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立嫡立賢

對功臣進行大規模授爵的同時,帝國也是進一步完善了貴族繼承等相關制度,規定了嫡長子繼承製,兄無後則由弟繼承,不過不管是長子還是兄弟繼承都需要皇帝批准。

如果皇帝覺得原定繼承人不夠資格繼承爵位,那麼就諭旨從其他繼承人中挑選繼承。

當然了,一般情況下皇帝不會干涉人家家族內部事務,只有原定的繼承人實在太過頑劣纔會直接插手干預。

上述這些都是關於外臣爵位的一些繼承製度,稍候也是對皇室成員的爵位進行了詳細規定,規定皇子可封親王或郡王,並重申‘非皇子不得封王’這一規定。

親王之嫡子可承襲侯爵爵位,以後按照普通爵位減等世襲,一直減等世襲到男爵後除爵。

親王的其他無繼承權的兒子,經過考覈後,可封子爵或男爵,被封爲子爵的男丁其後代減等世襲之男爵,男爵之後直接除爵。

郡王之嫡子可承襲伯爵爵位,後續按照普通爵位減等世襲,減等之男爵後除爵。

郡王的其他無繼承權的兒子,即皇孫經過考覈後,可封男爵,其後代直接除爵。

其中親王、郡王那些沒有繼承權的兒子並不是說都能夠獲得子爵或男爵爵位,而是要經過考覈,如果實在頑劣通不過考覈的話,則是不能獲得爵位。

同時規定皇帝之後四代之後的皇室成員不管是否有爵位,皆不得繼續錄入宗內室名冊,即剝除皇室成員身份,恢復平民身份,但是依舊享有皇位繼承權,這是爲了預防萬一,萬一來個意外把皇室成員一鍋端的話,至少還能從偏遠的旁支裡找到皇位繼承人。

這些對於皇室成員的爵位制度,要遠遠比明朝、清朝嚴厲得多,如此是爲了避免後世出現數以萬計甚至數十萬的宗室。

減等世襲以及男爵之後直接除爵。這些都是爲了有效控制皇室貴族乃是普通臣子貴族的有效措施。

當然了,如果一個家族的成員真的有能力,那麼繼續保持榮華富貴還是有可能的,哪怕是減等世襲到男爵之後。萬一這個男爵真的是個人才,來了個才華大爆發的話,說不準又能和先輩一樣活得更高的爵位

同時這種減等世襲以及除爵的制度,也是爲了激勵貴族的後代不要醉生夢死,如果想要保持家族的榮華富貴。那麼就得不斷的繼續努力再努力。

但是不管怎麼說,目前帝國封出去的這些貴族們,至少可以保障家族百年甚至更久的富貴,而這些已經是這些開國功臣們追求多年的東西了。

大規模授爵之後,林哲也是悄無聲息的給自己的長子林碃四聲、次子林抲第四聲封了最低等的男爵。

帝國爵位制度裡,雖然說非皇子不能封王,但是並不代表說皇子就一定能夠封王,其他爵位也是一樣可以封的

過去幾年裡,帝國內部裡對皇位繼承人的關注一直都是沒有減少的,不過礙於林哲的強硬態度。早些年有膽子上折建議林哲立儲的臣子們毫無例外,全都是被貶職或者革職。

所以哪怕是1860年九嬪之一的安莊嬪爲林哲生下第二個皇子後,依舊沒有什麼大臣敢上述請求立儲。

不過不公開上述立儲不代表着他們不關注,對於一個帝制國家而言,繼承人就是國家根基,是爲國本也。

而自從林哲登基爲帝后,一直都沒有明確指定繼承製度,更加沒有立下太子之類的。到現在不管是外頭的那些臣子還是宮內的林太后或者是皇后陳靜等人,都是不知道以後林哲要用什麼的方式確定繼承人,是按照古老的傳統嫡長子繼承製。還是說用秘密立儲又或者是其他方式。

外人不知道這些,其實林哲自己對選擇繼承人也是覺得有些頭疼,如果說自己建立的帝國是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君主權力有着極大限制的話。那麼繼承人其實不怎麼重要,反正就是一個傀儡而已,嫡長子繼承製是最簡單方便的。

但問題的關鍵是,他林哲建立的中華帝國並不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而是一個皇帝有着近乎無限權力的皇帝國家,而這樣的國家對於繼承人的要求其實是相當高的。

再考慮到未來的數十年。等繼承人登上皇位的時候估計已經是二十世紀了,那個時候有着一戰、二戰,乃是世界格局變化最大的時代,同時各種思潮也會不斷涌入,可以預見的是再過幾十年肯定會有各種革命、民衆、選舉、自由、憲法等論調。

這些事情對繼承人的要求其實是相當高的,一個搞不好就有可能把自己變成尼古拉二世或者威廉二世。

對於未來的憂慮,使得林哲遲遲無法確定繼承人的人選,不過非常確定的一點是,林哲肯定是選用立賢的模式,那就是自己的兒子裡誰有能力做這個皇帝,那麼他就選誰,而到時候是用秘密立儲還是直接公開立爲太子,則是以後再說。

而要確定那個皇子有這個才華,現在是肯定看不出來的,現在他的兩個兒子裡,長子林碃也就幾歲而已,還是一個整天玩耍的小屁孩,二子林抲還天天被人抱着吃奶呢。

不過林哲的這些心思沒有對外人說過,其他人自然也就不知道林哲已經是開始考慮其1900年以後,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世界局勢和變化。

不過不知道這些也好,至少目前爲止各方面的勢力都覺得有希望把自己支持的皇子送上皇帝的寶座。

比如林太后,她最喜歡的自然是親自帶着長大的皇長子林碃了,她是覺得這位皇長子要有多好就有多好,已經是在林哲暗示過好幾次說林碃有怎麼好,甚至建議過皇后陳靜把林碃接到身邊撫養,這樣一來林碃的身份就會從皇長子變成嫡長子。

不過陳靜雖然暫時無子,但是她和林哲都還年輕,這兩年也是積極調養身體,準備生第三代,誰說她就不能生下一個兒子出來,所以陳靜現在對撫養其他嬪妃的兒子興趣缺缺。

此外內閣的很多人卻是支持林哲的二子林抲,內閣的文臣們之所以支持林抲,自然是因爲林抲之母安莊嬪的出身背景了。

安莊嬪乃是現有廣東惠潮嘉道員安怒平之女,而這個安怒平在帝國官場裡,是個非常典型的新式官僚。

早年他在一家洋行裡當買辦,1854年加入當時的商貿區衙門,1856年出任浙江某縣知縣,1857年出任浙江寧波府知府,而就是這一年,他的幼女安莊嬪被挑選入宮,最後成爲九嬪之一。

不過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官員恆通,因爲中國傳統觀念裡,對於所謂的外戚勢力防範都是極爲嚴格的。

安怒平除了在1860年因爲安莊嬪生下二皇子而獲得了一個最低等的男爵爵位外,實際上再也沒有在安莊嬪身上獲得什麼好處。

他之所以升任廣東惠潮嘉道員,那也是他在寧波知府任上苦幹了四年,把寧波從一個小港口發展成爲了江南地位僅次於上海的工業、外貿港口城市,四年寧波府知府讓他把寧波府的國民總產值翻了三倍之多,其工業產值超過杭州府以及湖州等浙江其他府縣。

獲得了組織部‘善於工商’這四個字的評價,進而高升爲廣東惠潮嘉道員,成爲一名副省級官員。

而這人的名聲不錯,同時政績也好,乃是後宮諸多嬪妃的孃家裡較爲出色的一人,而且他還不是傳統官僚出身,而是新式官僚。

這對於帝國的很多文官高層而言,這個人是值得注意的,而他的女兒安莊嬪所生的兒子同樣是值得關注的。

不過和文官暗地裡已經多次說會支持二皇子或者其他有文官派系背`景的皇子時,軍方那邊對於繼承人問題卻是一直都是非常保守。

所有的軍方高層不管是在公開還是在私底下的場合裡,從來都會說支持皇長子林碃或者二皇子林抲,同樣都是統一言論,皇儲問題關乎帝國根本,還是得慎重再慎重。

這種所謂的慎重其實就是說皇儲問題以後再說,至少要等到皇后陳靜剩下嫡長子再說。

這些軍方將領們其實比內閣的那些文官們更加保守,身爲掌控軍隊的人他們更害怕因爲繼承人的問題造成分裂甚至內戰,所以在他們看來嫡長子繼承就是最好的,大家就別亂爭了。

另外這也和畢餘同有關,畢餘同是誰?他是皇后陳靜的親舅舅!

而畢餘同不僅僅是內閣總理,同時他早年還是餘勝軍裡的營務總辦,早年都是和軍方的一羣將領們親自上戰場打仗的,而且雖然帝國現在的文武之爭已經比較激烈了,但是畢餘同和軍方的幾個核心大佬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早年他可是和石琅翼、施清瑄、徐言青、林成飛等人一起喝酒吹牛的關係。

林哲的諸多嬪妃中,有並沒有軍方將領的女兒,當初給林哲挑選嬪妃的時候,內閣那邊,尤其是教育部大臣江道泉可是拼死反抗挑選任何有軍方背`景的女子入宮,甚至擺出了一副如果有任何一個軍方背`景的女子入宮爲妃,那麼他立馬就撞柱死諫的架勢。。

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425章 提親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71章 擴軍五千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53章 東進上海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41章 鐵甲艦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27章 刺刀肉搏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471章 窮教育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89章 湖州之危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441章 鐵甲艦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44章 傷亡名單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60章 久則生變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67章 協防上海第68章 十萬兩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