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趙佗墜馬

第303章 趙佗墜馬

秦軍在陳留城外紮營過夜,要等到明日一早纔會北上前往東郡地界。

“酈大夫,別來無恙。”

趙佗見到酈氏兄弟,笑着請他們入帳。

作爲中更爵位的一軍主將,趙佗親自迎接一個大夫和一個小公士,這番姿態可謂十分隆重。

“將軍身居高位,卻看重鄙人,不僅傳令徵召,竟還親迎酈食其入帳。將軍之意,將軍之心,真是讓鄙人感動無比。”

頭戴單板長冠的酈食其滿臉感嘆,對着趙佗深深一禮。

他看着趙佗的目光,充滿感動和驚歎,不僅是因爲趙佗的超規格禮遇,更是因爲酈食其震驚於趙佗的升爵速度。

趙佗。

一個十多歲的少年。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還只是第八級公乘,職務爲五百主。

到第二次見面,就攀升到五大夫爵位,升職爲掌管一曲的軍候。

而到了如今,那可就更不得了,竟然直接越過五大夫之上的左庶長、右庶長和左更爵位,成爲了高高在上的中更!

而且趙佗的軍中職務也從只管五千人的軍候,變成了掌控數萬人的裨將軍。

這般立功速度,這種升級爵位的跨度,酈食其在歎爲觀止的同時,心中也是充滿了羨慕。

這個趙佗,是把升爵當飯吃的嗎?

所以此番一收到趙佗的徵召,酈食其便果斷帶着自家弟弟來了。

他酈食其,要跟着趙佗升爵立功!

旁側的酈商,則是一臉欽佩和敬畏的看着趙佗。

他出身遊俠,相比兄長所在乎的爵位職務,酈商更看重的是趙佗的英雄事蹟。

“趙將軍泗水之畔,背水爲陣大破楚國左司馬。一戰震驚天下,威名顯赫,何等壯哉!商對此極爲佩服。”

說着,酈商恭敬一拜,表現的心悅誠服。

見到兄弟兩人向自己相拜行禮,趙佗笑了笑。

他如今,已是能做到虎軀一震,就有人才納頭相拜的地步。

無外乎其他,身份地位,功勳戰績服人罷了。

“酈先生勿要多禮,此番趙佗北上東郡,與齊人相持,還要多多借助先生之謀,請先生暫時入我幕府,做我賓客如何?”

趙佗微微一笑,發出邀請。

酈食其雙眼大亮。

做趙將軍的入幕之賓?

那可太好了!

幕府。

又名莫府。

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簾爲府署,故曰‘莫府’。

到了裨將軍這一職位,就可開設幕府,延請名人謀士入幕,參與軍議要事,算作是將軍的智囊參謀,在軍中頗有地位。

作爲將軍幕僚,地位和單純的軍中說客相比,那可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了。

幕是什麼,和帷一樣都是分隔房屋內空間的簾帳。帷幕之內是居室私密之處,所以能被邀請進入帷幕中的賓客,自然都是將軍的貼心之人,屬於是真正的親信心腹。

“將軍既邀鄙人入幕,鄙人安有推辭之禮。”

酈食其嘿嘿一笑,一口應下。

趙佗與酈食其對視一眼,露出心領神會的笑容。

趙佗需要酈食其爲他出謀劃策,甚至冒險去做說客。

酈食其也需要趙佗爲他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否則哪怕他有驚世之才,亦無處施展。

故而兩者一拍即合,達成親密合作。

略微寒暄一句後,趙佗打發酈商去鍾離眛處報到,日後也隨在他身側做一名短兵。

然後他就和酈食其坐在帳中詳談,直入主題,說起此番齊國屯兵之事。

“齊軍主將名爲田衝,是齊國宗室旁支,自小熟讀兵書戰策,常以昔日安平君自比。”

酈食其分享他這段時間打聽來的信息。

趙佗微微頷首,酈食其所言和秦軍情報差不多。

齊軍主將田衝,年約四十,最是喜讀兵書,據說家中數百卷兵書戰策早已被他翻爛,胸中號稱有“十萬兵”,乃是當今齊國“最懂打仗”的將軍。

故而此番齊國出兵,便是以田衝爲將。

“常拿安平君田單自比啊,這田衝口氣倒是大,也不知才學如何。”

趙佗之前雖然沒有聽過“田衝”的名聲,但並沒有掉以輕心。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在戰爭上,趙佗所做的每一件事,對待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如此方能無患,這是王翦教他的兵家之道。

見趙佗面色凝重,反倒是酈食其笑道:“將軍勿要多慮田衝此人。”

“依鄙人來看,那田衝雖然口氣挺大,但實則一生從未上過戰場,其手下十萬兵卒,也都是些未經戰事之輩。真要打起仗來,怕是如昔日‘馬服子’一般,不對,說不定他還不如‘馬服子’呢。”

“所以將軍此番帶兵堅守東郡,與齊軍對峙,定然無事。”

等到酈食其說完,趙佗卻笑了起來。

“酈先生所言甚是,我若是堅守東郡,自是不怕他田衝手下的十萬齊軍。只是,我卻沒有堅守之意。所以這一次,還得多加謀劃。”

酈食其愣了下,緊接着雙目亮了起來,有些激動道:“將軍,你莫非是要吞下這十萬齊軍?”

“然也!”

帳外,天色漸晚,明月高升。

軍帳帷幕之中,兩個男人卻在悄聲低語,不時有輕笑聲迴盪。

……

自陳留前往東郡濮陽,趙佗這一軍又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抵達時已經進入秋季。

一路走來,已經能看到路邊田野中的農人開始收割莊稼。

秋收。

南方秦楚之戰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若是誰先扛不住,撤兵回去侍弄秋收之事,那就會給對手留下破綻,一不小心,就會遭受致命一擊。

不過項燕和王翦皆是沉穩老將,秦楚也是大國,國力還經得起消耗,哪怕這一戰耽誤國內的秋收,他們也不會撤兵退下。

所以照眼前的形勢,兩軍多半還要在淮北再對峙幾個月,直到有一方耗盡國力,纔會決出勝負。

若要打破眼下僵局,尚需一場新的突發事件。

濮陽。

古稱顓頊之墟,乃是上古時代顓頊古帝的都城所在,因而又被稱作帝丘,到春秋時又是衛國的都城。

秦置東郡,將衛君遷徙到野王之地。

濮陽就歸了秦國所有,被設置爲東郡的郡治所在。

此地據中國要樞,不獨衛之重地,抑亦晉鄭吳楚之孔道也,和齊國手中的甄城一樣,都是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故而趙佗率兵直奔此地,東郡郡尉奉詔徵召的兩萬兵卒和民夫也都屯聚於此,等待着已經接到秦王詔令和虎符,獲得東郡兵力指揮權的裨將軍趙佗前去接手。

這一日。

剛上任不久的東郡郡尉屠睢,帶着一干屬下等在濮陽城外。

或許是因爲十萬齊軍屯兵於邊境,給東郡的秦人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讓這一兩個月來整個東郡境內的氣氛都極爲壓抑。

爲了提振士氣民心,郡尉屠睢今日組織附近秦人都到城外來觀看那位擁有“背水一戰”名聲的趙將軍,帶着兩萬秦國精銳來此的場景。

親眼見到有兩萬秦軍助陣,東郡的秦人就不用再懼怕邊境上的十萬齊軍了。

所以這一早上,濮陽城外人頭攢動,無數人擁擠在一起,爭相踮腳,想要看一看那位威名極盛的趙將軍到底是個什麼模樣,是不是真如傳言中說的那麼年輕。

“趙將軍啊,聽說他才十多歲,還未加冠呢!”

“是啊,這麼小的年紀,竟然就擁有了中更爵位。這速度也太快了吧,我聽說,趙將軍說不定是咱大王流落在外的庶……”

“胡說造謠,趙將軍的爵位明明是他自己打出來的,你可曾聽過泗水之畔背水一戰乎?”

“就是,莫要瞎說,小心到頭來狗命不保,還要連累吾等。”

……

就在東郡衆秦人議論紛紛的時候,不知是誰叫了一聲“來了,趙將軍來了!”

衆人舉目望去,果真見到西方道路上,正有一支黑甲軍隊向着此地行來。

車轔轔,馬蕭蕭。

在開道的車兵和騎兵之後,便是矛戟高舉,黑旗招展的秦國大軍。

只不過,當那支秦軍走到近前,等大多數人都能看清時,許多人卻滿臉愕然。

因爲這支秦軍竟然軍容不整,行軍隊列頗爲散亂,且許多士卒一邊走還一邊說着話,跟隨在側的秦軍軍吏也不太管事,甚至有些軍吏還加入其中,邊走邊聊。

好在這些軍紀散漫的只是普通士卒罷了。

沒看到簇擁着主將大纛的數千短兵就顯得十分精銳嗎?

精神抖擻,步伐整齊,一個個的都是勇猛壯士。

一看這些士卒的體型,就讓人想起《詩》中所言的“羔裘豹飾,孔武有力”一句,有這些壯士守衛東郡,何懼那齊國軍隊。

更別說,這支軍隊的主將,更是秦國赫赫有名,功勳卓著的少年將軍趙佗,盛名之下更讓人期待無比。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大纛之下的一匹駿馬上。

趙將軍似乎是爲了展示自己高超的騎術,沒有坐戰車,而是騎在一匹高大威武的戰馬身上。

趙將軍頭戴威武的鶡冠,身上穿着精緻的甲冑,腰間還配着華麗的長劍,處處皆透露着威嚴高貴的氣質。

只是因爲距離太遠,再加上週圍短兵簇擁,讓許多人難以看清趙將軍那年輕的臉龐。

“哈哈哈,趙將軍來了。本尉早已等候多時!”

東郡郡尉屠睢,大笑一聲,帶着一干屬下向着趙將軍的戰馬走去。

趙將軍似乎與屠郡尉頗有交情,連忙下馬相迎。

就在趙將軍下馬的一瞬間,異變陡生,那戰馬不知是受了什麼刺激,竟然嘶鳴一聲,人立而起,將背上的趙將軍直接給甩了下來。

緊接着,還不等圍觀衆人明白髮生什麼事,趙將軍的短兵便呼喊着把墜馬的趙將軍簇擁保護起來,人叫馬嘶,亂成一片。

不知是誰叫了一聲“趙將軍墜馬了”!

緊接着便傳盪開來,四處皆言“趙將軍墜馬”之語。

“秦將趙佗墜馬了!”

人羣中,有幾人面面相覷,滿臉驚愕。

他們剛纔雖然沒看清那秦將趙佗的臉,但墜馬的過程卻看得清清楚楚,再加上這濮陽城外混亂的場面,如何還不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情。

“太好了,秦將趙佗墜馬,吾等快快回去稟報。”

這幾人自慌亂的人羣中,緩緩退到後方,向着東方甄城方向奔去……

收到通知,本書月底有推薦,這段時間先保持穩定兩更,加更的事情停一下,暫且攢稿,等月底上推的時候爆發,求個好成績。

有存稿的話,更新時間也會穩定下來,明天定個自動發佈,中午12點發第一章,大家也不用經常刷新了。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爲士卒費。”《史記集解》引如淳曰:“將軍出征,行無常處,所在爲治,故言‘莫府’。”索隱又引崔浩曰:“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簾爲府署,故曰‘莫府’。”

(本章完)

第630章 主動提議第62章 宴飲第278章 鍾離歸心第171章 治兵第144章 各懷心思第342章 山鬼狐鳴第577章 計劃開始第172章 立威第451章 城濮舊地第711章 滅國第654章 武功真身第334章 欲效田單第233章 解救第391章 齊代何先第22章 鹿鳴第315章 酈生使齊第257章 公主憂第250章 銍邑第497章 諸姬通婚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467章 死即五鼎烹第49章 斬將第421章 代城險固第215章 家書第26章 賜爵第36章 豈曰無衣第380章 見熊啓第246章 現形第104章 昌文君第754章 定閩第351章 東征僞王第54章 升爵第645章 天命之說第11章 此乃肉也第297章 足球運動第791章 反釣第573章 秦宮決策第249章 蘄邑第517章 印刷配紙第715章 科技第553章 沉沒成本第760章 羽弟第356章 東陽陳生第210章 對手第775章 自強第744章 文脈第226章 下蔡第581章 烤了酈生第97章 爵制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779章 陣戰第144章 各懷心思第294章 楚軍利器第13章 豎子陰險第332章 另立新王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66章 廝殺第285章 王翦伐楚第605章 戰爭斬獲第779章 陣戰第127章 範義第203章 娶妻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411章 秦王震怒第485章 老匹夫第667章 李由爲郎第455章 技擊之士第290章 時代變了第634章 君侯有疾第310章 東伐無信第13章 豎子陰險第227章 悔意第40章 巡營第295章 堅壁自守第30章 生當封侯,死當廟食第748章 越人第445章 滅齊之策第613章 特殊倫侯第845章 落幕(大結局)第835章 二世第69章 高漸離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282章 將門第29章 分田第399章 何以家爲第793章 平甌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283章 蝴蝶效應第116章 圍宅第451章 城濮舊地第323章 焚舟破釜第122章 嬴陰嫚第545章 通敵叛國第344章 勿吃獨食第164章 秦寇第819章 處置第613章 特殊倫侯第638章 咸陽大事第513章 不給儒家第147章 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