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9章 禍起江寧之大定

垂拱殿內一陣沉寂,趙諶竟然出宮了,這可是危局中最後一步。無非是俯首就擒,退一步纔是海闊天空,外郡必然還有響應的守臣,要是審時度勢,未嘗沒有反叛的機會,何況大宋行朝面臨開戰。

但是,誰也不會主動退出追捕太上,那可是要動刀兵的,還不知史書怎樣去記載,李綱、李光甚至生出立即去東華門的衝動,這破活計誰敢做誰去,他們可不想參合進去。

王秀的算計是算計,真到了點子上又是一回事,讀書人哪個不愛惜名聲,就算趙諶被尊爲太上,也不是大臣能去捕拿的,大家都要爲身後事考慮。

王秀深知事關重大,趙諶要是真出城的話,對新朝廷絕對是很大的威脅,天下絕不缺少野心家,更不缺少火中取栗的人,亂起來恐怕壞了大事。

他絕不容許事態超過掌控,更明白大家不願頂屎盆子,危急關頭還得自己上,立即收回剛纔的推遲,中氣十足地道:“請李大人火速去東華門,在下去迎接太上回宮。”

既然王秀願意出頭,李綱自然大喜過望,急忙答應,他也不管王秀是宰相還是邊帥了。

只是李光卻少有地猶豫,鄭重地道:“王大人,太上要執意不回,如之奈何?”

李綱才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光想着趕緊去東華門,卻忽略王秀可能的殺手,要知道最快穩定局面,確保趙炅地位穩固的,最好是趙諶從上消失。

他不願去追捕趙諶,甚至希望王秀去頂崗,卻絕不想太上有任何危險,要知道民間私下傳言,淵聖是的不明不白,連女真人也說不明白,隱隱有陰謀影子。雖說,有些捕風捉影的味道,卻不代表全然沒有,誰知道王秀會做出怎樣的事情?還是謹慎點爲好。

至於虢國郡公趙旻,那還是個孩子,更適合韓氏在大殿內參拜天子,不具備任何威脅。

王秀沒有等李綱說話,朗聲道:“必然勸太上回宮。”

“相公快去,免得太上北逆賊鼓惑。”朱璉一錘定音,她相信王秀不會害兒子,沒有人比王秀更放心了。

“臣份內事,娘娘放心。”王秀稍稍躬身,轉身快步下去,他不能耽擱時間,必須要以最快速度尋找趙諶,絕不能讓其和亂黨匯合,再掀起波瀾。最重要的是,他不能放任兒子任性,最終闖下無人能挽救的大禍,更不願兒子丟了性命。

有些事,就算他拼命維護,你要鬧到無法挽回的地步,誰都救不了你,趙諶就處於最危險的邊緣,要是真的逃出去號召勤王救駕,矛盾就會徹底公開化,沒有半點掩飾的可能,最終結果只能勝利或被消滅,沒有第三個可能。

李綱疑惑地望着王秀背影消息,爲何這廝那麼急不可耐,希望不要對太上不利。

既然趙炅登基,自然是派出內侍昭告四方,穩定軍心民意,李綱出現在東華門,宣佈新皇登基,太上被逆賊劫持,並用天子玉璽和樞密院虎符調兵,殿前司和侍衛馬步水軍莫不俯首聽命,整個大宋行朝的軍事機器運轉起來。

這招是很老套,確實是最實用的套路,無論你信不信,朝廷的意志代表一切。

叛軍是如驚弓之鳥,被禁軍追殺的四處逃散,趙旉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卻在率最後幾十名將校逃竄時,被江寧府巡軍纏住,不得不陷入生死搏鬥,最終被趕來的天武軍將士斬殺,大好的王公貴族,再不甘心也不能不俯首就戮,普通的士卒可不管你長子郡公,大好首級是他們報功的好玩意。

東華門外的臣民看到天子詔諭,傻瓜也明白大勢已定,絕大多數人開始散去,禁軍將士也開始清場,分批把守各個要道,捕拿那些死硬分子。

那些妄圖幸運的大臣,有些人是幸運的,早早地開溜了,還有些抱有希望的,全部被禁軍拿下,跑都沒地方跑。

劉豫也夠悲劇的,本來已經出了東華門混入人羣,卻哪想到被人認了出來,還是被緝捕使臣認出來的。這位爺可是很苛刻,平時壓縮緝捕司的公使錢,引起緝捕使臣的怨恨,自然不會放過他,立即就被請了回去,路上還被狠狠羞辱。

現在,你就是侍郎、直學士,任你低聲下氣或是疾言厲色都不管用,人家只要在東華門拿了你,你就自認倒黴算了。

至於大內的那些參與班直侍衛,壓根就不是捧日天武軍對手,當趙諶倉皇出宮時,他們就亂了陣腳。

不能不說,這些班直侍衛很可悲,他們跟隨趙官家奪回權力,也算是正兒八經跟隨天子,並沒有任何錯誤可言,更談不上叛逆造反。不過,有些事不一定非得是黑白,你站錯了隊哪怕是對的,最終失敗也是錯的,沒人跟你講道理,或許千百年後史學界會給你正名,那又有何用?

某些人堅決死戰到底,還有人想要突圍逃離,卻哪裡架得住如狼似虎的吏士,還沒折騰幾下就淹沒在人羣中,更多的人直接拋棄甲仗,好歹能多活一會。

反正,他們是皇家的衛士,跟隨天子也是應該的,你皇室內部爭權奪利,過了這趟坎還得要用他們這批人,總不能把班直全部殺了?這可是自從開國就存在的軍人世家,大宋天子的宿衛,至少是大多人的想法。

很快,大內被輕鬆掌控,皇城四門全部易手,外城各門也相繼被捧日天武接管,就算有一兩個漏網之魚也無傷大雅了。

不過,趙柔嘉卻不見身影,讓蔡易絕不不對勁,立即吩咐常貴率軍搜捕,火速向駙馬府邸而去。

當時,趙柔嘉意識到大事不好,就算是趙諶回去,恐怕也無力迴天,畢竟王秀和自家母后到場,整個禁軍再也不會猶豫,留在大內只能俯首就擒。

她也是果斷的女人,立即帶了幾名親信潛出東華門,順着人流而去,同樣也是爲母親,當親信提出趕緊出城躲避,她卻不忍自家的兒女,決定回去看看。

第86章 對未來的規劃第1256章 慈壽殿第1354章 送死的命第1381章 禍起江寧之雙方謀劃第1112章 嫉妒第401章 爭奪秦獻容第940章 党項貴族的矛盾第1203章 王門子弟的面子第518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4第1660章 天子的疑慮第1230章 真是爲難第1601章 決戰之穩定右翼第1340章 王秀的偏袒第1601章 決戰之穩定右翼第1493章 控制高麗第676章 女真之亂1第802章 刺殺第525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41第873章 朱璉的煩心第610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5第1244章 對付佛門第545章 謀劃杭州1第621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66第308章 月殿影開聞夜漏5第1461章 公主就國第1427章 禍起江寧之趙炅登基第1639章 岳飛領受好意第972章 西北成敗在於鹽州第248章 亂套了第1291章 血色驕陽之鬥將第1380章 禍起江寧之端倪第246章 談判2第684章 軍事貴族的內訌第1074章 最後決戰11第93章 商水縣的博弈4第843章 我們來承擔萬世罵名第788章 又鬧騰起來了第555章 謀劃杭州11第27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第1106章 夏殤之算計第386章 轉折時刻6第438章 出戰第121章 太子聘婦第472章 波瀾又起5第28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8第982章 任得敬徹底投靠第7章 實質性談判第1585章 決戰之決斷第861章 党項人的動靜第388章 轉折時刻8第442章 該結束了第1354章 送死的命第1551章 壯哉楊郎第907章 車兵的再現輝煌2第1373章 高升慘敗第566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1第1362章 秦敏會蕭裕第453章 南遷6第614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9第854章 王門子弟矛盾端倪第466章 歐陽澈的投效2第540章 首先從軍制開始第1299章 血色驕陽之猛攻第1148章 轉折第178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15第1105章 夏殤之包圍第144章 羣魔亂舞第82章 瘋狂的陸天壽第43章 王卿薴的心第29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5第641章 京東破第907章 車兵的再現輝煌2第1522章 論戰第817章 大宋必有一亂第1525章 秦敏會迪古乃第1150章 王門九子十五傑第903章 絕地之戰9第558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3第1519章 強悍的草原野蠻人第251章 人就是這樣第192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4第1182章 王秀的強勢定位第655章 淮上第20章 姐弟的謀劃第1150章 王門九子十五傑第1380章 禍起江寧之端倪第1052章 石包寨第568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3第427章 兩府夜談第805章 醉笑豐樂樓第1045章 興慶可待第532章 大宋新的開端1第612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7第999章 看誰算計得過誰第420章 朱璉的激動第844章 總大綱寬小節第1460章 朱璉的哀求第1549章 觀津第1199章 夫妻鬥氣第1018章 封元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