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男兒試手補天裂(12)

“什麼?”霍慶陽雙眼陡然射出精光,“當真!”

“千真萬確!”那親兵興奮地道,“九殿下帶着我們由密道潛入皇宮,我們二十個人在皇宮大搖大擺兜了個圈,竟然一個人也沒遇上!”

王庶看了他一眼,這親兵說話有些誇張,他們一直提心吊膽,每個人都是預備隨時丟了小命的,那是提着腦袋走路,哪裡大搖大擺了?他們從後宮侍衛房進入,從雜役出入的德陽門找到機會就出去了,後宮重要的正宮都根本沒有靠近。什麼整個皇宮兜了個圈,就算直線距離,也沒有走上皇宮的十分之一呢。

那親兵說得太過興奮,接着道:“元帥,你猜怎麼着?原來連守衛皇宮的西賊也被叫去集合,預備隨時上城頭支援了!我們去了軍營和馬場,原來城中西賊說是有四萬,實際上滿打滿算,不過六千人!原來白天那麼凶神惡煞出來的三千人已經是城中的半數人馬了,難怪那般緊張,不容有失。”

“我們交手多次,西瞻人明明有四萬之衆。”霍慶陽看着王庶,“九殿下,你是怎麼會懷疑西賊人數的?”

王庶搖頭:“末將只是懷疑京都出了變故,並沒有懷疑到西瞻人的人數。”

他將今日叫陣之事詳細說了一遍,才道:“昔日驍羈關天險比之京都更加易守難攻,西賊人數不過五千,就敢不據守天險,而是分出一千五百人面對我青州四萬大軍。今日末將無險可依,帶領人數也不過五千,西瞻人竟然派出他們武藝最強的戰將,並派出三千人來攻,似乎要一下子壓倒我軍一般,心裡不虛的人不必急於表現實力。末將心中就有了懷疑,又見西賊此次打仗格外謹慎,似乎保存實力無比重要,末將漸漸開始懷疑西瞻人是否馬匹不足,或者是糧草短缺,又或者是箭支消耗太大無以爲繼。”他喘了一口氣,道:“不過根據戰報,西瞻人進京之前搶掠了大量的糧草物資,再看這段時間的戰況,似乎離缺糧缺兵器還早得很。所以末將又懷疑西賊是否水土不服,大面積暴發疾病?”

“所以你就冒險潛入城中查看?”霍慶陽問道,“九殿下,你可知你是一軍之將,不是江湖草莽刺客?”

“末將知錯。”王庶抱拳,“請元帥責罰。”

霍慶陽點點頭:“此事必罰,你先將事情說完,你是怎麼發現西賊人數驟減的?”

“是!”王庶應了一聲接着道,“末將從皇宮潛出,進入城中,先後探了軍營、糧草庫、馬廄,發現糧草還是四萬人的糧草,但營中存有黑灰的鍋竈,就只是六千人的鍋竈了,餘下的鍋竈沒有堆積做飯的柴灰。”

霍慶陽暗暗點頭,如果有固定的軍營,鍋竈沒有人用完了立即清理柴灰的,通常是用很多天,放不下了才一起清理,至少可以根據鍋竈看出最近十日營中有多少兵馬。

剛纔那親兵咧嘴道:“九殿下還是怕判斷錯誤,他還去看了軍廁,吃的或許可以掩藏,但六千人和四萬人拉的可就沒那麼容易作假了。”他做出一副噁心的表情:“九殿下用竹竿探入軍廁,根據屎尿的深度判斷人數,確認不會錯了,才重新從皇宮密道潛回,耽擱得晚了點,守城的西賊已經迴轉,我們差點就被攔住了。”

霍慶陽不禁有些動容,當兵的人少有孬種,讓士兵上刀山探火坑他們敢,但是這不是火坑,是糞坑!那可就沒有幾個人敢了。王庶乃是鳳子龍孫的身份,先皇嫡親的兒子,母親是後宮之首的德妃,論身份之高貴比當今皇帝甚至也更勝一籌,他竟然能做到這個地步!

這位九殿下,和以前可當真大不一樣了!

“元帥!”王庶抱拳道,“城中千真萬確,只有六千人。”

他雙眼雪亮:“這裡可不是驍羈關,京都城池再堅固,也需要人手去守城!以往攻城都是集中在城門左近,如今我們知道城中虛實,可以不管城門城角城邊,撒開大面積一起架上雲梯爬!城牆每邊長十八里二十里不等,四邊相加共七十六裡,六千個西賊,每十里還分配不到一千人!根本不夠!只要我們四面一起攻城,這京都用不了幾日,就必能攻克!”

霍慶陽迅速盤算了一下,眼睛也漸漸亮了起來,他想想道:“我們大軍只能籠罩長春門和永春門方向,另外兩邊要繞過樑河,幾日路程才能到達,困難較大。十六衛軍中的捧日軍、拱聖軍就近駐紮,不妨讓他們配合出擊。”

捧日軍和拱聖軍都是十六衛軍的部屬,這支京都近衛各個部屬的名字都和“日、聖、天、主”有關,分駐京都周圍,共有十六支分隊,所以才叫十六衛軍。其中捧日和拱聖二軍駐地分別在京都盛春門和留春門附近,所以霍慶陽想讓他們配合。

王庶眉頭一皺:“十六衛軍恐怕……”這支曾經被他十分看中的軍隊,現在在他眼中,戰鬥力已經看不上眼了。

霍慶陽伸手攔住他:“奪回京都這樣的潑天大功,單獨吃下會遭人妒忌,十六衛軍再不可用,總還能守一時三刻。我們只攻兩面城牆,每十里範圍即便兩千個敵人,敵人的兵力集中,我們的兵力也同樣集中。壓力雖然大了些,卻仍然可以得勝!”

王庶一想果然如此,想到京都可以奪回,他不禁熱血沸騰起來。

十六

城中兵力只有六千!這個結論如此匪夷所思,卻又的的確確是真的!可以想象,消息傳到十六衛軍耳朵裡,他們定然大吃一驚。城中明明有四萬鐵林軍,什麼時候剩了區區六千,他們一直和西瞻士兵對峙竟然沒有人知道。

這要從青州說起,當日西瞻鐵林軍打開驍羈關天塹,衝進大苑西北內陸地區之後,本是行蹤飄忽不定的,他們通過麟州、益州、安州等地都不是直來直往,而是忽左忽右往來穿插,也就是說看到哪裡有機會就往哪裡走,這才讓跟在後面的霍慶陽跟不上他們的腳步。

而過了益州之後,青瞳採用了誘敵策略,不再理會西瞻人要往什麼地方去,只管頻繁調兵,實現自己的軍事目的。前期霍慶陽竭力調度士兵,是爲了堵截西瞻軍。而青瞳同樣緊張地調度士兵,卻是爲了讓各地駐防的實力拉開差距,她不需要研究敵情,不需要疾行趕路,也不需要交鋒作戰。要攔住快如疾風的敵人難於登天,要兩地調動只相當於普通行軍,那就沒有什麼難度了。

所以看着一模一樣的調令雪片般頻繁發出、士兵匆匆忙忙地往返忙碌,氣氛是一樣的緊張,但結果完全不同:霍慶陽調兵弄了個焦頭爛額,一片狼藉;青瞳調兵卻十分順利,不過是走走路,兵員就到位了。

從這點上並不能說明青瞳比霍慶陽更善於帶兵,至少在行軍經驗上,青瞳就比不上霍慶陽,只能說明她膽大。這種戰略霍慶陽沒可能用得出來,他的權限只限於西北一路,無法調動全國兵力,更沒有權力做出捨棄京都的決定。好比參加博弈,青瞳手中籌碼比他多,若是贏了自然可以贏得多,同時青瞳又輸得起,丟了京都她還有南方九州,所以也比較敢下注。

大苑換了迎敵策略西瞻人又不會知道,他們還是利用士兵調度過程中留下的無數漏洞突襲挺進,繞過益州,撲向下一個州府,看着苑軍在他們身後手忙腳亂,只能望塵興嘆。而青瞳便看着西瞻人果然在她故意留的十幾條道路中選擇了一條。

西瞻軍通過了這一處州府之後,前方又是幾條容易走的路,只不過這一次選擇餘地略少,他們再選擇其中一條進軍,又順利徵集齊了補給、通過了一個州府,如是幾次,敵人便漸漸被誘上設計好的路線。

在路程通過一半的時候,大苑還是拿這些西瞻士兵毫無辦法,他們雖然按照設計好的道路走,但要想伏擊或者包圍都是不可能的,西瞻高超的飛鷹情報讓苑軍無法及時調度,想在路上攔住敵人實屬妄想,只能耐心等待機會。

不過桀驁不馴的野馬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被套上了繮繩。京都是他們眼前擺着的一個巨大的誘惑,西瞻軍被這個誘惑晃花了眼睛,不由自主地直撲而上。他們的進軍是那麼順利,苑軍看上去是那麼無能,以至於他們根本沒發現身邊可選擇餘地越來越少,到最後,除了唯一的一條通路,其餘道路要麼駐有重兵,要麼一片荒蕪毫無補給,要麼道路損毀騎兵難行,不去京都,竟然無路可走!

青瞳用道路、兵員和補給慢慢編織成了一個看不見的布袋子,西瞻軍走出多遠,袋子就織出多長。益州如同袋子底部,京都如同袋子口,從袋子底部到袋子口有無數個方向可以走,但是等到了袋子口,就只剩一條出路了。

到京都,也就到了袋子收口的時候。

到這個地步,西瞻軍發覺不對已經晚了,但是西瞻軍的機動性和戰鬥力實在超羣,如果他們的目的只是逃命,而不是佔領京都,那還是有機會的。

袋子口是用十幾萬十六衛軍紮成,地小兵多,比較牢固,大面積的袋子底部卻不可能也有這麼強的兵力。只要他們立即轉身就走,回到西北袋子裡去,再隨便找個薄弱處打穿,以點打面,衝出生天還是有一小半機會的。

但這也只是一小半機會而已,包圍已經形成,只要攻打,他們便暴露了行跡,他們打哪裡,周圍組成袋子的軍隊都會及時支援,敵人只會越打越多,不會越打越少,這是大苑的地盤,想讓袋子口換個方向十分容易,西瞻軍必將爲此付出巨大的傷亡。

在斷腕出逃和破釜沉舟之間,蕭圖南選擇了後者,他隻身入敵營劫走青瞳,其實是冒了很大風險、付出了很大勇氣的舉動。和青瞳的感情糾葛只是讓他想出這個辦法的契機而已,蕭圖南的主要目的還是挽救自己的軍隊。

按照原本的設想,大苑丟了皇帝,袋子口少了能抽緊繩子的人,十六衛軍指揮就會陷入癱瘓,整個大苑也會爲了尋找皇帝而亂成一團,到時候不但京都困不住鐵林軍,便是鐵林軍就勢北上,和關中二十萬軍隊遙相呼應,徹底讓大苑大傷元氣也大有可能。

然而趙如意的出現讓事情又出現變數,青瞳撤離京都之前本來已經制定好了大方向戰略,何時包圍何時收緊,都已經有了規劃。這些規劃她曾和武本善商談過多次,花箋在一旁聽得多,記得牢牢的。事發之後,她也就對趙如意詳細說了一遍,以便他能順着青瞳的思路發號施令,應該說,已經有了完善的規劃是花箋放心讓趙如意指揮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大苑發生陣前丟了皇帝這樣的大事,卻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慌亂,仍舊按部就班地一點點收縮了袋口,西瞻鐵林軍還是被包進了京都。

京都是那麼大的一座城池,青瞳設置的包圍圈並不是可以用眼睛看得清晰的、中間一座孤城、四面圍滿兵馬的樣子,而是次第駐紮在京都周圍三百里方圓範圍之內的。他們形成的包圍圈不是一個完整的繩套,更像許多小段小段的點和線,這些點和線會隨着西瞻軍的動作不斷組合調整。

實際上除了電影棚裡搭的佈景,現實中也不會有那樣的孤零零的周圍什麼也沒有的城池,哪怕是建在沙漠中的城池,周圍也必定有些輔助物,不然城裡的人怎麼生活?

說是一座城至少要有官道用來通商,城周圍要有郡縣鄉鎮輔助,那就一定會有農田、有樹林,京都還有大小十個衛城箭樓,還有護城河梁河,河流又帶來蘆葦蕩和溼地。

風水好的地方一定是有山有水的,京都被兩個王朝選爲都城所在,風水定然十分好,所以京都不遠還有一條規模不小的山脈,雖然險要程度比之驍羈關差出天上地下去,但地形複雜程度卻並不遜色於那般天塹。

趙如意左右應對了一段時間,開始的時候一切順利,並沒有出現什麼錯漏。然而戰局情況是不斷變化的,青瞳若是那般料事如神,她也不會被蕭圖南劫走了。她的計劃看着很周到了,實際只是個大體方向而已,便是青瞳自己在,也會在大方向之下不斷調整戰術戰略,像趙如意這般一絲不苟完全照本宣科怎麼能行?何況即便同樣目的的戰役、同樣的士兵,交給不同的將領指揮,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大苑十六衛軍不知道他們的皇帝是假的,孫闊海卻十分清楚最大的對手不在,遲早會有漏洞。這個沙場宿將經驗豐富,他被困京都也不慌亂,利用苑軍對西瞻軍有勇無謀的一貫看法,裝作急於從京都突圍,放着堅固的城池不去依靠,反而經常派幾千士兵出城找仗來打。

西瞻用他們最熟悉的戰術,精騎在前突擊,重甲在後擴大戰果,他們經常從四個城門隨便找一個方向突然衝出,只需千餘士兵,就能反過來追殺大苑一個縱隊七八千人。

實戰經驗並不豐富的十六衛軍被這樣的戰鬥力嚇壞了,要不是他們知道自己人數遠比鐵林軍多,並且援兵還在源源不斷地到來,幾乎要落荒而逃。趙如意心裡沒有底,又承擔不起讓敵人衝出包圍的責任,和其餘十六衛軍將士的反應一樣,每每都是緊張地調動周圍十倍以上的兵力,來應付鐵林軍這種發泄精力一般的突然衝鋒。

最後已經形成習慣,不管用得着還是用不着,西瞻軍每次行動,苑軍都會出動至少十倍的兵力堵截,這樣做效果明顯,在大苑西北無往不利的西瞻軍,面對十幾倍兵力的壓制,每次都是很快就被擊敗,被迫退回城中。

十六衛軍便覺得自己打了勝仗,歡欣鼓舞,士氣大振。殊不知他們十倍兵力壓制的,很多時候並不是鐵林軍中最具殺傷力的重甲和金鷹衛,只是普通騎兵,甚至只是戰鬥力最弱的輔兵。而趙如意以爲滴水不漏的包圍早就在往來調度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漏洞,西瞻精兵便抓住苑軍東奔西跑形成的漏洞,化整爲零,逐漸撤出。

四萬人的隊伍目標過於龐大,想不被發現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隻有一千人,甚至只有幾百人便容易多了。西瞻軍在消息情報方面有苑軍不能企及的優勢,他們的黑鷹在天空中來去無蹤,苑軍根本無法發現他們,他們卻能提早知道苑軍的行軍方向。

第96章 飄香緣自寒霜雨(10)第46章 謀國盡書生(1)第163章 男兒試手補天裂(2)第137章 此別難重陳(9)第187章 今古山河無定拒(1)第11章 四面邊聲連角起(4)第76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5)第85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14)第111章 偷羨鴛鴦(11)第29章 誰將一女輕天下(7)第77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6)第83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12)第182章 人間所事堪惆悵(5)第52章 謀國盡書生(7)第33章 莫言三冬無春色(4)第137章 此別難重陳(9)第179章 人間所事堪惆悵(2)第189章 今古山河無定拒(3)第5章 無物似情濃(5)第84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13)第26章 誰將一女輕天下(4)第179章 人間所事堪惆悵(2)第164章 男兒試手補天裂(3)第86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15)第217章 番外:苑愛(一)第48章 謀國盡書生(3)第78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7)第144章 此別難重陳(16)第156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10)第193章 今古山河無定拒(7)第94章 飄香緣自寒霜雨(8)第3章 無物似情濃(3)第86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15)第85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14)第102章 偷羨鴛鴦(2)第157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11)第145章 此別難重陳(17)第63章 謀國盡書生(18)第71章 番外:花箋第104章 偷羨鴛鴦(4)第149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3)第164章 男兒試手補天裂(3)第216章 番外:花箋第216章 番外:花箋第110章 偷羨鴛鴦(10)第186章 人間所事堪惆悵(9)第42章 莫言三冬無春色(13)第181章 人間所事堪惆悵(4)第139章 此別難重陳(11)第108章 偷羨鴛鴦(8)第32章 莫言三冬無春色(3)第77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6)第104章 偷羨鴛鴦(4)第184章 人間所事堪惆悵(7)第28章 誰將一女輕天下(6)第193章 今古山河無定拒(7)第51章 謀國盡書生(6)第17章 煙塵一長望(2)第150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4)第19章 煙塵一長望(4)第31章 莫言三冬無春色(2)第4章 無物似情濃(4)第47章 謀國盡書生(2)第149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3)第31章 莫言三冬無春色(2)第64章 謀國盡書生(19)第10章 四面邊聲連角起(3)第174章 男兒試手補天裂(13)第203章 今古山河無定拒(17)第156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10)第105章 偷羨鴛鴦(5)第215章 番外:趙如意第68章 番外:楊冰紈第41章 莫言三冬無春色(12)第125章 天限南疆北界(10)第5章 無物似情濃(5)第149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3)第106章 偷羨鴛鴦(6)第93章 飄香緣自寒霜雨(7)第67章 謀國盡書生(22)第212章 雲牽豪情到天外(9)第131章 此別難重陳(3)第115章 偷羨鴛鴦(15)第198章 今古山河無定拒(12)第176章 男兒試手補天裂(15)第144章 此別難重陳(16)第24章 誰將一女輕天下(2)第6章 無物似情濃(6)第183章 人間所事堪惆悵(6)第76章 誤人猶是說聰明(5)第194章 今古山河無定拒(8)第168章 男兒試手補天裂(7)第111章 偷羨鴛鴦(11)第153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7)第148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2)第139章 此別難重陳(11)第16章 煙塵一長望(1)第38章 莫言三冬無春色(9)第218章 番外:苑愛(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