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

裴子烈鎮守巴郡,蕭世廉鎮守劍閣,守住了巴蜀這向北和向東的兩個出口,這也是李藎忱能夠在巴蜀立足的左臂右膀,而他們所把守的也是巴蜀的命門所在。

李藎忱從來沒有奢望着北周和南陳的注意力會一直都集中在對方身上,而從來不看自己一眼,所以白帝城和劍閣這樣的關隘重鎮是必不可少的,而一員完全對李藎忱忠心耿耿的重將也是不可或缺。

裴子烈當然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可是現在李藎忱向北進攻,很有可能是未來幾年之內和北周最大規模的一次決戰,裴子烈當然不想缺席,但是這畢竟只是他個人的願望,甚至是在動搖整個巴蜀防禦體系的情況下的願望,所以對於裴子烈這種一向穩重負責的人來說,這樣的話當然不好開口。

李藎忱沉默片刻,低聲說道:“想要北上?”

裴子烈這一次沒有猶豫,鄭重頷首:“現在荊州在驃騎大將軍的掌控之下,驃騎大將軍和我們同進退,所以白帝城這邊的防務並不需要太多的兵馬,所以屬下想要將新訓練好的三千新兵配合五百老卒留守白帝城,而剩下的三千老卒北上,這樣既能夠保證白帝城的防務,更能夠支援北面的戰事······”

李藎忱有些怪異的看着裴子烈,讓裴子烈下意識的收住聲音,目光時不時的飄到自己的身上,想要看看自己有什麼變化。而李藎忱笑着說道:“你裴大士怎麼也能說會道了?原來的裴大士可沒有這麼多彎彎繞。”

裴子烈怔了一下,旋即自失的一笑,而李藎忱沉聲說道:“你這一走,可不能單純將這些將士丟在這裡,必須要找一個合適的主將。你看徐修遠怎麼樣?”

裴子烈微微側頭,看向身後臺階上正在和鄭凱源等自己麾下將領低聲交談的徐德言,思忖片刻,點了點頭說道:“世忠,你還真是好算計,恐怕在某說出來請求之前,你就已經如此打算了吧?結果還讓某把請求說出來,好像是某主動要求似的,讓你落了個好人!”

李藎忱如此快的給出了答案,說明之前李藎忱就有這樣的想法,只不過他並沒有說出來,而是讓裴子烈先說了出來。不過李藎忱這麼輕易的就露出了破綻,顯然也並沒有欺騙裴子烈的意思,只是和他開個玩笑。

“徐修遠也算個合適的人選。”裴子烈沉聲說道,“之前的日子裡,他身上的蛻變某可是看的清楚。”

李藎忱緊接着說道:“在建康府他也算是首功了,而且讓他在白帝城,也方便和東邊聯繫。同時更算是讓他獨當一面的歷練了。”

裴子烈看着李藎忱,有些遲疑:“不過世忠,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等於將東面的防務重任都交給了徐德言,而徐德言······”

李藎忱並沒有着急說話,他知道徐德言的身份,一旦讓徐德言鎮守白帝城,就等於承認了徐家在李藎忱團體之中的重要作用,對於李藎忱來說,這顯然也就等於正式引入了江南世家的力量,在團體之中給江南世家留下了位置,畢竟今日有了徐家,以後肯定還會有吳家,還會有其餘的世家。

實際上在李藎忱團體之中,江南世家本來就是存在的,蕭世廉和裴子烈這兩個人都是江南世家出身,只不過現在裴猗和蕭摩訶都已經身在荊州,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團體,和江南世家之間的聯繫已經沒有那麼緊密了。並且只有他們兩個人,江南世家的力量並不算強大,而當徐德言也獨領一方的時候,這個局面自然就會有所改變。

屆時已經和南陳朝廷針鋒相對的江南世家,自然等於最終確立了靠山,可是這樣也勢必會引起本地力量的不滿,巴人能夠得到李藎忱的認可、融入這個團體已經實屬不易,自然不會多說,但是說能保證峽江唐氏不會一點兒意見都沒有?

李藎忱淡淡說道:“某知道,但是現在巴蜀之中峽江唐氏一家獨大,自然不能這樣,讓江南世家攪進來,某覺得唐亦舜和唐正良或許反而會鬆一口氣。”

裴子烈怔了一下,訥訥不知所言。

這一點還真是他沒有想到的。

對於峽江唐氏來說,一家獨大可並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當他們的統帥是李藎忱這樣的人物時候,更得小心謹慎。一家獨大的話以後肯定少不了被李藎忱收拾,所以現在如果李藎忱主動引進幾個其餘勢力的話,對於他們來說當然是巴不得的。

至少這樣就是和別人分享成功,而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畢竟對於能夠一口吞下北周這麼一大塊肥肉,並且能夠繼續從李藎忱那裡獲得信任,峽江唐氏也沒有多少信心。

回頭看了一眼刻意和前面的李藎忱兩人保持距離的徐德言等,裴子烈輕輕的呼了一口氣。自己的想法、思路終究和李藎忱有很大的區別,不過還好自己並不是文官,而是武將。這種勾心鬥角的事情還是讓李藎忱去頭疼吧,現在他需要做的,就是帶着已經等待這一場戰鬥太久的將士們追隨着李藎忱的旗幟北上,將他們當初在綿竹關、在劍閣取得的勝利繼續延續下去!

————————--

漢中城。

“蕭世廉來的倒是快。”看着斥候送過來的消息被轉化爲圖形一一標註在輿圖上,李詢的眉頭緊縮。

身爲韋孝寬身邊最爲信任的將領,他很清楚韋孝寬將自己留在漢中的目的,漢中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關中最重要的側翼。一旦讓李藎忱拿下了漢中,那麼李藎忱兵臨陳倉和陽平關,幾乎可以說將兵鋒頂在了關中和隴西的門戶上,而這些地方是北周的開國之本,是多年經營出來的最富饒的地方,若是這些地方落入李藎忱手中,北周的國力將會受到直接的摧殘。

所以現在李詢肩膀上的壓力很大。

他從關中回來,實際上身邊只有十餘名親衛,而之前留在這裡的韋孝寬部千餘名老卒也派不上多大用處,最多讓他們協助着守城罷了,之所以把他們留下來,也是因爲韋孝寬並不指望着他們可以參與野戰或者攻城。

六一兒童節,希望諸位書友保持童心、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事業有成。弱弱求月票推薦打賞啦!

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九六四章 戰爭,近在咫尺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二零七一章 御駕渡白溝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五百六十二章 龜縮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七百零四章 原諒我的任性第一八四二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一九一零章 鮮卑人的心,也在變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七百八十五章 驅趕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一六四零章 戰爭爆發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張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二七二章 昏君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二二零二章 破敵先鋒第三百八十九章 賣兒鬻女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張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邊的清晨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十二章 接槍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講學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一千五十九章 開皇?大業?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四百九十四章 來不及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一八七九章 當爲將軍擒此獠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二二零二章 破敵先鋒第一三九五章 不服輸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二二二八章 張掖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一八六二章 如果只是醉酒的話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七百二十九章 識時務者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