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針鋒相對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十一月十日,也就是到達敘利亞的第三天,蔣博文就去敘軍前線走訪了一遍,瞭解了前方的狀況,特別是敘軍的情況。次日,蔣博文就向戚凱威提交了一份作戰計劃,提出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前發動一次決定性進攻,只是提到應該進入約旦,從南面包抄以軍。

很明顯,蔣博文與巴拉姆想到一塊去了。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就算蔣博文有信心攻破以軍在戈蘭高地上的防線,也會因爲損失慘重而喪失衝勁。更重要的是,蔣博文手裡只有一個集團軍,沒有預備隊,而在他眼裡,敘軍又靠不住。

雖然有證據表明,當時第十三集團軍的參謀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由敘軍擔任主攻,第十三集團軍負責縱深突破。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先讓敘軍在以軍防線上打開缺口,第十三集團軍負責擴大缺口與縱深突擊。但是蔣博文肯定沒有采納這個建議,因爲這意味着要讓敘軍打一場消耗戰,不但會因此喪失突擊的突然性,還會導致敘軍遭受過大損失,從而動搖整條防線。

必須承認,蔣博文的這個選擇沒有錯。

要知道,在他打算進攻的時候,巴拉姆已經備妥了兵力,只要敘軍防線上出現漏洞,以軍就會趁虛而入。別忘了,巴拉姆是以軍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的功臣,也是以軍中唯一打過勝仗的將領。以他的才能,就算無法做到超出實際能力的事情,也肯定能夠把握住千載難逢的戰機。

真讓以軍打順手了,後果將很難預料。

當然,蔣博文在這個時候遇到與對手同樣的問題,即借道約旦產生的政治影響。

也正是這個原因,戚凱威沒有立即批准他的作戰方案,而是向牧浩洋提了出來,希望由牧浩洋去跟杜小蕾談談,看看能不能在外交上取得突破,讓約旦做出選擇,至少答應讓中國軍隊過境。

事實上,在十一月五日,杜小蕾就派特使去了安曼。

當時,正是牧浩洋提出的要求。

在牧浩洋的總體戰略規劃中,下一步就是在中東地區發力,繼續消耗美國的軍力,迫使美軍在印度洋上部署更多的艦隊,而且集中在阿拉伯海與亞丁灣,減輕西太平洋的壓力,同時爲艦隊創造進軍印度洋的機會。

要知道,如果美軍艦隊集中部署在東印度洋上,牧浩洋就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要讓美軍把艦隊調走,唯一的辦法就是向以色列施壓。

按照牧浩洋的判斷,美軍肯定在策劃攻打西太平洋上的某座島嶼,而且很有可能就是沖繩島,因此美軍的地面部隊應該主要部署在太平洋戰場上。如此一來,美國就很難向以色列派遣重兵。

當然,這還有時間上的問題。

根據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消息,美軍正在加快向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運送軍隊,而且在新加坡投降之後,美國必須增強在澳大利亞的軍事部署,防止中國軍隊繼續南下,因此美軍的主要運力都在太平洋上。

受此影響,美軍很難及時向以色列派遣地面作戰部隊。

別的不說,至少美軍的運輸機羣得留在太平洋這邊,不然不可能在短期之內增強部署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力量。

沒有空運,就只能走海運。

由此造成的影響就是,要到十一月底,美軍纔有可能到達以色列。

從時間上看,如果能在此之前打一場決定性的地面戰爭,就算無法擊敗以色列,中東局勢也能穩定下來,並且迫使美國繼續向以色列增兵,以保住中東地區唯一的橋頭堡,避免迅速在地面戰場上戰敗。

要知道,在戰略價值上,以色列不低於關島與迪戈加西亞。

可以說,美國絕對不會放棄以色列。

如此一來,只要美國全力支援以色列,那麼在西太平洋上的攻勢就得推遲。

顯然,這就是牧浩洋的如意算盤。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最好的辦法不是加強敘利亞的防禦力量,而是在恰當的時候發動一次決定性進攻。要知道,在軍事選擇上,只要美國做出了保證,以色列就很有可能放棄進攻敘利亞的念頭。

如果以防禦爲主,以軍又沒有打過來,那麼牧浩洋的企圖就將落空。

雖然牧浩洋不是陸軍將領,但是以他的經驗,一眼就看出了約旦的重要性,知道借道約旦是攻擊以色列的捷徑。

爲此,在戚凱威打電話過來前,他就跟杜小蕾提到了這件事。

問題是,杜小蕾的實質性幫助並沒有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雖然新加坡不戰而降,大幅度提高了中國的威信,打擊了美國的氣勢,但是當時第十三集團軍還沒有到達敘利亞,而且以色列國防軍已經在約旦河西岸地區部署了數十個旅,還在戈蘭高地方向上部署了八個旅。與之相比,約旦皇家陸軍根本不值一提,不但兵力少,裝備也非常落後,連官兵的鬥志都不是很高。更重要的是,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潰敗,嚴重打擊了約旦王室的信心,讓約旦當局認爲,參戰只能引火燒身,約旦沒有理由爲了埃及與敘利亞向以色列宣戰。

結果就是,在杜小蕾派出的特使到達安曼之前,約旦國王就重申了中立政策。

爲了表明堅定不移的中立立場,約旦國王沒有接見中國特使,只是安排一名副部級官員前去接待。

至於這輪外交活動產生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十一月十一日,杜小蕾親自跟約旦首相通了電話,直接提出借道約旦,結果被約旦首先婉言拒絕了。

也正是如此,蔣博文的作戰設想徹底落空。

進攻打不成,就只能在防禦上做文章了。

前面已經提到,蔣博文早就料到以軍會借道約旦,而且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以軍要想快速突破,唯一的辦法就是借道約旦,不然就得在戈蘭高地上打一場消耗戰,喪失大縱深突破的機會。

針對這個設想,蔣博文決定擴大敘軍的防線寬度,而且改變防禦部署。

按照他的安排,敘軍仍然得把主力留在庫奈特拉省與德拉省,重點盯防戈蘭高地,因爲就算以軍打右鉤拳,也會在戈蘭高地上發動猛攻,設法牽制住敘軍主力,並且在陣地戰中消耗敘軍預備隊,然後再從南面殺過來,通過一次漂亮的迂迴包抄,一口氣吃掉南部地區的數十萬敘軍。

只是,在重點盯防戈蘭高地的同時,敘軍得把防線向東延伸到蘇韋達省南部的布斯拉。

當然,蔣博文沒有對敘軍提出過分要求,這條防線的強度並不高,在接近五十公里的正面寬度上,只有兩個敘軍步兵師,後面還有一個裝甲旅做預備隊,其主要目的不是把以軍擋在國境之外,而是遲滯以軍的推進速度。

按照蔣博文的設想,這裡將成爲以軍的“陷阱”。

也正是如此,蔣博文決定在蘇韋達附近、即蘇韋達省南部高地上部署機動反擊部隊,等到以軍打過來之後,從其右翼發起反衝擊,然後繞到以軍背後,切斷以軍交通線,圍殲以軍突擊部隊。

當時,以軍偵察兵在蘇韋達省遇到的,正是蔣博文派去的先頭部隊。

爲了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部署在蘇韋達附近的部隊必須做到絕對隱蔽,只是現在看來已經不大可能了。

問題是,當時蔣博文並不知道以軍偵察兵發現了他的小動作。

直到十一月十五日,一名在南黎巴嫩上空被擊落的敘利亞飛行員,在真主黨游擊隊的幫助下回到敘利亞,才帶回來了一條至關重要的消息,以軍已經進入南黎巴嫩,而且僞裝成了黎巴嫩國防軍。

蔣博文還在將信將疑的時候,軍事情報局送來了一份關鍵情報:運送六個裝甲旅主戰裝備的船隊已經到達雅法港。

這份情報還提到,以軍已有足夠的實力在北方發動一場戰略性進攻。

綜合其他方面的情報與偵察報告,蔣博文猛然意識到,以軍已有足夠的實力從戈蘭高地兩翼發動鉗形攻勢。

也就是說,以軍很有可能通過貝卡谷地繞到敘軍大後方。

問題是,當時沒有任何直接情報可以證明蔣博文的判斷,反而是以軍在戈蘭高地與約旦河西岸的集結行動已經得到證明。

權衡利弊之後,蔣博文在十五日夜間,從預備隊中抽調兩支突擊集羣派往霍姆斯。

以軍要是走貝卡谷地的話,肯定得從霍姆斯南面殺出來。蔣博文的設想是,這兩個突擊集羣至少能拖延以軍一陣。以第十三集團軍的戰術機動能力,只要有十來個小時,他就能騰出手來收拾這股以軍。

很明顯,蔣博文依然把重點放在南面。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完全正確,以軍沒有把賭注押在貝卡谷地,仍然採取了以南面突破爲主的進攻策略。

更重要的是,兩個突擊集羣,總兵力也就兩千多人,很容易隱蔽前行。

要知道,直到十五日夜間,第十三集團軍的部署還在進行之中,所以以軍的偵察系統不大可能關注這支小股部隊。

事實上,巴拉姆也確實沒有注意到趕往霍姆斯的中國軍隊。

十五日夜間,六個裝甲旅陸續接受裝備時,巴拉姆向前線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預定在十六日凌晨兩點發動進攻。

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31章 返航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31章 返航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9章 水深火熱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46章 豐收年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35章 全局第67章 錯失良機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39章 糧食危機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7章 利誘第27章 地面戰爭第40章 奮起直追第47章 前哨第43章 闖關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114章 向前看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62章 弄巧成拙第56章 抽身第59章 起始點第61章 戰略禁運第321章 起源第70章 後果第83章 科學寶藏第7章 突然襲擊第45章 宣傳戰第176章 硬碰硬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29章 選將第163章 第一站第45章 無用之舉第56章 窗戶紙第67章 突然打擊第203章 覆滅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295章 遺蹟第202章 衝刺第8章 擴軍浪潮第7章 實幹階段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94章 戰略價值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19章 人心所向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32章 臨界點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6章 陰差陽錯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50章 重創第22章 備用計劃第45章 補欠賬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93章 兩頭作戰第65章 門檻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46章 預料之外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37章 犧牲品第18章 坦克戰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9章 以退爲進第28章 出人意料第32章 成果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7章 戰略目的第50章 重創第238章 水攻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