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

儘管從去年年底就已經開始編練,但是說到底第六軍還是一支徹頭徹尾的新部隊,士兵都是沒有真正上過戰場的,而沒有上過戰場哪怕訓練的再熟練也是難以預料他們的真實戰鬥力。

武器方面也是,第六軍裝備的並不是成熟的1856年型林德米尼步槍,而是1858年型林德後裝步槍,這兩種步槍從外觀再到實際使用都是截然不同的。

就算是火炮也是全新列裝的前裝線膛火炮,並不是使用了幾百年的成熟滑膛炮!

全新的武器帶來的是全新的戰術改變,而使用全新的戰術,全新的武器能否發揮出來自己所期望的實際效能來呢?

對此,施清瑄的內心裡是充滿了忐忑的。

相對於士兵以及武器還有戰術方面,施清瑄倒是對軍官階層比較放心,第六軍雖然是新編部隊,但是軍官卻是不可能說和士兵們一樣都是新兵蛋子,相反,第六軍的大部分中高層軍官都是戰爭經驗豐富的軍官。

這些軍官都是從各部隊分散抽調而來的,不過這也不算是第六軍的特例,因爲每一支新部隊的軍官基本都是從老部隊抽調過來的,中華軍總不能說直接使用軍官學校剛畢業的學生來充當所有軍官職位不是。

隨着聯軍的逐漸靠近,不用施清瑄特地吩咐,他麾下的軍官們都已經是開始準備了起來,中高級軍官忙着佈置戰術,而連長,副連長這些基層軍官們則是給麾下的士兵們做戰前的動員,鼓舞士氣。

整條戰線上都可以看見中華軍的軍官們忙碌的走來走去!

第六軍的在羅店外圍構築的防禦體系是非常標準的野戰體系,由第一道、第二道壕溝組成,但是這種壕溝並不想那些使用前裝槍部隊使用的壕溝那樣,有着較大的寬度來方便士兵在壕溝進行裝填。

得益於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後裝模式,士兵們安全可以趴在戰壕上,然後直接裝填、開槍。而不是把步槍收回來豎起來從槍口裝填。

這種壕溝基本上已經和後世日俄戰爭時期以及第一次世界戰爭有些類似了,不過堅固程度自然是比不上的。

在步兵的壕溝之後的數個略微隆起的小山坡上,則是部署着數十門第六軍的火炮,炮口準確的對準了聯軍的方向。

就當第六軍進行着最後的臨戰準備時,聯軍內,額爾金伯爵和葛羅以及大批聯軍高級將領們也是各自騎着馬低聲交談着。

一直商談了好半天后幾個高級將領纔是相繼策馬而去,然後回到各自指揮的部隊當中。

額爾金伯爵看着前方的第六軍陣地。不由得略微皺眉起來,這些中華軍比他預料還要難以對付。從廣州之戰再到六月份的吳淞之戰,中華軍都已經充分證明了他們並不是封建落後的軍隊,而是一支典型的近代化部隊。

實際上從廣州之戰開始,額爾金伯爵就沒輕視過中華軍,不管是廣州之戰還是吳淞之戰,他都是用上所有的力量去戰鬥,這從第二次廣州之戰的時候,他面對廣州城內只有數千人的中華軍,但是依舊帶上了超過兩萬人的聯軍。以獅博兔的態勢去進攻廣州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從頭到尾就沒輕視過中華軍。

在之前的吳淞之戰時,他更是把中華軍當成了歐洲國家的現代軍隊來對待!

只是哪怕他用盡了全力,但是依舊沒能拿下吳淞炮臺,進而造成了聯軍的戰略被動。

這無法拿下吳淞炮臺,就無法拿下上海,不拿下上海他們就不敢放心的沿江西進南京。進而逼迫中華帝國屈服簽約他們想要的條約。

當初進攻吳淞炮臺失利,也是讓他承受了巨大壓力。

以包令爲首的外交官羣體,還有東印度公司的人對他的指揮不利抱有相當大的意見,甚至傳言已經彙報了國內,國內有可能重新派遣一位統帥來接替額爾金伯爵。

而這些情況顯然不是額爾金所能夠接受的,他並不是無能之輩。他絕對不甘心願意接受失敗,進而灰溜溜的被趕回英國。

他要獲得勝利!

和他有着同樣壓力的還有法國統帥葛羅,吳淞之戰的失利額爾金伯爵固然承擔了巨大的壓力,但是作爲聯軍中法軍的統帥,葛羅的壓力自然也是不小的。

這兩個不願意在吳淞之戰失敗後就灰溜溜的回歐洲丟人現眼的統帥費勁了心思,一心想要翻盤,同時還得敢在國內派遣來接替他們的人抵達之前獲得勝利。

而這就是英法聯軍在增援剛抵達的時候。就着急發起第二規模行動的原因之一。

聯軍之所以着急的發動進攻,一方面是額爾金伯爵和葛羅的個人意願因素,另外還有其他幾個方面,首先是軍費的壓力,這維持一場戰爭的花銷可不小,好幾萬士兵,幾百艘船隻每一天的花費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英國和法國不會讓前線的部隊無限制的拖延下去。

其次作爲這一場戰爭的主要贊助者以及參與方東印度公司,他們的壓力也是非常龐大,東印度公司爲這場戰爭提供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士兵以及船隻,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承擔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戰爭費用,這對於正在深陷印度起義的東印度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這能夠儘快結束對華作戰的話,東印度公司就能夠更快的把兵力抽調回去用於鎮壓印度起義,從而維持已經岌岌可危的印度殖民政權。

多方面的因素加起來,就是導致了聯軍不願意拖得太久,所以纔會在增援抵達後不久就是發動了第二輪總攻。

而在發動進攻之戰,他們也是爲了進攻吳淞炮臺還是直接西進南京發生了分歧,有人說必須攻克吳淞炮臺,佔據上海後,再出兵南京,也有人認爲吳淞炮臺太能攻打,就算是能夠攻打下來估計也是會死傷慘重,再說了聯軍現在已經攻佔了廣州,但是中華帝國依舊沒屈服,現在就算拿下了上海估計中華軍也會把戰爭繼續下去。

這樣。損耗大量兵力攻克吳淞炮臺還是否值得?

就算打下了吳淞炮臺,但是聯軍如果傷亡較大的話,恐怕也沒有足夠的力量繼續向南京挺進,聯軍到上海也有好幾個月了,對於中華軍的情況也是大體知道,他們可是知道中華軍不僅僅在吳淞炮臺部署有重兵,在江陰、鎮江和南京都還有着大量部隊。

而參考吳淞炮臺以及廣州城內中華軍的戰鬥力。大部分聯軍將領都是認爲,沒有兩萬人以上的兵力。是很難一路打到南京去從而獲得戰爭勝利的。

也就是說如果在吳淞炮臺折損太多的話,勢必就要重新補充兵力,這樣一來一回耽誤的時間就更多了,而且一旦損失太大的話,到時候如何向國內交代?

爭論到最後,還是額爾金伯爵和葛羅聯合統一了意見,那就是先不去管吳淞炮臺這個烏龜殼,繞過它直接進攻上海商貿區也是一樣的,到時候甚至有可能把吳淞炮臺裡的守軍給引誘出來。最後進行一場堂堂正正的野戰從而擊敗中華軍。

不過這樣一來,也就是會脫離艦隊的火力支援,不過額爾金伯爵等人並不在乎,因爲他們已經決定抽調大量的水兵直接上岸參戰,同時把船上一些容易拆卸下來的火炮也一股腦搬下來,如此就算沒有了艦隊的火炮支援,但是陸地作戰的時候也能夠得到充分的火炮支援。

不過不管是打算進攻吳淞炮臺還是打算繞過吳淞炮臺。聯軍方面都是一致認爲,必須先把距離聯軍營地大約六公里,佈防於羅店方向的中華軍第六軍先打掉,就算不能全殲該部也需要把該部徹底擊潰。

這樣他們才能夠獲得一個穩定的前出通道,不管是南下還是西進或者北上才能成行。

因爲如今羅店和吳淞炮臺方向的中華軍加在一起,是對聯軍呈現一種包圍態勢的。不管聯軍如何動作,它都先打破這個包圍圈。

而這個包圍圈中,吳淞炮臺那邊是個烏龜殼沒法打,看來看去也就只有羅店方向的第六軍弱一些。

只是現在的額爾金伯爵和葛羅等人還不知道,他們把第六軍的陣地當成了突破口,註定會遇上他們以往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事。

那就是後裝步槍!

當代後裝步槍並不算新鮮事,普魯士陸軍更是全面裝備了後裝步槍。另外歐洲各國、美國其實都有後裝步槍陸續出現,甚至1855年的時候英國就是採購了幾千支sharps1855型步槍,但是因爲漏氣嚴重而被扔在倉庫棄用。

後裝槍之所以出現了這麼多年也沒有形成世界潮流,主要是目前的技術難以徹底解決漏氣問題,目前現役的後裝步槍中,德國的德萊賽步槍漏氣相當嚴重,而且擊針過長容易折斷,哪怕是有着林哲干預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其漏氣問題也是沒有徹底解決,只是採用了橡膠墊來減緩漏氣現象,射擊一定次數後必須更換橡膠墊,不然的話就會發生嚴重的漏氣事故。

除了技術原因外,也和各國的將領們對前裝步槍抱有固執的好感有着一定關係,相當多將領是非常排斥後裝步槍的,當德國人的德萊賽步槍在1864年的普丹戰爭後被廣爲人知的時候,不少將領依舊對後裝步槍嗤之以鼻,甚至是強烈反對列裝後裝步槍的。

而現在,聯軍即將遇上的是全面採用了後裝步槍的中華軍第六軍,他們比歷史上丹麥人要提前六年品味後裝步槍的恐怖!(。)

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60章 久則生變第1章 餘姚林家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343章 侯客室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96章 沉默衝鋒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635章 李平桐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14章 自籌軍費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43章 慘勝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18章 黎明危機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79章 主政一方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27章 刺刀肉搏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30章 救援長興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62章 破城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517章 母憑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