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三個階段

而在撤消人民公社建立鄉體制的過程中,經濟條件好,特別是工商業發達的地方則撤社建鎮。

在這個過程中,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就沒急着恢復“鎮”這個編制,而是建立了區公所,就跟如今仁義的情況一樣。

所以說北斗地區只要有了區公所,那麼人民公社就等於名存實亡了,因爲當初是在撤消區公所,以及鄉鎮編制之後,這才建立的人民公社。

1982之後,華夏的體制主要是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撤社並鄉、撤區並鄉、撤鄉並鎮。”

第一個階段就遇到了難題,光是重設鄉體制就花了兩年多時間。並且鄉體制恢復後,縣政府就給跪了,因爲平均一個縣都有近百個鄉,比如仁義縣就有九十二個。而鄉雖然是由人民公社轉變而來,但是以前公社多簡單,農民沒有土地,公社管着生產大隊就ok了,但是等分到土地之後,就等於加重了政務,每一戶都得單獨管理,縣政府累得跟狗似的,也搞不定啊。所以區公所就有了市場。

區公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幫着縣政府管理剛剛從社建成鄉的體制,因爲這需要一個過度的管理過程,但是鄉實在太多了,即便通過區公所,管理起來也不方便。

如此就有了第二階段的“撤區並鄉”,也就是撤消一些區公所,把一些小的鄉合併,以此來減少縣政府的政務,這個過渡期,鄉的總數從全國八萬多個。減少到了五萬多個。

但隨着經濟的發展。鄉的數量即便減少後。也仍然太多了,如此就有了第三階段的“撤鄉並鎮”,鄉的數量繼續減少,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鄉的數量已經不到三萬,最開始的時候數量可是接近九萬,減少了近三分之一。

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全國還仍然保留着七百多個區公所。

到了三十年後。有些地區,也仍然還保留着鄉的編制,但是大部分地區已經沒有鄉了,縣級以下,就是鎮這個編制。

也就是說,撤區不一定會建立鎮,但是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就有可能在這過程中建立鎮,但是撤鄉,一般情況下就會合併成鎮了。

比較落後的地區纔會經歷三個階段,發達地區直接一步到位或者是兩步到位。

區、鄉、鎮。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比較複雜,因爲區有可能化成鄉。鄉也可能組合成區或是鎮,同時區又等於鎮又或是比鎮更大,而鎮卻又可能等於某個比較大的鄉……每個地方的內部政策,以及經濟發展,地理環境不一樣,在改制階段中,都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搞的。

而北斗地區的路還有很長啊,先別說設立鄉的編制,光是目前設立區公所都是一拖再拖,還得等上面最終的政策出來。

以方大軍的估計,就算他把北斗的經濟帶動起來,怕也逃脫不掉三個階段的命運,因爲全縣、全市、全省的政策擺在這裡,他不可能在這大山中自己搞出一個特區來。

但他也沒必要去改變,因爲仁義的區比鎮更大,川內一個縣一般是二十個鎮的編制,如今仁義才十二個區,差不多現在一個區相當於是兩個鎮的面積,王宏文的年紀,還可以幹上十幾年,多了不說,只要給他幾年的保護時間,他有信心成長起來,這就足夠了。目前他的根基太弱了,離不開官方的保護。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王宏文上位的情況下,距離元旦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等把蜂窩煤的市場擼出個開頭,他就會把心思放在怎麼幫助王宏文上位這方面。

甚至他還有一點野心,北斗範圍目前七個公社,雖然佔地很大,可是人口太少了,佔據的主交通地段也太少,都是往兩邊的大山中去延生。

而北斗距離新場鎮中間相隔着一座山脈,其中有兩個公社,這兩個公社原本是屬於新場範圍內管轄,在他的計劃中,如果這兩個小公社也納入北斗的範圍,那麼他就直接可以面隊新場那條線上三個大鎮,即三個區公所的市場。

而且這個山脈的盡頭,已經和鋼鐵小鎮接壤了,這又等於是一個超級區公所,再加上北斗,這一片,就等於五個區公所連接了起來,等於佔據了仁義小半的範圍市場和資源。

他只要鞏固了這五個區,加上和鎮西區的書記關係交好,就等於打下了仁義一半的江山,只要他中途沒有悲劇,那麼拿下另外六個區那是遲早的事情。

最後整合十二個區,攻入縣內市場,把仁義徹底變成他的根基和主場,打下了一個大縣的堅實基礎,這對於他往後的道路就擼順了,

這個計劃是可行的,也算是一步一個腳印,他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去實施,而且別忘了,鋼鐵廠在三十年後,年銷售額破了百億,利潤也有二十個億左右,但是沒辦法,別人是國企。

但他的目標也是往這方面靠齊,對於上輩子拿着幾千元薪水的他來說,挑戰性非常大啊。光靠超過這時代的見識還遠遠不夠,必須要自己付出努力。

當然在鋼鐵廠改制的時候,他也會想辦法參上一股,爭取多拿點股份,不求賺錢,但求一個身份問題,只要拿到了鋼鐵廠的股份,以後就是想跪也不太容易,不敢說省政府,市政府多半會保他。並且也可以拿下一個人大代表的身份。

但鋼鐵廠的改革估計得九十年代去了,現在談這些還太早,他現在的身份和資本也沒資格去參上一股。

想到這裡就出聲問道:“徐工,你說王書記上位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話問得有些冒失,但兩人除了工作關係,也多了朋友的關係,此時也只是兩個人商談,對與不對,不用太過計較。

徐榮想了想,這才說道:“非常大,但是現在我比較擔心的是,北斗的楊書記到現在都還沒出招,你說你們這邊兩個廠長鬧的動靜這麼大,聯合了五個公社一起搞,都已經一個月時間,北斗居然沒什麼反應。

你也知道我是技術出生,對於這裡面的門道也不是太清楚,在農業局裡我也屬於是中立派,所以也不太清楚楊書記的關係網,但體制內的秘密並不太多,我還是能打聽到一些。”

“哦,怎麼說?”方大軍追問道,其實他這是在幫王宏文問,王宏文和徐榮的關係,更多的還是靠官場上的職位來維持,說話會不方便。他就不同了,他又不是體制內的,甚至連選舉權都還有。

徐榮吞吐了口煙霧,這才一臉深思的說道:“楊書記和縣裡的一個副書記關係走得比較近,這事估計你們王書記也清楚,所以你呢,就不要在這方面有什麼想法了。

除非你能搭上新來的一位副書記的線,不然的話,就要看你們王書記的本事了,當然,水泥廠的建立,也會爲王書記拉到了一些政績,但就怕有時候政績並不等於高升。”

“新來的副書記?”方大軍來了點興趣。

“呵呵,你現在別考慮那麼多,不是我打擊你,即便你現在多少也算是個廠長,但跟縣書記不在一個層次上面。”徐榮認真的說道。

這話雖然不太中聽,但方大軍也有自知之明,面子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掙的。

但他還是回了句,“那到未必!元旦的時候,縣文工團是不是會表演節目?”

徐榮一徵,這思維有點太跳躍了吧,剛還在談區公所,轉眼就給跳到文工團了,這兩者之間有關係嗎?

第271章 試探第201章 擼順第76章 三個女兒一起第345章 正月裡第166章 刺激消費第271章 試探第194章 出發第369章 引進熱第277章 推脫不掉第167章 糧食危機第336章 走馬上任第75章 落實第146章 偷得半日閒第365章 八月第274章 默許第158章 文藝青年第234章 欲罷不能第310章 教育第60章 的確良第192章 逛書店第213章 合作模式第379章 一九八八第190章 暗戀對象第237章 王家姐妹的吃驚第340章 稅收變化第272章 說破第20章 大功告成第225章 事後安排第52章 山上的學校第369章 引進熱第340章 稅收變化第15章 節操何在第214章 全面開花第270章 魔鬼身材第313章 所見所聞第366章 壞人第297章 冬至第155章 二流子第118章 掃還是不掃第100章 敗家行爲第82章 那年,二八大鳳凰第282章 盛況第266章 如何面對第322章 楠木 村第250章 回家第155章 二流子第320章 水庫第114章 方廠長第91章 遇到難題第181章 一二三,茄子第162章 一家團聚第166章 刺激消費第303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9章 轟動第99章 井縣第371章 晚了一步第297章 冬至第88章 刺梨兒第265章 身世揭曉第147章 那年,第一次看電視第195章 臥底?第342章 年終第303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235章 是夜,男孩成了男人第193章 所見所聞第297章 冬至第262章 松花皮蛋第295章 十二個鋪面第1章 1982年的肉票第137章 三轉一響第48章 強悍的購買力第378章 聯合第60章 的確良第254章 無可替代第132章 制定規則第186章 石子廠第53章 蜂窩煤第295章 十二個鋪面第236章 治腎虧,不含糖第147章 那年,第一次看電視第327章 清涼幽香第36章 下鍋趴、甑子飯第343章 過年了第176章 表明心跡第192章 逛書店第196章 第一個鋪面第209章 抵達市區第51章 農業標兵第355章 當爹了第327章 清涼幽香第341章 張燈結綵第227章 長牌第327章 清涼幽香第267章 習慣成自然第189章 挖牆角第241章 豪賭第219章 收穫巨大第372章 一九八六第159章 大喜訊第296章 喜歡吃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