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

陳佑現在的身份不一樣了,尤其是現在河南府尹未定,在那些“消息靈通”的人眼中,少尹陳佑有很大的可能接任府尹。

於是,他的言行舉止,自然會被關注,被傳播,被議論。

也就是現在不少官員都是由晉臣變爲周臣的,這纔沒多少人揪着陳佑當初臨陣降周的事情批判。

說起來,陳佑、黃世俊兩個現在成了標杆,同孟蜀投降的那些節度使一起被周國當作棄暗投明、良禽擇木的典範,用來勸誘其餘諸國文官武將。

總之,陳佑在書院的那一番話很快就傳開了。

有些人會原原本本地傳播,以讓聽衆正確理解陳佑的意思;但也有些人會截取甚至修改其中一部分,比如“陳將明說貪財好色剛愎自用的官員是好官”,爲的是什麼,想必大家都能懂。

馮道、李明卿第一時間給陳佑去信,信中免不了把他教訓一頓,馮道更是好一番臭罵,陳佑不得不寫了兩封長信去解釋,同時保證自己日後絕對不冒失地說話了。

嗯,他說的都是深思熟慮的,從不冒失。

官員知道了,小民知道了,自然得讓官家也知道陳佑這“無恥的嘴臉”纔好。

只不過趙元昌的消息渠道不少,除非內外一致想要攔下某個消息,否則他總能得到事情的真相,至少是表面的真相。

比如這一次,雖然不少言官斷章取義地彈劾陳佑,但趙元昌的桌案上已經擺上了陳佑講課的完整記錄,多次覈對之後可以保證一個字不差。

坐在他對面的胡承約正在翻看另一份記錄。

趙元昌登基之後,胡承約入京任秘書省秘書郎,之後升任太子舍人——因爲沒有太子,所以他還是隨侍君前。

沒過多久,又先後任太常寺丞、尚書省右司郎中,現在是御史中丞。

一年多時間,自從六品到正五品,對聖眷正濃的胡承約來說有些慢了。

不過言官這東西,總得抓在手裡纔好,於是胡承約不得不停下升遷的腳步,留在御史臺替官家抓好御史言官。

反正這時候超遷也不是什麼大事,昨日白身今日宰執都不少見,只要能讓趙元昌滿意,升遷的問題,毛毛雨啦!

胡承約一邊翻看手中記錄,一邊轉動腦筋,思考趙元昌的意思。

陳佑那天所說的話,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官吏的考覈,一個是官吏的監督。

考覈由吏部來,但是監督,卻是御史臺的事情。

不管事實如何,至少表面上如此。

因此,身爲御史中丞的胡承約不得不考慮,趙元昌對陳佑這番話到底是贊同還是不贊同,贊同的話,又到什麼程度。

這將決定他會怎麼說。

從幕僚起家的,都得熟練運用說話的技巧,愣頭愣腦地直言不諱,不是真傻就是別有心思。

只可惜,這兩天彈劾陳佑的奏章還沒被駁回,如果胡承約沒看錯的話,旁邊那個木几上擺着的就是那些奏章,顯然官家還沒有批覆,但也沒決定就此留中不發。

而他來到這殿裡,官家也只是讓他看看這記錄,之後就自顧自地批閱奏章,一點有用的消息都沒有。

文字再多,也有看完的時候,胡承約眼睛無神地盯着最後一頁紙,遲遲沒有說話。

也不知過了多久,趙元昌終於放下手中硃筆,擡頭問道:“怎麼樣,德儉有什麼看法?”

胡承約回過神來,將書頁合上,略一沉吟便答道:“言辭新穎。”

他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趙元昌滿意。

趙元昌敲了敲桌子,面色平靜道:“德儉,我問的是你的想法。”

雖然兩句話聽起來差別不是很大,但胡承約知道自己要是再用那些不沾責任的話來糊弄,被貶官都是小事。

只能賭一把了。

胡承約仔細回想趙元昌選人用人的標準,心漸漸安定下來,緩緩開口道:“回稟官家,陳詹事這一番言論,着實有可取之處。”

“哦?”

明明是疑問的語氣,但趙元昌臉上的表情依然沒有什麼變化,直教胡承約心頭猛跳,以爲自己猜錯心思了。

只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哪怕說錯了也得繼續說下去,還得說得有道理,或許能讓官家改變主意。

胡承約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氣後緩緩吐出,面容嚴肅,繼續用平穩地聲音解釋道:“陛下,臣以爲,‘官吏之才乃治國安邦、守土撫民’一句,甚是有理。陛下用人,所爲者便是守土安民,而非道德文章傳世。”

說到這裡,他擡眼看了趙元昌一眼,可惜依然看不出什麼,只得繼續道:“譬如三司度支之官需得理財之才,刑獄大理之官需得公正知法,諸地將領需得有戰必勝。至於其人是廉是貪,卻非朝堂所重。夷吾三戰三走、數欺鮑叔,而齊桓用之九合諸侯;淮陰寄食叛楚、曲逆盜嫂受金,而漢高用之一統宇內。”

不論是齊桓公還是漢太祖,能成功都不是依靠一兩個人,而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用來做例子,雖然不嚴謹,也能勉強說服人。

果然,只見趙元昌微微點頭。

胡承約見此,悄悄鬆了口氣,看來沒猜錯。

然而不等他徹底放鬆,就聽趙元昌再次問道:“胡卿以爲道德之士無用乎?”

“聖君在位,則國有賢人。”胡承約立刻就把住了趙元昌的心思,一點也不耽擱,“聖天子外服遠夷,內興教化,若有賢人,當令其教化士庶,豈可以庶務困擾之?”

趙元昌終於面露滿意之色。

一個有主見有能力的帝王,選人用人全看其能起到什麼作用,而不是看他的風評譭譽。

貪財也好,好殺也罷,放到合適的地方能起到一般人所起不到的作用。

有能力的賢君子當然要重用,沒有能力的“才子賢人”,做一個牌坊就好了。

一番君臣問對之後,胡承約什麼吩咐都沒接到,就退了出去。

只是,當天下午,所有彈劾陳佑的奏章都被駁回,幾個罵的狠的言官直接被貶至蜀地羈縻州縣。

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