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南遷?

丁遠肇目送着自己的孩子們離開了自己,當謝天正準備離開的時候,丁遠肇卻叫住了他:“謝天,回去告訴丁雲毅,王清衡這個人不可信,若是闖賊進京,他必是第一個投降的。我留下了王清衡,也是爲你們的武烈侯除去一害,讓他們切切記得這點。”

“是。”謝天默然道:“大人還有什麼要吩咐的。”

丁遠肇長長嘆息一聲:“讓丁雲毅無論如何都不要忘了,自己總還是大明的臣子。將來無論如何,都請他爲大明留下一點血脈來吧。”

謝天默默的點了點頭。

外面,馬車已經準備好了,二十來個神色肅穆的人正緊緊的護衛在馬車周圍,一等丁家姐妹等人上了馬車,簾子迅速的被放了下來,接着馬車急速離開。

謝天怔怔地看了一會丁家,然後長長一揖到底。

此時在丁府裡,王清衡焦躁不安,丁遠肇卻是面露微笑對着自己的夫人說道:“夫人,無論如何我們總還是在一起了。”

丁陳宛荷也在微微笑着:“其實,你還是很爲項文自豪的,對嗎?”

丁遠肇點了點頭說道:“是啊,項文這個人雖然無法無天,但能像他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創建出如此大的規模,卻沒有幾個人能夠辦到。而且我總有預感,只要項文在,咱們的大明就亡不了。”

“亡不了,亡不了。”丁陳宛荷笑着說道:“咱們的大明亡不了,咱們的丁家也一樣亡不了。”

王清衡很奇怪,爲什麼到現在這對老夫妻還能夠笑得出來

崇禎實在沒有想到的是,戰略重鎮太原、寧武、大同、宣府等地的守軍,竟然不堪一擊,一觸即潰。什麼道理?長期積累的弊政導致的總崩潰。從嘉靖年間以來,邊防軍拖欠軍餉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士氣低落到了極點,在流寇的強大壓力下,迅速土崩瓦解。

李自成的軍隊正月二十三日攻下平陽,二月初二進至汾州,七月攻下太原,七月十五日由太原北上,在寧武關受到總兵周遇吉的抵抗。大同總兵姜瓖不但拒絕增援寧武的命令,反而向流寇投降,大同不戰而下。三月初六流寇進至陽和,副總兵姜瑄投降。三月十三日流寇進至宣府,巡撫朱之馮、總兵王承胤投降,宣府不戰而下。

情況就好比摧枯拉朽,秋風掃落葉一般。明朝難道就這樣聽任“大數已盡”無所作爲了嗎?崇禎和他的大臣們當然不甘心,於是籌劃了出征、南遷、勤王的對策。但是,沒有一項是奏效的。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九,兵部收到李自成派人送來的文書,通告三月初十日大兵抵達北京城下,雙方展開決戰。

這顯然是對大明王朝權威的挑戰,也是對明朝軍隊戰鬥力的極度蔑視,因此公開告知決戰的時間。留給朝廷備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作爲一國之主的崇禎心急如焚,寢食難安,連續幾天由於憤怒、疲憊而茶飯不思。上朝時,他向大臣們說出了心裡話:“朕非亡國之君,事事乃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將何面目見於地下?朕願督師,以決一戰,即身死沙場亦所不顧,但死不瞑目。”

說罷,痛哭流涕,憤憤然責問大臣們:形勢如此,朝廷外面沒有人力挽狂瀾,朝廷的財政又近於枯竭,怎麼辦呢?你們能爲朕分憂嗎?

大臣們一聽皇帝打算親自督師,決一死戰,不敢怠慢,內閣首輔陳演搶先表態,願意代帝出征。崇禎不假思索地回答,南方人難以勝任,一口回絕。內閣次輔魏藻德、蔣德璟、丘愉、範景文、方岳貢等人,先後請求代帝出征,崇禎一概不同意。

這時,去年十一月與方岳貢一起進入內閣的李建泰發言了:“皇上如此憂憤,臣子怎麼敢不貢獻自己的力量。臣是山西人,瞭解情況,願意用自己的家財作爲軍餉,請求帶兵出征。”

崇禎本來就有意讓這個山西人帶兵出征,聽到他的表態,大喜過望,再三嘉獎,並且表示,親自在京郊爲他餞行,顯示“代帝出征”的威儀。

李建泰何許人也?他是山西曲沃縣人,天啓五年進士,先後擔任國子監祭酒、吏部右侍郎,崇禎十六年十一月進入內閣。

此人常常與同僚談起家鄉遭到戰火,願意捐獻家財、出征平亂。看來他的挺身而出並非心血來潮,是有思想準備的。皇帝當然求之不得,因爲李建泰是山西人,爲了捍衛自己的家鄉一定會殊死拼搏,何況此人是當地鉅富,軍餉不必擔心,真是兩全其美。

正月二十六日“代帝出征”儀式隆重舉行。先是駙馬都尉萬瑋祭告太廟,接着皇帝來到大殿,舉行所謂“遣將禮”當場手書“代朕親征”四個大字,與象徵權力的節鉞和尚方寶劍,一併賞賜給李建泰。然後,一行人等乘車來到正陽門城樓,皇帝親自主持餞行宴會。一路上都是手持旗幡的士兵,從午門一直排列到正陽門外,金鼓聲聲,旌旗招展,氣氛相當的熱烈。正陽門城樓上擺了十九桌筵席,正中是皇帝的御席,東面是文臣九桌,西面是武臣九桌,桌面上的酒具是祖傳的禮器,皇帝使用的是鑲嵌寶石的金盃,大臣們使用的是一般的金盃。樂聲響起,皇帝向李建泰敬酒三杯,動情地說:先生此去,如同朕親自出徵,凡事都可以便宜行事。

宴會過後,太監爲李建泰戴上紅花,披上紅色斗篷。在一片鼓樂聲中,李建泰離開正陽門城樓,皇帝在城樓上憑欄目送。

如此隆重的出征儀式,寄託了皇帝與朝廷的厚望。那麼,李建泰這個山西漢子真的能夠力挽狂瀾嗎?

山西的情況十分混亂,用“三晉披靡”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流寇還沒有到,守軍就逃跑,留下一座座空城,人心惶惶。

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李建泰應當快馬加鞭、日夜兼程才行,但是他偏偏慢條斯理,藉口古代兵法,每天行軍不超過三十里,實在有負於皇帝的重託。皇帝親自調派給他一千五百名京營士兵,並且配備了兵部主事凌、總兵郭中傑、主管西洋武器的傳教士湯若望,陣容不可謂不強。進士程源趕往真定寺,鼓動李建泰,趕快前往太原,收拾人心。他還向凌出示了平陽、太原守備方略。然而一切都是枉然。李建泰並不想冒着風險前往太原,去收拾人心。

山西早已亂作一團,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平陽府城門大開,官員們紛紛棄城逃跑,已經處於不設防的狀態。今年正月二十三日,流寇從蒲州抵達平陽,知府張鄰投降。五天以後,平陽陷落的消息才傳到京城。情報傳遞如此拖沓緩慢。

山西地方政府運轉不靈,直接影響了朝廷的戰略決策,使得李建泰“代帝出征”終於成爲無的放矢的馬後炮。

朝廷方面沒有確切的軍事情報,把北京的防守重點放在南翼——太行山至真定、保定一線,忽視了北翼——大同、宣府一線,想當然地以爲有重兵扼守,確保無虞。皇帝的決策就是建立在兵部的錯誤分析基礎上的,他命令李建泰出征的第一步——南下保定,就是考慮“朝廷之憂”在保定,而不是在宣府、大同;即使保定失守,還可以徵調宣大的軍隊來保衛京師。

這種判斷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即使李建泰出征卓有成效,也難以確保京師安全,充其量只能抵擋劉芳亮這支偏師。況且李建泰並不想誓死保衛山西,他的行爲不過是一種政治姿態,虛張聲勢而已。他帶了一千五百名禁軍,在保定一帶的糧餉補給都要就地解決,地方官害怕他來徵兵索餉,都拒絕他的人馬進城,弄得堂堂督師大臣威信掃地。在此之前,御史衛禎固就向皇帝指出:一兵一餉專倚本地,何以居重馭輕?在他看來“輔臣不足恃,國事不可諉”。那意思是,不要過於寄希望於李建泰的出征。

李建泰本人並非忠勇之輩,他請求“代帝出征”名義上是爲帝分憂,實際上是爲了挽救自己家鄉富甲一方的財產。但是,當他還在從保定府向真定府、順德府進發,還沒有望到山西的大地時,他的家鄉曲沃就陷落了。這樣,他挽救家鄉的動機,完全沒有了着落,像泄氣的皮球,幾天前在皇帝面前所說的豪言壯語,一下子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他知道山西局面已經無法收拾,不想再去以卵擊石。從此以後,李建泰無心西進,一直徘徊在北京南面,觀望形勢,敷衍了事。

對李建泰寄予厚望的崇禎,聽說真定已經被流寇攻陷,以爲李建泰已經“爲國捐軀”了。二月二十八日,他召見兵部尚書張縉彥,向他覈實這一情況。

張縉彥回答道:“不曾聽說。”

崇禎有點光火:“朕都已經知道了,你爲什麼還要隱瞞?”

張縉彥又答道:“沒有看到塘報。”

崇禎大是惱怒:“真定已經陷落,當然不可能傳出塘報。兵部爲什麼不派人去偵察?”

張縉彥的回答更加莫名其妙:“派人偵察,需要錢糧,兵部沒有錢糧,無法偵察。”

崇禎聽了這樣的回答,氣得無話可說,推案而起。

堂堂兵部掌握軍事中樞之職,居然藉口窮到無力派遣探子的地步,豈非荒唐之極!不過更爲荒唐的是,皇帝得到李建泰“爲國捐軀”的消息,純屬子虛烏有之事。

真定陷落是在二月二十三日,三月初三,這個李建泰居然向皇帝建議“南遷”說明他還活着,謊言不攻自破。但是,李建泰“代帝出征”的牛皮,也因此而破滅了。

不僅牛皮破滅,而且下場極不光彩。劉芳亮指揮流寇,很快攻陷真定,李建泰逃往保定。三月十三日,劉芳亮包圍保定城,他沒有絲毫抵抗,派遣中軍郭中傑出城,宣佈投降,自己也當了俘虜,皇帝賜予的敕書、督師大印、尚方寶劍,統統被流寇付之一炬。

在“代帝出征”失敗後,於是南遷的提議又被提了出來。

李明睿告訴崇禎皇上。在赴京路上聽說形勢險惡,流寇已經逼近京畿,現在是危急存亡之秋,不可不從長計議。目前看來只有“南遷”纔是唯一緩解當務之急的對策。

崇禎鑑於此前他的“南遷”之議胎死腹中的教訓,對此比較慎重,敷衍地說:此事重大,不可輕易提出,不知道天意如何?

李明睿嘆息一聲說道:“天命難以預料,全在人事,人定勝天。皇上此舉正合天意,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況且形勢到了危急關頭,不能再拖拉因循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皇上必須當機立斷。”

崇禎四顧無人,向他吐露了內心的思慮:“朕有志於此已經很久了,沒有人相幫,故而拖延至今。我同意你的意見,但外邊大臣不服從,無可奈何。此事重大,請你保密,千萬不可泄漏。”

崇禎向他細緻地詢問了“南遷”的具體事宜。

李明睿胸有成竹地說道:“朝廷在軍隊護送下,可以通過陸路、海路、運河南下。皇上須從小路輕車南行,二十天就可以抵達淮河。”

崇禎表示讚許,再次叮囑此事不可泄漏。

李明睿見皇帝似乎有所考慮,請求皇上當機立斷,離開北京,龍騰虎躍;困守危城,毫無益處。

午飯後,崇禎與李明睿的對話繼續進行。晚飯以後,崇禎感到“南遷”還有不少問題要研究,再次破例,召見李明睿,兩人促膝而談,討論“南遷”途中的糧餉接濟、軍隊駐紮、動用內帑等具體事項。

談話結束,李明睿出宮時,已是深夜二更時分了。

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會談,時間是大年初三,人們還在忙於過年,崇禎卻在考慮自己的退路——“南遷”。

平心而論在當時的情況下“南遷”似乎是擺脫困境唯一可供選擇的方案。長江中游有左良玉十萬大軍,下游又有江北四鎮的軍隊扼守長江天塹,南京比北京要安全得多,即使北方陷落,偏安於江南,還是有可能的。

問題在於“南遷”意味着放棄宗廟陵寢,難以啓口,必須有內閣、六部的重臣出來力排衆議,形成朝廷一致的共識。

遺憾的是那些大臣都怕承擔罵名,不敢提倡“南遷”。正月初九,他向內閣六部大臣提出“朕願督師”時,大臣們爭先恐後表示願意“代帝出征”沒有一個人提到“南遷”。

然而形勢越來越緊急。李自成進軍山西后,發佈聲討明朝的檄文,其中的警句——“君非甚黯,孤立而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儘管李自成說“君非甚黯”——皇帝並不壞,崇禎還是頒佈了一道“罪己詔”深刻地爲國家危亡而檢討,一再聲稱都是朕的過錯。他的本意是想凝聚日趨渙散的民心,挽狂瀾於既倒。可惜的是,事已至此,空話已經於事無補了。

崇禎再次想到了“南遷”單獨召見駙馬都尉鞏永固,向這位皇親國戚徵詢救急對策。鞏永固極力鼓動皇帝“南遷”如果困守京師,是坐以待斃。

不久,李明睿公開上疏,建議“南遷”。他說:如果皇帝“南遷”京營兵可以護駕,沿途還可以招募數十萬士兵。山東的一些王府可以駐蹕,鳳陽的中都建築也可以駐蹕,南京有史可法、劉孔昭可以寄託大事,建立中興大業。北京可以委託給魏藻德、方岳貢等內閣輔臣,輔導太子,料理善後事宜。

崇禎把他的奏疏交給內閣議論。內閣首輔陳演反對“南遷”示意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嚴厲譴責李明睿的“邪說”聲色俱厲地揚言: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

李明睿不服,極力爲“南遷”聲辯,援引宋室“南遷”後,國祚延續一百五十年的先例,反覆論證,只有“南遷”纔可以有中興的希望。

崇禎對光時亨的意見很是反感,當面訓斥他是出於“朋黨”的意氣用事,下達聖旨:“光時亨阻朕南遷,本應處斬,姑饒這遭。”態度雖然十分堅決,但是大臣們都緘口不言。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是支持李明睿的,他寫給皇帝的秘密奏疏,提出折中方案,派遣太子“南遷”把南京作爲陪都,留下一條退路,維繫民衆的希望。崇禎看了他的奏疏,讚歎不已,〖興〗奮得繞着宮殿踱步,把奏摺揉爛了還不放手。立即召見內閣首輔陳演,對他說:李邦華說得對!陳演是堅決反對“南遷”的,故意向外透露了這個消息,並且鼓動言官猛烈抨擊“南遷”的主張。

崇禎感受到“南遷”的壓力,立場發生微妙的變化,他再次召見內閣輔臣時,作出了和他的本意大相徑庭的決定:死守北京。他的理由是:如果朕一人單獨而去,宗廟社稷怎麼辦?陵寢怎麼辦?京師百萬生靈怎麼辦?國君與社稷同生死,是道義的正統。

閣臣們建議,讓太子“南遷”延續國祚。

崇禎反駁道: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且無濟於事,太子這樣的哥兒孩子家,做得了什麼事?先生們乘早研究戰守的對策,其他的話不必再講了。

第498章 一句話的收買人心第231章 鄧牧之的算盤第249章 新的同盟第215章 衝突敵陣,唯我虎賁!!!第218章 第一日:箭如雨下第496章 皇宮小太監(下)第263章 再入京城第107章 海患(上)第568章 奪取盛京(下)第508章 我的名字叫丁雲毅!第427章 不講道理的丁雲毅第504章 借銀第521章 大戰寧遠(上)第312章 血色戰神第106章 終於見到了崇禎第38章 打造新船第215章 衝突敵陣,唯我虎賁!!!第343章 長老會第350章 總督第36章 援兵第137章 療傷第62章 弟兄們,跟我衝!第101章 一道傷,一杯酒!第201章 和幹臘絲人的交易第70章 交鋒第238章 衝突第38章 打造新船第271章 妻妾第418章 張肯堂?第94章 濟爾哈朗第124章 海盜劉香第62章 弟兄們,跟我衝!第122章 戰事即將到來第383章 薩摩藩的財政問題第235章 政治聯姻第575章 援軍——援軍!第251章 多鐸第45章 遠洋貿易公司第23章 妓院第114章 “兵變”第87章 聖旨?!第291章 大海之王第325章 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第135章 劉香之死第159章 備戰第444章 瘟疫第37章 斬殺鬼王丸第29章 珠寶第426章 交換第56章 搶!第16章 操練第112章 葉原先第539章 崇禎皇帝的煩惱第347章 “歡快”的歌第296章 張溥第381章 決戰宮本武藏!!第183章 人才第315章 總兵官第313章 拼死突賊!!!第80章 渾水摸魚第584章 佈置南京第234章 保媒第274章 無價之寶第14章 澎湖十六英?第369章 腥風血雨,正好辦事!第564章 大戰一片石(上)第519章 皇親第283章 聯合艦隊第303章 遠航第16章 操練第362章 殺出去!第261章 生擒高迎祥第160章 大開眼界第495章 皇宮小太監(中)第359章 鶴丸城第136章 轟然倒下第369章 腥風血雨,正好辦事!第291章 大海之王第211章 送別第135章 劉香之死第150章 靈光閃現第486章 大擊潰第307章 五路援軍第546章 皇太極之死(下)第393章 母女第400章 錦州之叛第313章 拼死突賊!!!第565章 大戰一片石(下)第362章 殺出去!第433章 乾脆利落第60章 “維京人”號第181章 白旗第471章 漢人和滿人的矛盾第165章 收復臺灣,在此一戰!第140章 遏制住丁雲毅第567章 奪取盛京(上)第491章 丁雲毅想知道的事情第394章 浴血賈莊第238章 衝突第324章 今日之他已非昔日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