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從未改變

樂昌無奈的搖了搖頭:“我非一己之私念,而爲公道,爲大漢。希望他能理解。”

沈婺華在樂昌身邊坐下,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

樂昌身爲皇后,承擔的不僅僅是母儀天下的壓力,還有衆多的政治鬥爭,實際上也都將她看作是可以利用的目標,這一次也是如此。

始興陳氏並不是什麼名門望族,陳霸先能夠起兵並且最終平定江南,有很多機緣巧合所在。現在始興陳氏能否生存,更是要仰仗於陛下的鼻息,樂昌絕對不能容許陳叔慎這個幾乎是始興陳氏於青雲之上的獨苗做出和陛下背道而馳的舉動。

因爲只有她們這些枕邊人才清楚,陛下不和這些傢伙算賬,只是陛下心胸開闊而已,爲的是少有殺戮,不然的話陛下揮手之間,這些跳樑小醜灰飛煙滅,不過旦夕。

始興陳氏也好,這些江南世家更或者別的心懷不軌的傢伙們也罷,陛下想要收拾他們,易如反掌。只不過在陛下的心中,一直有那一份公義在,不管是什麼事,總要有理有據,總要令人真心信服才行。

且不論他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對是錯,單純的這一份公道,就足夠令人佩服。以這次遷都爲例,若是諸如陳叔慎等人異口同聲表示反對,李藎忱絕對不會不認賬,更不會做出一意孤行的事。

沈婺華想到了上一次沈家也差點兒被沈君高帶下懸崖,心有慼慼。

樂昌則勉強站起來:“沈姊姊,咱們走吧,還有好多事要做。”

沈婺華頷首,雖然新年剛過,學堂之類的都在放假,但是藥房、慈善堂這些是萬萬不能放假的,救死扶傷也好,扶貧救弱也罷,在這呼嘯的寒風之中顯得更加重要。

她們不過是弱質女流之輩,不能在時政上爲陛下分擔多少憂愁,但是她們也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收攏民心、安穩社稷,也不應當只是在朝堂之上。

——————————————

洛陽。

“陛下讓工部、商部等會同商量遷都之事尚且可以理解,”鮑興跪坐在李藎忱的身邊,聲音之中不無擔憂,“但是讓戶部陳尚書也負責此事,已然引起質疑。”

“戶部已經和農部分家,主掌的便是錢財之事,遷都必將牽扯到衆多錢財往來事宜,戶部如何不能參與其中?”李藎忱徑直問道,“朕以爲戶部不但應該身在其中,而且更應該主持此事。”

“陳尚書出身南方,陛下應當慎重。”鮑興艱難說道。

李藎忱看向他,鮑興只能拜倒:“臣之所言,非是私怨,還請陛下明鑑。而今陛下意欲遷都北方,衆所周知,南方文武,多有不解怨念,陳尚書恐難身免。”

李藎忱不由得一笑:“起來吧,朕還沒有責怪你呢,你就誠惶誠恐,不必。你鮑興是何人,朕能一點兒不清楚?若是你是那種自私自利之人,難道以爲自己能夠站在這裡麼?朕早就已經把你攆出去了。”

鮑興鬆了一口氣:“臣多謝陛下。”

身爲天子近臣,這件事他必須要向陛下提起,不然的話是自己的失職。但是他也害怕陛下認爲自己是私心作祟,如小人一般進讒言。

而實際上鮑家忠義傳家,這種有損自家清譽的事情,鮑興絕對不會做,另外鮑家本來就是南人北來,複雜的身份註定了鮑興不會站出來爲任何一邊人開口說話,更何況鮑家又素來不算豪門望族,這遷都之事牽扯到的實際上也不是鮑家的利益,鮑興完全沒有必要給這些人說話。

李藎忱徑直說道:“卿家之憂,朕亦知之。但是朕相信陳叔慎,也相信皇后。”

陛下說到了皇后,讓鮑興自然不好再說什麼,歸根結底,陛下相不相信皇后,甚至相不相信陳叔慎,這都是帝王私事。固然帝王家事也是國事,但是自己這個外臣也只能點到爲止,不然就是冒犯了。

看到了鮑興欲言又止的神情,李藎忱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對樂昌,他從來沒有懷疑過。

李藎忱相信樂昌,從未改變。

不知道是爲什麼,或許是因爲兩人曾經一次又一次的託付後背,或許是因爲隱約之間的心有靈犀?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自己鞭長莫及的事,樂昌會幫自己搞定的。

鮑興也注意到陛下臉上的笑容,這是一種溫馨和煦的笑容,陛下顯然是想到了皇后。

伉儷情深,真令人羨慕啊。

大漢能有這樣一對帝后,乃是萬民之幸。

鮑興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徑直將手中的幾本奏章拿了上來:“陛下,這是西北那邊傳來的戰報。”

“吐谷渾人按捺不住了?”李藎忱接過來。

之前吐谷渾人就對大漢的西北磨刀霍霍,只不過漢軍素來以重兵駐守西北,再加上又有摧破突厥主力的赫赫威名在,吐谷渾人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後來宇文憲曾經邀請吐谷渾、薛延陀部等一起進攻大漢,結果最後薛延陀人退入大漠,甚至還反過來騷擾北周,吐谷渾則一直虛張聲勢,卻沒有什麼實際的行動。

現在大漢主力都在和北周對峙,他們總算是忍不住要動手了。

雖然大漢的西北遠不能說是一塊肥肉,但是還是要比吐谷渾人居住的地方好很多,要說不眼饞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大漢在西北的軍隊,又豈是好惹的?

“長孫巡撫奏報,擊破吐谷渾兵馬,斬首兩千餘,我軍損傷不過兩百左右。”鮑興在旁邊介紹大概。要不是今天張須陀休沐,這件事實際上應該是張須陀來彙報的。

一年到頭了,大家都需要喘口氣,李藎忱也不至於把這些着急回家看望父母親人的小年輕們按在宮裡,大家輪班就好了。更何況大過年的也沒有多少事,河對岸的宇文憲也得忙着過年不是?

“長孫晟還真是給朕送了一份上好的新年禮物啊。”李藎忱展顏大笑,“吐谷渾以卵擊石,這一次估計會老實一段時間了。”

李藎忱從來不擔憂西北的戰事,也不看看李藎忱放在西北的都是什麼人物。

且不說長孫晟本來就是歷史上以一己之力振興長孫氏的人,就是宇文忻、賀若弼和史萬歲,又有哪個是好惹的?

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六百零六章 吏員第二零三三章 幽州捷報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風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六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第四百零一章 再等等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一千五十四章 嶺南事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華如水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一三七七章 難當都城之重任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八七三章 給辛永達唱一出好戲第一六零四章 彎路不可怕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一八九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頭山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一一五四章 絕人之路第一六八二章 突進,羽林騎!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二六零章 後院火起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