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預算赤字

潘立宣回頭一看,只見旁邊一個身穿校官禮服的軍官,潘立宣對軍隊的將領認識的不多,只能從軍銜上看出是個陸軍上校。

看着軍方的人對財務部露出如此不滿神情,潘立宣也是心中呵呵一笑,財務部的人雖然拖着財務處好幾萬圓的皇室獻金不肯給,但是拖欠軍方那邊的軍費就更多了,聽說都有好幾百萬圓,前些時候趁着揚州大捷,軍方找到財務部那邊,要求拔下拖欠的軍費,結果人家財務部只給了三萬圓,連零頭都不夠。

如此也就怪不得軍方這邊的人對財務部的官員沒好臉色了。

被潘立宣和軍方的人罵爲鐵公雞的財務部協辦大臣泰竹磐此時也是苦着臉色向林哲訴苦:

“現在我們的國庫存銀雖然還有些,但是今年軍費暴漲,實在是難以維持啊!”

財務部協辦大臣泰竹磐之所以被林哲召見,就是因爲拖欠軍費的事。

年初開始,軍方就是籌備渡江北伐,爲了北伐軍方擴編整編軍隊,囤積物資都是要花錢的,爲此軍方要求拔給高達五百萬圓的擴軍整編軍費,財務部雖然說還有些錢,但是新生的帝國到處都是需要花錢,以前維持現有部隊的經費就很勉強了,現在軍方又來一個大擴張,不可避免的就是出現了財政漏洞,財務部雖然盡力湊錢,但是也只給了軍方一百五十萬圓不到,讓軍方那邊的諸多將領極爲不滿。

但是財務部也有財務部的苦楚。自從去年成立大帥府成立統一的財務部後,財務部就是背上了帝國所有開銷的重任。

越來越多的軍費需要他們這裡支出,同樣帝國轄區內諸多官吏的薪資也需要財務部支出。然後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雜項支出,比如說爲了恢復蘇南、皖南地區的農業生產,需要大量的錢財購買糧食種子,農具等,也要施粥救濟那些受到戰爭傷害的難民,然後還要重建遭到嚴重破壞的南京城等城市。

這些以往的就不說了,光光是一個揚州善後就需要數十萬圓的前期投入。軍方進攻揚州的時候,可沒顧慮到會不會破壞城市,會不會讓城內的百姓流離失所。和清軍一起把整個揚州城給燒了個精光,以至於無數百姓流落街頭。

爲了救濟揚州城內的百姓,重建必要的公共設施,給難民搭建簡易居所。財務部不得不撥款五十萬鉅款用於戰後善後支出。

也好在軍方攻克揚州城後。也繳獲了大批的戰利品,其中除了火炮,槍支刀劍這些軍械外,還繳獲了大量糧食、金銀財貨,總價值百萬圓以上。

只是那些軍糧被軍方直接就給扣下充當軍糧了,移交給財務部的金銀等財物也只是過了過手,還沒捂熱呢,就是被軍方提走三十萬充當軍費。然後又是揚州善後費用,這打了揚州一戰。繳獲到手的錢轉手之間就是被花了個精光,一毛都沒剩下。

林哲聽着泰竹磐訴苦,也是有些鬱悶,按照道理來說自己的中華帝國佔據浙江、蘇南等富裕地區,應該是不缺錢的,但是那裡會想到需要用到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去年的時候支出的都是幾萬兩幾萬兩銀子,但是現在都是幾十萬幾百萬砸下去,這賺的越多花的也越多,似乎永遠都不夠錢用一樣。

翻看着泰竹磐帶過來的報告書,上頭列有財務部預計的今年財政收入預算,而後頭還有支出預算,兩者一對比,缺口竟然高達五百萬圓之巨。

目前中華帝國控制區只有浙江、蘇南。而江北、福建北部、皖南這三個地方剛打下來,只能算是軍事控制,對財政貢獻有限。

按照地區來劃分的話,商貿區大約可以爲中央財政貢獻一千萬圓的歲入,除商貿區外的蘇南地區,大約可以爲中央財政貢獻兩千五百萬圓的歲入,浙江大約可以貢獻一千萬圓的歲入,另外上海、寧波兩地海關大約可以貢獻一千萬圓的歲入。

上述總額大約在四千五百萬圓左右,而按照稅種來區分,那麼佔據大頭的則是工商行業。

僅僅是擁有獨立行政體系的商貿區一地,其千萬收入就完全來之於工商稅,江蘇、浙江兩省的工商稅加起來大約在八百萬,另外鹽茶也有一千萬左右,海關也有千萬左右。而蘇南、浙江兩地的田賦纔多少?蘇南也不過八百萬,浙江更多隻有三百萬不到。

工商和農業稅收的比例大幅度顛倒,這在太平天國之前是沒有的,開始出現是清廷實行釐捐制度,而中華帝國成立後,整合釐捐爲各種工商稅種,進一步加大了對商業稅的徵收力度,如此就導致了在新生的中華帝國裡,其工商業的稅收收入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主力位置。

以往被封建王朝視爲根基的田賦反而是降低到次要地位。

僅僅依靠蘇南、浙江兩地就取得四千五百萬銀元的歲入,這個數字任誰看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就是事實。

但是如果你覺得這預算收入多不可思議,那麼看到了財務部那邊給出的財政支出預算就會更加驚訝了。

包括軍費、行政支出、戰後重建,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支出加起來,財務部那邊給出了總額五千萬的支出,比預算收入足足多了五百萬。

看到這麼多的預算赤字,林哲覺得頭都大了,這缺的可不是幾萬幾十萬,而是五百萬啊!

看看想要找出一些削減的項目來,但是翻來翻去都是找不到可以削減的項目,軍費不用說了,不能少,擴軍打仗沒錢可不行,就算是北面滿清那些人都知道一年砸下去幾千萬來維持戰爭,所以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給錢。但是軍費不能少。

而其他的,比如戰後重建,裡頭的救濟難民也不能少。總不能看着人民餓肚子不是,這施粥力度本來就不算強,再減少的話估計就會發生大規模餓死的情況。而市政重建,民房之類的可以展緩,城牆也沒必要,但是政府辦公機構,必要的道路整修不能缺啊。

再說這教育經費。對面的日`本明治維新都知道餓肚子也要辦教育,而自己正打算着建立新式的教育體系,學校肯定是要建的。

還有官吏的薪資。雖然說很多官員都有外快收入,但是相當多的中下層政府僱員,比如那些普通科員們,人家一家老小都指望着薪資養家呢。不給的話憑什麼讓人家跟着你幹啊。

至於宮殿營造和南京中央機構的辦公建築。這些已經儘量剋扣了,皇宮現在都只修後半部分的,主要就是修幾棟洋樓,而大工程也就是主殿以及宮殿前的廣場現在還停留在初步階段,財務部那邊也沒有給多少預算,加起來不過幾十萬而已,大頭還得以後再出。

翻了一遍,得。就沒地方可以省錢的!

看樣子是要動用老本啊!

如今國庫裡還有一千多萬的庫存,這些錢都是以往存下來。大頭都是繳獲,但是這些錢用一些少一些,現在填補了缺口,但是明年呢?後年呢?

林哲搖搖頭不去想以後的事,錢這種還是走一步看一步,明年缺錢明年再說吧!

到最後,林哲沒辦法,只能是拿自己開刀,先把皇宮的營造費用再砍掉三分之一,然後又削減了今年半數的皇室獻金,雖然皇室開銷不少,但是皇室自己也有錢,可以從皇室產業那邊貼補一二。

看見林哲自己動手砍掉了這些開支,旁邊的泰竹磐一臉的感動,直呼陛下聖明,體恤黎明百姓云云。

林哲也不想和他多扯皮,這砍掉皇宮的三分之一營造費用,這宮殿要修起來還不知道得猴年馬月呢,他也是個普通人,當初設計宮殿的時候就是抱有極大的期待,現在一拖再拖,估計沒個三五年功夫都修不起來了,這心情自然好不到那裡去。

把他趕出去後,林哲又是見了其他幾個人,兩個小時後,潘立宣才見到了林哲。

潘立宣一進來,林哲就先提起了皇室獻金一事,說空缺的部分讓皇室產業那邊補貼,潘立宣雖然也是一臉苦色,但是這皇室產業說白了就是林哲的私產,人家喜歡怎麼用就怎麼用,所以也就只能照章辦事了。

不過今天潘立宣來找林哲,可不是爲了說這皇室獻金的事,他來主要還是爲了回報皇室產業。

“如今皇家銀行已經走上了正規,在現有各大城市都已經有了分行,下一步我們準備把分行繼續開到各地的縣城,爭取半年內分行突破一百家!”

林哲道:“銀行的事你們看着辦,新版貨幣的發行怎麼樣了?攤子鋪開沒有?”

潘立宣道:“隨着各大分行的建立,我們已經把新版銀幣、銅幣發行下去了,民衆對銀幣比較喜愛,不過對銅幣略有牴觸,發行出去的銅幣已經開始貶值!”

對這個情況林哲也是有所預料的,銀幣因爲採用的是和洋銀元一樣的制式,民衆接受起來比較快速,但是銅幣的話,由於新版銅幣的含銅量有些不足,和舊版的銅錢兌換上已經開始持續貶值,一枚面額一分的銅幣,初始發行是兌換十枚小錢,但是現在市面上實際上已經只能兌換七枚小錢。

畢竟人人都不傻,你家一分的銅元含銅量頂多只有和以往的五枚小錢含銅量差不多,但是卻想要當十個小錢使,人家肯定不願意啊,現在之所以還能夠保持在七枚小錢的兌換率,這還是因爲新版銅元採用機制,樣式精美,花紋清晰,普通老百姓比較喜歡收,要不然的話早就跌倒五枚去了。

對於銅元的貶值,就算貶值到兌換五枚小錢,這發行銅元也還是賺的,不過賺的都是些小錢,這點錢在已經擁有數千萬歲入的中華帝國眼中還不算什麼。

發行新版銅元,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減少銅的使用,回收那些老舊的銅錢,發行銀幣的目的也差不多,主要是爲了回收那些亂七八糟的銀塊。

回收銀、銅,發行新版銀幣,銅幣主要就是爲了統一貨幣,爲以後的廢兩改元奠定基礎。。

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4章 傷亡名單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76章 亂世重典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67章 協防上海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471章 窮教育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5章 縣令相邀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19章 主動追擊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45章 南撤湖州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46章 他敢打嗎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232章 奏摺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592章 作秀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16章 賊軍來襲第647章 皇子所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