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

歐陽莫快步穿行在熱鬧的工地之中,周圍不斷傳來整齊的號子聲,一名名歐陽莫帶出來的弟子現在已經逐步成長爲各個部分的負責人,他們臉上的青澀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穩重。

“師傅!”一名工匠看到歐陽莫走過來,急忙拱手行禮。

歐陽莫笑着和他打招呼,低聲吩咐兩句,轉而向着工地的入口處走去。不少丁壯赤着上身、揮汗如雨,塵土飛揚、叮叮咚咚之中,一個龐大的工坊即將展露出來自己的身姿。

整個工地上各處都洋溢着活力,而歐陽莫真的不知道這種大家埋頭苦幹的景象他到底期待了多久,但是他清楚,這已經變成現實,並且呈現在了自己的眼前。此時自己就身處在這勞動的人潮之中,就身處這夢想中的工坊之中。

歐陽莫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擁有自己統率下的工坊,能夠在這裡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變成現實。建康府的天空太小了,限制了他的想象,而現在李藎忱將整個巴蜀的天空都向他展開,一時間歐陽莫甚至有些無所適從。

不過他知道,這是李藎忱對他的信任和器重,而他需要努力去做的,就是在未來的幾年之中建設起來一個足夠支撐整個巴蜀農業生產以及支持數萬甚至數十萬大軍征戰的工坊,更或者說是一大片的工坊羣,歐陽莫知道自己的想法可能和那些更注重於耕地的普通人不一樣,但是他清楚,李藎忱理解他並且支持他。

毅然決然的前來巴蜀追隨這個年輕卻又有着大膽想法的上司,或許是歐陽莫這輩子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而現在歐陽莫需要做的就是走出工坊去迎接自己的上司、這一片工地的真正的主人。

李藎忱在工坊前勒住戰馬,靜靜看着煙塵滾滾之中來往忙碌的身影。他知道這個時代的工業基礎有多麼的薄弱,更知道如果能夠擁有科技和工業——如果這個時代的工坊勉強可以稱之爲工業的話——的優勢,那麼在未來的征戰中自然而然就佔據了上風。

巴蜀終究沒有辦法和中原或者江南相比,這裡天生就不是耕種的地方,“天府之國”的稱呼不過僅僅是侷限在蜀郡這一個地方罷了,除了蜀郡,其他地方都是一些山間坡地,想要在耕種上和北周或者南陳相比,不亞於異想天開。

李藎忱雖然膽子很大,但是也是知道自己長短的人,他當然不可能去將精力白白浪費在耕種上。

耕戰是國家之根本,作戰的時候確實是在比拼誰的兵力多、誰的糧草多,但是李藎忱更清楚,當器械和技術更爲發達的時候,確實可以彌補人數和糧食上的不足,這也是李藎忱現在想要和北周或者南陳分庭抗禮的唯一的選擇。

畢竟南陳和北周立國已經這麼多年,要說沒有一點兒積攢,李藎忱當然不信,但是李藎忱又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彌補這差距。

看着快步迎出來的歐陽莫,李藎忱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想到第一次見到歐陽莫的時候,這個將作監出身的大匠對於未來很是擔憂,對於自己的選擇更是猶豫和疑惑。

可是現在歐陽莫的臉上帶着難以掩飾的笑容,原本習慣披散下來的頭髮整齊的收攏,整個人腰桿挺得筆直,彷彿年輕了很多,從上到下充滿了鬥志,整個人就像是換了一個人。

李藎忱隨手將馬繮遞給身後的李平:“歐陽先生,現在工程的建設進行的怎麼樣了?”

歐陽莫微笑着說道:“啓稟將軍,在十天之內,第一座工坊就可以建造起來了,而在兩個月之內,我敢保證十座工坊可以拔地而起,再加上南部郡那邊的工坊,供給大軍戍守和征戰已經差不多了,只是屬下有一個疑惑,這工坊建造起來不假,可是人手······”

說着說着,歐陽莫的臉色已經變得嚴肅,這纔是他一直最擔心的問題,實際上之前在南部郡的時候,歐陽莫就已經發現過這個問題,只不過當時南部郡的工坊規模很小,隨着李藎忱送來不少戰俘可以作爲幾乎免費的勞動力,工坊才能正常的運轉下去。

可是現在李藎忱建造起來的這一大片工坊,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不是當時南部郡的那一點兒工坊能夠相比的,所以歐陽墨肯定會擔心勞動力的問題。

如果到時候沒有辦法保證這麼多工坊都正常運營的話,那此時修建起來豈不是很浪費。

李藎忱沉聲說道:“工坊的修建還要繼續,資金這邊你不用擔心,至於人手,現在還在春耕的搶救之中,多少有些捉襟見肘,這個也不用擔心,可以先放緩修建的速度,而春耕結束之後,到夏收還有一段時間,某會安排地方官員配合招募小工,而等過了夏收,整個冬季都可以招募人手,這個儘可以放心。”

歐陽莫微微頷首,這確實也是現在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反正在秋收之後,大多數的百姓也都無事可做,如果能夠給予他們一定的報酬,他們肯定願意過來做工。

李藎忱緊接着吩咐一句:“農耕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這些工坊的建設同樣不容忽視,某將這工坊交給你,不要讓某失望,也無須在任何需要的方面上向別人讓步,如果和地方上有什麼矛盾,可以直接告訴某,這裡距離蜀郡可不算遠呢。”

歐陽莫急忙點頭,旋即苦笑着說道:“將軍說到這個,屬下實際上正好有一件事不知道講不當講。”

“說!”李藎忱瞥了他一眼。

而歐陽莫沉聲說道:“這些工坊建造在山邊,雖然大多數的地方、包括住宿的樓舍都在山上,但是終究佔據了不少土地,因此屬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聽到傳聞······”

李藎忱怔了一下,旋即明白歐陽莫的意思,在古人的心中,“士農工商”依次排列,工匠的身份地位在“農”之下,也就比社會底層的商人好一些。

華夏民族一向安土重遷,而耕戰又是國家的根基,所以看重農業而不看重需要四處走動的工匠和商人也在情理之中,對此李藎忱並沒有什麼好批判的,畢竟這本來就是一個大陸文明應該呈現出來的狀態,尤其是很多情況下還會出現災荒,更是讓糧食的存在顯得非常重要,使得華夏民族對於農業的倚重一直持續數千年。

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四二四章 韓擒虎的猶豫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樣的世家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霧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一二零四章 臣堅持所請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十四章 審訊第四百四十二章 濟濟一堂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六百四十四章 難得的破綻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嶺南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雞蛋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六章 陷阱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位尷尬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鶯啼第一三七七章 難當都城之重任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六一四章 內河水師不是鹹魚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歲第二百三十五章 衝過去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八百六十九章 蕭家的使者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奮短兵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讓他們失望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楊愔第七百七十三章 會好好考慮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