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屏障

美國不顧中國的反對,悍然爲印度提供軍事援助,不但影響了交戰雙方,還影響到衆多正在觀望的國家。

只是,這些國家的反應並不一致。

到北京時間十三日中午,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與緬甸要麼明確表示支持中國的戰爭行爲,要麼向印度宣戰,隨後菲律賓官方也表示,支持中國的正當要求。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與斯里蘭卡等四個南亞國家卻保持了沉默,沒有立即表明立場。

這些國家的態度與立場,完全可以理解。

東北亞與東南亞地區遠離戰場,與印度沒有多少厲害關係,在經濟上也沒有往來,因此不用承擔戰爭後果。不管戰爭的結局如何,這些國家受到的影響都微乎其微,及時表態支持中國,才能獲得更多的好處。退一萬步,就算中國戰敗了,也會死守東北亞與東南亞,不會在戰略上做出重大讓步,所以這些國家不大可能受到美國的威脅,部分國家,比如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還需要中國提供更加充分的安全保證,也就需要通過表明立場,獲得中國的援助。

相反,在美國有所行動後,南亞國家中,除了巴基斯坦,都有點瞻前顧後。

原因很簡單,如果美國參戰,必然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南亞肯定是主戰場,爲了避免遭受戰火荼毒,南亞國家必須更加小心謹慎,在戰局明朗之前,保持相對獨立的對外政策是最爲明智的選擇。

當然,也不能說,這些南亞國家並不支持中國。

斯里蘭卡與孟加拉國依然承諾向中國開放軍事基地,允許中國利用其軍事基地,打擊印度境內的目標,尼泊爾也已向中國開放領空,而且很有可能在中國陸軍的地面部隊參戰後開放領土。

對中國來說,這種支持已經足夠了。

再說了這幾個南亞國家的國力與軍力都非常有限,孟加拉國只有一支人數不到五十萬的陸軍、裝備極爲落後,斯里蘭卡連一支像樣的軍隊都沒有,尼泊爾的情況更加糟糕,中國也不指望它們能提供多大幫助。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的行爲對交戰雙方,特別是雙方艦隊的影響最大。

十二日夜間,辛巴也收到了印度海軍司令部發來的消息,得知美國總統正在積極推動援助法案,大批美軍裝備即將運往迪戈加西亞,然後由快速運輸船送往印度,因此在接下來的一週之內,艦隊的主要職責就是盯住特遣艦隊,阻止特遣艦隊進入西印度洋,確保從迪戈加西亞到印度本土的航線暢通無阻。至於在印度洋上活動的中國潛艇,美國肯定會安排護航戰艦,即便美國不安排,印度海軍也能動用反潛巡邏機掃清航道上的障礙,不需要艦隊提供額外幫助。

說得直接一些,印度艦隊的主要使命,就是在此之前不要與特遣艦隊決戰。

對此,辛巴心領神會。

在雙方實力勢均力敵,都有能力給予對手致命打擊的情況下,只要印度艦隊還在印度洋上活動,特遣艦隊就不會前往西印度洋,更不會貿然攻擊運輸船隊,因此存在的印度艦隊就具有最大的戰略價值。

如果與特遣艦隊決戰,除非擊敗特遣艦隊,不然印度都將丟失制海權。

結果顯而易見,在安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美國肯定不會讓船隊前往印度,也就無法爲印度提供援助。

道理很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肯定有很大的難度。

首先,特遣艦隊不會一直呆在東印度洋上,特別是在美國已經有所表示之後,會想方設法的前往西印度洋,封鎖迪戈加西亞,阻止美國船隊前往印度,而且這也是逼迫印度艦隊前來決戰的最佳辦法。

其次,美國國會能在什麼時候通過援助法案還是個未知數,因此誰也不知道要在什麼時候與特遣艦隊決戰。如果一直拖下去的話,印度艦隊的處境將變得非常不利,因爲特遣艦隊將獲得足夠的時間來搜索整個印度洋。

最後,印度艦隊根本無出可去,既不能進入孟加拉灣、又不能前往阿拉伯海,與特遣艦隊周旋就只能向南航行,進入印度洋腹地。如果在遠離印度本土的地方遭遇特遣艦隊,後果更加難以設想。

綜合考慮這些情況之後,辛巴決定率領艦隊前往馬爾代夫羣島。

不管怎麼說,馬爾代夫依然是中立國家,沒有向中國提供軍事設施,也沒有明確表示支持哪一方。更重要的是,馬爾代夫是一個“不設防”的國家,只有一支用於維持國內秩序的準軍事力量,沒有正規軍隊,更沒有空軍與海軍,因此很難及時發現印度艦隊,也就不會暴露行蹤。

此外,馬爾代夫離印度本土足夠近,即便是其最南端的島嶼,到印度本土的最近距離也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內,因此印度空軍的戰鬥機能夠提供全程掩護,而且印度海軍的反潛巡邏機能夠擔負起大部分偵察任務。

最重要的是,特遣艦隊前往迪戈加西亞的話,就得從馬爾代夫羣島附近經過。

也就是說,印度艦隊可以在這裡守株待兔,等着特遣艦隊送上門來,然後出其不意的發動攻擊。

想好之後,辛巴就讓艦隊轉向前往馬爾代夫。

因爲大部分戰艦都是常規動力,所以印度艦隊的航行速度並不快,只有二十二節。

以這個速度航行,到達馬爾代夫羣島後,才需要進行燃油補給。如果加快航速,那麼在此之前就得進行補給。

這個時候,特遣艦隊正在全速向西航行,航速高達三十三節。

也就是說,每過一個小時,兩支艦隊之間的距離就將縮短十多海里,而在此之前的直線距離是二千三百多公里。如果雙方都不改變航向,也不調整航速,十多個小時後,也就是十三日上午就能縮短到兩千公里以內。只要特遣艦隊派出的偵察機飛對了方向,十三日下午戰鬥就將打響。

當時,牧浩洋並不知道印度艦隊在哪,但是直覺告訴他,印度艦隊要麼已經到了馬爾代夫羣島,要麼正在趕往馬爾代夫羣島。正是這個直覺,讓他命令艦隊全速向西航行,尋找決戰機會。

冷靜下來後,牧浩洋發現,這不僅僅是直覺,而是根據實戰經驗做出的判斷。

在廣袤的印度洋上,除了東北方向的東南亞羣島與靠近非洲大陸的幾座島嶼外,最顯眼的就是馬爾代夫羣島了。從地理形成上講,迪戈加西亞也是馬爾代夫羣島的一部分,只不過被人爲的分開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馬爾代夫羣島就是分割東西印度洋的屏障。

如此一來,如果印度艦隊打算阻止特遣艦隊前往西印度洋,就會守住馬爾代夫,在這裡構築一道海空防線。在美國已經向印度提供了一批戰鬥機,而且即將爲印度提供更多軍事物資的情況下,特遣艦隊前往西印度洋已是鐵板釘釘的事情,因此不管之前在幹什麼,印度艦隊都會前往馬爾代夫羣島。

問題是,馬爾代夫羣島南北長約一千三百公里,東西寬約兩百公里,由大大小小數十座島嶼與環礁組成,總面積近百萬平方公里,有足夠多的地方供艦隊隱藏,要在這裡找到印度艦隊並不容易。

更大的問題是,部署在孟加拉國與緬甸的反潛巡邏機根本飛不過去。

雖然可以利用巴基斯坦的空軍基地,但是中國海軍沒有在巴基斯坦部署反潛巡邏機,臨時部署的話,至少需要好幾天來轉移後勤保障設備。幾天之後,恐怕就不需要反潛巡邏機來搜尋印度艦隊了。

也就是說,在馬爾代夫羣島這邊,特遣艦隊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作戰。

相反,印度艦隊卻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護與支持,甚至能夠動用岸基航空兵打擊特遣艦隊。

此消彼漲之下,特遣艦隊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章玉廷明確提到,如果印度海軍首先動用反潛巡邏機,發動超遠距離導彈攻擊,就算威脅不是很大,也能耗掉護航戰艦上的大半防空導彈,印度艦隊至少能發動兩次空中打擊,而特遣艦隊的防空力量根本無法在一次交戰中,應付三個波次的反艦導彈攻擊。

顯然,印度艦隊不會讓特遣艦隊撤回去補充彈藥。

果真如此的話,就算能夠殲滅印度艦隊,特遣艦隊也會遭受重創。

當時,章玉廷提議轟炸印度本土南部的海軍航空基地,即設法讓印度海軍的反潛巡邏機無法升空。只是,牧浩洋當即否決了這個建議,因爲這極有可能導致特遣艦隊暴露行蹤,提前遭到印度艦隊打擊。更重要的是,即便印度海軍的反潛巡邏機不再是威脅,印度空軍的戰鬥機也能發揮作用。

深思熟慮後,牧浩洋認識到,直接開赴馬爾代夫羣島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原因很簡單,這是印度艦隊選擇的戰場。

十三日凌晨,在與章玉廷商量之後,牧浩洋下令艦隊轉向南下,遠離印度本土,然後再前往馬爾代夫羣島。

只有拉開距離,才能避免遭到印度岸基航空兵的襲擊。

當然,這需要在路上花費更多時間。

第89章 統一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4章 各算各的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11章 矛盾心態第87章 人挪活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82章 理論突破第33章 拉幫結派第21章 粒子風暴第32章 分兵攔截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50章 大無畏第167章 預見性第13章 新兵能戰第54章 突然襲擊第53章 生存競賽第61章 動力革命第39章 去臺灣第47章 證據第219章 火線第34章 中流砥柱第48章 反潛戰第8章 倒計時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3章 敵後營救第58章 戰爭餘燼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6章 愈演愈烈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88章 十字路口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30章 緊急攔截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73章 共同化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219章 做徹底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77章 太有主見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19章 做徹底第92章 怎麼打第98章 嚴陣以待第82章 巴軍出擊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4章 昏了頭第46章 逃命第233章 蠶食第204章 小人物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33章 最後反擊第66章 不可避免第66章 不可避免第45章 越界第50章 大無畏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99章 進退兩難第98章 戰略轟炸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35章 軍事政變第51章 時間點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204章 小人物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71章 以進爲退第87章 人挪活第81章 臨時調整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20章 多面手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61章 唯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