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南遷2

“權宜之計而已,會之兄早就洞若觀火,南北息兵罷戰,只能建立在力量均衡上,國不富、兵不強,何來與虜人長久相處,更談不上收復失地。『』可惜他們渡河時,我沒有機會下手,太遺憾了”王秀看了眼秦檜淡淡地道。

“虜人北撤非不欲亡我,而是其國力,尚且不能支撐吞併中原。兩次圍困開封,入主中原的會越來越強,開封面臨壓力會越來越大,京城時時有警,各地人心不安,天下臣民也疲於奔命,朝廷談何恢復若是南遷,暫避金軍鋒芒,以大江天險阻斷金軍,那時我等臥薪嚐膽,必有大可爲”

秦檜的眼角微動,雙目中閃過一道熱切的光芒,但隨即又黯淡下來,有些道理他何嘗不明白,但說簡單辦起來難。

“小弟愚見,恐不如會之兄法眼。”王秀端起茶杯品了一口,在放下杯子時,眼角餘光偷望了眼秦檜,繼而漫不經心地說道:“如今,開封與敵不過一條大河之隔,敵朝發夕至,官家置身於險地很不妥,如今天下形勢,已非仁宗朝可比可戰之兵不多了。”

“文實此言,甚是有理。”秦檜似乎有所鬆動,任何一位大臣都對仁宗時澶淵之盟深有體會,王秀的意思,他自然明白,此時朝廷面臨的危機,比仁宗朝要惡劣的多,那時候能短時間集結幾十萬銳卒,光是京畿的駐軍也能應付危機,現在想都別想。

“只恐朝中諸公多不願遠行,不能不深慮之。”

王秀明白秦檜猶豫最主要的原因,朝廷中諸多大臣們的反對力量的確不容忽視,秦檜是是怕附議後,會被視爲他的一黨,受到不必要的責難。

儘管他握有兵權又有太后支持,但大宋的政治體制有它的獨特之處,面對衆多頑固勢力與天下士林,他的勝算在秦檜看來還是不大。想到這一層,心胸豁然,這不過是人之常情,倒是不能責怪秦檜猶豫,換成他也得掂量一下。

女真人把很多大臣擄走,開封許多世族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剩餘勢力仍讓秦檜忌憚,可見放在平時,那些既得利益階層會多強勢想想林靈素的遭遇,再想發生過的很多事,包括他的經歷,哪次不是和這些勢力聯合或對抗,換句話說,他還得感謝女真人,爲他掃除了相當的麻煩。

越,真不是亂穿的,你就是有王八之氣,虎軀一震,或許能起到強勢的效果,就像手握十萬雄兵,能夠彈壓別人的不滿。但是,隨着那些勢力的不斷合縱,遲早你要爲強勢付出代價,歷史上多少強勢人物,擁有精兵強將,打壓的既得利益階層擡不起頭,但最終還是敗的連身家性命也沒了;還有一些人會利用天下大勢,審時度勢地爭取和妥協,最終開創輝煌的時代,他顯然要做後者。

“會之兄說的是,小弟明白此事非易,但非常時期要用非常之策,無論有多大的阻力,多少人反對,小弟也不能眼見娘娘和官家身處險地,這不是妥協而是原則。”王秀的口氣非常堅決,看向秦檜的眼神異常堅定。

妥協是必須的,但有時候強勢也是必需的,看你怎樣把握兩者間的度,他認爲遷都勢在必行,哪怕動用武力也在所不惜,這是原則性問題。

原則是決不能妥協的,不然,還能叫原則

秦檜的指尖微微顫動,他明白地聽出王秀話中,所隱含的另一層意思,這絕對是王秀下定決心要做的事,且不惜一切要成功。同時,他更清楚王秀目前的實權,能取得太后絕對支持,遷都就佔住大義的立場,成爲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讓他有點心動了。

何況,王秀的話很明白無誤地告訴他,必要時會動用武力,想想王秀敢面對強敵衝入孤城的做爲,相信在必要時這廝絕對敢殺人,他可不願觸碰晦氣,在女真人面前有風骨是一回事,但在自己人面前就不不必。

“小弟希望會之兄助我一臂之力”話說到這個份上,王秀則是單刀直入,一點也不拐彎抹角,直接逼秦檜表明立場。

或許,是有些霸道,很有可能引起秦檜的反感,但相較秦檜的曖昧不定,他感到有些事情必須要直接,在這亂局中還是用些霸王手段來的實在。正如秦檜揣測的那樣,一旦萬不得已,他絕對不會吝惜手段,哪怕是殺人也必須去做。

看來今日不表明立場,王秀是不會善罷干休的的確,話說到這個份上,秦檜不能不有所表示,他確實也知道非常時期要用非常之策,王秀的逼問也是迫於形勢所迫,儘管對王秀用此霸道的手法逼自己有些不快,但面子上卻不能表露出來。他慢慢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品着茶,心裡卻是權衡着自己的政治籌碼,倒底是投向王秀,還是和孫傅、唐格等人分而治之,成爲多極權力中的籌碼。

但是,強勢的王秀能甘心爲他人做嫁衣顯然是不可能,首鼠兩端最不得人心,當他放下杯子,心中已經有了計較,慢吞吞地道:“若有太后懿旨巡幸,擇一大郡設爲行在,小住些許時日,想來他人也必不會多說”

秦會之,好一個老狐狸啊王秀一怔,旋即明白了秦檜的意思,不由地心生感嘆,有感覺很好笑。

秦檜的策略的確是高明,也避免了因公開支持他,而開罪別的大臣,開封依舊還是京城,太后和皇帝巡幸東南所到之處,設立行在理所當然。也就是說,沒有遷都而行遷都之實,雖然朝堂之上必有人反對,但阻力較強行遷都要少得多,大家也沒有充足的理由去反對。

他再看秦檜,覺得這廝鳥能在歷史風起雲涌,確實不簡單啊自己還得要重新審視此人,絕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不由地面帶笑容,道:“好啊小住幾日,會之兄高見”

秦檜嘴角一抽,翻個白眼,索性不再理會王秀。

第9章 文會第1268章 血色驕陽之封元的判斷第1003章 機速使臣的縱橫第59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38第1632章 決戰之勸降第629章 京東戰事起3第267章 再次以退爲進第760章 張泉的堅持第891章 對宇文逸的期望第574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9第911章 高升的悲哀第800章 蔡鞗的抉擇第183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5第72章 陰險的張啓元第38章 道德是利益的標杆第146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2第1013章 商品集散設想第1241章 婦人們的失態第682章 歸還河北的爭論第1089章 給王德下定義和瑣事第625章 新山長之論第815章 鐘山書院的講學會第406章 勤王第377章 知孟州軍州事第1291章 血色驕陽之鬥將第754章 王氏的政治智慧第922章 給人機會第1009章 江雲的翻雲覆雨第420章 朱璉的激動第521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7第1290章 血色驕陽之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278章 血色驕陽之 壯烈的天武第七旅鎮第1651章 朝廷尚有三尺龍泉第1174章 宮變1第535章 回易第791章 柔情一睹第767章 張啓元的矛揪心第673章 女真的變局第511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7第690章 形勢的變化第868章 王家的誥命夫人第526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42第760章 張泉的堅持第391章 轉折時刻11第1211章 元帥府的無奈第1178章 宮變5第188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0第1441章 王秀的態度第1281章 血色驕陽之不動如山第299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8第1021章 王秀的主張第475章 南遷前夜第1310章 血色驕陽之陷入危局第611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6第1486章 範離的窩囊氣第1392章 禍起江寧之叛賊如潮第1401章 禍起江寧之叛亂進行時5第57章 琴瑟和鳴第1476章 董摩柯第1601章 決戰之穩定右翼第155章 紅燭下品佳人1第1466章 困境第1375章 王秀的絕對強勢第1582章 女真人內部不和第1535章 趙訓的鬱悶第1327章 朱璉的責備第75章 他是我生平最大的勁敵第1102章 夏殤之突圍第93章 商水縣的博弈4第956章 給你看機密又如何?第1374章 王秀的不耐煩第1588章 決戰之大宋明光鎧第567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2第572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7第47章 張啓元的巴結第122章 龍飛榜的危機第1343章 邱雲的前途第1066章 最後決戰3第1527章 挑唆第911章 高升的悲哀第1235章 佛道大辯論1第719章 時雍的能耐第123章 爭論和拳頭第907章 車兵的再現輝煌2第406章 勤王第1097章 封元的打算第1172章 壞了規矩第30章 交易1第488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4第1134章 張過的猛第34章 沈默的疑問第83章 反客爲主的交易第1146章 經營海外的成效2第72章 陰險的張啓元第1244章 對付佛門第1408章 禍起江寧之大日東昇第420章 朱璉的激動第935章 決勝南海1第1533章 廷議瑣事第1083章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