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沉默的大多數

豐溪蜿蜒東來,在廟山下折而向北,河灣南岸有一大片平曠的土地,四面羣山環抱,石田村就坐落在這片土地上,約有百餘戶人家,兩條十字型街道整齊分割高高圍牆裡的石田,東西南北四個石徹圓弧門洞,厚重的對扇木門,從東門到西門,從南門到北門,慢慢踱過去也要不了半個時辰——

石田的民戶大半都開店,酒店、布店、米鋪、藥材鋪、菸草鋪、裁縫店、剃頭店、肉鋪、雜貨鋪、鐵匠鋪、棺材鋪,即便是沒本錢開店的人家也藉着門面做一點小手工生意,比如編斗笠的、打草鞋的、清明賣清明果端午賣糉子八月中秋賣烤餅過年賣糖糕,散居在石田周圍數十里地的百姓都以這裡爲中心,逢三、六、九的墟日這裡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這就是曾漁看到的石田村街景。

石田村是正德年間才逐漸聚居繁盛起來的,這與曾漁的祖父有關,石田曾家原籍贛州府興國縣三寮村,三寮村極有特色,村中有三大姓——楊、曾、廖,這三姓子弟不在士農工商之列,他們的職業是堪輿師,俗稱風水先生,楊姓的祖先就是鼎鼎大名的江西派風水祖師楊筠鬆,人稱救貧仙人,楊筠鬆於晚唐僖宗時以堪輿風水術在長安爲官,因避黃巢之亂到了贛州,三寮村那時還是一片荒野,楊筠鬆經過那裡時認爲是吉壤,適合風水師世代居住,於是就築屋授徒,曾漁的先祖曾文辿就是楊筠鬆的得意弟子,迄至明朝,曾家又出了一個名叫曾從政的堪輿大師,以風水術供職於欽天監,北京皇陵就是曾從政勘測擇地的,名聲極響——

正德年間,因爲家族矛盾,曾漁的祖父獨自遷居廣信府,在永豐縣永平鄉廟山下築起具有典型贛南特色的兩堂大屋,四鄉八塢的民衆聽聞三寮村的風水先生千里迢迢來石田買地建屋,當然以爲石田這地方風水極佳,有那比較富有的人家也就把房子建到石田來,經過四十多年的生聚,石田成了方圓數十里最大最富庶的村落,在不明底細的人看來,石田村果然風水好啊,村裡的人都發財——

這便是曾漁知道的石田村的歷史。

……

暮色沉沉而下,把青翠的廟山染成青黛色,又逐漸洇散成模糊的暗黑,曾漁和四喜主僕二人還有黑驢再次乘船渡過豐溪,河灣那邊就是石田,從東邊的石拱門進去,驢蹄踏在麻石砌成的街道上響亮明快,但曾漁的心情顯然沒有黑驢這麼愉快,歷經生死兩世爲人,可還是很難做到心如止水寵辱不驚啊,若這次通過了院試成了秀才,那回到石田就絕不是這般冷清模樣。

四喜牽着黑驢走得飛快,怕與鄉人打招呼呢,主僕二人簡直是灰溜溜往家趕。

曾家大宅位於小村東南端,繞過十餘株大樟樹便能看到,前後兩棟磚木結構的大屋,中間隔着一個橫向天井,兩邊以腋廊相連,構成一座封閉式的民居,曾漁立在自家大門前,夜色中那門榜上“三省傳家”四個大字依稀可辨,門榜四個字用的是孔子弟子曾參“吾一日三省吾身”的典故,因爲贛南曾氏自稱是曾參的後人——

四喜還沒敲門,黑驢先叫喚起來了,離家已半月,到家的這種熟悉的感覺真好,黑驢叫得更起勁了,馬嘶如笑,驢鳴似哭——

大門開處,昏黃燈光鋪展下來,一個老僕哈着腰道:“鯉少爺回來了。”說着,過來幫四喜卸驢背上的書篋等物。

曾漁說了聲“黎叔辛苦”,便邁步進門,長兄曾筌獨自一人坐在門廳喝茶,見曾漁進來,也未起身,只點了點頭,說道:“回來了,去廚下用飯吧,我們都已吃過了。”

曾筌比曾漁足足年長了二十歲,又非一母同胞,兄弟之間的感情自然淡薄,但曾漁考試回來,曾筌竟不詢問一下考試經過,這也太寡情了。

曾漁也就沒好說的,向長兄作了個揖,就準備到廚下吃飯,想起四喜也是餓着肚子,便喚四喜也去用飯——

一個聒耳的女聲陡然響起:“四喜,四喜,你這懶貨也知道回來啊,趕緊去切當歸,不然明日都沒有飯吃!”

只聞聲音不見人,卻已經讓正在搬書篋的小奚僮四喜心驚肉跳,趕緊答應道:“小的這就去切藥。”把一個竹編書篋搬到曾漁身邊臺階上,輕聲道:“少爺,我切藥去了。”急急忙忙從左邊腋廊往後面跑去,生怕晚一步又要捱罵。

曾漁對着左邊那間透出燈光的廂房道:“嫂嫂,四喜今天趕了六十多里路很辛苦,讓他先歇——”

不等曾漁把話說完,那刺耳的女聲就打斷道:“出外遊山玩水有什麼辛苦,難道比我們在家還操勞嗎,這個家吃白食的又多,持家容易嗎,誰比誰辛苦!”

廳上的曾筌搖着頭道:“切藥也不爭這一時,夜裡切藥不是費燈油嗎。”

曾筌這話也只敢小聲說,豈料廂房裡的人耳尖,就聽到了,尖聲道:“費燈油,費燈油算得什麼,兩個人一頭驢出去半個月,竟要帶二兩七錢銀子去,這銀子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就這麼不珍惜——你問問他,還剩多少銀子回家?”這是讓曾筌問曾漁。

曾漁不等兄長開口,答道:“還剩三錢五分銀。”

廂房裡的婦人大叫起來:“半個月就花費了二兩四錢銀子,這個家就是有金山銀山也經不起這樣揮霍啊!”

曾漁自感可悲,穿越客們一擲千金,誰見過爲二兩銀子捱罵的,而且他又不是亂花錢,這是去府城趕考啊,半個月在外吃住,兩個人一頭驢才花了二兩銀子,節儉得很了。

曾筌起身到廳外說道:“出門在外嘛,處處都要用錢,罷了罷了,不要囉唣,小弟你趕緊吃飯去。”

廂房裡婦人厲聲道:“不行,今日就把事情說清楚,這個家再這樣下去就要敗了。”

……

——曾漁的祖父育有二子,按照三寮村的老傳統,曾漁的伯父撼龍先生繼承祖業挾風水術出外謀生,曾漁的父親留在石田行醫,撼龍先生一生漂泊未曾成家,曾漁的父親則有一妻一妾,妻妾各育有一子一女,曾漁是妾生子,自幼就過繼給伯父爲嗣,因爲伯父長年在外,所以曾漁還是由親生父母撫育長大,伯父每隔兩、三年會回來一趟,曾漁聰明好學,甚得伯父喜愛,伯父教曾漁背誦風水秘笈、修習八段錦導引術,又教曾漁擊劍和散手,曾漁九歲那年參加知縣吳百朋的神童宴,即席作文,詞藻斐然,吳知縣大爲讚賞,譽之爲謝家寶樹,這是把曾漁比作東晉大名士謝玄,是極高的讚譽,曾漁由此揚名,小小年紀從此立下金榜題名的雄心壯志——

曾漁十歲那一年,伯父撼龍先生病逝,臨終叮囑曾漁的父親不要讓曾漁走科舉之路,說他曾撼龍四十年來走遍大明兩京十三省,閱人無數,見過多少才俊之士從少年到白頭困於科場不得售,最終貧困潦倒甚至癡癲瘋傻,而且即便科舉順利做了官又如何,江西貴溪籍的內閣首輔夏言被抄家殺頭就是前年的事,仕途險惡,那些官員頤指氣使看似風光,一旦遭傾軋,身敗名裂還是小事,性命不保、抄家流放不能保全妻子者比比皆是,還不如風水師挾技遊走於三教九流,只要藝業精、名氣大,王侯公卿都要延爲上賓,地位既不卑賤,謀生更是綽綽有餘,所以還是讓曾漁繼承祖業做風水先生最好——

但少年曾漁對伯父的話不以爲然,他還是想走科舉之路,他對父親說若他二十歲前進學成了生員,那就依他心願讀書求上進,若不能,那就依伯父遺言去做堪輿風水師外出謀生,父親答應了曾漁的要求——

沒想到此後三年間,曾漁的父親和嫡母吳氏先後謝世,曾漁的生母周氏雖健在,但在家中沒有地位,不能掌管家業,十四歲的曾漁和一歲大的胞妹只有隨長兄曾筌過日子,曾筌之妻謝氏是縣城開生藥鋪的謝員外的長女,那謝氏不甚賢惠,公婆在世時她還收斂着崢嶸不顯,公婆去世後她掌了家,潑妒之相就露出來了,對曾漁母子三人的飲食衣物供應日見淡薄,謝氏只生養了兩個女兒,一直沒有兒子,既不肯讓丈夫曾筌納妾,又擔心沒有兒子以後家產全歸了曾漁,所以處心積慮想把曾漁母子三人趕出家門,理由就是曾漁是大伯的子嗣,不應該住在這裡——

好在曾筌雖然懼內,但比較好顏面,曾筌是本縣養濟院的醫生,在石田算是有身份的人,父母剛去世就把未成丁的弟弟趕出家門,這種事他做不出來,但謝氏軟磨硬纏,曾筌被逼不過,就重提當年父親說過的讓曾漁讀書到二十歲,若二十歲不能進學,那就讓曾漁去做風水先生——

曾筌這話有理有據,謝氏也只得忍耐,但這幾年來在曾漁母子面前冷言冷語卻沒少說,少年曾漁是憋着一口氣想要考上秀才的,他以蘇秦的故事勉勵自己,蘇秦起先遊說秦國沒成功,回到家後嫂子都不燒飯給他吃,蘇秦發憤苦讀,頭懸梁錐刺股,終於六國拜相,再次回家,嫂子匍匐不敢仰視,那時蘇秦多麼意氣風發啊,男兒當如是!

然而少年曾漁不明白的是:蘇秦是名留史冊的勵志典型,是極少數,而更多的卻是伯父撼龍先生說的從少年到白頭,一輩子死在八股文上,那些人才是沉默的大多數。

正因爲以前的曾漁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當這次院試他榜上無名時,他無法承受,纔會有伽藍殿的那一幕,現在的曾漁當然不同往日,他也做好了直面困境的準備,只是沒想到這一刻這麼快就到來了,嫂子謝氏連一夜都等不得,在他踏進家門這一刻就要與他把事情說清楚,什麼事情要說清楚?那就是要趕他出門。

————————————————————————————

小道不想重複自己,努力求新求變,希望能得到書友們的支持。

第八十八章 甘蔗地第三十章物不平則鳴第六十九章清水出芙蓉第一百二十七章 初戀第十八章敲棋丁丁第二百零六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六章偷衣賊(上)第九十一章 狼狽爲奸第三十章物不平則鳴第二十五章落魄邯鄲道第七十五章文昌殿祈夢第一百三十二章 鳳凰臺上憶吹簫第二十章地頭蛇第一百三十章 瘋狂念頭第五章妞妞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有赤子心第九章墨梅第二十五章落魄邯鄲道第十八章敲棋丁丁第四章沉默的大多數第三十二章人生貴適意第四章沉默的大多數第一百四十八章 病從何起第八十九章 又見蔣元瑞第一百四十五章 雅賊第五十七章後生可畏第一百二十九章 貞婦第一百三十六章 溫情第一百八十章 信州酒風味菜第二百零三章 開到荼蘼花事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作戲第一百六十九章 受謗第四十章疑似西門大官人第211章 夢悟第八十九章 又見蔣元瑞第一百零八章 太素簫音第八十四章 菜刀第209章 三道符第一百六十章 天打五雷轟第八十章 拋磚引玉第四十八章風水師考易經第九十一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三十一 章 靈與肉第一百五十三章 七裡崗遇賊第一百八十二章 佳人常伴拙夫眠第二百零二章 相見難第七章豪雨第二十三章行夜路第七十一章等哥哥第七十四章龍虎山中曹謊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崖頂兩望第三十八章有美同行第三十九章非禮直視第一百一十三章 青魚豆腐鹹鴨蛋第二百零四章 白馬廟前賣畫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溫情第九十九章 凶宅與清泉第六十九章清水出芙蓉第二十七章美人局第九十六章 情不自禁琵琶記第一百三十四章 作戲第一百零七章 將遠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媚藥第一百一十七章 誰是十三姨第七十七章 仙姑何許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零一章 篙鐵如雪第一百九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八十三章 鼠跡靈機第一章伽藍殿第209章 三道符第一百五十章 姻緣第一百零八章 太素簫音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公三寶第十五章退路第212章 特立行是吾輩第213章 狂生意態第八十一章 女冠廣微第一百四十七章 過河卒子第207章 冤家路窄第213章 狂生意態第一百九十五章 隔牆簫語第二百章 清明雨倒春寒第三十一章抄詩不如會散手第三十五章仙女洗浴第一百零三章 典吏與秀才第一百八十八章 寒雨連江送客來第一百章 初探凶宅第二百零五章 莫名其妙白袍客第二十三章行夜路第五十八章事了拂衣去第208章 前倨後恭第四十四章從介橋村到寄暢園第一百四十四章 捉姦捉雙第五十四章宜春臺上第六十二章辛苦遭逢緣於此第九十四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七十三章豆腐西施第一百一十七章 誰是十三姨第四章沉默的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