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

火車緩緩停在火車站,衛兵已經提前戒嚴,漢口方面接到了上級的通告,一列載有朝廷大員的專列即將停靠漢口,讓他們做好接待和安全工作。

漢陽知府,夏口廳丞早早等候在了車站接待口,他們是漢口地區的父母官,對於這個即將到來的督撫大員,他們莫不戰戰兢兢,來人可是堂堂的宰輔大級別臣啊,雖然兩江總督並不管轄湖北,但良弼的名聲卻是無人不知,御前侍衛大臣,參預政務大臣,禁衛軍練兵大臣..哪一個官職都能壓死人,所以,兩人的神經一直繃着,直到列車到站,他們才暫時鬆一口氣。

車廂門打開了,士兵開道,葉開和韓翠兒結伴而出,張嘯光緊隨其後,汪兆銘在幾步遠的後面,左右都有人盯着。

看見葉開來了,漢口知府急忙上前,捧手道,“下官漢陽知府張養德,恭候良大人多時了。”

“下官夏口廳丞韓知瑞恭候大人。”站在後面的夏口廳丞也立馬上前,恭聲說道。

“下官受湖廣總督瑞澄大人的囑託,要招待好良大人,大人一路南下,旅途勞頓,下官已經備好酒席餐宴,請大人和諸位隨員擺駕府衙,暫時休整一下。”張養德接着道,順便做了一個請的姿勢,向兩江總督這樣的大人物,多一些接觸只好不壞,更何況,他這次來,受到了湖廣總督瑞澄的特殊交待。

“兩位大人客氣。”知道二人是本地的父母官,例行公事,葉開也就直來直往的說道:“本督此次到江寧上任,路經漢口,實屬公務,實在無意叨擾當地官民,況且這次南下,還有本督還有幾千人的行轅衛隊,還是儘快走得好。”

聽得葉開的回絕之意,兩人也楞了一下,放眼看了看,確實如此,幾千人的禁衛軍部隊已經下了車,在車站邊整齊的列裝好,各營管帶附近巡視,隊長在一旁清點人數,一切井然有序。

漢陽知府和夏口廳丞相互對視,眼中皆是驚訝之意,沒想到車上還有幾千人的部隊,看到這些士兵,兩人心照不宣,讓一羣大兵待在自己的地頭上,難保不會鬧出什麼亂子,頓時便起了不在挽留之意,顯然他們是把禁衛軍和一般的雜軍兵痞混爲一談了。

“船運碼頭離這裡不遠,渡輪也已經徵調好了,良大人隨時可以走。”兩人的反應很快,順着葉開的意思說了下去。

“多謝二位。”

“大人請。”

衆人閃開了一條道,葉開走在最前頭。

出了站口,幾頂轎子已經擺在了一旁,張養德急忙說道:“轎子都已經備好了,請良大人坐轎。”

“既然路途不遠,就步行吧,本督的部曲也是步行,正好借這個機會,瞧瞧漢口的山水。”葉開笑着婉拒,倒讓韓翠兒,汪兆銘等人坐上了轎子。

他這麼要求,純粹是想在這塊地方親身體會一下,要知道中國近代數次劇變,都和這一地區有關。

葉開都這麼說了,張養德也不好再堅持,自己走在了前頭,親自爲葉開指路。

“都說武漢三鎮,人傑地靈,是兩湖福地,張知府,不如就替本督介紹介紹。”

葉開邊走便說,幾千人的部隊在外面跟着,向碼頭的方向前行。

逮着機會,張養德給葉開忙介紹:“良大人,您說的沒錯,漢口一隅,自古便有天下美地的稱謂,山川湖泊,層巒疊嶂,更是美不勝收,不光如此,武漢三鎮,個個都是舉足輕重的重鎮,張香帥治兩湖的時候,在這辦了不少的洋務,漢陽建了鐵廠,日產鋼鐵十萬斤,乃東亞第一雄廠。漢口的鐵路貫通南北,水陸航運遍及中國,而武昌城又是總督駐地所在,湖南湖北都靠着這三個鎮....”

葉開笑了笑,張養德的吹噓並非沒有道理,武漢三鎮,在清末的時候就已經成爲工業重鎮,再有,粵漢,盧漢,川漢鐵路的修建,讓這裡成爲華中交通樞紐,張之洞苦心經營武漢十幾年,洋務辦了不少,工廠遍地,就連洋人也在這裡開闢了漢口租界,短短十幾年,武漢三鎮便崛起,一度被人稱爲東亞芝加哥。

當然,這裡發生的諸多大事當中,最不可磨滅的便是武昌起義,一聲槍響,神州雷動,直接埋葬了大清帝國。

張養德還在喋喋不休的說着,葉開忽然插話問道:“張知府,你的治下可發現革命黨人?”

被葉開這麼一問,張養德頓時啞了,“革..革命黨?”

葉開瞧了一眼,後者頓時如臨深淵,這年頭,誰不知道革命黨遍地都是,不說別的,就他那個小小的知府衙門,小官小吏中革命黨就有不少,漢陽城的百姓中,同情革命黨也有不少,不過,這些人很難確認,革命黨三個字有沒有寫在臉上,只要沒鬧事,主管們大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沒看見。

“武漢三鎮有英法俄日的租界,我聽說,革命黨大多藏匿於租界當中,我知道張知府有沒有聽說過?”

葉開敲打道,張養德更加心虛,“近來...到沒有聽說過革命黨人有什麼動作...”

“是嗎?”葉開捏了捏下巴,“我聽說武昌城就有一隻革命黨,叫做科學補習所,屬於孫文門下的同盟會,官員,商客,甚至新軍,無不被其蠱惑,不知道張知府身爲父母官,知不知道?”

一聽這話,張養德的心頓時沉入谷底,科學補習所不比興中會,華興會,屬於革命黨中一支相對弱小的力量,再說湖北也不是廣州,不是革命爆發的重災區,所以,他們這些基層官員一般約定成俗,執行綏靖政策,現在連京城來的督撫大員都知道了,看來自己是倒黴臨頭了。

張養德臉色蒼白,“革命黨”三個字可能讓他隨時丟官。

完本感言+新書推介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軌下的老鼠第二十八章 金錢談判第一百八十一章 逼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內的政治兩極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一百六十章 籌建武備廳第五十三章 走鋼絲的大活佛第六十七章 欽差大臣第六十章 特務頭子第四十一章 大太監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二章 合併與拆分第七十三章 水晶狐狸第二百零五章 君臣遊戲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內的政治兩極第二百七十七章 彌天大謊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中國,絕不允許分裂!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緝令第二百一十六章 敲定第二百六十八章 招商引資第十章 雲幕始開第二百二十章 汪先生第九章 不請自來的間諜男爵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八十二章 隱藏任務第二百三十二章 上海道臺第一百一十九章 反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及時雨第一百七十一章 搶班奪權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樁交易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第一百零七章 大棒加蘿蔔第一百八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三十四章 下一步第一章 套上死亡發條的帝國第一百一十八章 獅子大張口(求收藏啊)第三百零二章 脅迫第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響應第五十八章 宴席上的招攬第一百四十一章 迴應第八十三章 困難模式第一百五十六章 拔刺第一百六十章 籌建武備廳第八十九章 軍營就是天堂第二百章 皇族內閣第九十四章 總督府的風聲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樑良密話第二百五十九章 英法聯軍第一百九十章 這是命令第三百一十七章 最後的交待第二百四十一章 抓捕行動第四十五章 畢業生們第一百四十五章 到人民中去第二百七十九章 胡漢民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樁交易第二十五章 窮途末路的最後一咬第二百零四章 推舉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二百五十五章 華人神探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治雛形第二百八十七章 拜訪虞洽卿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十二章 卸妝時刻第一百五十二章 赦免康梁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十八章 一時情旖旎第八十五更 演習進行時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三百二十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二百五十七章 審訊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三百三十三章 敵人隨時可以變成朋友第一百五十九章 雷霆手腕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樁交易第三百三十章 英國調停第三百四十一章 革命而不流血第一百八十二章 交易破產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貨幣制度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試教育改革第七十二章 比罷免更重要的事第四十七章 周密安排第八十八章 落幕第五十一章 大陰謀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三百二十一章 劇變之夜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二百七十章 聯盟外交第四十一章 大太監的心思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第四十六章 局座第二十九章 鍍金的魔鬼第一百零五章 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