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上海亂

當代的蘇南地區乃是中國主要農業產區,中國的傳統財賦重地,隨便出點什麼問題都是會引起朝廷的矚目。

如今小刀會在上海起義,攻佔了上海縣城甚至還活捉了蘇鬆太兵備道吳建章,並在隨後的數天裡迅速擴張,兵出上海周邊府縣,短短十天不到就是先後攻克寶山、南匯、川沙、青浦四縣。

再加上嘉定縣,僅僅十天左右的時間,小刀會就已經在劉麗川等人的帶領下,攻克六縣,把上海以及周邊地區收入囊中,其聲勢之大甚至比在福建起義的小刀會聲勢更大。

上海被克,蘇南重地的太倉州、松江府大半陷入賊手,而且小刀會勢頭兇猛,大有繼續攻城略地,有席捲整個蘇鬆太地區,並向浙江嘉興蔓延的趨勢,這如何不讓清廷恐慌,如何不讓江蘇、浙北地區的那些軍政大員驚恐。

上海事發後,江蘇巡撫、江南大營幫辦軍務許乃釗當即抽調兵力試圖反攻上海,但是問題來了,現在江蘇省內兵力多是不錯,但主要都集中在江南大營、江北大營這兩個地方。

而這兩座大營事關重大,乃是用來圍困天京以及防備太平軍主力繼續北返的戰略兵力,而這兩座大營裡清軍兵力雖然多,但是他們面對的乃是太平軍主力,壓力可謂是大的很,要是抽調太多兵力東進上海,這一不小心估計就會被太平軍攻破大營了。

所江蘇巡撫許乃釗東拼西湊,也沒能夠湊出多少兵力來東進反攻上海,而這個時候,林哲的名字出現在了他的案頭上。

“聽聞浙江候補道林哲麾下餘勝軍頗爲善戰,此前在浙北與賊軍激戰數月,斬首兩千餘,俘敵過千,此時該營駐防湖州,距離松江上海不足三百里,如果他能夠馳援松江,大事可爲!”許乃釗的幕僚向許乃釗如此建議着。

而許乃釗聽到這話後先是露出一起期翼之色,但是很快就是皺起了眉頭!

許乃釗自從接替因爲失陷鎮江被而奪職的楊文定出任江蘇巡撫後,他這段時間來就沒有睡安穩過,他不僅僅要負責整個江蘇省的民生事務,同時他還是江南大營的幫辦軍務,還得率軍和太平軍打仗。

這讓他這個江蘇巡撫壓力非常大,沉重的軍費壓力,江寧和揚州那邊的太平軍如同一把尖刀一樣,始終懸掛在他頭頂上。

原本他就爲這些事焦頭爛額了,如今上海那邊又來一個小刀會,差點沒把他給氣死!

但是光生氣很顯然是不行的,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把上海的那些什麼小刀會給殺乾淨了,把上海給奪回來。

蘇鬆太地區乃是當代的重要糧倉、賦稅重地,是斷然不能出現任何閃失的,要不然清廷爲什麼要建立江南大營啊,爲什麼和太平軍反覆爭奪鎮江啊還不是爲了保住鎮江以東的蘇南地區。

現在倒好,太平軍數以萬計的大軍都沒能打到蘇鬆太去攻佔上海,反倒是被小刀會從背後捅了一刀。

如今自己面臨太平軍主力威脅,根本不可能從江南大營抽調太多兵力去反攻上海的,但是如果只派幾百幾千人去,估計還真打不下來,聽聞上海的小刀會賊軍已經聚衆萬餘,可不好打。

歷史上也的確如此,許乃釗由於無法抽調太多兵力反攻上海,導致年逾都沒能攻下來,並與次年被革職,清軍最後還是依靠上海租界洋人的支持,在英法殖民軍隊的協助下,最後纔在1855年初攻下上海。

現在嘛,許乃釗聽見林哲這個名字,看到了一絲希望,自己江蘇這邊是沒沒辦法抽調太多兵力反攻上海的,但是浙江那邊卻還是有着一個餘勝軍啊,如果林哲能夠率軍馳援上海,而且餘勝軍之前的戰績不是吹出來的話,那麼奪回上海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但問題的關鍵是,林哲率領的餘勝軍並不歸他許乃釗管啊!

要想讓林哲率兵馳援上海,這難度不小,不僅僅要讓林哲同意,同樣還要讓浙江巡撫黃宗漢同意。

不過就算難度大一些,許乃釗還是要打算嘗試一二的,不管怎麼樣總比讓上海小刀會盤踞上海強得多。

許乃釗請求浙江遣軍救援上海的公文很快就是送到了浙江這邊,黃宗漢看着許乃釗的這份公文,當即就是冷哼一聲:“這個許信臣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盤,我浙江花費銀錢無數,辛辛苦苦維持纔有今天這個局面,才報的浙北免受賊軍的禍害,他如今張張口就想要讓我們派兵三千幫他們收復上海!”

“如今我浙江防務甚緊,皖南那邊的賊軍可是對我們虎視眈眈呢,前些日子都能派兵上萬過來,雖說被林哲率軍打退了,但是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再派兵南犯!”黃宗漢說實話,心底裡是很不願意派兵北上救援上海的。

如今他手底下可用的兵力原本就不多,除了林哲的餘勝軍,其他的綠營、八旗以及其他團練都分散各地住房,防務甚爲吃緊,如今還能夠支撐下來,很大一定程度上還是依賴了林哲的餘勝軍。

林哲的餘勝軍駐防湖州,可謂是憑藉一軍之力就是恭維了浙北門戶,大大的解放了浙江其他清軍的兵力,使得黃宗漢可以把其他清軍派往浙江其他地方防備太平軍,彈壓地方。

黃宗漢不願意派兵去上海,而這個時候,湖州府城的林哲也是接見了許乃釗的一個幕僚。

此人姓黃名以典,年約四十,乃是一名舉人,目前在許乃釗帳下出謀劃策,自從許乃釗決定向浙江林哲求援後,他就是自告奮勇親自前來湖州,試圖說服林哲早日出兵上海。

“林大人,你我皆知上海之南就是嘉興,而嘉興乃浙北門戶,一旦上海賊軍勢力漸大,成席捲之勢後,唯恐嘉興不保,一旦浙北門戶陷於賊軍,浙北千萬百姓怕是要生靈塗炭啊!”黃以典繼續說着。

“到時候恐怕林大人的餘勝軍也難免和賊軍對上,既然如此,爲什麼不能先發制人,在賊軍勢大之前一舉殲滅他們,消後患於無形呢?”

聽着這個黃以典的話,林哲的表情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仔細聽黃以典的話,他身爲一軍主將,練軍打仗也有半年了,哪怕是普通人但是他也知道一些顯而易見的戰略發展。

上海的小刀會如果真的勢力快速膨脹,到時候橫掃江蘇蘇鬆太地區以及浙北是有可能的,而把浙江視爲自己後方根據地的林哲自然不會坐視這種事的發生。

實際上不用等許乃釗的說客來湖州,也不用等黃宗漢的命令過來,林哲自己就已經是開始準備出兵上海了。

爲什麼?

浙北是餘勝軍的基本盤,餘勝軍在紹興招兵,而後續也有可能在臨近的寧波府、杭州府、湖州府甚至嘉興府募兵,而湖州府由於湖州釐捐局的開辦,更是目前餘勝軍的主要軍費來源地。

要知道目前餘勝軍軍費開支巨大,官府只承擔了每月幾千兩銀子而已,後續的主要軍費都要依賴這個湖州釐捐局的收入支撐,而未來可以預見的是,浙江釐捐局的開辦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時候餘勝軍就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軍費,從而真正奠定這支軍隊的軍費基礎。

所以說,浙江,尤其是浙北地區就是餘勝軍的基本盤,容不得任何人染指,不管是太平軍還是小刀會,如果威脅到了浙北的安全,這就等於威脅到了餘勝軍的生存空間。

除了出於保護浙北戰略安全的考慮外,林哲也不得不考慮另外一點,那就是他的軍械來源幾乎都依賴在上海那邊,外購的火炮、彈藥都是從上海買的,而爲餘勝軍供應所有步`槍以及部分彈藥的林德機器廠就在上海。

上海的小刀會的崛起,已經算是直接威脅到了餘勝軍的生存空間、軍械供應。

然而儘管心中已經早早就決定要出兵上海,但是林哲開口卻是滿是推脫之意:“我餘勝軍月前一戰損失慘重啊,千餘將士爲國朝捐軀,至今都沒能緩過氣來,而且我軍目前訓練缺乏,騎隊緊缺,根本無力東進上海啊!”

林哲的推脫在黃以典的預料之內,這年頭就沒幾個軍頭會爽快的幫別人打仗的,來湖州之前,他已經得到了許乃釗的一定授權,可以向林哲許諾一定的好處。

所以他當即就是開口了:“大人的難處我自然也是知道的,我家大人也絕對不敢讓貴軍兄弟白跑一趟,只要貴軍願意馳援上海,我們這邊自然會提供協防費的!”

林哲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商人,所以他沒有興趣和黃以典繞來繞去,直接就是開口道:“多少?”

黃以典驚訝於林哲的直白,不過還是迅速回道:“三萬兩,如果貴軍能夠一個月內拿下上海縣城,肅清匪患,那麼再加白銀兩萬兩!”

林哲聽罷搖了搖頭:“黃先生可知道我餘勝軍每月開支多少,至少兩萬兩?如果前往上海打仗,這彈藥撫卹所費少說也得三萬,合着我帶人去上海給你們打白工?我就算答應了,恐怕我手底下的兄弟們也不答應啊!”

黃以典面露爲難之色,這林哲倒是敢說,五萬兩還沒有賺頭?騙誰呢,這餘勝軍左右不過千把人,要說打一個月仗下來要花五萬兩,打死他都是不信的。

不過他沒有說這些,而是謹慎道:“那林大人您的意思是?”

林哲張了張手:“十萬兩,這樣勉強可以走一趟!”

說了這句話後,他不管黃以典的驚訝之色,而是繼續道:“另外你也知道,我這邊騾馬奇缺,如果要出戰是必須有騎隊配合,所以還得勞煩貴方提供乘騎戰馬三百匹!”

黃以典聽罷後有些皺眉,許乃釗給他的權限還是比較大的,說只要林哲願意出兵並能夠打下上海城,給個十萬八萬兩銀子都沒問題,雖然江蘇那邊缺錢,但是這缺並不是特指江蘇巡撫衙門,而是江南大營,而且所缺的也不是什麼幾萬兩,而是幾百萬上千萬兩銀子。

再說了,就算給林哲錢也不是花許乃釗自己的,而是官方的錢,如果能花十萬兩銀子就讓林哲出兵並收復上海,這對許乃釗個人沒什麼損失,但要是長時間奪不回上海,那麼他許乃釗就會被革職,這倒黴的就是他自己了。

兩者相權衡,所以許乃釗纔是給黃以典放下了極大的權限。

錢的事好辦,馬匹卻是不好搞,江南、江北大營裡雖然騎兵不少,戰馬也多,但這些都是用來對抗太平軍主力的,可不好挪用。

看着黃以典面露爲難之色陷入了沉思,林哲也不催他,而是一邊手持茶盞一邊等着。

PS:粉嫩新人衝榜好難,上週差一點就上首頁新書榜了,而現在新的一週到來,還請兄弟們助雨天一臂之力,把梟雄送進首頁新書榜,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本書!

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94章 狂傲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647章 皇子所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173章 馮寶才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30章 救援長興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308章 勝了嗎?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61章 爆破攻城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71章 擴軍五千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700章 戰爭,起!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84章 水師初成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92章 抽十殺一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80章 扶持軍工第449章 出兵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