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欲蓋彌彰(三)

江上的戰事,依舊在繼續着。

身爲強攻的一方,太平軍士卒的傷亡已達到八千以上,反觀周軍,亦付出了四五千傷亡的代價。過重的傷亡,使得整個戰場的氣氛變得愈加瘋狂起來,彷彿戰場上每一名士卒的表情都是那麼猙獰,恨不得將眼前的敵人活生生給撕碎。

“第二隊弓手注意,準備火箭……放!”

在右邊、即戰場的東側,枯羊麾下太平軍將領徐常正指揮着麾下的士卒朝着周軍連環船上的敵軍展開一通齊射,他仍惦記着枯羊的火攻之計,妄圖將周軍的連環船上點燃摧毀。

然而事實證明,在沒有火船接觸引燃連環船船體的情況下,單單用火矢,實在不足以點燃如此巨大的連環船,更何況謝安早有預料到此事,對症下藥叫麾下士卒移開了船上某些易燃的東西,那光禿禿的甲板,即便釘入了火矢,亦會被周軍士卒輕而易舉地踩滅。

“盾手上前,列隊結陣掩護後方,弓手採用拋射,其餘人等注意及時熄滅射上船板的火矢……若有人戰死,及時補上空位,休要被太平賊軍鑽了空子!”

“左前方去五十人!”

“弩手朝右移動,上千十步,放箭!——下蹲裝填弩矢!”

“右側注意!——休要去理睬落水的太平軍士卒,堵死走艙!——去盾手二十人!”

手持利劍立於船頭,冀州兵副帥唐皓指揮着麾下的士卒,冷靜地發出一道道針對當前局勢的命令。

“報!”一聲急報。周軍有一名傳令兵匆匆奔至唐皓跟前,扣地抱拳急聲說道,“中軍的歐鵬將軍傳話來,詢問唐帥此地可需援軍!”

“唔……”唐皓聞言環視了一眼四下的情況,沉聲說道,“回報歐鵬將軍,這邊唐某還可以應付,請他多加關注一下右側前軍。齊植將軍那邊似乎情況有些不妙!”

“是!”那傳令兵抱拳領命,轉身向遠處奔走。

瞥了一眼那傳令兵離去的背影,唐皓再次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戰局上來。

忽然,船艙口機急匆匆跑上來一名將官,側耳對唐皓低聲說道,“唐帥,正如您所料。船艙底層確實有聽到異響,由船底傳來,如此看來,太平賊軍果然在我軍連環船底下開鑿……這可如何是好?”

唐皓聞言面色絲毫不改,依舊目視着戰場局勢,壓低聲音說道,“每艘船的船艙派幾個士卒監視、巡邏。儘量阻止船艙進水……”

“是!”

“另外,通告各部,加緊連環船的行駛速度,務必要儘快靠近江南岸,在太平軍反應過來之前,拿下牛渚!”

“是,末將明白!”

[鑿船底……]

“豈是那麼容易的?”淡然一笑,唐皓微微搖了搖頭,喃喃說道,“妄圖以投機取巧的方式擊敗我軍、甚至於妄想着全殲我軍。絲毫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意志,如何不敗?——太小瞧人了吧,枯羊?”

而與此同時,在太平軍本陣船隊帥旗下方,主帥枯羊的神色已不負最初那樣從容不迫,他看似鎮定的眼眸中,隱約間已露出幾分焦慮與不安。

[跟想的……不一樣啊……]

眼瞅着戰場上的局勢,枯羊微微吐了口氣。

平心而論。正如謝安所猜測的那樣,枯羊那日注意到周軍在水寨內準備建造連環船後並未當即下令將其摧毀,爲的就是待周軍將戰船全數連接後,好一鼓作氣地全殲周兵。一戰而定。

而令枯羊感覺有些納悶的是,他那位姐夫謝安似乎早已猜到了他的戰術,並針對此事做了一系列的佈置,以至於他枯羊最初派出去的那七十餘火船絲毫未起到效果。

“究竟是哪裡暴露了呢?”嘀咕一句,枯羊皺眉思忖着。

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麼,虎目微睜,繼而深深皺緊了雙眉。

[該死的……]

看他的那鬧懊悔的模樣,不難猜測,他終於是想到了問題的關鍵出錯在哪裡,出錯在那時他不該對周軍的連環船故意裝出視而不見的樣子。

本來,枯羊那日不攻周軍的連環船,那是因爲不想讓周軍針對連環船的弊端引起注意,儘可能地不想驚動周兵,但是他忽略了,忽略了周軍的主帥謝安、即他那位姐夫可不是尋常人物。

“掩耳盜鈴、欲蓋彌彰……當真是掩耳盜鈴、欲蓋彌彰啊!”一想到自己當時自負滿滿、得意滿滿的模樣,枯羊只感覺臉上一片灼熱。

可叫枯羊有些難以接受的是,雖然火攻、水攻之計盡皆不利,可然而不管怎麼說他太平軍一方也在兩翼投入了多達兩萬餘兵力,何以竟然無法攻上週軍的連環船?

衆所周知,周軍主帥謝安習慣於擺列方方正正的兵陣,前軍、中軍、本陣,左軍、中軍、右軍,從天空鳥瞰如同一個九宮圖,兵力分佈地比較均衡,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免遭到敵軍突破的可能性。並且,在九個區部分別安置一位大將,亦有助於戰場指揮上的靈活性。

然而要知道,眼下的周軍僅僅三萬人不到,分成九部,各部不過三千人左右,就算前軍三部安置兵力稍微多一些,也不過五千罷了。萬餘太平軍士卒強攻五千周兵,竟然攻不下來?

這便是枯羊方纔感覺不知哪裡有些不對勁、不一樣的原因所在。

明明他麾下太平軍士卒亦在奮力廝殺,勇武不比周兵遜色多少,但不知爲何,就是攻不下兵力明顯少了許多的周軍。

忽然,枯羊好似注意到了什麼,皺眉目視着遠處的周兵。側耳傾聽着那若隱若現的呼聲。

“諸君死戰!——今日我軍於牛渚安扎!”

“喔!”

“大人有令,水寨已毀、退無可退!——不若殺敗賊軍……於牛渚慶功!”

“喔!”

“今日於牛渚造飯!”

“喔!”

“於牛渚造飯!”

“喔——!”

“牛渚造飯!”

“喔喔——!!”

一句看似頗有些可笑的呼聲,竟使得周軍的士氣一路高漲,那彷彿響徹天地的呼聲即便是傳到枯羊這邊,枯羊亦感覺有些震耳欲聾。

[……]

下意識地,枯羊轉頭望向了遙遠處的周軍橫江水寨。不可否認謝安激勵士卒做地確實徹底,先前搗毀了水寨立於江中的木欄不說,如今又派人在水寨中放了一把火。彷彿當真要將那水寨燒個精光。

不,不對,不是彷彿當真要將那水寨燒個精光,而是確確實實地這麼做了。望着那已燃燒起熊熊烈火的原周軍水寨,枯羊毫不懷疑那邊在日落時分前就會化作一片焦土。

[破釜沉舟……真有魄力啊,姐夫!——您就不怕此戰不利,敗後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麼?]

話是這麼說。可枯羊心中卻如同明鏡似的清楚。一方是本來就處於不利位置,卻猶意圖投機取巧,採用避實就虛戰術、妄圖全殲周兵的太平軍;而另一方是本來就佔據優勢、即便如此其軍主帥依然用破釜沉舟的方式激勵着麾下士卒的周軍。

此消彼長之下,太平軍如何不敗?

“內斂而不張揚……藏得可真深吶,姐夫!”深深注視着遠方周軍那巨大的謝字帥旗,枯羊苦笑地嘀咕了一句。

不得不說,這世上大多數的年輕人皆是如此。總是下意識對自恃清高,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直到真正碰了壁,纔會冷靜下來審視與對方的差距,比如說當年在長孫湘雨面前的謝安,以及如今在謝安面前的枯羊。

“大帥?”似乎是注意到了枯羊陰晴不定的面色,太平軍將領王建疑惑問道,“怎麼了,大帥?——莫非此地風大,大帥感到不適?”

枯羊聞言搖了搖頭。他自是不好將心中所想告訴王建,怎麼說?說這場仗十有八九會敗?而且這仗敗仗的過錯也十有八九在他?枯羊如何說得出口。

“張奉那邊的情況如何?”枯羊岔開話題問道。

王建不疑有他,抱拳回道,“回稟大將,暫時還未有消息傳來,不過依末將拙見,恐怕情況不容樂觀……”

正如王建所言,在戰事打響之際。太平軍先鋒大將張奉便在火攻不利的情況下,與麾下士卒紛紛跳下了火勢已一發不可收拾的火船。

在周兵看來那是張奉等人無可奈何之下的舉動,但事實上,那只是枯羊的後續計劃罷了。

趁着周兵被左右兩翼的太平軍主力吸引注意力的機會。數以千計的太平軍士卒屏住氣息,用此行所攜帶的鑿子、撬杆、匕首等物在周軍的連環船船底開鑿。

但是,周軍的連環船體積實在是太龐大了,即便張奉等人在費盡了心力的情況下成功地鑿穿了幾艘戰船的船底,漏水的速度亦大大慢於枯羊以及張奉等人的預想。

難道是枯羊的計謀出了什麼差錯麼?

非也!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不在太平軍,而在於周軍此番所連接的連環船。

連環船這個概念,謝安借鑑於他記憶中頗爲壯觀的一場歷史名役,即赤壁之戰。但是,謝安所採用的連環船,於當時曹魏所建造的連環船卻有着本質的區別。

赤壁之戰的曹魏一方,其連環船連接的方式是以十艘到二十艘戰船爲一個巨型戰船,用鐵索釘死、上鋪木板,最後,再將這艘由十艘甚至是二十艘船隻組成的巨型戰船與其他巨型戰船用巨大的鐵索連接起來,用以包圍當時江東的戰船。

如果是這種連接方式的連環船,那麼枯羊的鑿船水伐之計恐怕便能起到奇效,畢竟十艘戰船、哪怕是二十艘戰船所組成的巨型戰船,它的吃水、浮力也僅僅只是提升一線而已,一旦其中一個船艙樓船。整艘巨型戰船都會因此沉沒於江中。而一旦一艘巨型戰船徹底沒入水中,那麼之後的事便更加簡單了,受重力影響,被這艘巨型戰船用鐵索連接的其餘巨型戰船,皆會拉扯到一起,然後逐步被拽入江底,拽拉的速度受下沉的巨型戰船數量與重量影響。

而謝安之所以不在乎太平軍派水鬼、即精通水性的太平軍士卒潛入其連環船船底下開鑿,是因爲他數百艘戰船皆是用鐵索焊接在一起。浮力與赤壁之戰中曹魏一方所建造的連環船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了,謝安的連環船也不是沒有弊端,至少,它是不具備任何靈活性的,就連機動性也大大減弱。

不過話說回來,曹魏當時採用那等的連環船,本意是爲了包圍、殲滅江東兵。在解決曹兵了在江面戰船上站不穩身體的難題下,亦注重船隻的靈活性;而如今的謝安,他之所以採用這等連環船,無非就是將戰船當成一座可移動的小島或陸地,載着他麾下週軍士卒渡江罷了,至於迎面而來的太平軍兵船,直接撞過去就是了。反正連環船內部船艙的容積巨大地很,就算一小部分戰船因爲被撞毀或者船底被鑿穿,導致江水內漏,亦夠足夠的浮力可以支撐一陣子,至少能堅持到周兵抵達長江南岸的牛渚。

而這一切,太平軍將領張奉與他麾下的水鬼們卻無從得知,在漆黑的連環船船底,他們賣力地鑿着船底木板。

“篤——!篤篤——!”

“篤篤篤——!”

不可否認,他們不是沒有成果,畢竟已有多達二十餘艘戰船被鑿穿了船底。冰冷的江水噗嗤噗嗤地向內滲透,可問題是,周軍的連環船那可是由多達六七百艘戰船組成的,區區二十餘艘戰船漏水,簡直就是無關痛癢。

果不其然,發現船底被鑿穿的周兵們尚未有何驚慌,反而是在船底鑿船的太平軍士卒們吃不消了。

也難怪,畢竟人終歸要呼吸。豈能像魚一樣在水中久呆。更何況還要用力開鑿周軍的連環船船底,憑藉一口氣,實在難以抵消體內氧氣的消耗速度。

[將軍,不行了……]

[將軍。我等憋不住氣了……]

在張奉惱怒的神情下,越來越多的太平軍士卒難以堅持長時間屏住呼吸在船底鑿船的艱難,被迫浮出水面,於江面上大口喘息,畢竟人在缺氧的情況下,很難馬上進入下一個屏息。

結果就是,這些剛剛經歷了一番折磨的太平軍士卒,在浮上江面喘息的期間,當即被連環船上的周兵亂箭射死。

正因爲如此,戰事打響至今,張奉與他麾下太平軍開鑿周軍連環船船底的作業才這般緩慢,完全不曾達到枯羊的期待。

“叫張奉回來吧!”

思前想後半響,枯羊微微嘆了口氣,吩咐身旁的王建道。

“大帥,這……”王建聞言面色未變,畢竟從枯羊的話不難猜測,他已對這場戰事失去了獲勝的期待,已開始着手儘可能地保存兵力事宜。

“叫張奉退回來吧……事已至此,我不想再失去一員得力愛將。——眼下撤退日後尚有挽回餘地,否則……”

“是……”王建聞言抱拳領命。

不多時,太平軍本陣方向便傳出了鳴金聲。

“叮——!叮叮——!”

聽着那頗具諷刺意味的鳴金聲,枯羊微微皺了皺眉,在調整了一下心情後,用一如往常堅定的語氣沉聲說道,“傳令下去,全軍撤兵!——中軍先撤,隨後右軍,左軍斷後!”

“左軍……衛莊大人麼?——大帥,這……若事有萬一,日後總帥追查起來……”

彷彿是看穿了王建的心思,枯羊淡笑說道,“伍橫叫其心腹大將衛莊在我帳下聽用,雖說明面上是輔助我,然而未必沒有監視的意思。不過,即便如此我亦不會做出趁機剷除異己、在背後捅刀子的下三濫的事來!——之所以請衛莊斷後,只是因爲此人武藝頗爲高明……在我之上!”

聽聞此言,王建釋然般鬆了口氣,在想了想後,半開玩笑地說道,“其實嘛,末將以爲,如此……也未嘗不好……”

“呵!”也不知是否聽出了王建話外深意,枯羊不置褒貶地笑了笑,平靜說道,“下令撤兵吧!——雖說周軍的連環船極爲笨重,倘若我軍撤兵,必然追趕不上,但……還是儘快吧!即便此間戰事不利,本帥亦不希望連牛渚都賠上!”

“是!——末將這便叫人傳告於衛莊大人嗎,請他斷後!”

而與此同時,在戰場左翼、即西側,衛莊與齊植這兩位曾經的勁敵與摯友猶在刀光劍影地拼殺着。

事實證明,能被太平軍三代總帥樑丘皓看中並提拔爲六神將之玉衡神將的齊植,其武藝雖不及如今已經樑丘公與樑丘舞祖孫二人授業武藝的費國,但亦足以比擬馬聃、廖立二員猛將,其餘,似唐皓、歐鵬、張棟、蘇信、李景、成央等人,齊植皆比他們強出一線。

但是眼下,面對着曾經與自己競爭過玉衡神將位置的衛莊,齊植卻一度陷入苦戰。交鋒至今僅二十回合,齊植身上便出現了深淺不一的七道血痕,反觀那衛莊,卻僅僅一處受創罷了。

從此不難看出,衛莊如今的武藝要比齊植高出一線,直追冀州軍第一猛將費國。

而就在二人廝殺至難捨難分之際,太平軍一方的鳴金聲終於傳到了這邊。

“……”抽身躍後半丈,衛莊皺眉望了一眼身背後遙遠的本陣方向。看得出來,與齊植的交手被打斷,此事讓這位一方天將頗有些不悅。

反觀齊植倒是暗暗鬆了口氣,畢竟他已察覺到,曾經的手下敗將衛莊,早已不是吳下阿蒙,並非是因爲軍務而疏懶武藝的他能夠對付的。

“還以爲你等打算在此與我軍一決勝負呢!”甩了甩劍花,齊植沉聲說道。

“我軍……麼?”神色複雜地望着齊植,衛莊忽然微微一笑,搖頭說道,“怎麼可能!枯羊可是個知進退的聰明人。那麼……留到下回吧,你我之間的決鬥。”

說着,衛莊也不等齊植的回覆,抽刀砍翻幾名糾纏着他麾下士卒的周軍士卒,沉聲喝道,“各軍士注意,撤!”

“哪裡走!”見衛莊等人慾逃,船上週軍將士士氣大振,正打算着再加一把力將衛莊等人留下來,但卻被齊植擡手阻攔。

“讓他們走!”齊植沉聲喝道。

倒不是顧念舊情,更不是心向太平軍,而是齊植心中清楚,他麾下的周兵以五千人之數抵擋萬餘太平軍士卒,早已心力憔悴,窮追着衛莊不放,或許反而會被狠咬一口,至少他齊植眼下就沒有絲毫把握能留下衛莊。與其如此,還不如見好就收,悶不做聲地收下這場戰事的勝利,徐徐進兵。

而謝安顯然也是諸如齊植這般想法,見太平軍鳴金撤退,謝安並未下達命令死咬着不放,而是下令派外圍的小舟遠遠吊着太平軍的敗師,使其無法安然撤回牛渚。畢竟連環船雖然效用非凡,但問題是實在太笨重、太遲鈍,絲毫不具備機動性與靈活性,即便看到太平軍撤退,亦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撤走,無法趁勝追擊擴大戰果。

但是無論怎樣,這場跨江戰事的最終勝利周軍果然還是拿下了,非但順勢度過了長江,而且還重創了太平軍,對其兵力、士氣皆給予了不可忽略的重創。

可即便如此,太平軍亦未嘗失去反擊、挽回劣勢的餘力……

第6章 慶功之筵第48章 強援第22章 要命了……(二)第55章 賢王殺人?這不可能!(三)第37章 千分之一的得失(四)第21章 逆鱗(二)第79章 逼第10章 遇刺第35章 千分之一的得失(二)第86章 陰謀中的陽謀第50章 暗藏兇機的殿試(二)第16章 初掌兵:威懾與文伐第46章 攻守之勢第17章 暗助(二)第29章 無心插柳第20章 件件事頭疼第7章 牽連第54章 賢王殺人?這不可能!(二)第14章 有經驗之後,就容易多了第48章 長孫湘雨的意第144章 死亦豪傑!(二)第26章 金陵硝煙第58章 挑事?來啊!誰怕誰啊?(二)第25章 逼近的燕王(二)第63章 來者不善?第16章 局勢得失(三)第52章 人之將死第30章 意外的收穫?第7章 牽連第26章 轉機?(二)第76章 退走第25章 上元節燈會第29章 兩個人的世界(四)第39章 後續第64章 樑國陳留的虎(三)第42章 千分之一的得失(九)第12章 一夜變故第2章 鴆羽之厲,勝似猛毒第40章 千分之一的得失(七)第25章 敵暗我明的局勢第33章 幾番出人意料的事態(三)第38章 會試(四)第121章 額外的斬獲第4章 交流第67章 籠罩京師的腥風血雨(二)第53章 賢王殺人?這不可能!第45章 不眠之夜!(四)第1章 別怕,哥不是什麼好人第135章 狙擊之戰(二)第63章 料敵先機第14章 有經驗之後,就容易多了第25章 上元節燈會第56章 樑丘對長孫:蠻討厭的,這傢伙……第16章 初掌兵:威懾與文伐第39章 後續第40章 日常(三)第57章 初審第121章 額外的斬獲第69章 隱患第57章 樑丘對長孫:不速之客第18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女人(四)第36章 狄布的震驚第19章 初掌兵:驚聞第32章 幾番出人意料的事態(二)第16章 所謂裡應外合(二)第8章 封禪登基第30章 意外的收穫?第60章 要幫手?還要狠的?第7章 牽連第70章 各方態度(四)第6章 調戲(二)第13章 初掌兵:思計第114章 似曾相識的感覺(二)第57章 即將來臨的風暴(二)第33章 迷霧第65章 血濃於水第25章 敵暗我明的局勢第14章 有經驗之後,就容易多了第41章 圖謀(四)第113章 似曾相識的感覺第84章 將星隕落第78章 皇城風雨第59章 北地雁門的狼第34章 千分之一的得失第15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女人第139章 聞訊第45章 刺客第9章 拉關係第32章 是好意,還是算計第37章 千分之一的得失(四)第4章 江東局勢第50章 暗藏兇機的殿試(二)第10章 遇刺第68章 醒悟的北疆第2章 逃的後續就是被捕第45章 迷茫的第三日第62章 談判第90章 匪夷所思的變故(五)第48章 甦醒(二)第27章 兩個人的世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