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

少了半邊壕溝······也就少了吧。

局勢發展到現在,宇文忻也有一種無力感。

尤其是剛纔的爆炸,更是讓他無奈。

自己手上的撒手鐗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就連自己都不清楚,你說這仗打的,窩囊倒是不窩囊,看着敵人都飛上了天,那也很痛快,但是彆扭是真的彆扭。

吐谷渾軍隊顯然也被剛纔的爆炸震懾住了膽子,一時間縮在殘破的長城後面不再進攻。

不過對宇文忻來說,麻煩還只是剛剛開始。

長城圍繞武威多半圈、延伸到南側山下,這就意味着原本只需要在西側和北側面對敵人,而現在敵人可以輕易的越過長城從南側甚至東側實現對武威的合圍。

另外宇文忻一直擔憂的羌人兵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抵達、會不會直接出現在武威東側切斷從武威到安定的道路,導致武威和安定之間的聯繫很有可能根本沒辦法暢通無阻。

也就是說現在的武威,完全處於被敵人合圍的威脅之下。

一旦陷入合圍,對於武威守軍來說,將會陷入兩難的地界。這戈壁灘上本來就缺水,再加上連日的鏖戰,城中的糧草和水源儲備已經越來越少,而敵人從南側甚至從東側合圍的話,就意味着城南以及城東等地的取水地點自然而然反過來落入敵人的手中,尤其是南側的祁連山脈,本來就是天然的水草豐美之地。

而城中的幾處水井,很有可能根本沒有辦法支撐大軍作戰。

除此之外,大量的守城器械和彈藥也都已經在之前的堅守和拉鋸中消耗的差不多了,看上去武威防線只是被突破了最外圍的一道,向裡面依舊城高池深,但是實際上沒有這些守城裝備、沒有足夠糧草和水源的支持,不過是外強中乾罷了。

宇文忻抓起來地上的一把土,輕輕鬆開手,土,或者準確的說應該叫做沙子,從他的手指縫間溜走,轉眼,手上已經什麼都不剩下了。

起風了,風隨之越來越大。

旗幟也在風中獵獵作響。

這呼嘯的北風在西北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但是這也意味着接下來的戰鬥將會有更多的未知數,畢竟有風、有滾滾的沙塵,往往也就意味着觀察敵情、判斷整個戰場局勢的視野會被遮蓋住,而且敵人順風佈陣的話,對於守軍更是煎熬。

“援兵,援兵到了!”

此時身後突然響起驚呼聲。

宇文忻霍然回頭,已經率部退入城中的史萬歲,此時在城頭上晃動着代表援兵抵達的令旗。

城上城下,漢軍將士頓時爆發出一陣歡呼。

孤軍死守武威一個月,他們終於等到了援兵!

這場血戰,總算是能夠看到頭了。

————————-

可惜事實往往是事與願違的。

援兵的確是抵達了,但是人數只有不過千餘。

帶領援兵前來的是駐守在天水的高勱。

高勱,字敬德,其“高”姓是不折不扣的皇姓,他的父親是北齊清河王高嶽,而高嶽是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歡的從父弟弟。高勱年少便因聰慧而隨侍太子,一直都是北齊後主的親信,當初北齊兵敗晉陽,高勱統率禁軍護衛太后等一併後宮親眷緩緩撤退,因爲一路上不少皇室宗親都趁機魚肉百姓、搜刮搶掠,高勱一怒之下把這些傢伙全部都抓了起來,打算直接來個“大戮”,要不是太后急忙攔着,這世上倒是少了很多禍害。

後來北周吞沒北齊,宗室之中有才有德的自然的都到善待,高勱就被授以開府,不過並無實權。歷史上一直到隋朝建立,北齊變成了“前前朝”——此處高氏或許能夠理解元氏的心情了——高勱纔得到任用,歷任數處刺史,得以善終。

高勱實際上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但是他的兒子還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自然便是長孫晟的小舅子,高士廉,也就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的舅舅和實際撫養者,也是玄武門之變的功臣。

大漢入關中之前,長孫晟就已經毛遂自薦投入大漢麾下,而當時已經和長孫氏有姻親關係的高氏自然也沒得選。不過當時高勱只是一個閒散官員,自家女婿幹什麼事和他也沒啥關係,要殺要剮,都不是他說了算了。就算他不造反,在北周皇室的眼中當然也是需要監視、一旦起了疑心就殺之而後快的對象。

而等到大漢進入關中,高勱自然受到大漢的任用。這麼一個治軍嚴整又有治民之才的人,朝廷白白養着或者讓他去當一個平民老百姓顯然浪費了,所以高勱先是入蜀爲官,擔任一方郡守,後來因爲治理有功,調任天水太守併兼任天水行軍司馬,實際上是把天水的軍政權力都交給了高勱。

不過之前長孫晟作爲涼州刺史,爲了避免和西北巡撫徐德言有衝突,所以一直在天水辦公,所以說來也有些憋屈,高勱這個當老丈人的反倒是要給自家女婿打下手。

當然高勱也有自知之明,自己到底是前齊皇室出身,雖然沒有造反的前科,但是朝廷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提防之心,能夠把他們翁婿兩個放在一起,就已經很是信任了。當然實際上天水城中除了長孫晟和高勱這一對翁婿之外,還有很多隸屬於刺史府的官吏,他們就算是真的想要造反也不可能一呼百應。

尤其是不遠處還有安定的徐德言盯着。

高勱率軍抵達武威,這是宇文忻沒有料到的。

而高勱帶來的兵馬也不過只有千餘名,宇文忻知道這也是天水守軍的半數了,畢竟在此之前天水等後方州府就都已經抽掉了兵馬支援前線。不過至少高勱還是帶來了很多武器彈藥,足夠彌補現在守軍的窘迫,尤其是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糧食,甚至還有他們在半路上取得幾大車淡水,這些都是守軍緊缺的。

“敬德(高勱表字)兄,當真是雪中送炭啊。”宇文忻高興地握住高勱的手,都快笑出聲來了。

看高勱的樣子,灰頭土臉、臉上也頂着黑眼圈,顯然是知道前線局勢緊張,所以日夜兼程趕來,一路上恐怕還少不了受到沙塵暴的洗禮,不然應該也不至於這麼狼狽。

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一七五八章 大漢需要更加穩定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一一九五章 是神舉不是神仙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六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的許善心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二零六零章 當隨大樹共迎風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二百三十三章 帶她走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九百九十四章 死士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千二十七章 上戰場第二一八五章 帥才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頭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六十六章 突襲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一二七七章 時間就是命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況更復雜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九百零八章 不爲我用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三百章 助手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九十章 袁英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