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道義

但昭武帝豈會輕易罷休?他不過是暫時蟄伏,等待機會罷了。

一個月後,機會來了。從南邊傳來消息,是秦雷將奄奄一息的景泰帝救活,並藉此成爲楚國皇帝的私人大夫,達官貴人的座上嘉賓,還和某位公主不清不楚,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意思。

昭武帝的爪牙頓時來了精神,對秦雷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批判,也第一次將矛頭直接對準了他。

御史言官們列出了秦雷在楚國的三大罪狀:

其一曰救敵,明明楚國皇帝看眼就要去找他爹了,你卻把他救回來,這不是救敵是什麼?

其二曰通敵,你可是秦國的殿下啊,怎麼能跟楚國的幹部勾勾搭搭呢?通敵!一定是通敵!

其三曰投敵,我們理解你,年紀輕輕的肯定需求旺盛,你可以去那種地方嘛……聽說神京的姐兒比中都的可強多了。但你不該去找楚國公主啊。雖然說尚公主可以爲國爭光,但娶不會來就是倒插門,不是投敵是什麼?

這三大罪狀其實都不算什麼,因爲都可以解釋爲是爲了救回太子不得已而爲之的。卻是將秦雷從神壇上拉下來的不二法寶……看看吧,你們的偶像不是那麼完美,他也會趨炎附勢、私生活還不檢點!

雖然不能將秦雷打倒,卻可以將其看似堅固無比的裝甲鑿開一道縫隙。更重要的,是爲後續的參劾鋪平道路,製造氣氛。

而且在這兩個月中,昭武帝進一步清洗了同情秦雷的官員,將一幫忠實鷹犬引進了朝堂。

果然緊接着,各種彈劾他的奏章便到了,從小時候偷看鄰居大媽洗澡。到私鑄兵器企圖竊國,五花八門的罪名應有盡有,若是都坐實了,足以將其千刀萬剮一萬遍了……當然,昭武帝是不會同意誅九族地。

這次幫秦雷說話的人少了,明顯少了。一來許多強硬派已經回家種地去了,二來官員們也不能爲了一個歸期杳杳的殿下,而幾次三番的得罪陛下吧。所以他們又一次沉默了,但其意義卻與上次完全相反。

就連在上次起到關鍵作用的田大學士也沒有說話。他居然着幫秦雷頂了兩個月,已經夠意思了!就算蔣老太爺。也說不出自己的不是來。

昭武帝得意的窮追猛打,示意他的打手們再次參劾。除了伯賞別離、麴延武以及秦守拙幾個所謂骨幹份子之外,這次還加上了胥耽城、卓文正兩個爪牙之士。

一時間陰風怒號、濁浪滔天,大有將隆威郡王這龐然大物傾覆的趨勢。

這便是整個事件的第三階段,昭武帝終於佔據了絕對優勢就在他以爲自己勝券在握、大局已定時,有一羣憤怒地人爆發了。

這些人品級極低。最高的不過從六品;年齡也不大,最年長的不過四十出頭;而資歷更是淺薄之極,齊刷刷的都是本年進士出身。

好吧,正如大家所料,就是昭武十八年的進士們。這些人都算是秦雷的學生,朝廷給秦雷腦袋上扣屎盆子,就等於也往他們腦袋上扣。而且秦雷給他們地印象極好。無論是賑災事件、請願事件、還是後來的春闈大典,他始終都站在柔弱學子們的身邊,幫他們抵禦着來自奸相的攻擊。

等中了進士當了官,這些新科進士瞭解了朝廷的舊習。才知道是因爲有了五殿下無聲的庇護,他們這些有才學、沒出身的小舉子才能高中皇榜、進士及第,纔有了今天。

這種感激之情到了頂點,便是無原則地崇拜,以及無所畏懼的捍衛。

所以他們決定爲五殿下申冤。但大夥都是人微言輕怎麼辦?不要緊,總比年初當舉子時的分量要重些吧……當初光着腳都不怕穿鞋的了,現在穿上鞋了。就更不怕了。

這些傢伙已經上班半年之久,竟然還沒有被前輩同化,可見秦國官方地新人入職教育是多麼的失敗。

便有幾個領袖人物開始串聯,做這事兒他們都是輕車熟路,沒幾天便聯名寫就一封奏摺,上書皇帝陛下,要求停止對隆威郡王殿下的誣衊攻擊。並立刻恢復名譽……好歹現在也是國家幹部了。當然要先按規矩來,規矩辦不來的。再用不規矩的法子也不遲。

但那封有二百五十人簽名的奏章石沉大海了,朝廷的大人們該幹嘛幹嘛,彈劾罵人一樣沒耽誤。事實證明,就像很少有人拿豆包當乾糧一樣,也幾乎沒人把這些菜鳥當回事兒。

但至少他們自己把自己當回事兒……要知道這些進士是相當富有抗爭精神地,見來規矩的果然辦不了,立刻不規矩起來。還是老法子,承天門前跪坐請願,倒也算是輕車熟路了。

不過昭武帝始終沒有放鬆對這些傢伙的監視……畢竟都是有案底的,讓皇帝陛下很難放心啊!所以在他們出發的前一天,昭武帝便得到了消息,頓時大驚失色。他對於士子們春天那次示威仍記憶猶新……竟然連老奸巨猾的文彥博也抵擋不住!

所以他不能讓歷史重演,因爲這次灰頭土臉的會是他本人。

在士子們出發之前兩個時辰,聖諭終於下來了:暫停對隆威郡王及其同黨地追查,一切待其歸國之後再做定論。

這可算是整個時間地第四階段……矛盾被暫時壓制了下來,但昭武帝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時間推移,又過了一個月,秦雷墜崖身亡地消息又傳回了國內。

昭武帝如釋重負,再也沒有絲毫估計……其實他之所以首鼠兩端,還是因爲懼怕秦雷的反攻倒算。誰知道一個掌有兵權、勢傾朝野的王爺能幹出什麼事呢?

但現在好了,禍害死掉了、天空晴朗了,秋後算賬的時候也到了。在短短七天內內。大理寺接連羈押了商德重、辛驪桐、塗恭淳等九個新科進士中的領袖人物。

隨後昭武帝頒下諭旨:着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隆威郡王結黨謀逆一案、並授予其任意傳喚並羈押相關人員的權利……

這算是第五個階段,在歷時三個月後,這場由昭武帝暗中策劃發起地,對秦雷集團的清算,終於走到了了明處。其大小爪牙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誓要將秦雨田及其黨羽搞倒搞臭,遺臭萬年。

這五個階段共計一百天左右,對大秦的朝政走向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大史學家范仲淹將其稱爲百日逆流。

一番爲國盡忠,幾次死裡逃生。就換來這麼個局面。秦雷只能說,那位專門在背後下黑手的皇帝,實在太不要臉!太王八蛋!太狗孃養的了!

即使他是自己的親爹,秦雷也會這樣說,更何況他還不是自己的親爹。

反擊!秦雷需要一場乾淨利索的反擊,來一掃陰霾!提振士氣!收攏人心!打擊對手!

但他沒法去燒昭武帝的宅子。因爲那地方叫皇宮;也沒法去威脅昭武帝地兒子,因爲那些傢伙是他的弟兄;更沒法去敲昭武帝的悶棍,因爲他管那傢伙叫父皇……

因爲給人家當了兒子,秦雷最擅長的黑道招數,居然統統失效。無限鬱悶之餘,只好放下刀槍拿起筆,用最不擅長的方式反擊……他本想上書自辯的。但發現自己實在不是那塊料,搜腸刮肚也寫不出幾個字來。

這也不能怪他,作爲一個從小到大作文不及格地傢伙,除了寫檢查比較拿手之外。別的統統不在行。但他絕對不會給昭武帝寫檢查的,根本咽不下這口氣。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當這趟南楚旅行到達了最後一站----巴陵城時,秦雷不禁脫口而出道:“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靈感頓時從天而降!

感謝文正公!感謝九年制義務教育!感謝可惡的語文課代表!

這纔有了秦雨田名垂千古的《岳陽樓記》。我們之前便說過,這是一篇政治性很強的文章,也是秦雷在政治生涯中寫就的最玄妙一筆。十分值得通篇去解讀:

一開篇說昭武十八年冬,途徑巴陵郡,這句話十分耐人尋味,因爲若是從神京城合理合法出發地話,直接從大江中游的江夏城北上襄江歸國便可,根本不會經過上游的巴陵城。但爲什麼會途徑巴陵呢?那是爲了隱晦的點出,自己乃是逃亡歸國。這叫開篇表明心跡。乾脆利索地駁斥了關於自己通敵投敵叛國之類的誣衊。

然後第二段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段是寫景,但那不是重點,重點是寫景抒情,帶出下面的……牢騷。

第三段乍看也是寫景,但只要稍一聯想,便會明白,這是他自身處境的寫照:所謂霪雨霏霏,連月不開是指昭武帝對朝臣的迫害打壓持續數月之久,以至於朝堂上陰風怒號,仁人義士皆被濁浪排空、貶謫拘禁。以至於日星隱耀,山嶽潛形讓這些賢臣忠良無法爲國家效力。

取而代之的是薄暮冥冥,虎嘯猿啼,一羣奸佞宵小沐猴而冠、胡作非爲,把個大秦朝堂折騰的陰風陣陣、鬼哭狼嚎。在這種逆流下自然商旅不行,檣傾楫摧,朝政都無法正常運轉,國家時刻蒙着巨大地損失。

想到這種情形,他不禁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正所謂近鄉情怯,既想盡快回到祖國。但又怕有人向陛下進獻讒言,使自己落得個悽慘境地。以至於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把此時進退兩難的矛盾心情刻畫地淋漓盡致,讓人不禁在深切同情之餘,也要問一句到底怎麼辦?

結果他筆鋒一轉,一改前文的沉重,竟轉而想象起春天洞庭湖上美景: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心頭的陰霾也一掃而空,變得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很顯然他是想通了什麼,纔會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

人們在替他高興地同時,也不禁要問。你到底在這天水一色的洞庭湖前,想通了什麼?

沒有再賣關子,他地答案擲地有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秦雨田不會因爲個人地得失榮辱而改變赤子之心。無論是高居廟堂、還是遠在草野。我都會爲大秦、爲百姓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進亦憂,退亦憂。無論進退,始終如一。

然則何時而樂耶?你要問我何時能放開一切、過兩天輕鬆日子?我告訴你不可能。因爲我已經發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今生以身許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

發出這震耳發聵的誓言後,他又用一個極具蠱惑性地問句結尾: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即使找不到有志一同的夥伴,我也會堅定的走下去……

我們無法去估計,在秦雷今後的道路上,這篇文章,這個誓言,這句感嘆,給他帶來了多少忠勇之士的誓死效忠。爲他贏得了多少支持擁護。幫他攻陷了多少堅城深壘,使他避免了多少看似不可避免地損失。

但我們卻可以確定。秦雷通過這一手漂亮的斗轉星移,將其在昭武帝面前的先天劣勢徹底扭轉了過來。他不再是一個不聽話的兒子,而是一個碧血丹心的忠臣!

在天下百姓樸素的認識中,忠臣是大大地好人,對付忠臣的大臣都是奸臣,對付忠臣的皇帝也是昏君這就是道義的高度。

道義有多重要?孟軻老師教導我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也就是說,若是喪失了道義,就連你三姨都不待見你;反之,若是道義站在你這邊,道上兄弟都不敢欺負你。

君不見古來皆是如此:

商湯之道乃是討伐夏桀之無道、還百姓以安寧;周武之道亦是商湯之道。

秦始皇之道因其可終結天下戰亂,還百姓以祈望百年之太平;漢高祖之道乃是接始皇之餘澤。

魏武帝、周世宗之道亦是始皇帝之道,而晉武、隋文、唐高之道不過是漢高祖之道爾。

而今天下紛爭二百餘年,道之何存?誰又能得道?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道,一種不同於甚至超越前人的道。也許其傳遍天下之時,便是秦雷得道之日吧。從那以後,他也許會經歷許多艱難險阻、面臨無數生死考驗,但他只會越來越強大,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第254章 秦雨田智激老宗親 秦玄仩憤聲話龍起第272章 延慶街太子逞兇 秦志才雖懼不屈第43章 金針渡厄第331章 打太極第29章 急救手術與信第6章 會少卿秦雷問計 質子府皇子話別第108章 成蟜與文相爺第146章 被拋棄的督撫第221章 全憑王爺吩咐第162章 競標第524章 大好人秦雷第210章 父女第20章 亂了!亂了!第71章 這裡黎明亂糟糟第35章 進城!進城!!第615章 業餘演員第418章 打馬歸營第648章 因爲你是秦雨田第145章 望江樓上望江流第487章 混戰下週本書分類強推暨10萬字2萬點擊感言第687章 將軍浴血斬蒼龍,力挫英雄百萬師!第585章 沒有最無賴,只有更無賴!第686章 大決戰(下)第416章 見證奇蹟的時刻第610章 搬家第99章 人中呂布大皇子第411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71章 宗正府前世子撒野 老槐樹上倒掛金鐘第143章 江上行第197章 因爲一個承諾 便要做你最寧靜的港灣第336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272章 延慶街太子逞兇 秦志才雖懼不屈第510章 出發出發!第638章 王者之心第193章 烏雲抽風第304章 何謂牛人?你佩服不?第85章 南城石老闆的大家來對不起各位方纔趴在桌子shang睡着了第360章 京都變奏曲之激動修改完畢恢復更新第354章 會飛鳥兒不怕高,郎妹相愛不怕刀第114章 何處黃鶴破瞑煙第368章 趕大集 玩鳥買糖人第8章 皇子與大師對弈 秦雷向至善行賄第521章 造化弄陳第492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 叔可忍嬸兒也忍不了第643章 公堂之上第72章 可憐的馬騮和石榴第637章 巡視第112章 石老闆看宅第263章 秦雷縱論天下事 布衣巧燒城牆磚第649章 天佑之治(上)第304章 何謂牛人?你佩服不?第388章 香醉忘憂,能不銷魂?第465章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第283章 隆郡王烤喀瓦甫 勾己心講西遊記第641章 開始了第307章 上路第420章 瑜不掩瑕第577章 坑和坑第118章 回舟不待月 歸去越王家shang架公告第501章 向左向右第619章 反覆第231章 大家好好過日子吧第442章 倒掛金鐘第102章 昭武帝的態度第335章 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第371章 貢院深鎖春不見第79章 昭武十六年的第一場雪第542章 沙場論道第277章 秦球球抓單槓 隆郡王鬧吏部第627章 跟王爺走有肉吃……第45章 大秦第一負翁第268章 文尚書詩驚天人 沈都司口才泣鬼神第139章 勸君惜取少年時 竹林把酒聽春雨第225章 相府行第214章 大火第393章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第304章 何謂牛人?你佩服不?第261章 黃泥湯氾濫山前路 車校尉挑撥鷹揚軍第34章 打虎親兄弟 上陣父子兵第113章 二十年的狀元紅第41章 那一抹的風情第689章 兵圍神京城第113章 二十年的狀元紅第490章 志滿意得第277章 秦球球抓單槓 隆郡王鬧吏部第134章 是否每個羽扇綸巾都會吐血第170章 火中城第382章 炊第321章 第一騷人與四大才子第530章 如山倒第678章 漿輪神舟第390章 娘子快看流星雨……第350章 這裡黎明靜悄悄第134章 是否每個羽扇綸巾都會吐血第61章 黑夜莫玩藏貓貓第596章 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