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

等陳佑回到客廳,他已經有了決定。

坐下後直接看向汪弘洋:“平遠你先去跟官家說一說,道濟你去尋盧家大郎。我明日入宮求見官家和太后。”

他不準備做什麼“百官上奏共推首相”的戲碼。

任何事務一旦試圖用討論的方法來決定,就可能有反對派聚集在一杆大旗下。

到那時,要麼任由這些人搖旗吶喊,要麼強勢出手拍滅蠅蟲。

可無論哪種,都會使得世人懷疑。

若不是心虛,爲什麼任由抹黑的言論存在?

若不是心虛,爲什麼要對付這些反對派?

只要有不同的言論傳播開來,無論如何應對,都無法阻止旁人的聯想。

陳佑不需要這樣的爭論來確立自己“深孚衆望”的合法性,他需要的是令行禁止的權威性。

敗犬的哀嚎和競爭對手的指責給旁觀者的印象是不同的,所以他準備直接接任首相,然後再處理那些反對者。

汪弘洋、魏仁浦等人或許明白,也或許不明白,但不妨礙他們執行陳佑的命令。

三月二十日,陳佑一大早來到樞密院。

他坐下沒多久,立刻就有官員求見。

自從王樸逝世後,京中百官就人心浮動,若不是還有西邊戰事壓在頭頂,很多部門甚至會過一天混一天,免得做實事出了岔子得罪哪位相公。 WWW_тtκan_C〇

當然也有人提前押注。

到陳佑等宰相這邊來的,是賭誰能成爲首揆,而到各位參政以及諸部寺監主官那裡去的,則是在賭他們能不能宣麻拜相。

見完兩位六七品的官員,數日未見的宋敏貞出現在門口。

陳佑連忙起身相迎。

宋敏貞卻擺擺手,把門關上後,就站在門旁看着陳佑問道:“決定了?”

“決定了。”

陳佑露出笑容,堅定而自信。

宋敏貞聞言沉默,隨後笑道:“既然如此,那便去吧,我在密院等着。”

陳佑臉上笑容消失,定定地看着宋敏貞,然後微微躬身示意:“有勞方正先生。”

若是陳佑被任命爲首相後遭到激烈反對無奈請辭,就得指望年老體衰的宋敏貞撐一段時間,看能不能把李明卿召回兩府。

堅持到故而有“有勞”一說。

兩人對此心知肚明,無須過多解釋,宋敏貞點點頭,轉身開門離開。

巳正,陳佑離開樞密院,前往同明殿。

他抵達同明殿時,趙德昭正一臉嚴肅地坐在殿中等待。

陳佑看了眼起居郎所在的方向,深吸一口氣,上前幾步,恭敬下拜:“臣聞天子者,口含天憲,足履陰陽,執乾坤之道,牧天下黎庶。宰相者,佐天子,總百官,理陰陽,平邦國,事無不統。而今首揆缺位,羣相共議,但行事務,皆有紛爭,以致遲緩生變。

“臣聞天下之事,當定於一。故宰相之責,當有其首。

“臣,請爲陛下總理天下,爲宰相之首,擔牧民之責,致聖君垂拱而天下治!”

幕簾後面,起居郎面容嚴肅,運筆如飛,將陳佑所做所言詳細記下。

端坐在御座上的趙德昭見陳佑如此,心中莫明有些沉重。

雖然昨天已經同母親商議決定要讓陳佑做首相,可當陳佑親口說出這樣的請求時,他忍不住回想父親若在,該如何做。

同明殿內安靜下來。

任喜等侍立在旁的宦官一個個束手垂頭,屏息凝神,不敢發出一絲聲響。

起居郎眼睛盯着桌前的紙張,右手懸空,提着毛筆將筆尖擱在硯臺上,豎起耳朵等待天子的迴應。

陳佑拜伏在地,雙目微闔,神情沉穩。

不知道過了多久,趙德昭突然起身。

他繞過桌子,來到陳佑身前,抿脣盯着陳佑看了看。

然後整理衣服跪拜在地,稚嫩的聲音在殿內迴響:“國事便託付給陳師了!”

陳佑猛然睜眼!

他微微擡頭,入眼的是拜伏在地的天子!

起居郎落筆:

帝拜曰:朕以國事託於公。

反應過來的陳佑連忙再拜:“臣必不負陛下所託!”

見陳佑再拜起身,任喜也趕忙過來扶起趙德昭。

等任喜扶着趙德昭在御座重新坐下,陳佑也坐到宦官搬來的椅子上,開始敘說自己的治國方略。

當然只是一個大概,目的是通過殿內這些人的口宣揚出去,讓大家知道他這個新首相的路子。

擺在首位的一條就是繼續先宰相王樸的計劃,支持西北戰事和尚未結束的官制改革,一應步驟皆按擬定好的計劃推進,不作更改。意味着接下來一段時間以穩爲主,不會有太大變化。

第二是推動科舉常態化、制度化,增加進士人數。通俗點講就是擴招。

第三是規範武職、文職互轉,規範非主貳官文武職晉升制度。前半句好理解,後半句可以解釋爲依照資歷確定待遇,即同樣是大頭兵,入伍十年的大頭兵待遇要比剛入伍的好,同樣是流外三品,歷經考課升上來的流外三品要比剛入職定爲流外三品的吏員待遇好。

第四是等西北戰事結束,國內將以發展爲主,大力發展農業,支持發展商業;同時緩步推進收復漢唐舊土的軍事行動。也即各地親民官需要把精力放在治下地域的發展上面,武將們可以把目光放到國外去,以後將會有穩定的軍功來源,不必擔心刀兵入庫、馬放南山。

對此四條,趙德昭的評價是“善”,他短時間內是想不明白其中內涵,但的確每一條聽起來都有道理,對朝廷,對皇室都沒危害。

奏對完畢,陳佑離開同明殿。

走了一段,他停下腳步,回首望向同明殿。

方纔在殿內發現趙德昭回禮的時候,他突然想起先帝。

五年前,也是在同明殿,先帝把當時還是魏王的趙德昭交給他,讓他護持着前往廬州督戰江南。

許久,陳佑轉身離去。

只是嘴裡唸叨着:“論跡不論心,論跡不論心。”

建隆四年三月二十日乙丑,制以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少保、上護軍、長陽縣開國侯陳佑任中書令、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

之後罷其樞密副使之職。

這一天,陳佑成爲大周首相。

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