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

師徒們玩着山景,信步行時,早不覺紅輪西墜,三藏道:“徒弟,此時天色已晚,幸得那壁廂有樓閣不遠,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都到那裡借宿一宵,明日再行罷。”行者道:“師父說得是。不要忙,等我且看好歹如何。”那大聖跳在空中,仔細觀看,果然是座山門,孫大聖按下雲頭,報與三藏道:“師父,果然是一座寺院,卻好借宿,我們去來。”

這長老放開馬,一直前來,徑到了山門之外。行者道:“師父,這一座是甚麼寺?”三藏道:“我的馬蹄才然停住,腳尖還未出鐙,就問我是甚麼寺,好沒分曉!”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爲僧,須曾講過儒書,方纔去演經法,文理皆通,然後受唐王的恩宥,門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認得?”長老罵道:“潑猢猻!說話無知!我才面西催馬,被那太陽影射,奈何門雖有字,又被塵垢朦朧,所以未曾看見。”行者聞言,把腰兒躬一躬,長了二丈餘高,用手展去灰塵道:“師父,請看。”上有五個大字,乃是敕建寶林寺。行者收了法身,道:“師父,這寺裡誰進去借宿?”三藏道:“我進去。你們的嘴臉醜陋,言語粗疏,性剛氣傲,倘或衝撞了本處僧人,不容借宿,反爲不美。”行者道:“既如此,請師父進去,不必多言。”

那長老卻徑入山門,只見兩邊紅漆欄杆裡面,高坐着一對金剛,又到了二層山門之內,見有四大天王之相,乃是持國、多聞、增長、廣目,按東北西南風調雨順之意。進了二層門裡,乃是大雄寶殿。長老道:“可憐啊!鱗甲衆生都拜佛,爲人何不肯修行!”正讚歎間,又見三門裡走出一個道人。那道人忽見三藏相貌稀奇,丰姿非俗,急趨步上前施禮道:“師父那裡來的?”三藏道:“弟子是東土大唐駕下差來上西天拜佛求經的,今到寶方,天色將晚,告借一宿。”那道人道:“師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這裡掃地撞鐘打勤勞的道人,裡面還有個管家的老師父哩,待我進去稟他一聲。他若留你,我就出來奉請;若不留你,我卻不敢羈遲。”三藏道:“累及你了。”那道人急到方丈報道:“老爺,外面有個人來了。”那僧官即起身,換了衣服,按一按毗盧帽,披上袈裟,急開門迎接,問道人:“那裡人來?”道人用手指定道:“那正殿後邊不是一個人?”那三藏光着一個頭,斜倚在那後門首。僧官見了大怒道:“道人少打!你豈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來的士夫降香,我方出來迎接。這等個和尚,你怎麼多虛少實,報我接他!看他那嘴臉,不是個誠實的,多是雲遊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來借宿。我們方丈中,豈容他打攪!教他往前廊下蹲罷了,報我怎麼!”抽身轉去。長老聞言,滿眼垂淚道:“可憐!可憐!這纔是人離鄉賤!我弟子從小兒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讖吃葷生歹意,看經懷怒壞禪心;又不曾丟瓦拋磚傷佛殿,阿羅臉上剝真金。噫!可憐啊!不知是那世裡觸傷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和尚你不留我們宿便罷了,怎麼又說這等憊懶話,教我們在前道廊下去蹲?此話不與行者說還好,若說了,那猴子進來,一頓鐵.棒,把孤拐都打斷你的!”長老道:“也罷,也罷,常言道,人將禮樂爲先。我且進去問他一聲,看意下如何。”

那師父踏腳跡,跟他進方丈門裡,只見那僧官脫了衣服,氣呼呼的坐在那裡,不知是念經,又不知是與人家寫法事,見那桌案上有些紙札堆積。唐僧不敢深入,就立於天井裡,躬身高叫道:“老院主,弟子問訊了!”那和尚就有些不耐煩他進裡邊來的意思,半答不答的還了個禮道:“你是那裡來的?”三藏道:“弟子乃東土大唐駕下差來上西天拜活佛求經的,經過寶方天晚,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萬望老院主方便方便。”那僧官才欠起身來道:“你是那唐三藏麼?”三藏道:“不敢,弟子便是。”僧官道:“你既往西天取經,怎麼路也不會走?”

三藏道:“弟子更不曾走貴處的路。”他道:“正西去,只有四五里遠近,有一座三十里店,店上有賣飯的人家,方便好宿。我這裡不便,不好留你們遠來的僧。”三藏合掌道:“院主,古人有云,庵觀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館驛,見山門就有三升米分。你怎麼不留我,卻是何情?”急走出去,見了三個徒弟。那行者見師父面上含怒,向前問:“師父,寺裡和尚打你來?”唐僧道:“不曾打。”那行者道:“罵你來?”唐僧道:“也不曾罵。”行者道:“既不曾打,又不曾罵,你這般苦惱怎麼?好道是思鄉哩?”唐僧道:“徒弟,他這裡不方便。”行者笑道:“這裡想是道士?”唐僧怒道:“觀裡纔有道士,寺裡只是和尚。”行者道:“你不濟事,但是和尚,即與我們一般。常言道,既在佛會下,都是有緣人。你且坐,等我進去看看。”

好行者,按一按頂上金箍,束一束腰間裙子,執着鐵.棒,徑到大雄寶殿上,指着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裝假像,內裡豈無感應?我老孫保領大唐聖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經,今晚特來此處投宿,趁早與我報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頓棍打碎金身,教你還現本相泥土!”這大聖正在前邊發狠搗叉子亂說,只見一個燒晚香的道人,點了幾枝香,來佛前爐裡插,被行者咄的一聲,唬了一跌,爬起來看見臉,又是一跌,嚇得滾滾——,跑入方丈裡報道:“老爺!外面有個和尚來了!”那僧官道:

“你這夥道人都少打!一行說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報甚麼!再說打二十!”道人說:“老爺,這個和尚,比那個和尚不同,生得惡躁,沒脊骨。”僧官道:“怎的模樣?”道人道:“是個圓眼睛,查耳朵,滿面毛,雷公嘴。手執一根棍子,咬牙恨恨的,要尋人打哩。”僧官道:“等我出去看。”他即開門,只見行者撞進來了,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門關了。行者趕上,撲的打破門扇,道:“趕早將乾淨房子打掃一千間,老孫睡覺!”僧官躲在房裡,對道人說:“怪他生得醜麼,原來是說大話,折作的這般嘴臉。我這裡連方丈、佛殿、鐘鼓樓、兩廊,共總也不上三百間,他卻要一千間睡覺,卻打那裡來?”道人說:“師父,我也是嚇破膽的人了,憑你怎麼答應他罷。”那僧官戰索索的高叫道:“那借宿的長老,我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往別處去宿罷。”行者將棍子變得盆來粗細,直壁壁的豎在天井裡,道:“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僧官道:“我們從小兒住的寺,師公傳與師父,師父傳與我輩,我輩要遠繼兒孫。他不知是那裡勾當,冒冒實實的,教我們搬哩。”道人說:“老爺,十分不——,搬出去也罷,扛子打進門來了。”

僧官道:“你莫胡說!我們老少衆大四五百名和尚,往那裡搬?搬出去,卻也沒處住。”行者聽見道:“和尚,沒處搬,便着一個出來打樣棍!”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與我打個樣棍來。”那道人慌了道:“爺爺呀!那等個大扛子,教我去打樣棍!”老和尚道:“養軍千日,用軍一朝。你怎麼不出去?”道人說:“那扛子莫說打來,若倒下來,壓也壓個肉泥!”老和尚道:“也莫要說壓,只道豎在天井裡,夜晚間走路,不記得啊,一頭也撞個大窟窿!”道人說:“師父,你曉得這般重,卻教我出去打甚麼樣棍?”

他自家裡面轉鬧起來,行者聽見道:“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殺一個,我師父又怪我行兇了。且等我另尋一個甚麼打與你看看。”忽擡頭,只見方丈門外有一個石獅子,卻就舉起棍來,乒乓一下打得粉碎,道人就往鍋門裡鑽,口中不住叫:“爺爺,棍重棍重!禁不得!方便方便!”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我問你:“這寺裡有多少和尚?”僧官戰索索的道:“前後是二百八十五房頭,共有五百個有度牒的和尚。”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個和尚都點得齊齊整整,穿了長衣服出去,把我那唐朝的師父接進來,就不打你了。”僧官道:“爺爺,若是不打,便擡也擡進來。”行者道:“趁早去!”僧官叫:“道人,你莫說嚇破了膽,就是嚇破了心,便也去與我叫這些人來接唐僧老爺爺來。”

那道人沒奈何,舍了性命,不敢撞門,從後邊狗洞裡鑽將出去,徑到正殿上,東邊打鼓,西邊撞鐘。鐘鼓一齊響處,驚動了兩廊大小僧衆,上殿問道:“這早還下晚哩,撞鐘打鼓做甚?”

道人說:“快換衣服,隨老師父排班,出山門外迎接唐朝來的老爺。”那衆和尚,真個齊齊整整,擺班出門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着了褊衫,無的穿着個一口鐘直裰,十分窮的,沒有長衣服,就把腰裙接起兩條披在身上。行者看見道:“和尚,你穿的是甚麼衣服?”和尚見他醜惡,道:“爺爺,不要打,等我說。這是我們城中化的布,此間沒有裁縫,是自家做的個一裹窮。”

行者聞言暗笑,押着衆僧,出山門下跪下。那僧官磕頭高叫道:“唐老爺,請方丈裡坐。”八戒看見道:“師父老大不濟事,你進去時,淚汪汪,嘴上掛得油瓶。師兄怎麼就有此獐智,教他們磕頭來接?”三藏道:“你這個呆子,好不曉禮!常言道,鬼也怕惡人哩。”唐僧見他們磕頭禮拜,甚是不過意,上前叫:“列位請起。”衆僧叩頭道:“老爺,若和你徒弟說聲方便,不動扛子,就跪一個月也罷。”唐僧叫:“悟空,莫要打他。”行者道:“不曾打,若打,這會已打斷了根矣。”那些和尚卻纔起身,牽馬的牽馬,挑擔的挑擔,擡着唐僧,馱着八戒,挽着沙僧,一齊都進山門裡去,卻到後面方丈中,依敘坐下。衆僧卻又禮拜,三藏道:

“院主請起,再不必行禮,作踐貧僧,我和你都是佛門弟子。”僧官道:“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識尊儀,與老爺邂逅相逢。動問老爺: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葷?我們好去辦飯。”三藏道:“吃素。”僧官道:“徒弟,這個爺爺好的吃葷。”行者道:“我們也吃素,都是胎裡素。”那和尚道:“爺爺呀,這等兇漢也吃素!”有一個膽量大的和尚,近前又問:“老爺既然吃素,煮多少米的飯方彀吃?”八戒道:“小家子和尚!問甚麼!一家煮上一石米。”那和尚都慌了,便去刷洗鍋竈,各房中安排茶飯,高掌明燈,調開桌椅,管待唐僧。

師徒們都吃罷了晚齋,衆僧收拾了家火,三藏稱謝道:“老院主,打攪寶山了。”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三藏道:“我師徒卻在那裡安歇?”僧官道:“老爺不要忙,小和尚自有區處。”叫道人:“那壁廂有幾個人聽使令的?”道人說:“師父,有。”僧官吩咐道:“你們着兩個去安排草料,與唐老爺餵馬;着幾個去前面把那三間禪堂,打掃乾淨,快請老爺安歇。”那些道人聽命,各各整頓齊備,卻來請唐老爺安寢。他師徒們牽馬挑擔出方丈,徑至禪堂門首看處,只見那裡面燈火光明。行者見了,喚那辦草料的道人,將草料擡來,放在禪堂裡面,拴下白馬,教道人都出去。三藏坐在中間,燈下兩班兒立五百個和尚,都伺^候着,不敢側離。三藏欠身道:“列位請回,貧僧好自在安寢也。”衆僧決不敢退。僧官上前吩咐大衆:“伏侍老爺安置了再回。”三藏道:“即此就是安置了,都就請回。”衆人卻纔敢散去。

唐僧舉步出門小解,只見明月當天,叫:“徒弟。”行者、八戒,沙僧都出來侍立。光浮杯麪寒無力,清映庭中健有仙。處處窗軒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靜玩來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園?”行者聞言,近前答曰:“師父啊,你只知月色光華,心懷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規繩也。月至三十日,陽魂之金散盡,陰魄之水盈輪,故純黑而無光,乃曰晦。此時與日相交,在晦朔兩日之間,感陽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陽現,初八日二陽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繩,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陽備足,是以團圓,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陰生,二十二日二陰生,此時魂中魄半,其平如繩,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陰備足,亦當晦。此乃先天採煉之意。我等若能溫養二八,九九成功,那時節,見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詩曰:前弦之後後弦前,藥味平平氣象全。採得歸來爐裡煉,志心功果即西天。”那長老聽說,一時解悟,明徹真言,滿心歡喜,稱謝了悟空。沙僧在旁笑道:“師兄此言雖當,只說的是弦前屬陽,弦後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更不道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三家同會無爭競,水在長江月在天。”那長老聞得,亦開茅塞。正是理明一竅通千竅,說破無生即是仙。八戒上前扯住長老道:“師父,莫聽亂講,誤了睡覺。這月啊: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吃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有粘涎。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癡愚積下緣。我說你取經還滿三途業,擺尾搖頭直上天!”三藏道:“也罷,徒弟們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這卷經來念一念。”行者道:“師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時的經文,那本不熟?卻又領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見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見,經未曾取,你念的是那捲經兒?”三藏道:“我自出長安,朝朝跋涉,Ri奔波,小時的經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閒,等我溫習溫習。”行者道:“既這等說,我們先去睡也。”他三人各自睡下。長老掩上禪堂門,高剔銀缸,鋪開經本,默默看念。

第二百二十一章湯若望第一百六十二章高老莊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六十九章五莊觀(二)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二百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二)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二章身臨地獄第二百二十五章宗教改革(二)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馬懿(三)第六十三章大衛(三)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六十七章猴王出世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園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傳道(三)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四十八章大會萬仙陣(二)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四十六章齊聚誅仙陣(二)第一百零二章西漢第一百零四章漢武帝(二)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六十章掃羅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一百一十章王莽第一百零八章花果山大戰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十三章五帝第四章盤古第一百零九章大聖戰小聖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二百章會昌滅佛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傳道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三十一章伯邑考進貢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藝復興第四章盤古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四十章魔家四將(三)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七十五章鬼谷子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五十一章本元了恩怨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壓五行山第二百二十二章南懷仁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一百五十二章太宗遊地府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五十六章王伯欽第一百九十八章呂洞賓第二百零六章楊延昭第二百零五章楊繼業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一章錯失良機第一百九十八章景教第一百九十三章終到靈山第二百一十五章馬可·波羅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第二百二十四章宗教改革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陽明第一百四十五章蘭陵王第五十二章兵臨朝歌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二十二章妲己入宮第一百零六章漢武帝(四)第四十九章大會萬仙陣(三)第四十五章齊聚誅仙陣第十二章軒轅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