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戰略目的

中國陸戰隊的行動速度之快,不但讓新加坡當局極爲震驚,也讓美軍將領大吃一驚。

事實上,早在二十三日,也就是龐躍龍向關丹與馬六甲派遣部隊之後,美國情報機構就發出警報,中國陸戰隊很有可能在近期攻打新加坡。當時,參聯會、陸軍參謀部與海軍參謀部也做出了類似的判斷,即中國的第一輪反擊將針對新加坡,以打通進入印度洋的航道爲主要目的。

從軍事上講,做出這樣的判斷並不難。

雖然中國海軍遭受重創,損失了三分之二的航母戰鬥羣,但是仍然具有作戰能力,威脅也非常大。

當時,中國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印度洋上,而不是太平洋上。

說得直接一點,美國的基本戰略就是先西后東,首先完成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再逐步向中國本土推進。正是出於這個戰略,美國纔會積極策劃以色列向阿拉伯國家宣戰,在中東地區大打出手。要,在已經奪取了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制海權,加上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起到的阻塞作用,經南亞大陸前往中東的地面通道,成爲環繞中國的戰略包圍圈上最後一道缺口。只要堵上了這道缺口,中國就將被徹底包圍,而且不得不在主要依靠本土的情況下與美國作戰。與之相比,美國卻能利用幾乎整個世界的資源。此消彼漲之下,中國在工業與技術上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

顯然,在這個戰略包圍圈上,最薄弱的環節就是印度洋。

在太平洋方向上,美國有足夠大的戰略縱深,而且擁有佔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雖然俄羅斯脆弱不堪,但是廣袤的國土很容易成爲中國軍隊的墳墓,而且冬天已經來臨,中國肯定不會冒險在冬季進攻俄羅斯。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大到足以在未來兩到三年之內保持不敗。至於中東方向上,因爲遠離中國本土,而且沒有海運支持,中國所能投入的兵力與所能發揮的作用都非常有限。只有在印度洋上,因爲欠缺前沿軍事基地,美軍的封鎖力度非常弱。

要,僅靠迪戈加西亞,美國很難守住整個印度洋。

雖然澳大利亞西部港口與軍事基地能夠發揮一些作用,但是離迪戈加西亞太遠,根本無法相互呼應。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美軍陸戰隊在十月二十二日向國防部提交了一份作戰計劃,提出動用四個陸戰師在斯里蘭卡登陸,攻佔加勒港,控制斯里蘭卡當局,或者乾脆推翻斯里蘭卡政府,然後以斯里蘭卡爲基地,向北進軍印度半島、向東攻打安達曼-尼科巴羣島,鞏固印度洋上的包圍圈。

只是,這份計劃當天就被喬丹上將否決了。

原因很簡單,斯里蘭卡離印度半島太近了。

即便不出任何意外,美國陸戰隊也只能在十一月底發動進攻,而這個時候中國肯定加強了南亞的軍事部署,說不定還向斯里蘭卡增派了作戰部隊,而在中國空軍的威脅下,美國海軍至少需要動用九支以上的航母戰鬥羣,纔有可能奪得制空權,也纔有可能掩護陸戰隊登陸斯里蘭卡。

顯然,這意味着只能在西太平洋上保留六支航母戰鬥羣。

由此產生的影響是:美軍必須在主要戰略方向上轉攻爲守,放棄在西太平洋上向前推進的所有計劃。

別說喬丹上將,連陸軍參謀長馬歇爾都不會支持陸戰隊的方案。

要,在已經擬定好的戰爭計劃中,美軍的下一步行動是在十一月份攻打沖繩島或者菲律賓,在中國的本土外圍防線上打開突破口,加強對中國的戰略封鎖,同時對中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

可以說,這是美國總體戰爭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說得直接些,美國要想在最短的之內、用最小的代價打贏這場戰爭,就得在中國完成戰爭動員之前走出這一步。

做一個假設,即美國的戰爭計劃進行得很順利,這場戰爭會打成樣子?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美國軍方在戰前就制定了詳細的戰爭生產規劃,明確要求在二零五二年底,使轟炸機的產能達到最大,在二零五三年三月底新增四條轟炸機產線,在二零五三年生產三千六百架戰略轟炸機。如果把這個產量平均到每一個月,而且轟炸機在下線後一個月內投入戰場,轟炸機的戰損率爲百分之零點五,那麼在二零五三年間,美國空軍戰略航空兵能出動十五萬架次,投彈三百萬噸以上,足以摧毀中國百分之八十的軍事目標與百分之六十的軍事工業目標。

當然,這有好幾個前提,比如轟炸機的戰損率爲百分之零點五。

爲了達到這些前提條件,美軍就必須撕開中國的本土外圍防線,不然轟炸機的戰損率絕對不止這麼一點。更重要的是,要想達到足夠的出動強度,就得縮短轟炸機的航程,也就得奪取前沿基地。

這些因素集中起來,都決定了美軍必須以西太平洋爲重。

按照美國當局的預測,只要能夠在西太平洋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爭將在二零五三年底、最遲二零五四年初結束。因爲到這個時候,中國的軍事力量將降低四成以上,戰爭生產力降低六成以上。只要中國當局還有點理智,就應該認識到,根本不可能在這種狀態下擊敗美國。

顯然,沒有足夠的理由,美軍不會修改戰略目標。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美國的戰略中,新加坡就是一顆“棄子”。

雖然在正式向中國宣戰前,美國總統盧卡斯徵求了新加坡總理的意見,但是有更多的證據證明,美國的總體戰爭計劃中,根本沒有考慮守住新加坡,更多的是希望新加坡能夠牽制住中國軍隊。

按照參聯會的估計,因爲中國的戰線更短,而且中國軍隊的動員能力更強,所以中國很有可能搶先在兩棲戰場上出手。也就是說,中國在美軍進攻西太平洋島嶼之前攻打新加坡的可能性非常大。

可以說,這個判斷十分準確。

基於這個判斷,參聯會做出一個推斷,即只要新加坡能夠抗住,哪怕只堅持一個月,也能消耗中國的寶貴兵力,因爲中國不可能在二零五二年內完成全面戰爭動員,所以能夠用在其他方向上的兵力將大幅度減少。如果中國動用陸戰隊攻打新加坡,那就意味着能夠用在西太平洋上的防禦部隊將更少。

做出這個推斷之後,參聯會推動美國當局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鼓動俄羅斯出兵外高加索。

雖然這麼做,肯定有負面影響,比如俄羅斯絕對不會在佔領高加索之前出兵中國,也就等於減輕了中國本土防禦負擔,同時也會促使伊朗表明立場,讓中國打通前往敘利亞的地面交通線,但是有一個足夠大的好處讓美國這麼去做,即讓中國儘快進軍中東,消耗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說白了,美軍的目的性非常明確。

在進軍西太平洋之前,美軍的所有行動都只有一個目的:爲攻打西太平洋上的戰略性島嶼鋪平道路。

在具體行動上,就是想方設法的消耗中國的軍事力量。

說得更詳細一點,就是儘量拉長戰線。

在的幾天裡,美軍確實達到了這個目的。在以色列與澳大利亞先後參戰後,中國的戰線已經拉得足夠長了,而中國的常備軍事力量根本不足以守住這麼長的戰線,因此在完成戰爭動員之前,必定存在一個兵力欠缺時期。只要美國有足夠的耐心,就能在中國的防線上找出致命漏洞。

問題是,到了十一月初,情況發生了重大轉變。

標誌**件就是中國陸戰隊在十一月四日推進到了柔佛海峽北岸,而且是一個兵力超過兩萬的整裝陸戰師。

更致命的是,第二個陸戰師就在關丹。

也就是說,中國陸戰隊能夠投入兩個陸戰師攻打新加坡。

雖然新加坡陸軍的兵力超過了十萬,裝備也不算落後,但是與中國陸戰隊相比,依然差了一大截。

除此之外,新加坡根本不可能保住制空權。

就連喬丹上將都認爲,只要中國陸戰隊下狠心,肯定能在十天之內攻佔新加坡,至少能夠佔領主要目標,比如港口與機場。

這下,問題出來了。

不管準備工作進行得有多麼順利,美國陸戰隊最快也只能在十一月底發動進攻,因此中國陸戰隊有半個月的調整防禦部署。因爲沒能在開戰前的突擊中全殲中國海軍,也許要等到十二月份,才能發動兩棲進攻。

顯然,到這個時候,中國陸戰隊已經堵上了防線上的漏洞。

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要用多少代價才能在西太平洋上打開突破口,而是中國海軍在打通了前往印度洋的通道之後,會對總體戰局造成多大的影響,比如中國會不會在中東地區投入更多的兵力。

擺在美軍面前的問題很現實:要麼死守新加坡,要麼全面修改戰略計劃。

顯然,這兩個選擇的結果都不大好。前者意味着美軍必須在新加坡消耗兵力,而後者則很有可能使美國喪失制勝機會。

第65章 全面行動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46章 海軍新銳第58章 海航突擊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32章 分兵攔截第68章 歷史時刻第23章 堅持主見第31章 接觸第2章 離弦之箭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63章 第一站第66章 起航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53章 關鍵日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12章 前途未卜第71章 以進爲退第46章 登島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74章 覺悟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4章 科技競賽第219章 火線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1章 打擊利器第7章 鋼鐵鯊魚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62章 弄巧成拙第20章 保持沉默第39章 出其不意第224章 內耗第68章 推波助瀾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75章 主戰場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80章 歸宿第20章 權衡利弊第8章 經濟賬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32章 成果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9章 核戰爭第81章 防空攔截第15章 轟炸任務第49章 首輪空戰第67章 錯失良機第68章 南海戰略第52章 空中力量第5章 戰略方向第23章 堅持主見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5章 全面展開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49章 疑點重重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1章 玩火自焚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2章 開戰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69章 左右爲難第78章 多此一舉第55章 墳墓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89章 輪番轟炸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63章 誤打誤撞第85章 突擊開始第66章 分工合作第44章 理想主義第99章 妥協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51章 時間點第57章 老少校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62章 頭號王牌第39章 救援行動第61章 唯一方案第59章 於公於私第50章 大漠揚威第298章 決裂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68章 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