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克什米爾之鷹(二)

贊普咬牙切齒地道:“那些都是沒開化的土著、流氓、騙子手,平時連衣服都沒得穿,他們不服王化,在先朝就專與我們做對……”

他說得飛快,又夾雜大量土語,聽得翻譯都皺起了眉頭,勉強將意思翻譯出來。

原來,所謂的“克什米爾之鷹”是一個叫做“達孜”的部族,他們位於阿卡山區,而阿卡山區,地勢高峻,正是極品藍寶石的產地。當時的貴霜王朝打下阿卡後,與“達孜”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這個部族的族長“古傑蘭”要求自治,他們認定阿卡山乃神山,反對外人開發阿卡山的寶石……

一說到這事兒,贊普就火大了,他作爲地方官,守土有責,古傑蘭阻撓開發藍寶石資源,不讓藍寶石外運,導致贊普很受先朝的責問,要不是大把大把的銀子使上去,搞不好連這個位子也坐不穩。

他也曾經想收買古傑蘭,可是古傑蘭說了“寧爲天上的山鷹,不爲地上的草雞!”從此,這一部族就以山鷹爲旗幟。

贊普告訴夏侯惇道:“達孜部族有三千名戰士,不過整個阿卡山區所有部族加起來差不多能有三萬人可戰。”

三萬人?夏侯惇眼中燃起熊熊戰火。

……

贊普離開後。大將韓浩沉吟道:“這分明是贊普想借刀殺人,想利用我們去對付古傑蘭。”

夏侯惇冷哼道:“阿卡山地藍寶石是陛下指定要的,陛下的意願一定要得到滿足!”

陳武認爲道:“當然如此!可是這鳥地方環境實在惡劣,古傑蘭佔有天時地利,如果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可能更好!”

韓浩也贊同道:“對呀,大帥(賈詡)進攻其它地方,大部分都是傳檄而定。我們可以先派出使者,與古傑蘭洽談。”

拗不過兩個副手的看法,夏侯惇遂派出使者,前去找古傑蘭談判。

而帝國軍則在Nagimali城駐紮下來,強硬的一面是宣傳帝國法律,打擊犯罪。實施宵禁;溫情的一面是幫助當地人打井修屋子、談話與喝茶(送茶葉)、給當地人免費看病,贈送橄欖球、給小朋友派糖果、小禮物(專門有公費支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集中人手,將大街打掃了一次(雖然很快再會變髒)。

帝國軍平易近人,很快得到當地人的歡心,而當地官府在贊普地領導下,也迅速向帝國的要求*攏,向着爲民衆服務的方向發展。

最重要的就是儘快改善當地綠寶石礦的生產,把綠寶石販出去,帝國得到寶石。當地得到實利,改善生活。

經過清點。周邊的礦山地分成是贊普足足佔了百分之五十,其它本地富豪佔了百分之二十。而原來貴霜王朝的貴人佔了百分之三十。

如今貴霜已亡,那30%當然作廢,加上贊普爲討好帝國,讓渡了百分之十,其它富豪讓出百分之五,如此帝國的華商不費吹灰之力,就足足可佔45%的大數,讓帝國十分滿意。

由於帝國法律禁止男奴隸。贊普就宣佈赦免了他的礦山中所有奴隸,他們改爲平民。

順着帝國給他的臺階。贊普把責任全推在先前的貴霜王朝身上,他口口聲聲說:“仁慈仁義的帝國的到來,讓所有人都得到陛下的恩澤!皇帝萬歲,帝國萬歲!”

在他地主持下,一批奴隸代表於皇帝的龍像注視下取得了脫籍證書,他們沒口子地感謝帝國。而整個礦區地奴隸,也全部脫籍,如此他們處於帝國法律的保護下,生活和工作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

一個星期之之後,使者才返回城中,告知古傑蘭說了“歸順帝國可以,但要滿足以下條件”!

提出的條件是:“一、殺贊普以謝國人;二、阿卡是神山,不容外人進去開發,僅可由部族自行開發;三、允許部族自治。”

部族與贊普有着深仇大恨,這贊普屠殺族人,褻瀆神山,要求殺了贊普理所當然。

他的條件,帝國一個不能答應,以帝國的標準看來,贊普確實有罪,然他歸順以來,做的一系列事情都讓帝國滿意,帝國不能殺他,要樹他做典型呢。

第二個條件純屬胡鬧,自行開發?要是他們一年開發出一個寶石來,那可怎麼辦?

允許部族自治,想都不要想了,帝國從來沒有這方面的先例,帝國要示實管,這是皇帝陛下定下的方針,誰能違反?

……

一來一往的交涉,足足花了一個月,最終談崩,本來帝國軍想哄騙古傑蘭出山,但古傑蘭油鹽莫進,帝國軍只得往阿卡山區進軍。

而在“達孜”部族,爲迎戰帝國,古傑蘭定下了作戰戰術,他高深莫測地道:“鷹,就是要在天空上飛翔地!”

衣着襤褸的部族戰士撥出彎刀憤怒地道:“決不放過膽敢褻瀆神山地人!”

呼聲響徹雲霄,引發山崩……

……

這山崩很快就落在了帝國部隊的頭上。

帝國部隊進山前,在山口處看到了藍天白雲,雪山森林,紅色的松柏,綠色的草甸,山谷中流淌的溪水,低窪處盛開的一簇簇鮮花,浩瀚的湖面,低飛的水鳥,以及那微風吹動的波瀾……

何等的美景!可是進山後,路況糟之又糟,道路漸漸向高處延伸,一直迤盤旋於高山峻嶺和寬壑深谷之間。經常有雨夾雪,道路年久失修,弄得坑坑窪窪。有些地方,氣候非常惡劣,幾乎每天晚上下雪,而白天太陽一出來,又全融化了,所以路泥濘不堪,深可及膝!通過時需要費上九牛二虎之力,人扛馬拉,方可將物資運送過去,往阿山掐架的人幹過後沒有不罵的。

先前向Nagimali城

道路和現在比起來,那真是小CASE了。

地形的險峻和複雜加上覆雜多變的氣候帶來的問題極多,走着走着,前面一大段路沒了,是塌陷下深溝了,於是部隊只得另覽它路,要不就得伐木修起棧道。

由於地勢高,自然災害條件充足,泥石流、塌方、滑坡、飛石、雪崩一系列的災害發生,讓整條道路變得支離破碎,簡直是體無完膚!

除了地形,天時也不容樂觀,通常海拔每升高150氣溫下降一度,谷底和山頂,同一時間內溫差可達15~20,5000左右常年下雪。部隊往往同時需要防暑和禦寒。

峽谷中雲霧多,空中低雲與山坡、高地連接成霧,能見度一般有時不足一公里,溼度極大,你行在山路上,白雲在你身邊飄,伸手就能摸到,看上去極富詩意,然而你會從裡到外都是溼漉漉的。長時間後,你的小DD:.|不足道的小東西,在正常溫度下它們乖得象幼稚園的小寶寶,可是在這裡,很快你就會癢得彷彿……可恥啊!丟臉啊!一些嚴重者,軍醫也沒辦法,說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讓他們露出了……

帝國軍從來都是不信邪的,發揮大無畏的精神,讓高山低頭,讓流水俯首!先前在沒有出發前。部隊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地訓練:山地作業。他們攜帶有大量登山開路器材和山地用輕便架橋器材,有投射弩槍、索具、斧頭、鋸、鏟子……使用旗語和搜救犬,另外,贊普送的牲口派上了大用場,它們體形小,更合適在山路中行走。

於是帝國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發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困難難不倒我們英勇的軍隊。

從山泥中用雙手挖出一條路,在深澗上搭出一座橋,他們使用搭橋技術,搭出一座繩橋,晃晃蕩蕩,腳下就是幾百米的深溝。跌下去屍骨無存,可是士兵們還是做到了,將牲口蒙上眼睛,一匹匹帶過去。

然而,高原病也就不期而至。

越是勞累,病得越快,一點小問題可能引發大病,在平地上可以加班加點,在這兒則必須依足科學精神,你原本的身體再強健也不定有用。

看到年輕的戰士躺在牀上。燒得滿臉通紅,痛苦地扭動着。嘴裡胡言亂語,喊着“MAMA”的情況。軍官們個個心如刀絞。

軍醫滿頭大汗,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讓戰士退燒,最後還是僱傭的一個當地人用了當地土方,才把戰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於是發出軍令,不能讓部隊太疲勞,保證休息、營養。

一大奇觀出現了,後面進山地帝國軍隨軍帶着擠奶的山羊、母馬、母驢上路。它們通通歸僱傭的當地山民照料,擠出奶汁。供應軍隊。方圓百里的母雞被帝國軍收羅一空,集中一起辦起了養雞場,生下的雞蛋小心地包好,由民夫、山民挑着或者用牲口運輸供給部隊,儘量做到蔬菜、水果、肉食等樣樣齊備,在行進的間隙中均有奶粉或鹽開水供應,茶更是不缺。軍隊做了充分地準備,甚至還帶有初期的“高壓鍋”去煮食。

代價之一是我們花了大價錢,幾乎本地的青壯山民都被僱傭一空,運輸物資,讓士兵的身體健康得到了充分保證,造成高原病的發病率下降不少。戰爭打的就是金錢,一點不假。

代價之二是辦事效率慢了,時間大量流逝。

“達孜”部族的攻擊開始增多,帝國軍充分地領略到“鷹的攻擊”:從天而降的攻擊。

“達孜”部族高度崇佛,佛曰不可殺生,但他們又要保衛鄉土,所以他們並不與帝國軍面對面的交戰,而是進行沒經申請地高空墜物:石頭、箭枝!

與先前的警告相比,先前也是扔石頭,那是薄薄地往地上扔上一層,稀稀疏疏,現在扔石頭到路上,是成堆扔下,厚厚地一層。

然則他們極爲厚道,每次攻擊前居然警告一下,得到信號的帝國軍連忙閃開,眼睜睜地看着天上掉石頭,將道路遮擋住,幾乎沒有被活埋地現象,唯有手辛苦而已。

部族大有道路文章可做,沿途多處地方,大丟石頭,累得帝國軍夠嗆。

要說起來,他們有很多制我們的手段,例如夜晚宿營,山路狹窄,能放在哪裡紮營?許多時侯都處於山峰山頂的攻擊範圍,部族遂來攻擊,他們依舊在攻擊前先行警告,待我們驚呆跳起來,石頭也就落下來了,我們能夠避開的話,帳篷可全被埋在石堆裡啦!

更糟糕的是晚上昏暗,時有軍卒不小心失足,掉下深不見底的懸崖,那撕心裂肺的聲音在夜間傳出來,聽到大家膽戰心驚,兩腳顫顫!

在一處險要地方,一邊山壁,一邊深溝,我們看看部族做了什麼好事?!

他們知道帝國軍行路困難,就好心爲帝國軍平整了一段路,弄得十分密實,弄得太好了!傾角達30度以上的道路!然後他們明.;+出現在山壁上,據險而守。

這回是精確打擊,手執石頭,過來一個砸一個,過來兩個砸一雙!

看得帝國軍面面相覷,作聲不得。

這一帶山風猛烈,向上放箭,準頭極差,根本不起作用。

陳武是先鋒官,帶領部隊,累得夠嗆,幾乎耗盡力氣,從另一面上得山壁,部族人早就撤走,僅僅在地上插了一塊木頭,上面畫了一個大大地豬頭……

這打的是什麼鳥仗啊?敵人都沒得見一個,有力無處使地帝國軍心火大盛,涼茶的消耗量暴增。陳武則說:“看到兄弟部隊殺人放火做得不亦樂乎,爲什麼這麼倒黴的事,我們會遇上?”

不過隨着帝國軍一天天抵近神山,“達孜”族的抵抗開始趨於激烈,他們極爲聰明地把打擊的力道放在了我們的輜重部隊上!

第90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二)第34節 拳王賽第54節 紛爭、潛流(二)第46節 大前門開第11節 鏖兵克爾曼第63節 殺豬記、有海盜!第55節 紛爭、潛流(三)第13節 破溫州部第19節 攻陷上隘口第15節 在風暴中……第8節 定鼎貴霜第71節 攪屎棍第20節 上天朝聖第45節 愛麗芙娜達第22節 痛擊棒子第3節 羅馬內戰(二)第41節 最高危機第3節 天子南巡(一)第15節 消滅彌加第28節 印第安之王(六)第7節 經營北方江海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第29節 收官-----關公在諶離第44節 夢露佚事第17節 居仁堂會議第86節 螞蟻搬大象(二)第27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一)第41節 大進軍第25節 輕取木鹿大王第41節 滿街出售絞肉機第6節 破城第22節 痛擊棒子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34節 對日耳曼統治的對策第48節 一場接一場第14節 離奇經歷第32節 絕色雙姝第46節 辛巴德歷險記(一)第85節 螞蟻搬大象(一)第7節 狄羅德瑪第20節 何不用金磚打人?帕爾米拉城第71節 破邪馬臺國第4章 17節閒話第53節 元宮秋(一)第62節 暢遊金字塔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60節 羅馬蒸汽機第22節 美人計(二)第47節 最後解決(二)第22節 美人計(二)印度古國與宗教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24節 統治阿三第16節 皇后閱兵第68節 發羅拉城的元老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29節 豔后現世(二)第19節 大舉進攻(一)第29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一)第44節 魔王大變身第3章 番外話第15節 大戰略第60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二)第21節 勝利進城第59節 羅馬新生活(二)第10節 航渡中第16節 令人不得不服的棒子第43節 城牆爭奪戰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74節 希臘有戰火(四)第22節 皇帝當強盜(三)第11節 巨p的阿三第9節 龍遊大江第4節 三個乾女兒(一)第31節 馬家遊江南(二)第35節 洛神封后第10節 吞併日耳曼(六)第13節 克什米爾之鷹(三)第25節 輕取木鹿大王第22節 美人計(二)第29節 波斯了局(二)第16節 風暴過後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9節 激戰西喀斯鎮(一)第16節 風暴過後第34節 什麼禮物?第1節 和尚來了第42節 都解決了第35節 再幹一票(一)第4節 三個乾女兒(一)第5節 天時到了第38節 開國大典第31節 溼婆李第37節 名將之路(二)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1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節 波斯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