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暴風八月

八月的上海似乎迎來了暴風季,整個上海灘都隱隱可聽這種風聲,它肆虐在大街小巷,更在人們心中生出陣陣膽寒,偌大個華界內,巡邏的士兵隨處可見,維持治安的軍警也沒有閒着,他們或在明處,或在暗處,悄悄注視着每一個可疑人員,也特別是印在通緝令上那再清楚不過的臉,店鋪和其他經營場所都被勒令限時開放,在緊急狀態還沒取消前,他們必須嚴守總督府的條例,配合相關人員檢查,只有被頒發“藍鷹”標誌的商戶,纔有資格繼續經營。

當然,管控商業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爲暗淡的商業氣氛帶來一點鮮活的生機,股票風潮帶來的陣痛還在持續發酵,大小錢莊的門前,擠兌現象還在持續,但那種恐慌心理已經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官銀的大量充入,爲老百姓心中增添了一絲安穩,他們明白,錢莊手裡的錢是有限的,現在取錢等於還是縮水了,如果能等到錢莊回過元氣來,能得到或許更多,反正官府已經介入了,要倒黴一塊倒黴,起碼不會向此前那樣賠的血本無歸,這種影響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長時間,那種極端的“錢莊崩潰”思潮已經大爲改觀。

聯合會成立的第五天,舊幣回收工作正式展開,作爲貨幣改革的排頭兵,它的成敗關乎整個大計,一開始葉開並沒有選擇冒進,他首先把目標瞄準了老百姓手中頗爲雞肋的銅錢,規定一枚銅錢可兌換一角錢,十角錢爲一元錢,這種延續幾千年的輔幣制度徹底走到了盡頭,取而代之的是聯合會發行的小額紙幣,銅作爲貨幣金屬終於退出歷史舞臺。

在施行的十天時間內,超過三千萬枚銅幣被有序回收,嶄新的紙鈔開始出現在街頭巷尾,在上海的舊鑄幣廠內,那些刻有“光緒通寶”“宣統通寶”的銅錢被通通融成了銅水。

與此同時,銀幣的鑄造也提上了日程,聯合會成立的第九天,第一批試驗品順利出廠,一共一百二十枚,當這些雪白的銀龍幣出現在葉開的面前時,他內心還是難掩激動之情,可以預見到在不久的將來,江南三省的所有大宗買賣和生意,都將以這些銀龍幣作爲結算單位,有意思的是,消息才放出沒幾個小時,幾位外國籍的收藏家提出重金購買這些試驗幣,當然,葉開並沒有答應。

葉開初步推測了一下,位於上海,南京,蘇州,鎮江,寧波的五家舊式鑄幣廠,如果開足馬力,半年內可以完成既定目標,既三千萬枚銀龍幣,當然,這僅僅是理論上的計算結果,考慮到舊幣回收工作的進展程度,時間可能稍稍延長到一年,真實情況可能還不止如此,貨幣更替是個系統性工程,出於人們的習慣性,地下交易,自然耗損的考慮,要想完全取代舊幣,還需要三到五年不止,甚至超過十年。

不管怎樣,總體上來說,新貨幣的改革還算樂觀,這些消息已經在報紙上放了幾天的頭條,在上海這樣一個貿易中心城市,貨幣的哪怕一點點的改變,都是天翻地覆的大事,清末貨幣混亂,上海灘同樣如此,要知道每年因爲銀幣的兌換問題,就造成了數百萬銀兩的損失,事態發展到最後,已經大大制約了經濟正常運行,而這次,官府的強勢介入,讓這種現象得到了徹底改觀,葉開用強有力的雙腳,踢走了最後一塊鐵皮球。

暴風季中,人們依稀看到了一點復興的曙光。

當然,暴風總歸是令人不安的,通緝令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租界成了危機四伏的孤島,而洋人蠢蠢欲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有消息稱,英國人已經提前失去了耐心,駐紮香港的遠東分艦隊開始北上,幾天裡,遠在北京的外務部已經忙的焦頭爛額,而奕-劻發給葉開的警告電報,頻率由每週一封改爲了每天一封。

作爲“始作俑者”,葉開的態度依舊是強硬到底,他不止一次在媒體的發佈會上表示,他懲處案犯的信心絕不動搖,很明顯,這次的股票風潮是詐騙,是侵害,是犯罪,那些投機者必須繩之於法,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爲何那些自詡文明的國度要心甘情願當幫兇?

“除了人民,我無所畏懼!”

在面對泰晤士報的獨家專訪時,葉開這樣形容自己的立場,他聲稱自己是人民的兒子,願意爲她付出一切,這句話很快成爲一句警示名言,傳遍了整個上海灘。

就在這次採訪不久之後,葉開用實際的行動證明了他的立場,圍繞着通緝令,中外雙方爆發了更激烈的摩擦。

八月九號,英國人嘉道杭,在通往印尼的輪船上被捕,船上還有一百二十名外籍旅客,他們聲稱遭到了中國人粗暴檢查。

八月十五號,法國人,多士,在上海至寧波的渡輪上被捕,江防艦隊統制親自發電報給葉開。

八月二十三號,比利時人麥卡洛,在新江碼頭被捕,這是通緝令上被捕的第九位外國案犯。

八月三十號,美國人尤他被捕,逮捕前企圖逃跑,遭到了軍警的槍托伺候,經過搶救已脫離危險。

....

位於暴風眼中的葉開似乎穩如泰山,他端坐在簡陋的總督署裡,井井有條地指揮着每一次行動。

“大帥”

房外有人敲門,是張嘯光的聲音。

“進來”

張嘯光輕聲步入房間,手捧着一大摞文件,靠近後,將最上面的一份遞到了葉開桌前。

“大帥,李經楚抓到了。”

第七十五章 入主郵傳部第十八章 一時情旖旎第二百九十六章 滬寧鐵路第一百零五章 爛攤子第五十九章 紫禁城內的政治兩極第一百五十一章 宣統五大憂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色之夜第一章 套上死亡發條的帝國第二百七十三章 逼迫與妥協第三百三十九 驚天大案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敢抗命嗎?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清洗與大洗牌第一百七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十三章 中國版的最高參謀部第二十章 立憲狂潮上的危險衝浪者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新政之名第二十九章 鍍金的魔鬼第一百四十六章 偷閒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刀闊斧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寧將軍第三百零四章 勸進書第三百零六章 新軍第九鎮第一百一十八章 獅子大張口(求收藏啊)第六十八章 好戲得這樣唱第三百零五章 總督治事第二十三章 鐵王爺的怒吼第一百三十二章 亡國刺客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殺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袍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依法治國第二百六十章 事情擴大化第十八章 一時情旖旎第七十五章 入主郵傳部第二百三十七章 困局與解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敲定第六十六章 前奏第十三章 中國版的最高參謀部第一百四十八章 憲政編修館第二百零八章 奕-劻的煩心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否定否定否定第一百七十章 口水戰第十八章 一時情旖旎第三十章 鐵良時代的終結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閣會議第三百三十五章 只識良公不識君第七十八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震驚中外第二百二十七章 江寧不寧靜第二百六十四章 臨陣革職第四十三章 雙色人生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三十七章 黑屋密談第二百一十七章 晉見隆裕第二百三十一章 浦東設想第十四章 軍機處暗流第三百零二章 脅迫第二百五十章 救濟銀第六十二章 暴雨夜第一百零三章 騷亂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陽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寧將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快宣良卿來第一百零四章 罷免第一零二章 大火燒身第七十四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五十三章 約法三章第十七章 北洋水師追魂曲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二百六十九章 緊急會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樑良密話第四十五章 畢業生們第三章 凜冬將至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雙喜第一百八十章 要做就做賊劉邦第二百七十七章 彌天大謊第一百四十一章 迴應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決裂第二百二十三章 武漢三鎮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邊靖寇大將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軍民兩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善耆插手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北和談第一百九十三章 此夜不消停第二百八十五章 視察江南製造總局第二百七十四章 金融武器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治雛形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置與謀劃第二百六十八章 招商引資第二百零六章 興國方略第七十五章 入主郵傳部第一百零八章 破天荒第二百零三章 未來之黨魁第六十四章 兩難的御史第二百四十四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帝國將晚第三十三章 兩個生意人第四十五章 畢業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