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

“我們拿下蕭關之後,西北各部入關中,可以壓迫右扶風,而驃騎將軍部可以壓迫藍田,兩軍形成對角,實際上長安的西側和南側都已經是我們進攻範疇了,相對應的宇文憲拿下潼關和蒲阪,也就佔據了從北側和東側進攻長安的位置。”楊素斟酌說道,“現在東西南三個方向實際上都已經確定,關鍵就在北面。”

“你是說搶奪蒲阪?”李藎忱眉毛一挑。

一旦漢軍能夠拿下蒲阪,那麼就意味着重新堵上了宇文憲從河北殺入關中的道路,並且佔據了從西北方向進攻長安的先手。同時也就意味着整個長安的北側都會暴露在李藎忱的兵鋒之下,留給宇文憲的就只剩下了正東方向的潼關。

“沒錯,拿下蕭關之後,我們直撲蒲阪。”楊素沉聲說道,“但是拿下蒲阪之後卻也不能完全把北方的道路堵死,而且以現在我們在西北和漢中的兵力總數來看,應該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李藎忱微微頷首,原本的計劃就是引西北大軍入蕭關,這樣就可以達成對李衍的絕對優勢。但是如果再分兵進攻蒲阪的話,整個戰線將會再一次被迫拉長,而且也就意味着原本的兵力優勢也不會那麼明顯,漢軍依舊將會在漫長的防線上和楊堅集中在一起的主力對戰,這絕對是兵家大忌。

現在正如火如荼進行的關中攻防戰無疑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楊堅爲了把守關中各處要地,不得不四散分兵,而這樣的後果自然就是根本難以集中力量,只能被各個擊破。但是隨着楊堅的逐步收縮防線,他手中的兵馬將會越來越多,到時候這樣被各個擊破的局面很有可能會反過來。

“我們只要蒲阪,依舊把北方的道路空出來。”李藎忱沉聲說道,“圍三缺一,給楊堅一個逃跑的機會。”

“但是這樣就意味着我們必須要孤軍深入。”站在旁邊的老將軍蔣元遜忍不住開口道,“而且派遣多少兵馬,又要攜帶多少糧食,這本身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老將軍所言極是。”新任的太尉府長史唐中也附和一聲。唐中是開縣唐氏的嫡長子,也是峽江唐氏乃至於巴蜀世家之中的佼佼者,李藎忱把他提拔到太尉府長史的位置上,一來自然是爲了防止楊素風頭過盛反而成爲衆矢之的,二來也是爲了平衡太尉府之中的力量,免得巴蜀世家對於軍事這方面完全被江南、北方兩個派系壟斷而有意見。

楊素的想法一向是天馬行空,實際上和當初的李藎忱有些相似,但是李藎忱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楊素爲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一向是無所不用其極,而這就意味着往往需要兵行險招,這一次他提出以孤軍深入蒲阪,搶奪這個戰略要地,哪怕就算糧食跟不上,實際上也並非不可能。

大軍籌措糧食本來就有很多種方法,就地取糧甚至往往要比遠途運輸糧食來的還要重要。當初諸葛亮七出祁山,之所以選在祁山而不是直入關中,就是因爲看中了天水等西北邊郡的糧食。

尤其是如果漢軍入了蕭關就直接殺向蒲阪的話,正好是六七月份,關中糧食也是收割的時候,到時候哪怕是就地取糧也能夠支撐大軍所用。更何況只要楊堅不是下定決心想要斬斷糧道,糧食就真的一點兒都運送不上去麼?

李藎忱輕輕摩挲着下巴,說句實話,從他個人角度來考慮,楊素的計策當然是可行的,因爲這活脫脫就是李藎忱自己的行軍打仗風格。但是······

蔣元遜似乎看出來了李藎忱的遲疑,沉聲說道:“陛下,關中之戰打到現在這個地步幾乎已無懸念,是不是還有必要兵行險招,如果一旦失敗之後我們又要承擔什麼樣的損失,老臣以爲纔是最需要思考的,大漢應該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

李藎忱微微頷首,身爲一國之君,他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孤軍之主將了,一切自然不能一如既往的不管不顧,如何穩中求勝纔是李藎忱應該關注的。拿下蒲阪固然可以先一步搶佔西北戰略要點,但是會不會直接面臨和宇文憲的衝突,又會不會導致深入蒲阪的軍隊變成一支孤軍,若是這支軍隊被困,又如何救援?

楊堅又真的會眼睜睜的看着李藎忱直接把這樣的一支軍隊派到蒲阪麼?要知道蒲阪可以說是楊堅現在手中僅剩下的還能掌控的一個要塞了。

宇文憲,宇文憲難道拿下潼關之後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蒲阪上麼?一旦拿下蒲阪,他就能兩面夾擊蒲州,徹底解決這個楊堅插在大河北岸、晉陽南側的釘子。

到時候三方說不定會在蒲阪大打出手,很有可能會提前引發李藎忱和宇文憲之間的衝突。

“先不動蒲阪,如果蕭世廉和韓擒虎可以判斷出蒲阪能夠拿下,那我們再做決定不遲。”李藎忱果斷的說道。走到這個位置上,他也不得不承認在很多時候自己需要考慮的事情就已經遠遠不止是戰術上的了,還有整個戰略層次上的。

從戰術上來說這的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計策,但是從戰略上卻不一定如此。

楊素倒是沒有很失落的樣子,當代表江南派系的蔣元遜和代表巴蜀派系的唐中都有所異議的時候,他就已經不是非常想要堅持自己這個決定了。北方世家在大漢朝廷上的力量終究還是單薄,而楊素作爲這其中的領頭羊,最重要的就是韜光養晦,等待機會,他也清楚自己不能明目張膽的和蔣元遜他們唱反調,這樣只會換來江南和巴蜀兩個派系對北方世家的聯手打壓。

這是楊素不想看到的,也是現在他們薄弱的身板抵擋不了的。

“當務之急是要整頓關中的各部人馬,之後可想而知我們會圍繞長安和楊堅決戰,之後就是和宇文憲之間的戰鬥。”李藎忱轉移了話題,他也不想、也不需要在這個時候加深幾個派系之間的隔閡,現在正是大家齊心協力的時候。

第八百七十五章 沒有那麼好心第一七五六章 人非聖賢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十八章 佈置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九百六十二章 邊境衝突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一千三十章 總攻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百章 繼承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來越看不懂了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八三八章 勞逸結合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一千二十七章 上戰場第一五三九章 宣華夫人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頭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一二五六章 風雨長安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五百五十一章 已經熟悉廝殺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一千八十章 楊素在成都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四百三十四章 晚來天欲雪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一百六十四章 楊愔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六七三章 水火之間第六百零七章 兩條計策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一六零八章 蘇湖熟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滅,天下一統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風浪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一六七三章 水火之間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一六二七章 長安會館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內外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