 第269章 愁思何處第二卷 第821章 金菊芙蓉第二卷 第478章 南望亭丘第二卷 第739章 漲海千里第二卷 第712章 認行如綴第二卷 第652章 香散東風第二卷 第719章 雨跡雲蹤第二卷 第193章 攻不攻城第二卷 第541章 愁悶朝夕第二卷 第457章 汀花雨細第二卷 第295章 跳板小島第二卷 第544章 終欠峰巒第二卷 第281章 基本軍情第一卷 第46章 棄武習文第二卷 第511章 葉舟容易第二卷 第679章 世人疏略第二卷 第649章 功行丘山第二卷 第470章 酒困路長第二卷 第191章 對穿范陽第二卷 第306章 產業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