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總結報告

渡過淮水的呂子三人隨後與留在吳地的嬌娘和小雨兒會合,正打算去魏國面見魏王遊說卻收到消息。魏國不必去了,因爲秦昭王離開洛邑轉道去了趟魏國都城。

理由呢!?貌似很充分!

秦昭王的長壽秘訣就是有氣不過夜,與其把自己氣着不如轉嫁給他人。離開洛邑王城一肚子火氣的沒處出,自然而然要找個地方出氣。魏國也是倒黴催的,偏偏當時的封地又與洛邑交界。首當其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若是按照年輕論資排輩,衆多的年輕諸侯與秦國王孫差不多的年紀,有的年齡甚至比王孫子楚還小。老秦王二話沒說,見到年輕的魏王安就是一通噴。

上黨!是我秦國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怎麼着!?我收回自己的土地還有人有意見嗎!?以爲我秦軍都被那個趙小三拖住就沒招了是吧!?試試看!別說是不識時務的趙軍要打,敢助紂爲虐的,我秦軍照打不誤!到時候可別後悔!

滿頭大汗的魏王安不斷擦汗,連聲詢問這是那個不識時務的晚輩惹您老人家生氣!?並且虧心表示,氣大傷身。看着秦國全體臣民的份上,您老就消消氣。至於說有人助紂爲虐,應該不會的。

已經成功將火氣轉嫁出去的秦昭王揉揉肚子,表示暫時還沒有查出來。此時一旦被我秦國查實,有那小子好看!

魏王安本打算問問到底是誰,順便做個順水人情替秦昭王去罵他。聽到老秦王說暫時沒有查證出來,這懸着的心也就自此安穩下來。剛想招呼準備設宴款待,就聽已經和顏悅色的秦昭王說不敢留下來叨擾。

留下來吃飯本就是客套,魏王安恨不得這位趕緊走。於是大呼可惜的同時,命人送上兩盒上好的人蔘獻給秦昭王。好歹把這位找上門罵孃的送出都城,這才準備灑淚而別。

秦昭王此行罵娘是私事,自然不會因私廢公。在離開前告訴魏王安,周天子已經收回詔命。我大秦與魏國本就是立有盟約的友好國家,希望我們兩國能世代友好下去。

魏國軍隊其實早就在邊界完成集結,而且魏軍只需出邊界就可直接進入上黨參戰。他們唯一沒有進入戰區的原因,就是在等各諸侯國發兵的消息。魏王安的意思很明白,想得罪秦國當然是一起得罪最好,人多說不得!想要讓我魏國自找不痛快,神經病了嗎!?

對所謂的周天子詔命心知肚明的魏王安當即裝憨,詢問到底是什麼詔命,他魏國爲何沒有見到?

早就得知魏軍主力已經聚集在上黨界的秦昭王只是微微一笑,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把此事揭了過去。在囑咐魏王要勵精圖治共創美好未來以後,急匆匆離開魏國趕回河內。

隨後得知詳情的呂子把這事拿出來與兄弟們共享,並且對此也是暗歎不已。這種囑咐各諸侯要勵精圖治的買賣也就倚老賣老的秦昭王能夠辦出來,若是放在別人身上還真就做不來。而那些做爲晚輩的諸侯也只能聽着,就是恨得牙癢癢也沒辦法去反駁。

魏無忌偷偷跑出魏國遊說各諸侯,希望他們能重視此次的上黨戰役。脣亡齒寒,可是有出處的!只要秦軍取得決定性勝利,相信趙軍必然會損失慘重。果真到那個時候,秦國可就與咱們都搭界了!隔壁住着這麼一個不講理的蠻子,想來晚上睡覺都會不踏實的!

但此次的遊說是有名不正言不順的嫌疑的,這也是魏無忌本人最覺吃力的地方。再說憑你一個要兵沒兵要將沒將只有幾千個門客的魏國公子游說,人家諸侯肯不肯聽就很難說。

別看魏王安平時忌憚無忌公子,卻也知道無忌是他親兄弟。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居安思危,上黨界可是與魏國最近的!

魏王安在得知魏無忌跑諸侯國遊說以後,他也想借此打擊一下秦國。他有百分之百的理由相信,趙國的趙王沒有鯨吞天下之志。

魏國寧願與趙國臨界,也不願意跟秦國搭邊的!

正是考慮到魏國的利益,魏王安這才偷偷跑去洛邑捧周天子的腳,並且隨後得到周天子的詔令,隨後命人持天子令通知各諸侯國起兵支援趙軍。

魏無忌對此並不知道,還以爲是他自己的臉大。只要前去各國遊說諸侯,得到的答覆竟然是出奇地順利。其中若沒有魏王偷偷幫忙,合縱連橫一事是他無法獨自完成的。

可惜的是,這位無忌公子生不逢時。

如果說呂子對此並不瞭解的話,那麼隨着從君王后那裡得到詔令便知其中所以然。他不怕魏無忌到處遊說諸侯,卻對這份天子令十分忌憚。

別看當時的周天子只有洛邑那個彈丸之地,其天子身份仍然是毋庸質疑的。再加上各地民間都在紛紛傳說秦國將要統一華夏大地,任何一個諸侯都不會坐以待斃的。

各國諸侯絕不會象趙國那樣主動跳出來跟秦國決戰,卻也希望有這麼一個諸侯出來領頭。所以在當初平安君趙勝組織聯軍之時,各諸侯都是願意相應的。若不是因爲這個原因,被廉頗有效保存住實力的趙軍早就撤出上黨地區了。也就是有各諸侯國的暗中支持才堅定了趙王與秦軍決戰的信念,並且隨後換上血氣方剛的年輕將領趙括參與指揮上黨戰役。

可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暗中支援的精銳力量仍然無法挽回敗績。也就是說,這個結果是與各諸侯當初的想法相左的。

各國諸侯正爲此而懊惱不已,卻發現又蹦出個周天子振臂一呼。真是想什麼來什麼!於是紛紛響應隨着杆子往上爬,已經是必然的結果。若不是這些原因,單憑周赦王的旨意是命令不動各諸侯國出兵的。你想他們連每年上繳的錢糧都無故拖延,更何況是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了!諸侯們若是不想參與此事,隨隨便便找個跑肚拉稀的藉口就可以搪塞過去。

得知事情真相的呂子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擺平聯軍,這才修書一封命孫十三和李信連夜趕往河內稟告秦昭王。隨後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眼看着危險就這麼一步步被化解掉。

第八十八章 門客之始第三十五章 隨隊軍醫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防陣第一百六十五章 雙肩責任第七十九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九十二章 相忘江湖第四十五章 糧草儲備第三十六章 目標距離第二十二章 探索區域第八十四章 僥倖心理第七十八章 緊急動身第一百七十三章 黔陬縣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窮追不捨第六十九章 撤退地圖第一百四十三章 將軍標示第二十三章 給你希望第三十一章 就事論事第八十一章 追隨光明第四十六章 格物致知第七十八章 緊急動身第一百零六章 射擊原理第一十六章 尷尬局面第七十章 藍色天空第九十二章 時間無多第一百一十二章 單兵作戰第一十八章 服飾顏色第一十一章 偶遇官軍第七十章 總結報告第一十二章 齊王態度第二十六章 龍族侍衛第三十二章 田間地頭第七十章 藍色天空第一百七十三章 黔陬縣城第二十一章 七星烏騅第九章 渠丘黍酒第一百四十三章 將軍標示第六章 方技一職第九十七章 自有天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海外仙山第五十章 廿四劍客第二十四章 地獄之火第四十六章 格物致知第二十一章 七星烏騅第五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六章 四菜一湯第二章 情報傳遞第四章 趙軍巡哨第五十章 小心火燭第九十一章 手勢交流第八十章 五千精銳第四十一章 難民來襲第六章 近在咫尺第一百四十三章 將軍標示第二十九章 絃斷誰聽第七十五章 彎彎曲曲第一百一十二章 護駕之責第一百四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一章 心理關口第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三十四章 三日之限第二十一章 點到爲止第五十九章 不勝酒力第五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處事第一十二章 滴水成珠第二十九章 絃斷誰聽第八十六章 衆望所歸第十章 有家客棧第一章 赳赳老秦第一十九章 偵察報告第六十六章 情以何堪第一十六章 尷尬局面第一百三十四章 千錘百煉第七十六章 殺敵冒功第九十九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五十三章 家族派系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身之鏡第一百三十七章 蒙家小童第三十一章 釋放心情第一百二十章 巡視途中第一十九章 火油竹筒第六十四章 注意說辭第七十章 總結報告第五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八十章 五千精銳第一百一十六章 作戰命令第九十九章 意外收穫第五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五十六章 弓箭弩箭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箭雙鵰第七十七章 約法三章第三十二章 清晨細雨第三十七章 天子之城第八十章 一支羽箭第八十八章 三個切記第一百三十九章 陶土背甲第八十五章 軍功爵位第一十二章 楚考烈王第四十九章 迎賓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