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妥協

按照計劃,陸軍應該在三月一日發動進攻,可是受空中打擊不理想影響,直到三月五日也沒能確定進攻時間。

當時,還有一個較爲突出的問題,即與巴基斯坦陸軍聯合作戰。

可以說,只要說到聯合作戰,就是個問題。

別說地面部隊,在海洋戰場上,中巴兩國的艦隊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巴基斯坦海軍主張重點打擊印度沿海城市與港口,中國海軍則認爲應該以戰略封鎖爲主,沒有必要擴大打擊範圍。

在地面戰場上,這個問題更加突出。

二月二十七日,戚凱威就到了伊斯蘭堡,在這裡建立了中巴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並且親自擔任總司令。

問題是,在制訂進攻方案的時候,戚凱威與巴軍總參謀長有很大的分歧。

戚凱威的目的很簡單:攻佔新德里,扶持親華政權,然後武裝一支印度軍隊,讓其與前政fǔ軍打內戰。說得直接一些,就是以攻佔印度首都的方式,儘快結束大規模地面戰爭,減少戰爭損失與傷亡。

可是,巴軍總參謀長則認爲,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按照巴軍總參謀長的意見,巴基斯坦陸軍將首先攻佔整個克什米爾地區,徹底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然後在南面的吉爾吉拉特邦地區用兵,攻佔與印度存在爭議的卡奇地區,最後纔是進軍新德里。

顯然,巴軍總參謀長提出的方案,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如果按照這套方案打的話,戰爭肯定會持續半年以上。別的不說,在巴軍攻佔了克什米爾地區之後,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把主力部隊全部轉移到南部地區,並且完成後勤保障方面的調整工作。即便進攻行動十分順利,也要在地面戰爭打響五個月之後,纔有機會進軍新德里。

用一個月時間攻佔新德里,顯然有點倉促。

爲此,雙方爭論了好幾天。

三月一日,一支由四十艘超級貨輪組成的船隊到達卡拉奇,送來了第十三集團軍的大部分主戰裝備,以及近千萬噸作戰物資。在接下來的三十天之內,還將有兩個沒有換裝的集團軍到達。

也就是說,戚凱威打算在西線戰場上投入三個集團軍。

毫無疑問,這是一支足夠強大的作戰力量。

要知道,三個集團軍的總兵力接近二十萬,而巴基斯坦陸軍的總兵力還不到六十萬,印度陸軍在戰前的總兵力也就一百多萬。如果算上中國陸軍的裝備與素質優勢,三個集團軍足以打垮印度陸軍。

說得簡單一些,戚凱威已經準備拋下巴基斯坦陸軍,單獨在西線發動進攻。

問題是,在政治上,這根本辦不到,因爲不管是牧浩洋、還是黃瀚林,都不會讓他拋下巴基斯坦陸軍。

直到三月五日,在牧浩洋出面的情況下,戚凱威才與巴軍總參謀長達成協議。

按照這份得到雙方承認的協議,中國陸軍主要在北部地區作戰,巴基斯坦陸軍主要在南部地區作戰,只在北部地區保留四個師的兵力,並且負責中國陸軍的所有後方補給運輸,即動用巴基斯坦國內鐵路網,把送到卡拉奇的物資運往北部地區,再由中國陸軍的後勤部隊送往前線。

進攻開始後,中國陸軍在向新德里推進的時候,將順帶攻佔新德里北部地區,切斷印度陸軍與克什米爾地區的聯繫,圍殲克什米爾附近的印度軍隊,然後由巴基斯坦陸軍的四個師掃‘蕩’克什米爾地區。

南方戰場上,巴基斯坦陸軍將同步進攻卡奇地區,牽制該方向上的印度軍隊。

這樣一來,如果印度陸軍死守新德里,巴基斯坦陸軍在南方的進攻將變得輕而易舉,根本不會遇到多少麻煩。如果印度陸軍放棄了新德里,中國陸軍將在佔領新德里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沿新德里到卡奇灣的鐵路線推進,攻佔沿途的重要城市,並且建立一道把印度西北部地區分割出來的戰略防線,協助巴基斯坦陸軍攻佔卡奇地區,再謀求沿恆河向東推進,攻佔恆河平原。

事實上,戚凱威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印度軍隊不可能放棄新德里。

原因很簡單,只要新德里淪陷,印度就算戰敗了,即便印度政fǔ轉移到其他地區,也很難改變最終結局。

當然,這不僅僅有軍事與政治上的因素,還與印度的國內環境有關。

要知道,在二零四零年之前,中國都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國,還是印度最大的商品出口目的地。可以說,超過三分之一的印度人與中國有經濟上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全球自然災害期間,只有中國無償爲印度提供了大批抗癌‘藥’物,還向印度派遣了醫療援助人員,幫助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可以說,在此之前,就算中印關係算不上密切,兩國的民間往來也足夠頻繁。

在投靠美國,與中國對抗的問題上,印度國內的很多民衆都持反對意見,並且因此導致在二零三八年之後,印度連續更換了七屆政fǔ,平均每屆政fǔ的任期不到一年,可是每屆政fǔ都奉行親美政策。

和平時期,印度民衆無法影響到受家族控制的印度政局。

可是在戰爭時期,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只要中國軍隊攻佔了新德里,扶持一個得到民衆支持的親華政fǔ,那麼印度政權的合法‘性’就將受到考驗,誰也不能保證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印度民衆是否會支持前政fǔ。如果民衆集體倒戈的話,那麼印度要打的就不是抵抗中國入侵的戰爭,而是一場大規模內戰。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主要戰略取向。

在制訂戰爭計劃的時候,牧浩洋就明確提到,要想長期佔領像印度這種國土面積達到三百萬平方公里、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佔領行動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承受巨大的軍事與經濟損失。別的不說,如果佔領印度全境,至少需要部署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而中國陸軍與陸戰隊的總兵力也就只有八十萬,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在海外部署一年的‘花’費就高達數萬億元。真要變成這個樣子,中國不但不可能獲得戰爭紅利,還會被這場戰爭拖垮。

顯然,這也是美國想要達到的目的。

爲此,就得避免佔領印度,而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攻佔新德里之後,扶持親華政權,組建新印度國防軍,然後讓印度人打印度人。雖然這麼做,會大大降低戰爭紅利,而且長期內戰會使中國很難利用印度市場,但是中國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將大大降低,對於即將到來的中美全面戰爭有很大的幫助。

事實上,在這場戰爭之後,印度的戰略地位也將大大降低。

說得直接一些,就算不佔領印度全境,在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之後,印度都很難在幾年之內恢復元氣,因此印度不再具有影響中美平衡的戰略價值,而將變成南亞地區最貧窮、也是最無足輕重的國家之一。

至少在未來十年之內,印度沒有多少戰略價值。

至於十年之後,恐怕中國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利用印度,而是如何修復與美國進行全面戰爭之後的創傷,或者是如何徹底打垮美國。

綜合這些因素,得出的結論就是,必須儘可能的縮小大規模地面戰爭的範圍。

也就是說,迅速攻佔新德里是中國陸軍必須實現的戰略目標,而任何違背這一目標的作戰行動都沒有價值。

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國不得不向巴基斯坦做出妥協。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當時牧浩洋已經向巴基斯坦做出承諾,只要巴軍能夠攻佔卡奇地區,中國就不會在戰後強調這個問題,即默認巴基斯坦佔領該地區的合法‘性’,並且承認巴基斯坦在整個克什米爾地區享有主權。巴基斯坦要做的,只是協助中國陸軍作戰,不給中國陸軍添麻煩,並且在戰後承認中國在藏南地區的主權,以及在克什米爾東北地區控制的兩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合法‘性’。

當然,這種政治‘交’易,絕對不會公佈於衆。

原因很簡單,這種秘密‘交’易本身就沒有合法‘性’,而且也沒有任何國家會承認巴基斯坦佔領卡奇地區的合法‘性’。

由此可見,不管是牧浩洋、還是戚凱威,都沒對巴軍抱太大的希望。

以當時的情況,在戰爭爆發之前,兩人就沒有想過與巴軍協同作戰,不然戚凱威也不會把三個集團軍派往巴基斯坦。

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這一天,戚凱威拿出了全套作戰計劃。

按照他的安排,地面戰爭將在三月十日打響,到時候除了第十三集團軍之外,第二十七集團軍的大部分部隊也將到達巴基斯坦,而其主要任務就是支援第十三集團軍,掩護後勤補給線。

相對而言,第二十七集團軍的戰鬥力與裝備水平都不差。

只是跟最先換裝“未來地面戰平臺”的第十三集團軍相比,依然差了一大截,也就只能幹些雜貨。

當然,在向新德里推進的時候,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進攻部隊。

相反,更應該重視在進入印度境內之後的後勤保障問題,而這將直接決定第十三集團軍的突擊能力。

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55章 兩強相爭第25章 光明磊落第72章 對峙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319章 反思第268章 光速第10章 站隊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21章 次優選擇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5章 全面展開第82章 十一比八第37章 犧牲品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0章 另有其人第297章 警戒圈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82章 秘密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62章 暗涌滾滾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47章 假設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48章 反潛戰第96章 高調第46章 大戰略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6章 戰略空運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05章 突襲第44章 蛇困淺灘第63章 毀滅第44章 防空火網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3章 大國實力第234章 決勝點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60章 集體智慧第7章 鋼鐵鯊魚第100章 恐懼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36章 艦隊司令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9章 戰禍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65章 明智之舉第79章 撲火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24章 空中打擊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6章 巢臼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55章 兩強相爭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86章 精心部署第77章 誘餌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4章 裂痕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68章 南海戰略第6章 爭取和平第94章 戰略價值第35章 奔赴前線第282章 秘密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66章 回家第49章 拋開幻想第36章 前仆後繼第38章 打工皇帝第55章 毅然決絕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46章 決策點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6章 轉折點第64章 千鈞一髮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6章 巢臼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61章 戰略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