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楊家有子露崢嶸

一份卷子,一張畫像在此刻像是一隻巨錘般狠狠砸在了衆人心上,加上柳青林的話,一時間又是寂靜無聲,讓人不知所措。

“如果是他,那這算不算是弄虛作假,畢竟他在玉陵!”最終翰林院的那位考官猶豫了片刻還是忐忑開口。

他叫王研梅,是當日阻擋楊文鋒入翰林院的九人之一,對於那位年輕人他的映像一直都很不好。

在他看來,對方囂張跋扈,憑藉着兵戈與武力硬生生踐踏了翰林院的尊嚴,也將他們讀書人的臉面貶低的一文不值。

其實他是想說對方文章是否作假的,但是想來想去這話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原因很簡單,他也不是普通尋常之人,自然也能分辨出真假。

“王老夫子這話說的有些欠佳,雖說那楊家二公子身在玉陵,但是我看他的府試鄉試皆在興元府之內,如此說來也算不上是什麼弄虛作假了!”國子監的那位年紀較輕的祭酒搖了搖頭表示不贊同。

“我也覺得這位楊家世子雖然之前籍籍無名,有些藏拙的嫌疑,但是牛老可別忘了,那會試可是有徐太師的矩陣在其中,而且徐太師還親自坐鎮,若是弄虛作假徐太師能無動於衷?”另外一位比較年長的國子監祭酒也開口爲楊文鋒辯解,他們二人雖不認識楊家之人卻在此刻也願意爲楊文鋒說幾句公道話。

其實這也和各自所處機構有關。翰林院身處太子陣營,雖說徐博溫和楊王乃是舊相識但是後來卻愈來愈生分,加之很多次翰林院上書朝廷敘述楊家的種種僭越之舉徐博溫也都未曾阻攔過,長此以往下來他們就都覺得這是得到太師的默認。

而國子監不同,程珏雖然身爲文華閣老但是參合國家軍政大事的次數少的可憐,倒不是武皇冷落於他,只不過是他自己不想參合而已。

不管如何,老人從未在公開場合稱讚過那些朝堂之上各種告楊家之人的話,而且他對於國子監的人要求很嚴格。“先分善惡道理再發表言論!”這樣的要求不免讓翰林院有些謹言慎行。

可能正是因爲如此原因,這些年翰林院一直都很受到武皇朝廷的重視,而翰林院入朝堂爲官之人也越來越多,反之國子監卻要遜色太多太多。

如此一來那些久經官場的有心人自然看出了許多的端倪,於是朝堂之上倒楊聲勢從這個時候開始壯大,演變爲最後只要是楊家的對立面就都有所謂的仕途,反之則終身無望。

如今這位姓王的老夫子卻並非爲了這些“前途資源”去反對如今眼前的這篇文章,他所反對的僅僅是楊文鋒這個人而已。

“無論如何,一位異性王的世子殿下卻悄悄來進行一次科舉,這顯然有些不對勁,況且他爲什麼不在玉陵,不在離玉陵更爲近的幽州參加當年的府試鄉試,不是刻意掩蓋又是什麼?”王老夫子對於國子監兩位後輩的話顯然嗤之以鼻,他今日就是想壓一壓楊家的二子,即便是不能壓下去也絕不能讓他太過得意。

這無關其它勢力也無關什麼功利,他就是看不慣那個少年,尤其是他想到當日翰林院的刀光,想起少年當時就差一步便斬人頭顱的蠻不講理,他其實也不過是隨心而已。

他忘了,當時的劉彥,當時的翰林院所有的人都忘了,自始至終都是翰林院挑釁在先而楊文鋒反抗於後。他們都忘了這個先後關係,所以變得蠻不講理面目全非。

這也是最讓當時的儒家聖人氣憤之所在。好嘛,就算是他們後來的幾位聖人有發揚光大儒教的功勞與本事,但是教出這些人實在是讓他有些惱火和丟臉。

不管他楊文鋒是不是真的有才,不管對方是不是被逼的韜光養晦,被逼的裝作紈絝,只要他是楊王的兒子,只要他是他們映像中的楊文鋒,他們無論做何評價都是正確的。

什麼時候這個世道變得如此不講道理?人多便能混淆黑白是非,嘴多就可以將對錯顛來倒去,這樣胡鬧的人間,他還能看到什麼希望。

當時的老頭子孔丘其實是真的想殺掉那個劉彥的,即便是楊文鋒動手他也很樂意。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楊文鋒最終沒有選擇動手,可能是失望,可能是憤然,但更多的應該是不屑和不齒。

如此一來連帶着孔丘也很憤然和無語。這是他創立出的儒教,這是他的文脈所教之人所流露出的“人才”,這讓他面對自己的弟子之時又如何好意思?

事實上楊文鋒所遭遇到的境地不正是楊家所面臨的境地嗎?也正是因爲如此,孔丘,羋平,王羲頤他們皆對天淵有不同的看法。在他們看來,這天淵強盛是強盛,富饒歸富饒,盛況更是多少年都沒有過。

但是天淵卻一直缺少一種東西,一種在他們這些看起來最重要,比之什麼盛世,強國皆重要,只有兩個字。

道理,若無道理,不講道理,便無對錯是非,這樣得未來纔是最爲讓人沒有希望的未來。

當然,這些道理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很難。我們所生活的日子本來就是一個道理套一個道理,小道理之中有大道理,但是即便是這些道理我們都知曉,但能不能做到卻是另外一回事。

即便是已經飽讀詩書自詡看清許多浮浮沉沉的王研梅也做不到,如今依舊對楊文鋒耿耿於懷,又何況是其他人呢?

“弄虛作假?怎麼個弄虛作假,當初劃州府而府試鄉試只不過是爲了方便士子考試罷了,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即便是後來養成了慣例又如何?玉陵是天淵的,興元府難不成就不是玉陵的府州不成?”柳青林顯然對於王研梅所說的“道理”有些不滿,他搖頭開口,語氣有些不好聽。

“好了,好文章就是好文章,這有學問就是有學問,不必多說什麼!”孫東陽最終蓋棺而論,他其實心裡很清楚王研梅反對的原因,他只是沒有明說而已。

“可是,可是你們都想過沒有,他畢竟是楊家二子啊!”最終王研梅還是忍不住開口,他這麼一說柳青林和孫東陽相視了一眼然後面露苦笑。

是啊,對方畢竟還是楊家的二子,這樣一來事情確實有些棘手。如今的天淵朝堂對楊家如何他們幾人都不言而喻,別人還好說,萬一關乎武皇,那事情可就大了去了。

“楊家二子又如何,難不成諸位閱文章看學問還要看出身不成?我且問大家,當初的我們,若是都有人看我們的出身而定成績,我們能不能站在這裡講話!”看到孫東陽和柳青林都沉默下來國子監的那位年輕祭酒有些着急,他站了出來忍不住開口。

這個年輕祭酒名字叫孫亞雷,他即便是再不諳世故也知道王研梅的意思。

因爲他是楊家二公子他就應該是紈絝不堪;因爲他姓楊就應該被他們都否定;因爲他可能被那個天淵地位最高的那個人猜忌他的才學和文章就是臭狗屎?

這他娘天下哪裡有這樣的道理?所以他孫亞雷纔要站出來大聲否定他們的想法。

他倒是和楊文鋒並不認識,也並未過多的和楊家打過交代,但是這沒什麼,不能影響他的正直之聲。

“唉,小孫說的不錯,我們確實不應該他是楊文鋒就差別對待的!是我錯了!”孫東陽嘆了口氣臉色由猶豫開始變得堅定起來。

“心安啊,這楊文鋒的文章我們定了,暫時爲如今的魁首文章,你看你有沒有什麼意見?”最終孫東陽拍板決定下來,他看着剛剛放下那篇卷子的禮部侍郎晉心安開口道。

“我剛纔看了這文章,確實是好文章,沒得說的,我的意見和孫老一致,”晉心安看了一眼之前一直有些意見的王研梅開口道,而對方欲言又止最終還是什麼也沒有說出來。

шшш▪ ttκā n▪ c ○

“那好,那就暫時這樣定下來了,諸位請回吧,早日休息,明天趕早!”定了下來之後孫東陽長出了一口氣瞬間感覺神清氣爽,果然,好的文章確實是可以令人心情愉悅的。

最終孫東陽的提議在他和柳青林兩位資歷最高的考官同意之後其餘人等也都無更大的問題,於是熄滅燭火之後便作鳥獸散。

今夜註定無眠,無眠之人除了孫東陽他們幾人之外還多了位晉心安。其實他又何嘗想過那位楊家二子竟然如此了的,他也很難理解,那樣一個還算是少年的傢伙又如何能做出這樣的文章。

在閱卷室內他晉心安雖然沒有多說但是卻不代表他沒有多想,要知道他畢竟還是禮部的人,在朝廷之上就不得不考慮“大勢所趨”,所以即便是他晉心安不考慮楊文鋒身份的影響也有人會考慮。

晉心安很清楚,他的那位頂頭上司是太子陣營的,而太子對楊家的態度這些年可見一斑,如今貿然將對方定爲當前魁首他也確實有些忐忑。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入塔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人攜帶世界攔路第五十八章 楊家二郎美名傳第一百六十四章 獨佔八斗第九十二章 千萬人爭相而上的科舉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敬也相殺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記名的先生弟子們第三十二章 一劍便是一品第十二章 國天淵戰天淵第六十七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八十六章 風葉惹千血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入塔第一百零三章 儒聖一脈兩三人第一百零四章 峰迴路轉又一途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記名的先生弟子們第七十九章 不知是否天上來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十六章 父子二人齊上殿第二十四章 當殺戮成爲一種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無道第八十六章 風葉惹千血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羲頤的請求第一百七十三章 困龍昇天的契機第九十七章 楊家於人間的意義第四十七章 柳暗花明後無村第一百六十章 氣象蔚爲大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對這個天下講道理第一百九十章 天上地下唯我一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六十四章 獨佔八斗第四十七章 柳暗花明後無村第三十二章 一劍便是一品第三十六章 誰道紈絝不成龍第六十九章 悠悠之口保命第八十二章 與天上地下對弈一局第九章 不知朝中風雲起第一百四十三章 記憶中的分道揚鑣第九章 不知朝中風雲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榜第二百零三章 一人碾壓仙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八章 願此生可護你安好第四十一章 他的局定不了我的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連番大戰(二)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書,一手捧天地第七十三章 千劍開山第九十六章 文魄第三章 往事如煙欲登樓第三十三章 坐等局勢開第五十八章 楊家二郎美名傳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朝會中的波瀾第二百零一章 與仙人對峙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楊家傾覆第七十四章 一點見芒破陣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八十三章 我欲乘風歸去第七十三章 千劍開山第九十七章 楊家於人間的意義第三十三章 坐等局勢開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楊文鋒第三十一章 最痛不過反目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淵動盪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脈氣運爲一斗第二十三章 一步可成勢第十七章 血濺太極殿死諫第二百章 人間之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開玉陵前的準備(二)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瀾而興第一百零二章 師兄弟相逢於書本之外第二十章 心之所向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合書之人(二)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楊家傾覆第九十一章 一個人與天下人背道而馳第四章 嬉笑胡鬧風起時第一百五十一章 國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來自宮裡的帖子第七十章 平靜之後再起波瀾第八十九章 儒風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的文脈道統第一百七十八章 態度轉變第六十七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七十八章 有人閒庭信步戰成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王羲頤的傳承(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對這個天下講道理第九十一章 一個人與天下人背道而馳第二十九章 一刀斷氣運大江第二十二章 身不由己爲生存第九十九章 文運天上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入塔第一百六十五章 殿試的結果第一百九十一章 王羲頤的道理第十六章 父子二人齊上殿第二百零五章  有人關天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寧做小人官第二十一章 影子入楊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縱橫廟第一百三十二章 來自宮裡的帖子第十八章 一人破甲三十萬